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密地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攀枝花市密地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攀枝花市密地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攀枝花市密地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攀枝花市密地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可知,北京人会制作工具,A项正确;"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与爱美意识无关,排除B项;“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与人工取火无关,排除C项;“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与磨光技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可知,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掘,它是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最可信的,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3.如果国宝会说话:八千多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但先人们用神奇的灵感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直到今天。……这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乐器了。……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是外来传入的,而七孔的它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这让很多研究者改变了对中国古音乐的看法。上述材料描述的国宝是()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是外来传入的,而七孔的贾湖骨笛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这也让很多研究者改变了对中国古音乐的看法,观察题干图片可知,D项是贾湖骨笛,D项正确;A项属于单孔,与“七孔的它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不符,排除A项;BC项与题干内容“七孔的它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4.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其生活方式是农耕定居,C项正确;“集体群居”“采集渔猎”是旧石器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排除D项。故选C项。5.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正是由于地理与气候原因,造成了他们居住房屋与种植作物的不同,A项正确;生活习惯不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河姆渡人、半波人的生产工具都是磨制工具,排除C项;河姆渡人、半坡人都是原始农耕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6.《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7.“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B项正确;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禹,排除A项;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8.余秋雨说:“汉字是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若寻找汉字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原始社会末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代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夏朝的文字目前还未发现,排除A项;西周晚于商朝,排除C项;原始社会末期文字还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9.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为加强统治,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了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所以B项符合题意;AD项是指秦朝,C项表述不正确。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0.《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材料的意思即周天子将大部分土地封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其领地的一部分以采邑形式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一部分土地转赐给自己的家臣。这样就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土地占有关系。从材料中的“天子”、“诸侯”、“大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功臣授于诸侯,由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并可以进行再分封,从而形成等级制度分封制。因此,题干描述的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公平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排除A项;郡县制推行于秦朝,排除C项;行省制推行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11.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由此推测该玉器有可能来自西北的新疆,进而推测在商朝时,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外科技文化与交流,排除B;丝绸之路开辟是在汉朝,排除C;,商朝统治中心在今天河南一带,排除D。故选A。12.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的记载;《尚书》中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这说明历史史料()A.能够相互印证 B.难免自相矛盾C.经常难辨真假 D.多为史学著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意思是周武王征伐商朝时,在甲子日清晨,武王战胜纣王并占有了他的国土和政权;“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意思是在甲子日的黎明时刻,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则材料能够相互印证,A项正确;BC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可排除。故选A。13.据《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段史料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状态?()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末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春秋争霸的历史。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B项正确;西周时期开始实行分封制,未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排除A项;战国时期,诸侯进行兼并战争,排除C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未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1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A.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C.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提高社会生产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大意为: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社会生产水平,故D选项正确;材料措施针对的是农民,与旧贵族无关,A选项错误;奖励耕织与军队战斗力的增强不存在因果关系,B选项错误;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可见不是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选项错误。15.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写道:“江水初荡橘(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 B.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C.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蜀人”“李太守”可知,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在蜀地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D项正确;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大禹,排除A项;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家们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的是商鞅变法,排除C项。故选D项。16.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标志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也意味着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祖先崇拜的消失,而是贵族禁止用牛祭祀宗庙,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视,这与私有土地的出现以及兼并战争的影响没有直接关系,BD排除。故选C。17.某历史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最合适的是()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道家学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意味着铁器时代的到来,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社会急剧变化,进入剧烈变革的时代,A项正确;“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与秦末农民起义相关,排除B项;“道家学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的是道家学派的主张,排除C项;“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反映的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之争,排除D项。故选A项。18.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答案】B【解析】【详解】准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②临淄是齐国的范围之内,③咸阳是秦国的范围之内,另外燕是在南方,楚是在北方,据此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燕、齐、秦、楚,故选B。19.下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A项正确;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20.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靹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商靹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1.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可得出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完善法律制度,C项正确;秦朝确立郡县制,排除A项;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秦朝“焚书坑儒”,排除D项。故选C项。

22.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所示文物可以主要用于研究()A.古代农业古代畜牧业 B.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C.古代商业古代手工业 D.古代渔业古代畜牧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文物“江西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耒”“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出土的铜耜”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耒耜是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图中的铜耒、铜耜既反映了商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反映了商代的青铜制造业的情况,B项正确;商代的青铜农具无法反映出当时畜牧业、商业和渔业的情况,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3.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的影响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D.统一六国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最大好处是能调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大型工程的修建。A项正确;秦朝治国思想是法家,排除B项;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排除C项;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24.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丹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A.沿用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C.建立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天下后,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C项正确;秦朝实行世袭制而非禅让制,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ABD项。故选C项。25.秦简:“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段材料体现了秦朝()A.兵役繁重 B.刑法严苛 C.徭役繁重 D.赋税沉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断去左足”可知残害了百姓的身体和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刑法严苛,B项正确;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刑法,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徭役,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秦朝刑法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26.小明同学要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他可以选取的实物史料是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司母戊鼎C.圆形方孔半两钱 D.“汉并天下”瓦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C项正确;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证明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的存在,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排除B项;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排除D项。故选C项。27.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A.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历代秦王都昏庸无能C.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D.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鞅、强国;张仪、散六国之从;范雎、成帝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知人善任,三个智能之人推动了秦国的大发展,强调人才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强度统治者知人善任,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不能体现“历代秦王都昏庸无能”,排除B项;材料强调三个智能之人推动了秦国的大发展,不是只强调“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强调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未能体现出“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排除D项。故选A项。28.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A.秦朝疆域 B.秦朝制度 C.秦朝工程 D.秦朝暴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是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是秦朝的政治制度,B项正确;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排除A项;秦朝工程主要有长城和灵渠,排除C项;秦朝的暴政主要体现在苛捐杂税等,排除D项。故选B项。29.下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 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 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陵兵马陶俑类型多样,造型生动传神,反映出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C项正确;“全貌”“全程”“完备”的说法都绝对化了,排除ABD项。故选C项。30.历史课堂上,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秦孝公统治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C.秦二世统治时 D.西汉建立初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无法按期到达,于是,陈胜、吴广便在大泽乡举行起义,后来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二世统治时,C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而秦孝公于公元前338年去世,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去世,西汉建立的时间为公元前202年。由此可知,秦孝公统治时期、秦始皇统治时、西汉建立初期,均与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朝代接龙与连线:31题4分,32题4分,共8分。31.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正确填入空格内,填写字母。A春秋B夏朝C秦朝D西周【答案】①:B;②:D;③:A;④:C。【解析】【详解】分析题干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因此,①处应填写B。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因此,②处应填写D。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因此,③处应填写A。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灭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因此,④处应填写C。32.将下列人物与相关思想正确相连。填写序号。【答案】【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因此与③相连;B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换,因此与①相连;C战国时期,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提出“兼爱”“非攻”,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因此与④相连;D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因此与②相连。三、材料解析:33题11分,34题11分,共22分。33.铁农具中的春秋经济。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铁口木耒(lěi)(注:耒是一种可以脚踏的翻土农具。这件耒是南方楚国的物件,其主体是木器,底端基座套有铁口。)铁臿(chā)(注:当时的铁农具,大多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以增强切割力。)材料二管子对(齐桓公)曰:“……美金(指青铜)以铸戈剑矛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指斧)榻,试诸壤土。——(战国)《国语·齐语》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之一……在中原地区,至迟在公元前800年前后的西周晚期,冶铁术发明,人工冶铁制品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此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铁器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获得相当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变革。——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1)结合所学历史学科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填写材料前的相应序号即可)。实物史料:____________文献史料:_____________(2)就研究“春秋铁农具”而言,你认为上述哪一则材料的史料价值最高?简述你的理由。(3)上述三则材料能否证明“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农具”这一结论?为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答案】(1)①.实物史料:材料一。②.文献史料:材料二、材料三。(2)材料一;理由:材料一史料价值最高,因其是当时的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3)能;因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4)根据材料一,铁口木耒和铁臿的使用,提高了农具的质量,有助于深耕细作;根据材料二,青铜和铁分开铸造使用,有助于降低成本,生产出更多的新式铁农具;根据材料三,铁器的发展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极大地推动着社会变革的来临。【解析】【小问1详解】史料分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指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文献史料是记载在书上的,最早的文献史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因此以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的标准进行分类:材料一为实物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为文献史料。【小问2详解】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我们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证据,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因此就研究“春秋铁农具”而言,材料一史料价值最高,因其是当时的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小问3详解】辨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能证明“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农具”这一结论。因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小问4详解】作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口木耒和铁臿的使用,提高了农具的质量,有助于深耕细作;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和铁分开铸造使用,有助于降低成本,生产出更多的新式铁农具;根据材料三“此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铁器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变革”可知,铁器的发展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极大地推动着社会变革的来临。34.商鞅变法赋予了秦国新的生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秦国历史简表(前659年—前221年)在位国君主要功绩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贤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秦孝公任用商鞅,对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秦惠文王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溃它们之间的合纵联盟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灭六国,一统天下——摘编自马东峰、张景忠《用年表读懂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与西周在国家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建立这一“新型的国家”方面采取的主要举措。(3)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能成功的原因。(4)小历同学根据材料三认为,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因为实行了有效的改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西周分封制之下,统治者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战国时期,国君掌握了专制权力。(2)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公平无私;不畏强权,赏罚分明(4)同意。理由:秦穆公时期,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打败了西戎12个部落,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最终统一了六国。因此,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因为秦国实行了有效的改革。

不同意。理由:秦惠文王时期,任用张仪为相,实行连横策略,击溃了六国的合纵联盟,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最终灭六国,一统天下。由此可知,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因为秦国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不同意。理由:秦穆公、秦孝公时期,分别任用百里奚、商鞅等进行改革,增强了当时秦国的实力,为秦国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秦惠文王时期采取的连横策略,秦王嬴政的“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策略,也是秦国最终能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因此,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不仅是秦国实行了有效的改革,还由于秦国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解析】【小问1详解】不同:从“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可知,西周分封制之下,统治者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从“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可知,战国时期,国君掌握了专制权力。【小问2详解】举措:从“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建立这一“新型的国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政治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