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汕路(金坑-中新段)人行天桥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广汕路(金坑-中新段)人行天桥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广汕路(金坑-中新段)人行天桥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广汕路(金坑-中新段)人行天桥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广汕路(金坑-中新段)人行天桥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S1-1-01广汕路(金坑-中新段)人行天桥工程P-S1-1-01给水工程一、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广汕路(金坑-中新段)人行天桥工程。

(2)项目建设目标及任务:宏观目标为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直接目标是实现人车分流,减少交通事故,保证市民出行安全;完善慢行系统,提升居民幸福感;同时建设任务可减少人车冲突,提升机动车出行效率,为广汕路提速提供保障,改善沿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3)建设地点:项目位于广汕路金坑-中新段,新建人行天桥主要分布在新龙镇下辖的均和村、镇龙村。

(4)建设规模:项目位于广汕路金坑-中新段,新建人行天桥主要分布在新龙镇下辖的均和村、镇龙村。共包含5座人行天桥,其中1座位于均和村花莞高速东侧,4座位于镇龙村智品尚城镇龙西地铁站、广华路、第二老人院。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人行天桥,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局部改造,景观照明及其它天桥附属工程。

二、设计依据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4.《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3)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7MS101)7.《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13S201)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9.《广州市萝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编》;10.《黄埔区给排水系统专项规划(2019-2035)》;11.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三、设计原则1、严格贯彻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等,保证设计质量;2、规划为指导、现状为基础:在《广州市萝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编》和《黄埔区给排水系统专项规划(2019-2035)》及其他相关规划的指导下,结合给水现状及远期发展规划,与原有城市给水设施的协调,充分发挥项目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3、适用性、经济性及安全性:以详细性规划为基础,充分注重设计方案的适用性、经济性及安全性;4、优化调度、经济运行:工程建成后,方便运行管理,实现优化调度,经济运行;5、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本着技术先进、运行安全、造价经济的原则,在设计中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力争降低工程造价,节省工程投资。四、给水设计(1)广汕路上存在现状给水管道,局部天桥破坏了现状给水管道,需迁改工程进行迁改,。(2)天桥设置了花槽,需采用滴灌系统进行浇水,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3)水量:按天桥养护滴灌水量标准,计算天桥用水量,为一年1205m³(=3(L/m2/d)*1100(m2)*365d=1205m3)。(4)水源:接至市政给水管,同时设置管道加压泵组C(配水泵控制电柜)(规模:18m3/h,扬程40m,功率4KW),以满足滴头出水压力不小于0.2Mpa的水压要求。为防止滴灌倒灌,在给水接驳点设置水表组,含防倒灌止回阀组,做法见国标图集《倒流防止器安装》05S108-125.排水工程一、设计规范及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版);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9《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0.《检查井盖》(GB/T23858-2009)11.《广州市排水条例实施细则》(穗水规字[2022]8号);12《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13.《广州市萝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编》;14.《黄埔区给排水系统专项规划(2019-2035)》;15.《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穗建规字[2017]6号);16.《广州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明确排水工程建设要求的通知》(穗水规划{2017}79号);17.《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使用预制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及限制使用砖砌筑排水检查井的通知》(穗水排水【2018】16号);18.《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广州市水务工程混凝土管质量监管系统的通知》(穗水质安【2017】11号);19.《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试行)》;20.《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口标准图集(试行)》;21.《广州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技术指引(试行)》;22.《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4401/T215-2023)二、设计原则1.污水系统本设计根据国家制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政策",结合《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广州市萝岗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编》和《黄埔区给排水系统专项规划(2019-2035)》,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为主要原则。具体如下:(1)区域自然条件和排水工程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2)收集系统管网布置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建污水工程设施;(3)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采用自流,缩短管线长度,中途泵站与主干管布置综合考虑,减少泵站的数量。(4)污水管道将尽可能避免穿越河道、地下建筑和其它障碍物,减少与其它管线交叉。(5)污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既要考虑其水力条件、经济条件,又要考虑其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6)根据地形、水源的位置合理划分排水分区,并从环境效益、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及可实施性等综合因素规划分区内污水处理厂的数量、规模及位置。(7)综合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及道路建设次序问题,污水干管尽量设在近期建设道路上,以解决近期污水的排放问题。(8)对工地污水应搞好收集、导流、处理和排放,清洗材料或设备的污水经沉淀后,尽可能循环利用。2.雨水系统根据国家《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本设计结合《广州市萝岗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编》和《黄埔区给排水系统专项规划(2019-2035)》,城市雨水以"分散出口,就近排放"为主要原则,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实操性,具体如下:(1)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地形、结合竖向规划和城市废水受纳体位置,按照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进行流域划分和系统布局。(2)雨水量要与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相协调。(3)雨水收集系统管道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建雨水工程设施;(4)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结合竖向规划,雨水尽可能自流排放,对于自流排放困难地区的雨水可采用雨水泵站或与城市排涝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排放,但尽量减少泵排数量。(5)雨水系统高程控制要与现状地形、竖向规划及防洪、排涝规划相结合,在控制管道埋深同时避免与其他专业管线相冲突,尽量减少倒虹吸管道的设置,以利于雨水的及时排放。(6)结合防洪、排涝规划,综合考虑防潮、防洪、排涝等多种因素,提高系统的可靠性。(7)合流制区域雨水系统规划要结合污水管道系统结合考虑。(8)综合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及道路建设次序问题,雨水排放口尽量设在近期建设主干路上,以解决雨水的排放问题。三、排水现状广汕路上存在完善的现状雨污水管道,天桥建设尽量不影响现状排水管,被破坏的现状排水管需进行迁改。四、工程设计1.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排水管道设计均和大道人行天桥:保持利用现状排水主管,新建落水井及连接管(d300,i=0.01),将桥面雨水接至市政雨水管。智品上城人行天桥:北侧的现状d600雨水管被桥梁破坏且无法避让,需进行迁改;其余排水管保持利用现状,同时新建落水井及连接管(d300,i=0.01),将桥面雨水接至市政雨水管。镇龙西人行天桥:保持利用现状排水主管,新建落水井及连接管(d300,i=0.01),将桥面雨水接至市政雨水管。广华路人行天桥:保持利用现状排水主管,新建落水井及连接管(d300,i=0.01),将桥面雨水接至市政雨水管。老人院人行天桥:保持利用现状排水主管,新建落水井及连接管(d300,i=0.01),将桥面雨水接至市政雨水管。局部污水预埋管被桥梁破坏且无法避让,需进行迁改。3.施工方法本工程采用明挖施工4.管材、管道连接管材:本工程雨水管道采用机制II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连接,d≤1200采用承插式接头,d≥1350采用企口式接头,管材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规定。污水管道:开挖施工条件下的污水管:根据“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提高新建污水管网管材标准,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财政(或国有资金)投资的新建污水管网项目,管径(DN500-DN1200)的污水管建议采用球墨铸铁管;管径DN1200以上的新建污水管网项目,建议选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钢管、球墨铸铁管、HDPE管等管材;机动车道下埋设的污水管,应避免使用轻型管材。排水管道实施完毕后需进行CCTV检验。5、管道基坑开挖及回填:管坑两侧及管顶70cm范围内回填石屑,并用水充实,密实度须达95%。管顶70cm以上至路基部分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回填密实度要求分层回填土,路基以上应按相关设计图或道路路基规范要求执行。施工应严格执行国标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6、软基处理要求管道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7、管道基础混凝土管采用180°混凝土基础,球墨铸铁管采用砂垫层基础。8、抗震设计说明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标准设防类。本次设计雨水口按国标图168518选取,检查井按照国标图集20S515进行选择,适用范围与图集保持一致,图集为按照地震设防烈度8度进行设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结构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管道的抗震性能(1)管道的接头采用柔性连接;(2)管道与井体构筑物连接处,管道接头采用柔性接头,以吸收管道的反复位移,保护设备免遭损坏。五、附属构筑物(1)检查井、沉砂井:管径d≤1200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详见《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试行)》;废除的管段管口用1:2水泥砂浆封堵。管径d>1200,采用现浇混凝土矩形检查井。(2)雨水口:本工程每隔30米设置预制双箅平入式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新建雨水口设在检查井(沉砂井)上游,与检查井(沉砂井)里程相差2米,路口位置布设在道路最低点处。(3)雨水口连接管:雨水口连接管管径均采用DN300,管道坡度不小于1%。(4)井的结构、形状、尺寸及适用要求均按广州市市标要求。(5)检查井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并且具备防沉降、防盗、防跳防噪音的功能,具体要求按《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执行。位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排水检查井井盖采用双层设计,单层井盖的承载能力及变形应满足《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的相关要求。位于绿化带上的圆形井盖采用上方下圆井盖方形式。(6)井盖标示:井盖盖面标示按《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4401/T215-2023)执行。(7)井盖荷载要求:位于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的检查井井盖承压等级为B125,位于机动车道上的检查井井盖承压等级为D400。(8)本工程所有排水检查井均需安装防坠落装置。六海绵城市专篇1.控制目标全面贯彻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导,以“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核心,提升广州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削减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币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雨水径流控制标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中要求将70%(区域系统指标)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中要求:道路系统有约束性二级指标4项,分别为绿地率(道路红线内)、下凹式绿地率、人行道及自行车道透水铺装率。道路系统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指标序号二级指标新建道路改建道路指标类型1绿地率(道路红线内)≥15%(主干道≥20%)/约束性2下凹式绿地率≥50%≥40%约束性3人行道及自行车道透水铺装率≥70%≥50%约束性4步行街透水铺装率≥70%≥50%约束性注:1、绿地率(道路红线内)指道路红线内绿地面积占道路总面积的比例。2、下凹式绿地率指下凹式绿地建设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3.线性工程海绵城市设施组成形式(1)透水铺装路面与停车场、广场的地面雨水径流量较大,因此可以减少中心城区地面硬化率,提高地面的渗透能力,如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上铺设透水方砖。道路路面采用透水性材料,增加入渗量,减低暴雨径流流速和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透水地面(2)生态植草沟生态植草沟是一种利用植被截流、土壤渗透原理截流和净化小流量的径流雨水的渗透措施。生态植草沟的构造比较简单,为横切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带状下凹绿地,主要是利用天然的地形分布截流和输送雨水。适用于道路两旁绿化隔离带等狭长地带。虽为带状转输雨水措施,但植草沟的宽度并无硬性规定,亦可设计为绿地形式,成为集休闲绿化、转输渗留于一身的多功能区域。生态植草沟设置下凹式绿地相应路缘石应隔段采用开口路缘石,开口间距应根据道路宽度汇水面积确定,一般间距采用10m左右。所有下凹绿地最低处应设置溢流口,溢流口间距约30m左右设置一处。下凹式绿化带应设置渗透设置及穿孔盲管。(3)生物滞留系统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可作为地表水流、屋面径流的缓冲器,有助于减少由暴雨所带来的降水。雨水花园路边生物滞留设施生态滞留区(4)人工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公园是对雨水调蓄与净化的措施。其可以将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措施收集的雨水进行集中净化,与其他处理手法一起形成多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打造怡人的湿地景观。人工湿地公园(5)生态树池树池下方设置透水材料。雨水流入树池后经过适当滞留,进而下渗,同时净化,然后排至下方穿孔收集管排至附近雨水管道。生态树池4.本工程采用的海绵城市措施1、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透水结构本项目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非机动车道面层采用透水混凝土,基层均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垫层采用级配碎石,同时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透水基层贯通,增加蓄水量,减小地表径流。生态树池与市政管线连接大样图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的通知,单体天桥工程在专家论证同意后,可申请豁免。本工程为单体天桥工程,海绵城市措施按“应做尽做”原则执行。初步设计专家组意见回复初步设计专家对本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