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本卷分I卷、n卷和答题卡三部分,满分10。分,

时间90分钟。)

I卷(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计50分)

L下列关于哲学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2011年6月6日〜1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普及

周在全区各地举行。本届“科普周”的主题是:“哲学社会科学与科

学发展”。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开

展这一活动的背景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认为只有能够为人

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学问,哲学则是一种大而无用的学

问。这种观点()

①没有正确认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看到了哲学本身存在着的局限性

③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一切学问的源泉

④忽视了哲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管子》一书中也指

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两种观点的局限性在于()

①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④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

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

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③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

2

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

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8.“你怎样看世界,你也就得到怎样的世界”“脑子决定步子”。从哲

学上看这两句话都在强调()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9.“可下五洋捉鳖”——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

号成功突破下潜7000米水深大关;“可上九天揽月”——2013年6

月11日17时38分,中国太空飞船神十将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

亚平等二男一女三位中华英雄飞向太空,与早已等候在太空的中国天

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动创造性②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利用的

③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能够决定存在

④科学能够揭示世界,也能够创造世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

10.“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这一

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表达的是

“0”或“3”;美英等国表达的是“0K、了不起”;突尼斯表达的

是“傻瓜”……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

A.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B.善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C.从客观的现象出发D.学会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11.人类从对物质的神秘未知,到长生不老的神话猜测,到出神入化

的炼丹工艺,再到严谨精微的现代化学,科学不断从“神秘”、“神话”

那里赢得地盘。这表明()

A.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认识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C.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科学的本质在于反映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12.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9.0级地震,强震引发海啸;受此影响,刚刚出现复苏势头的日本经

济短期内可能受到重创,这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部分居于主导地位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3.“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

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

4

向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D.系统优化的方法

14.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

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的哲理是()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

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作用

15.教育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

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

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

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6.手机本来是方便人们联系的通信工具。但在电影《手机》里有这

样一句台词:”手机,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

这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5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7.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试点”

和“推广”的关系,将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以点带面。

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有主次之分

18.有专家指出,由于气候具有地域性特征,全球变暖在局部范围内

利大于弊是可能的,但从全球角度而言则无疑是弊大于利。一位乌克

兰气象学家曾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对乌克兰的影响就是利大于

弊。由此体现的相关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办事情应抓住主要矛盾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发展品牌,人才是关键因素,无论是开发新品牌,还是维护老品

牌,都离不开人才。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②要学会“弹钢琴”,全面兼顾

③关键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要搞好局部

④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有全局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是,把洗澡盆里的脏

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了。可见,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违背了

6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21.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④改革就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祭扫,低碳、文明、环保的方式

逐渐成为主流:植下一棵小树,寄托哀思;在网上建个虚拟灵堂,表

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传统的清明习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后,释

放出了更绿包的气息。上述材料说明()

①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④世界上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追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如

今天的各类贪官,这样的人虽然活着实际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

他却永远活着,如焦裕禄逝世虽已40年,但他那不惧困难,不讲条

件,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依然为人民所敬仰。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不同的作用

C.物质的东西是易灭的,伟大的精神是永恒的

D.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

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

度看,这要求我们()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和人民群众相结合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5.河北产科医生余文丽在援疆期间,其丈夫突发脑溢血致身体偏瘫。

她毅然带肴偏瘫的丈夫继续完成援疆任务。作为妻子,她每天为丈夫

做按摩帮助康复;作为医生,她医术精湛,对产妇体贴人微,被人们

称为“最美女医生”。余文丽的事迹体现了()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幸福的

②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的主要表现在于精神贡献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n卷(主观题)

二.简答题。(本题分26、27和28三小题,共20分)

26.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6分)

27.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6分)

28.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8分)

三.分析探究题。(本题分29和30两题,共30分)

29.(共14分)材料一: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多地的特大干旱和洪

涝等自然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灾害面前,国家动用

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广大干群同心协力,积极抗灾。气象部门

加强监测预报,尽最大努力减轻受灾损失。

材料二:2011年8月,为了促进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常态化,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

风、改文风”活动。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广大记者纷纷深入厂矿

社区、田间地头采访,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1)阅读材料一,有人认为:面对灾害,我们能加强灾害,监测

预报,减轻受灾损失,说明人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请运用规律的有

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历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记者走基层

活动的理解。(5分)

9

30.(共16分)材料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

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

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

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

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

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二:纵观“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十二五”规

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

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

变,2012年更加关注老百姓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

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上应坚持辩

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10

答题卡

I卷(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n卷(主观题)

二.简答题。(本题分26、27和28三小题,共20分)

26.(共6分)答:

27.(共6分)答:

28.(共8分)答:

11

三.分析探究题。(本题分29和30两题,共30分)

29.(共14分)

(1)(9分)答:

(2)(共5分)答:

30.(共16分)

(1)(共8分)答:

(2)(共8分)答:

12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I卷(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计50分)

123456789101112

CDCCAAACAABB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DBDDBBBDADBCA

n卷(主观题)

二.简答题。(本题分26、27和28三小题,共20分)

26.(共6分)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

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2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

分)

27.(共6分)答: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3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回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3

分)

28.(共8分)答: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13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

四.分析探究题。(本题分29和30两题,共30分)

29.(共14分)

(1)(9分)答: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为人能突破规律的

制约是错误的。(3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

能够加强监测预报是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表现。(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