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杨坚 B.李世民 C.李渊 D.杨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杜佑《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A.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B.武则天的承前启后C.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D.宋太祖的重文轻武【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材料可知,反映了唐朝粮食丰收,社会安定的社会状况。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项正确;“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与武则天、唐玄宗和宋太祖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3.据《资治通鉴》编译载:“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这段材料描述了唐太宗()A.勇于革新 B.知人善用 C.以史为鉴 D.虚心纳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唐太宗虚心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反映革新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唐太宗知人善任,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唐太宗以史为鉴,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4.“明亮的月光,照在荒漠高原,河流傍着山,思念化成泪,山的另一旁,悠悠梵音响,布达拉宫,穿越来世情感,浩荡的车帐,正给谁做嫁妆,热闹地奏响,把孤单埋葬,大唐的辉煌,吐蕃的蛮荒……”歌词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C.张骞出使西域 D.郑和下西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布达拉宫,大唐的辉煌,吐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词描绘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B项正确;昭君出塞是加强了汉朝与匈奴的联系,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时期,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创作的中国传世名画巨作《步辇图》,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吐蕃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这幅作品旨在彰显唐朝()A.友好的民族交往 B.频繁的中外交流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商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少数民族受此影响,纷纷来唐朝见,说明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民族强大的吸引力,彰显了唐朝友好的民族交往,A项正确;题干作品与频繁的中外交流、开放的社会风气、繁荣的商业发展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6.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能够防止政权覆灭,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7.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A.《汉武大帝》 B.《武则天》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旨在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故选B。8.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隋唐的经济文化交流;“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代表了唐朝的繁荣;“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出唐朝的对外开放。因此,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在比哈尔邦发现了一处佛教遗址,通过比对《大唐西域记》等历史古籍,确定这里就是那烂陀寺遗址。这表明()A.《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的珍贵文献B.文献记载比考古发掘更重要C.玄奘西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古代印度的历史D.印度不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考古学家在比哈尔邦发现了一处佛教遗址,通过比对《大唐西域记》等历史古籍,确定这里就是那烂陀寺遗址”,再结合所学可知文献史料、人类学知识是提供了解读相关考古发现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构建古史叙述的模式,A项正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都重要,排除B项;玄奘西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佛法,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印度不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排除D项。故选A项。10.“限于当时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A.宦官专权 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 D.唐朝灭亡【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可知,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安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B项正确;宦官专权发生在东汉,排除A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C项;唐朝是被朱温灭亡的,排除D项。故选B项。11.“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中央与边镇的力量失去平衡C.外戚宦官专权乱政 D.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超越中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可知,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中央与边镇力量失去平衡,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唐朝后期中央与边镇的力量失去平衡,未涉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唐朝后期中央与边镇的力量失去平衡,未体现外戚宦官专权乱政,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唐朝后期中央与边镇的力量失去平衡,未阐释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超越中原,排除D项。故选B项。12.隋唐之际,朝廷逐渐形成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这反映了()A.行政效率的降低 B.决策过程的合理化 C.君主权力的强化 D.皇权受到了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君主一定程度上受到宰相制约,宰相之间相互制衡,有利于决策的科学与合理化,B项正确;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强化君权的作用,排除C项;三省六部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唐代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②③选项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祭祀用的礼器,地动仪是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故排除①④。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14.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后梁皇帝朱温曾是唐宣武军节度使;后晋皇帝石敬瑭曾是后唐河东节度使。由此可见,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得政权最典型的途径是()A.通过控制朝政,发动宫廷政变 B.通过所控制的藩镇势力武装夺权C.依靠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 D.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混乱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后梁皇帝朱温曾是唐宣武军节度使;后晋皇帝石敬瑭曾是后唐河东节度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由此可见,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得政权最典型的途径是通过所控制的藩镇势力武装夺权,B项正确;发动宫廷政变,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后梁皇帝朱温曾是唐宣武军节度使;后晋皇帝石敬瑭曾是后唐河东节度使”,排除A项;依靠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混乱局面,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后梁皇帝朱温曾是唐宣武军节度使;后晋皇帝石敬瑭曾是后唐河东节度使”,排除D项。故选B项。15.宰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往往是皇帝的肱股之臣。宋太祖对宰相采取的措施是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B.扩大宰相的权力C.加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因此,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故选A。16.北宋于公元963年、965年、971年先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三国,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由此可见()A.继秦汉之后,中国重新实现了“大一统” B.继唐亡之后,中国出现了五代十国局面C.北宋力扫割据政权,逐渐实现局部统一 D.北宋为实现统一,推行尚武轻文的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北宋于公元963年、965年、971年先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三国,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材料体现北宋力扫割据政权,逐渐实现局部统一,C项正确;隋朝是继秦汉之后,中国重新实现了“大一统”,与题干内容中的北宋史实不符,排除A项;继唐亡之后,中国出现了五代十国局面,与题干内容“北宋于公元963年、965年、971年先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三国,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不符,排除B项;北宋为实现统一,推行尚武轻文的风气,不符合史实,因为北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武轻文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C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年发展经济的政策,排除A项;重武轻文与题干“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不符,排除B项;对外开放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从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我们主要感受到了A.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B.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C.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D.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南宋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态。故B符合题意;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在题干诗句中不能体现,排除A;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与题干诗句不符,排除C;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在题干诗句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B。【点睛】了解题干诗句的写作背景,有助于解答此题。19.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地说明了()A.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C.辽与北宋之间已无矛盾 D.辽与北宋关系逐渐缓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可知,辽与北宋的关系逐渐缓和,故D正确;材料重点讲述的是汉官韩德让做相以来,辽和北宋关系缓和,故排除AB项;根据“无少间隙”可知,辽和北宋还是有矛盾的,故排除C项。故选D。20.王安石《周公论》载:“立善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者则一国兴。”据此推知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A.推动社会转型 B.加强中央集权C.整顿官僚机构 D.实现富国强兵【答案】D【解析】【详解】“立善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者则一国兴”大意是说法制建设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兴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案石变法针对当时北宋积贫积弱的弊端,力图实现富国强兵、使得国家富强,D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属于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的局部变革,不是为了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弊端,力图富国强兵,并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整顿官僚机构是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之一,但不是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排除C项。故选D项。21.该皇帝解除功臣与武将权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推行科举,选拔人才 B.防止武将夺权 C.防止文臣夺权 D.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由此可见,皇帝解除功臣与武将权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A和“杯酒释兵权”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是“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防止文臣夺权和“杯酒释兵权”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你知道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A.北宋和辽 B.北宋和西夏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给信息: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结合历史知识可知,宋金议和,双方以淮河为界划定的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D项正确;北宋和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排除A项;北宋和西夏议和的内容是,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排除B项;历史上西夏和南宋没有合议,排除C项。故选D项。23.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人物是()姓名:朝代:南宋主要事迹:抗元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因此,卡片中的人物是文天祥,B项正确;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名将,与题干“抗元”不符,排除A项;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郑成功于清初收复台湾,均与题干“南宋”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24.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俄国女沙皇有这样的一句台词:“俄罗斯有装得下整个欧洲的领土,可是容不下一个骄傲的蒙古可汗。”此处的“蒙古可汗”是指()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俄罗斯有装得下整个欧洲的领土,可是容不下一个骄傲的蒙古可汗”和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所以,此处的“蒙古可汗”是指铁木真,A项正确;忽必烈南征北战,灭南宋,建立元朝,排除B项;阿保机为契丹族,排除C项;阿骨打为女真族,排除D项。故选A项。25.《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评论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市舶司 D.行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元朝行省制的描述,故选D项;元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元代以行省制取代了郡县制,排除B;市舶司是宋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与“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的描述明显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6.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故选D;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A;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排除B;唐朝结束了隋朝的统治,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排除C。27.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是A.军机处 B.宣政院 C.市舶司 D.澎湖巡检司【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先后设置了管辖藏族地区的中央和地方机构。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皆为秩从一品的高级官署。故选B。28.《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达官贵人的崛起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海外贸易的兴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因此材料中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A项正确;达官贵人的崛起,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经济重心的南移,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的是“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排除C项;海外贸易的兴盛,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排除D项。故选A项。29.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说明四大发明()A.代表着我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B.使我国的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D.推动西方文明发展和欧洲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可知,中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推动西方文明发展和欧洲社会转型,D项正确;材料只描述了四大发明,不能证明四大发明代表我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排除B项;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特征,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的特征。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5分,32题13分,33题12分,共40分)31.伟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普通人不能做出的伟大业绩。这些业绩对当时或者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都是有益的。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较多.”——《汴河怀古》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贞观政要》材料四《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地方……——摘自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毛泽东提到了哪几位封建帝王?(三个即可)其中“一代天骄”主要功绩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的“河”的最北端和中心点的名称各是什么?说说此“河”的积极作用。(3)历史上将材料三中“朕”的统治称为什么?从该皇帝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材料四中的“世祖”指的是哪位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指出此朝代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答案】(1)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主要功绩: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2)涿郡、洛阳;积极作用: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3)贞观之治;启示:坚持以民为本,关爱人民;处理好少数民族关系;重用人才,虚心纳谏。(4)忽必烈;行省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帝王:根据材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结合所学知识,诗中提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铁木真;主要功绩:结合所学知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小问2详解】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大运河连接涿郡(北端点)、余杭(南端点),洛阳为中心;

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小问3详解】盛世: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启示:根据唐太宗所采取的措施可知,应该坚持以民为本,关爱人民,处理好少数民族关系,重用人才,虚心纳谏。【小问4详解】皇帝:结合所学知识,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2.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3)图三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4)由图三人物完成的这次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1)宋太祖赵匡胤。他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2)铁木真。成吉思汗。(3)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据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可知,程颐评价的人物是宋太祖赵匡胤。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宋太祖赵匡胤的主要功绩是,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人物是忽必烈,忽必烈建立了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管理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

(4)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