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统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全章节教案

第5章《植被与土壤》

5.1《植被》优秀教案

5.2《土壤》优秀教案

第五章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本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5.1《植被》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认识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综合思维:认识植被演化的过程,了解植被的形成,对植被的垂直结构、

生态特征。

3.区域认知:结合不同的植被景观,知道其形成的自然环境。

4.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与植被有关的环境要素,具备一定的观察、调

查等合作的意识、求知的态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

2.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课件展示案例:

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区出现罕见的丰沛降雨。之后,奇迹

出现了,曾经不毛的沙漠,遍地野花绽放,俨然成为花的海洋。这片平常几乎看

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

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

教师继续利用四川植被的文字材料引发思考,过渡到植被与环境是有关系的。

同时贯穿讲解全节。

四川沙鲁里山原始针叶林及阔叶林、四川荷花海高山栋原始林及高山杜鹃林、

四川鲜水河大峡谷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因景观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保护完好、审

美价值高,在中国丰富多样的森林景观中具有突出代表性,构成森林中国的美景

大观,充分代表了诗意中国的自然美景!为什么在这里存在如此美景呢?

二、新课讲授

1.植被与环境

找一找:植被的定义、植被的分类有哪些?如何区别呢?

让学生结合课本82页的第一段话进行整合理解即可。

想一想:用图示法展示植被如何演化?

让学生自主进行演示,再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记忆、理解。

(1)植物的演化过程

[活动探究]引入下一个知识,植被垂直结构的分层

(2)垂直结构差异

通过图示,让学生得出垂直方向植被高度不同的原因。

并且得出重要的规律: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

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活动探究]山体南北坡植被不同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突出日照(气温)、降水不同的生长环境影响。(此处也能回应导入,解

释四川山地森林景观变化原因。)

2.森林

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的同时,认识不同的植被类型,并且通过图片,说出植

被的特点,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说明)

热带雨林:

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征: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

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

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

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落叶阔叶林:

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

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特征:植被以松、杉为主的针叶

林,叶片呈针叶状,以抗旱抗寒。

[活动探究]结合课本85,86页红树林的材料,结合红树林所处地区环境,

讨论红树林如何适应环境的。

红树林:生长环境介绍。从发达的根系、胎生和半胎生,叶片的适应性三方

面介绍红树林的适应性表现。

从而也拓展植物会对环境变化呈现一定的适应性,进而植被演化明显,愈加

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

[活动探究]通过学习不同森林植被的特征,以北京香山赏红叶为例初步考查

学生对植被类型和变化的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草原和荒漠

热带草原:

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湿季草原葱绿,

干季草类枯黄

温带草原:

对应的气候类型一一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荒漠植被: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

(1)热带荒漠:对应的气候类型一一热带沙漠气候

(2)温带荒漠:对应的气候类型一一温带大陆性气候

荒漠植物以早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早生

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

雨后花海。

[活动探究]通过课本最开始提到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的海洋为例,解

释随着环境的变化,景观会随着发生变化。

三、课堂练习

1.“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结合气候回答是哪种植被类型。并实际应

用,联系我国的气候条件回答何地也是该植被类型。

2.以我国北方为例,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回答沿途气候变化,并思考我国内

蒙古高原出现什么环境问题?如何防治?作为本节,再次落实到保护环境,爱护

自然,以追求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通过表格总结,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景观特征,并以在我国的分布

作为本节的升华,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联系我国实际植被类型分布,从而加深

印象。(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引导)

五、作业布置

通过布置课本的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将课

堂知识与实际调查研究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提高合作探究的能

力。

5.2《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识别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

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2.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原理,说明土壤的发育过程。(综合思维)

4.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1.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2.人类活动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3.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这边是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农作物为水稻,以同学们熟悉的水稻土

引入,让同学们了解水稻土的土壤形成,并思考地理环境对其形成的影响?贯穿

全课。

二、新课讲授

1.观察土壤

(1)介绍土壤的概念

通过表格进行土壤组成成分的比较,同时重点突出其与肥力的关系,既可作

为拓展,又可解释引入提出的问题。

土壤组成状理想土壤体肥力特征

积比例(%)

作用对肥力的影响

经风化分解,释放出

矿物质45如钾、磷、钙、镁等

取决于土壤中水、

矿物养分

肥、气、热四个因

提供氮素养分,

有机质5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释放二氧化碳以及能否满足植物

生长过程中的各种

水分液20-30

此消彼长,影响需求

土壤的热量状况

空气气20-30供应养分和水分

出示课件: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想一想:野外如何判断土壤?

出示课件: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等方面进行。

(过渡到下面两个知识)

(2)土壤颜色

通过图示图片土壤颜色不同,让学生直观识别不同土壤。

(3)土壤质地

A.通过图示图片土壤质地不同,让学生直观识别不同土壤。

B.拓展在我国这三种土壤的大致分布、土壤质地的分类及分类标准,从而

使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C.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不同,通过具体介绍改良方法更加清晰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4)土壤剖面构造

通过图示法和课本内容介绍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的特点、耕作土壤剖面及

各土层的特点,并进行比较,得出有人为干预的土壤具有极大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拓展活动:”观察家乡的土壤”,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

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进行观察后再来描述家乡土壤的特点。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

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让学生结合课本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师适当解说补充阐述。

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

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

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

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

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

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

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

矿物质颗粒团聚。

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

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

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

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亚马孙河流域因高温多雨,自然土壤失去热带雨林保

护时,有机质快速分解,营养元素被淋溶。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

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

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

和黏土。

时间: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

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

100T000年。

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

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从3个方面说明“成土过程”

(1)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淋失

(2)在低等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

(3)在高等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有机质重新合

成腐殖质)

[活动探究]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教师课件出示活动探究内容(配上相应的图片,图文并茂更直观)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落。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1)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2)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后回答。

参考答案:

(1)气候、成土母质、时间、地貌。

(2)用土壤形成因素进行解释。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A、处于四大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

地带

B、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C、能够生长植物

(1)土壤的功能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地理环境和地球面貌发生了根

本改变。

2、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3、土壤为农作物、植物种植提供物质基础,与人类关系密切。

教师讲解时重点突出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

(2)土壤的养护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

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利用

和保护土壤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讲解时重点突显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

(3)改良土壤

通过课本“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进行解释,进而升华土壤可

以改良,但一定要注意方法,常用的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

等。

三、课堂练习

通过选择题抢答的形式,快速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行用框架式进行总结(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引导)。

重点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可持续性。

五、作业布置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和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

出边长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将土壤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重量。

观察家乡的土壤,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按课本90页的步骤完成即

可。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a图1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800—1500米。猴面包树(图2)

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种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年降水量1000

毫米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

回答1―2题。

图1图2

1.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图1中的()

A.①B.②D.@

2.猴面包树的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

A.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B.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C.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D.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生长于流石滩的水母雪兔子(如下图)是毛绒矮化版的花卉,色彩亮丽。据此回答3-4

题。

3.水母雪兔子生长的流石滩分布在()

A.山麓冲积扇B.滨海潮间带

C.高山山坡地D.荒漠戈壁处

4.水母雪兔子对当地土壤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为表层土壤提供有机质②不断富集各种养分元素③促进水分、热量的交换④进行着

化学、生物风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

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

湖南盘山丹霞地貌植被。据此回答5—7题。

S小

布希然用叶与针叶混交坏

9里

段叶灌丛和酎早草木

基岩

山顶和悬崖植被类型示意沟谷坡麓植被类型示意

5.导致山顶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降水C.热量D.坡度

6.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海拔低

C.地形封闭D.陡崖反射阳光

7.若只考虑山体的崩塌和侵蚀,该地植被的演变最可能是()

A.沟谷雨林的范围将会扩大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扩大

C.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持续下降

D.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增加

a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8—9题。

8.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9.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

A土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

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一阔叶杂木林一白桦林一灌木林一草本。下图示

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时间变化。据此回答10—12题。

7

S

:

3,

5

三4红松阔叶林

3

2

M

10.该山地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

B.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

C.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

D.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

11.该时段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

A.红松阔叶林B.阔叶杂木林

C.白桦林D.灌木林

12.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土壤微生物B.地下生物量

C.表层凋落物D.土壤含水量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下图为地中海沿

岸油橄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油橄榄主要分布在()

A.热带雨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4.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炎热干燥B.夏季高温多雨

C.冬季温和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

a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A.风化基岩B.气候

C.地形D.生物

16.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

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我国甘肃某地位于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年降水量386毫米,潜在蒸发量1439毫米。

下图示意其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状况。不同植被类型样地地形、土壤等环境特征较为一致。

据此回答17—19题。

24

s2

s

20

8

6

«*14

酎2

初0

知8

日6

I

2016/5/152016/6/152016/7/152016/8/152016/9/152016/10/15年/月/日

17.2016年5月底该地自然植被土壤含水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微弱B.降水较多

C.积雪融化D.河流补给多

18.农田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植被类型,主要原因是农田()

A.植被覆盖度高B.位于阴坡

C.灌溉较多D.地势平坦

19.天然荒草表层(1—10厘米)土壤含水量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强度B.地形地势

C.根系深度D.土质状况

a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据此回答20—21题。

20.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生物D.人类活动

21.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B.养分减少

C.物质迁移加快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

>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2-23题。

22.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

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

23.下列对①②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B.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

C.①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山东半岛中部

D.②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墙”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墙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

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

据此回答24—25题。

24.《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锄”的核心作用是()

A.清除杂草

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增加土壤透气性

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25.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

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二、综合题(共50分)

26.2018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FE向北行进,途中发现

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下面两张景观照片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甲、丙两地景观照片分别反映的植被类型。(4分)

(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

(3)判断到达乙地时可能见到的景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山顶苔辞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

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

2),枝干或叶片上密密地覆盖有附生的苔葬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

年来很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1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辞矮曲林分布。

图1图2

(1)山顶苔辞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2)分析山顶苔辞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4分)

(3)推测我国山顶苔野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4分)

(4)说明加强山顶苔野矮曲林保护的原因。(4分)

28.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

淋失I

(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4分)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

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6分)

(3)简析成土母质、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2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

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

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如图)。

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及微生物对土壤

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4分)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4分)

(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

试分析其原因。(2分)

第五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由材料可推知,猴面包

树是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物。③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

这是为了在旱季提供生长所需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植被生长在流石滩,流石滩的环境是比较干旱的,所以不可能是山

麓冲积扇或者滨海潮间带;流石滩是受重力影响,从高山山坡滚落下来的石块或者碎屑岩石。

荒漠戈壁气候极端干旱,水母雪兔子的生长需要水分,而荒漠戈壁多沙丘细沙,土壤松散,

不适合它的生长扎根。

4.【答案】B

【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的本质特征一

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植被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常是以枯枝落

叶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①正确。植物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命机

体的需要,②正确。风化有多种,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植被通过根系对土

壤的结构及孔隙度都有影响,最典型的是植被的根劈作用,④正确。水分和热量的交换需要

太阳辐射和水循环及重力能,③错误。

5.【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山顶中间部分平坦,土壤层较厚,保水性好,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山顶

四周,地形崎岖,土壤层较薄,保水性差,故发育耐旱的硬叶林和矮小的灌木。所以土壤的

差异影响了植被的差异。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

山块围合,地形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该类区域也被称为

“热岛+湿岛效应”。

7.【答案】B

【解析】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顶平、身陡、麓缓”,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

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坡麓常绿灌丛

林海拔上限可能会波动变化,但崩塌及侵蚀可能会使得山顶更加干旱,顶部生态受破坏,整

体区域植被类型不变也可能会减少。

8.【答案】A

【解析】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9.【答案】C

【解析】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

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

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10.【答案】C

【解析】该山地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是在林木树种之后

出现的,并非逐渐增加,植被覆盖率也不是逐渐下降;但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

中,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因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光照逐渐增强。

11.【答案】A

【解析】图中曲线显示,该时段红松阔叶林随时间变化,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变化不大,

因此红松阔叶林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

12.【答案】D

【解析】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生物有关,与土壤的含水量相关性较小。

13.【答案】D

【解析】油橄榄是亚热带作物,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14.【答案】A

【解析】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植被对干燥气候的适应,角质层可以锁定叶

面水分,保护叶片不被灼伤。

15.【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且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

的要素。

16.【答案】A

【解析】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两者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的有机物质主要来自植被,③错误;地下径流量与气

温关系不大,④错误。

17.【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5月底自然植被下土壤含水量高于前后时段,若蒸发为主导因素,

则应在气温更低的5月中旬土壤含水量高;黄土丘陵5月份没有积雪;河流补给主要在沿河

地带而不会是普遍现象。

18.【答案】C

【解析】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灌溉来弥补天然降水的不足,因此使得农田土

壤含水量高于其他植被类型。

19.【答案】C

【解析】荒草的根系浅,因此荒草表层的土壤水分除蒸发外还被荒草吸收,使得其含水量较

低。

20.【答案】D

【解析】水稻土是人类在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

21.【答案】D

【解析】随着海拔升高,水土流失加剧,梯田中水稻土厚度减小;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因此水稻土养分增多;物质迁移速度变慢;化学过程强度减弱。

22.【答案】C

【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生物的生长状况

又取决于当地的气候。

23.【答案】B

【解析】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原土壤。因此①最可能为森林土壤,②为

草原土壤,且②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因此最可能位于草场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东部。

24.【答案】B

【解析】“锄不厌数”,主要意思是锄地是不论次数的。锄地的核心是“松土保埔”。土壤

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还会在缩水过程中开裂;“松土”就是切断毛细管,堵

塞裂缝,从而“保墙”,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因此,“锄”

的核心作用是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25.【答案】A

【解析】陇中地区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

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是为了增加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这样可以大大提

高出苗率。

二、

26.【答案】(1)甲:热带雨林丙:热带荒漠。

(2)植被高大稠密,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形成原因: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

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