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9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9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9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9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9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更一、选择题1.(2024·深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1952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支配,基本内容是经济独立和充分就业。支配的宗旨在于说明经济的走向,表明政府的决策主见,向企业供应牢靠的市场信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等。日本的经济支配()A.吸取了社会主义支配的阅历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D.体现了政府指导性的特点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的经济支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支配经济的指令性支配不同,其经济支配最大的特点是指导性,故选D项。材料“经济独立”“市场信息”等是和苏联等社会主义支配不同的方面,解除A项;材料“向企业供应牢靠的市场信息”,不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是干预的“指导性”、非强制性,解除B项;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是重视科技、人才等,而不是政府支配性指导因素,解除C项。2.(2024·珠海高三月考)20世纪50年头初,苏联农夫的家庭自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却供应了全国牛奶产量的五分之一和生肉产量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大量水果和蔬菜。这表明当时苏联()A.农业改革有明显成效 B.农夫生产主动性高C.农业集体化面临逆境 D.农业技术取得突破解析:选C。20世纪50年头初,即赫鲁晓夫改革前夕,苏联个体农夫生产效率远高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表明当时苏联农业集体化面临逆境,C项正确。20世纪50年头初,苏联的农业改革尚未起先,解除A项;材料体现农夫在自留地上有较高的生产主动性,解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苏联的农业技术取得了突破,解除D项。3.1969年,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参加反战游行示威;1970年,美国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上述运动()A.反映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B.促使政府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C.干脆导致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出军队D.受到了反种族卑视运动的影响解析:选D。据题干及所学学问可知,20世纪50—60年头,美国黑人掀起轰轰烈烈的反种族卑视和隔离的民权运动,美国此时深陷越战泥潭,受上述运动影响,国内掀起反越战的游行示威运动,故选D项。4.(2024·惠州高三月考)二战后,美国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削减,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显著增加,同时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也在发生变更。据统计,1950—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在就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36.7%上升为52.1%,而“蓝领工人”的比重从41.2%下降到31.79%。这一变更()A.源于发达国家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B.表明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工作主动性C.反映出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多层次化D.促使美国削减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解析:选C。据材料“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也在发生变更”可知,二战后,劳动者内部结构发生变更,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结构的多层次化,故选C项。这一变更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进而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解除B项;促使美国削减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是20世纪70年头的经济危机,解除D项。5.下图所示是1960—1969年美国货币供应量变更率和实际GDP变更率关系图。这一变更表明美国()A.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要素的推动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C.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力有限D.经济发展深陷“滞胀”局面解析:选C。据题图可知,从20世纪60年头末起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超过了真实GDP增长率,这是因为二战后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增大货币供应量,GDP与货币供应量大体上在增长。但到1966年以后,GDP变更率不增反降,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即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是有限的,故选C项。材料强调货币供应量变更率和实际GDP变更率之间的关系,解除A项;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解除B项;20世纪70年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解除D项。6.(2024·广州模拟)1970年尼克松总统在国会的一次询问中说:“过去对穷人的救济支配已经失败,这些支配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救济支配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救济支配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激励工作和训练的猛烈动机;公允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供应救济;敬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这表明,“家庭救济支配”的目的是()A.激励没有工作的人工作并接受训练B.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实行救济C.政府应当提高家庭救济支配的效率D.希望福利更合理促进社会公允解析:选D。这段材料有两个内容,一是尼克松指出美国对穷人实行的救济支配存在严峻弊端,引起纳税人的不满;二是福利制度是必要的,并介绍了新的社会福利改革支配。这一改革的总目的是使美国的福利制度更为合理,促进社会公允,D项正确。7.(2024·广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表。表中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缘由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1.0%-3%A.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C.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D.用行政叮嘱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解析:选D。依据表格数据可知,1976—1990年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三项数据都慢慢下降,至1990年呈现负增长,从时间上可以断定,其干脆缘由是苏联的几经改革,但究其根源却是苏联模式的弊端,即用行政叮嘱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D项正确。A项从属于用行政叮嘱来进行资源配置,解除;B项并非最主要缘由,解除;C项主要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经济停滞的缘由,解除。8.下面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第八编第一章的书目,出现这些内容的根源是()第一节波兰:危机与变革其次节匈牙利:历史的重负第三节民主德国:渴望统一A.西方“和平演化”战略的影响B.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C.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急剧的变更D.东欧国家国内都遭遇严峻危机解析:选B。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都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危机与变革”“历史的重负”和“渴望统一”等信息可概括这三节内容为“东欧的剧变”,其根源是这些国家没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故选B项。9.(2024·茂名模拟)1986—1990年,民主德国用只相当于世界市场一半的价格,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石油等原料。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大量订货也促进民主德国机器制造业、光学仪器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这说明民主德国()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受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C.社会主义改革成效显著D.产品在欧洲具有强大竞争力解析:选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民主德国利用其社会主义的优势,从苏联获得大量的经济实惠,使其获得快速发展,说明民主德国受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故选B项。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民主德国照旧受到苏联的影响,解除A项;材料只反映其发展完善,并不代表确定是改革的成果,解除C项;材料没有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比较,不能得出“产品在欧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结论,解除D项。10.西方主流媒体热议中国的形象,如崛起与霸权的政治形象、腾飞与泡沫的经济形象、绚丽和扩张的文化形象、稳定与动荡的社会形象、新潮与贫困的国民形象。这是基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C.改革开放的深化开展D.国际格局的重大变更解析:选C。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起先了从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到在新体制下实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转化,所以材料现象出现的缘由是改革开放的深化开展,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解除A项;“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是对材料内容的片面解读,解除B项;“国际格局的重大变更”只是外部因素之一,不是主要缘由,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欧洲在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地位特殊重要,苏联为回应美国的“遏制”政策,运用能源武器与美国在欧洲绽开激烈博弈。二战后,苏联与西欧贸易几乎断绝,到20世纪50年头末,苏联与西欧能源贸易才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头初期国际惊惶局势缓和,“东西方经济联系的发展形成了物质实质,仿佛成为一种缓和的基础”。苏联与西欧贸易总额逐年增长,苏联极力推行“能源一体化”“缓和物质化”,向西欧国家供应他们紧缺的石油和自然气换取外汇,并从西欧国家进口各种工业部门所需的成套设备。对西欧国家来说,这也是有利的。另外,苏联对经互会的能源输出往往是牺牲经济利益的,其石油出口价格始终是低于当时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这使苏联驾驭了支配弱小盟国的一种特殊有效的力气。但是,石油经济政治化使苏联经济发展严峻依靠石油出口,这也酿成了苏联时期经济建设的致命弱点。——摘编自于春苓、杨超《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比较二战后苏联对西欧和东欧能源外交政策的异同。(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析苏联的能源外交政策。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结合材料,从国家利益、美苏争夺、能源性质变更等方面分析;其次小问“不同”,结合材料,从对西欧与东欧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不同方面分析。(2)据材料并结合冷战相关学问,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对东欧的限制与冲突、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的逆境等方面分析。答案:(1)同:立足于国家利益;与美国争夺欧洲;能源政治化。异:对西欧留意经济利益,对东欧突出政治利益。(2)评析:冷战背景下,能源成为苏联外交的手段,使其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外交战略;便于限制东欧国家,但加剧苏联与东欧国家冲突冲突;有利于获得外汇,促进国家工业化;但导致了经济结构畸形。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气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胜利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限制着全部的硬通货●供应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探讨和开发……关于西方的其次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气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原委哪一幅描绘了现实?——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答案:示例一观点:二战后西方仍处于支配状态。论证:在政治上,西方通过构建战后国际政治体系,操纵了联合国;在经济上,西方通过内部经济体制的调整(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断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对外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构建起货币、金融和贸易的主导优势;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高新科技领先世界;军事上,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地区冲突,影响地区稳定;冷战结束后,苏联和东欧社会性质的剧变,消退了西方战后最强劲的对手。结论:二战后的西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照旧保持支配地位。示例二观点:二战后,西方不断走向衰落。论证:在政治上,殖民体系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壮大、第三世界兴起,不断冲击着资本主义政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