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考点讲义_第1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考点讲义_第2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考点讲义_第3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考点讲义_第4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考点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导论 (1)第二章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9)第二章续国际收支与理论 (20)第三章汇率基础理论(1) (27)第三章汇率基础理论(2) (34)第四章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短期调节(1) (47)第四章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短期调节(2) (53)第五章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中长期调节(1) (60)第五章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中长期调节(2) (65)第六章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1) (69)第六章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2) (75)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1) (81)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2) (86)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3) (93)第一章导论课程辅导模块课程1: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30讲)课程2:名校真题解析及典型题精练(15讲)课程3:冲刺串讲及模拟考卷精讲(15讲) (一)课程认识明确两个问题: (1)课程研究对象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课程研究对象(课程定位)课程研究对象的认识差异,决定了教材编写内容及结构的不同。1)以国际金融市场为主线,研究所有市场参与者在全球化进程中行为模式的变动。即研究范畴第4版)2)研究国际间货币交易、资本流动、资金融通规律、制度安排及其组织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3)以经济的开放和货币的使用为前提,从货币角度研究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核心研究变量是国际收支与汇率。(姜波克主编:《国际金融新编》(第5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国际金融学是建立在货币经济学和开放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但国际金融学与货币经济学和开放宏观经济学有一定区别(见下表):—2—学科名称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变量国际金融学开放条件下本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实现问题货币经济学本国国内货币市场均衡问题应量等开放宏观经济学开放条件下本国内部均衡问题课程认识与教材解读 (二)教材解读明确两个问题: (1)教材特点 (2)教材内容及其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1994年,到现在已经近20年,期间经过五次修订。12年11月),共包含8章。该教材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性较强,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分析及政策介绍;2)论述线索清晰,始终以国际收支及内外均衡为主线;3)注重与现实问题的结合(联系实际分析);4)内容要素齐全,便于复习(内容提要、重要概念、思考题)做为考研教材的不足之处:1)对实务性知识和内容介绍较少;2)理论性太强,学习理解需要扎实的宏观经济学基础;1)在将此教材做为考研复习指导书的时候,需要补充其他教材中的实务性内容。社)2.教材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第2章: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第4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短期调节第5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中长期调节: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第7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第8章: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3—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考试题型 (二)试题权重分布 (三)命题规律主要有5种类型:目标: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主要是各章中的核心概念需要注意的是:1)有些概念往往与某些基本原理紧密相关,甚至就是基本原理;2)有些概念与国际金融的历史活动有关;3)英语出题,英语答题;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南开2000)(原理相关)J曲线效应(华东师大1998)(原理相关)特别提款权(上海财大1997)(历史活动相关)这些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注意平时学习和复习时注意: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2)注意国际金融活动及业务的演变过程;3)每章重要概念(教材每章后列出);4)注意重要概念的英语表达(规范性): —4—目标:考察学生对某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或表述的准确性固定外国货币的单位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外国货币的价格,称为间接标价法。 (暨南大学201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双挂钩”体系为核心的。(北二外2007)再如选择题: (1)一种资产成为国际储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3.可得性、流动性与普遍可接受性;4.流动性、普遍接受性、国际性。(暨南大学2011)第3类:简答题(简述题)目标:考察学生对某些方面基本内容与原理的掌握与理解点:属于基本常识性东西;所问的问题比较明确;回答时要求简单明了,不要求展开论述;回答时注意3点:么,答什么;2)要解释其中包含的概念;第3类:简答题(简述题)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与金融项目包括哪几项?(人行2000)简述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南开2000)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上海交大2001)简述外币期权价格的决定因素。(中财1998)简述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暨南大学2011)何谓三元悖论?在我国的表现如何?(中国海洋大学2010)这就需要有很好的专业外语基础;一是明确问题是什么?二是要规范、流利的表达出来。—5—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计算题经常出现的章节:国际收支部分;外汇与汇率部分;汇率决定部分;外汇市场部分;由于本书对计算部分涉及较少,因此计算题部分,需要另外进行补充考核内容主要集中于:国际收支中各种差额的计算;进出口需求弹性变化对进出口贸易差额影响的计算;际汇率、有效汇率的计算;远期汇率的计算;套汇、套利可行性的判断及收益的计算;期权及期货合约交易收益的计算。计算题举例:出口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则货币贬值对荷兰贸易收支的改善将起多大的作用?(用百分比表示)(中财—考核马歇尔—勒纳条件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多少?(北大2001)、—考核利率平价理论计算题的复习与准备:一些表达式的基本含义:2.明确一些参数的习惯表达式:—6—考察学生用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特点:范围较大(即包含的内容教多);往往与热点、焦点问题相关;分值高;基本要求:基本原理的熟练掌握与理解;对焦点、热点问题的了解;(切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论述题举例:例1:试比较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关于货币贬值效应的论述。(复旦币汇率应该升还是应该贬的争论十分强烈,已形成国内外十分关心的焦点。请你:1总结归纳争论双方的理由(各列出不少于5条);2从本国经济的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出发阐述你个人的看法;3从国际和区域经济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你个人的看法。(复旦1998)例3:基于现行的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理性取向。(海洋大学2010)例4: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全球经济增长的自发调节机制有哪些?这些机制为什么没有解决好当前的失衡问题?请你谈谈以人民币升值做为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主要途径这一观点的看法。(复旦2012)论述题的复习准备:①精准的把握基本原理;②在课本之外关注金融热点、金融大事;(期刊杂志网络、广播;特别注意网络上专家对金融大事件的解读与分析);③要善于总结、归纳与联系实际; (二)考题权重分析由于现在的教育部专业目录中已经没有了“国际金融学”专业,而是将其并入了“金融学”专业,—7—因此,各学校在研究生招生中,也就没有了单独的“国际金融学”试卷。将国际金融学的有关考题融入到了金融学或者经济学基础考卷中。另外,招生过程中推荐的复习教材也不是一种,而是几种。这样,要将近年来的考题与《国际金融新编》的章节相对应是比较困难的。这里我们只能将近年来不同类型考题出现的知识模块做一归纳,以便复习时能给予重点关注。概念题:出现在教材的所有知识模块。判断题或选择题:较多的出现在教材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模块。如:国际收支部分、外汇汇率、国际货币制度部分;简答题:出现在教材的所有知识模块;论述题:几乎每部分都出现过,但出在理论性较强的几个部分比较多。如:国际收支与调节政策部分(结合中国实际);国际收支调节理论部分;汇率决定理论与效应部分;外汇管制效率分析部分;金融危机理论部分(结合中国实际);区域货币理论与实践部分。根据不同章节出题的频率的不同,在复习时各章应有侧重点。各个学校考试侧重点不同,所以不同类型题所占分值比例不同。一般来说: (三)命题规律及趋势1.命题范围基本涵盖了国际金融教材的全部章节;3.简答题一般有比较清晰的答题边界;4.计算题出处比较集中;5.论述题理论性较强;比较综合;跟实际有紧密关联;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以展示知识面和分析能力;根据上面几个方面的总结分析可知,在复习准备《国际金融》这门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通读教材:①理解掌握国际金融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与逻辑顺序;②理出整个书的重点章节,可能的出题形式;③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的计算方法;④发现问题。总结归纳:归纳每章要点。由多—简,由多—少的过程;由少—多的过程)时间计划:①根据章节内容确定复习计划;做到复习有序;列出提纲);①明确所问问题(审题);②明确问题回答的边界;③如果是论述题,在边界清楚的前提下,回答要有层次与逻辑性;各章主要内容、重要考点分析(见以下各讲)—9—第二章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是分析一国对外经济交往情况的最好的分析工具,因此也是从货币角度研究国际金融问题的重要起点。本章讲解内容:章名校经典题型回顾本章属于国际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涉及概念与原理较多。本章常见的考题形式有:总体而言,对本章内容的掌握,重点在于对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1)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其理解2)国际收支平衡表3)国际收支分析4)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原因与效应5)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与作用机制本章重要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项目)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错误与遗漏账户 (项目)国际收支平衡(失衡)自主性交易(自发性交易)调节性交易(补偿性交易)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官方结算差额综合差额周期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收入型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预期性不平衡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可维持的国际收支差额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其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注意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 (1)一定时期(往往为一年); (2)全部对外交往活动; (3)货币记录(非实物形态)理解时注意三点: (1)国际收支是流量概念:是对一年内发生的交易进行系统反映。是与时点相关 (2)记录的是对外的交往,即一国居民与其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居民: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其中: (注意:大使馆等驻外机构是所在国的非居民;国际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具有经济利益:该单位在该国的经济领土内从事经济活动在一年或一年以上。交易发生在一国居民与该国的非居民之间。居民单位(经济单位):有两大类机构单位构成,包括:家庭和组成家庭的个人;社会团体,如公司、非盈利机构和政府 (3)反映的是系统的货币记录(即价值形态)。反映的内容为经济交易。经济交易有5类形式,即: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易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易单方面的商品劳务转移单方面的金融资产转移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此部分有以下几个内容要重点予以把握:—将国际收支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统计报表。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账户设置)经常账户: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规则:复式记账法把握三个要点: (1)任何一笔交易必然同时涉及借、贷两个方面(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借方记录资金使用或占用,贷方记录资金来源。具体来说:借方:反映实际资源增加、金融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反映实际资源减少、金融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各科目汇总后的正余额表示顺差,负余额表示逆记账时注意3点: (1)所有进口、出口商品计价均按离岸价格计算,保险以及运费计入服务账户; (2)涉及到延期或预付款时,记录年度日期按交易标的物所有权变更日期为准。 (3)官方储备的变化:减少计入贷方,增加计入借方。记账示例: [例1]本国企业动用其在国外银行的存款进口50万美元的设备。因为动用在国外银行存款就是对外资产减少,因此记作:借(-)货物(进口)50万美元其他投资—银行存款50万美元 [例2]本国向外国出口60万美元的货物,货款三月后才能到,但三月后收回债权时正好是下一个编表年度。在本年度记作:借(-)货物(进口)60万美元其他投资—银行存款60万美元 [例3]本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40万美元和70万美元的药品向外国提供援助,记作:借(-)货物(进口)70万美元经常转移储备资产40万美元 [例4]国外企业以价值1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本国,创办合资企业,在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作:借(-)货物(进口)外国在本国直接投资200万美元 [例5]国外企业以价值1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本国,创办合资企业,在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作:借(-)货物(进口)200万美元在国外直接投资200万美元 [例6]本国居民动用外汇存款4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某公司的股票。资金来源于银行存款。在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作借(-)其他投资—银行存款40万美元对外国证券投资40万美元将上述6笔交易可以编制为国际收支平衡表如下:项目借方贷方差额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经常账户合计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资本与金融账户合计总计0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几个国际收支局部差额的内容及其关系)借方(-)经常账户商品商品出口商品进口劳务劳务出口劳务进口收益要素报酬收入要素报酬支出无偿转移无偿转移收入无偿转移支出资本金融账户长期资本长期资本流入长期资本流出私人短期资本私人短期资本流入私人短期资本流出官方短期资本官方借款官方贷款储蓄资产变动储蓄减少储蓄增加2.国际收支平衡表各差额间的关系贸易差额=商品出口—商品进口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服务项目差额+收入项目差额+经常转移差额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居民长期资本流动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居民短期资本流动差额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借贷差额3.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的方法与思路 (1)一般性分析。包括:整体分析纵向分析国别分析政策分析 (2)项目分析(差额分析)。包括:贸易项目分析经常项目分析资本与金融项目分析官方储备变动分析误差与遗漏项目分析分析 (四)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含义、原因与效应两种不同性质的交易自主性交易:个人和企业为了某种自主性目的(比如追逐利润、旅游、汇款赡养亲友等)而从事的交易。调节性交易(弥补性交易):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比如为弥补逆差而向外的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注意:国际收支平衡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在一般的教科书中,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归结为如下5个方面: (1)季节性和偶然性原因:生产、消费的季节性变化;偶发事件; (2)周期性原因:经济周期性波动引发的不平衡。(扩张容易出现逆差,衰退时容易出现顺差) (3)结构性原因: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变化时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此处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滞后于国际市场需求出现的出口萎缩。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进出口弹性不对称,当遇到外部经济冲击时进口与出口表现出不同的态势而产生的不平衡。 (4)货币性原因:国内货币供给超过需求,导致物价上升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5)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等原因收入性原因: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增长超过出口增长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预期性原因:一是预期经济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的实物投资将增加,如果本国不能满足这种增加的需求,就会出现大量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二是对本国经济增长及证券价格有上涨预期时,国外资本会流入,产生资本项目顺差。币值扭曲原因:名义汇率背离了其实际的均衡汇率,导致进出口不平衡。如,币值高估,进口增 (1)巨额逆差的经济效应。主要有:货币有贬值趋向经济增长受到约束 (2)巨额顺差的经济效应。主要有:货币有升值趋向产生通货膨胀压力 (五)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1)货币—价格机制(物价—现金流机制)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黄金流入—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物价上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黄金外流—国际收支逆差 (2)汇率调节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逆差改善—国际收支顺差—货币流入增加—本币升值—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顺差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3)利率调节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资金内流—国际收支顺差—货币流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资金外流—国际收支逆差 (4)收入调节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对外支付减少—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增加—进口需求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注意: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一是要求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二是典型的自动调节需要在金本位下进行;三是在国际收支逆差时,自动调节往往与国内经济紧缩和衰退相伴随。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 (1)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政策体系调节政策体系融资性政策外汇缓冲政策国际借贷政策需求管理政策需求变更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需求转换政策汇率政策管制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道义劝告型政策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机制比较融资型政策作用机制:逆差时,政府通过动用外汇储备资产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作用渠道:乘数效应(收入效应)相对价格效应利率效应局限性: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适用于周期性失衡。汇率政策口局限性:政策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进出口商品弹性大小(马歇尔—勒纳条件)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及资源转移机制健全程度J曲线效应贸易对手的报复行为J曲线效应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的收益:在特定条件下管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直接管制政策的成本:主要有:有形成本(管制费用)产生的生产低效率社会福利损失供给管理政策作用机制: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调整国内生产的供给结构;通过科技政策,加快知识对产出的推动;4.本章名校经典试题回顾通过对1993—2012年有关名校考研真题的归纳总结,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考题根据不同类型,可以归纳如下:自主性交易(南开2000)基本差额(复旦1998)国际收支平衡(上海交大1999)外汇平准基金(上海交大2002)t经常账户余额(北二外2008)总差额(北二外2008)国际收支(山东财政学院2011)(浙江财院2012)(广东商学院2012)(复旦大学2007)J曲线效应(中央财大2012)(对外经贸大学2013)马歇尔—勒纳条件(中央财经大学2011)经常账户(吉林大学201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与金融项目包括哪几项?(人行2000)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它包括哪些主要项目?(人行2002)收支有哪些差额项目?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人行1998)应如何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人行1996)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措施。(人行1999)简述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南开2000)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是怎么样的?(中财1998)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为什么要进行调节?怎样进行政策调节?(华师大1999)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五版相比第四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华师大2000)怎样用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人行1993)简述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暨南大学2011)(山东财政学院20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差额和平衡关系。(东北财大201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政策。(中央财大201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浙江财院2012)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是什么?(青岛大学2012)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上海大学2013)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机制。(天津大学2006)1.假定某一时期中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下列经济交易: (1)国内某企业进口一批设备价值10万美元。 (2)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库券100万美元。 (3)国内某企业在美国市场发行可转换债券200万美元。 (4)德国某公司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价值25万美元。 (5)中国向朝鲜提供价值5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 (6)中国政府向泰国提供130万美元的贷款。 (7)外国投资者从中国领取利息收入,向非居民支付的利息8万美元。 (8)中国投资者从外国领取股息25万美元。 (9)日本向中国提供救援物资价值20万美元。 (10)非居民偿还债务40万美元。商品输出证券投资商品输入其他长期资本劳务收入其他短期资本劳务支出错误与遗漏私人单方转移与外国官方债务政府单方转移外汇储备变化直接投资 (1)该国概念BOP差额是多少?顺差还是逆差? (2)该表表示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分析原因所在。 (3)外汇储备的变化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4)该年的国际收支情况对该国货币汇率有何影响?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余额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余额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我国货币均衡的影响。(人大1999)为什么1995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现了“双顺差”?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的结果。 (中财2000)试分析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全国金融联考2002)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时,只用汇率政策进行调节有何局限性?(中财1997)试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全球经济增长的自发调节机制有哪些?这些机制为什么没有有效的解决当前的失衡问题?请你谈谈对以人民币升值作为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主要途径这一观点的看法。(复旦大学2012)解释中国外部失衡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中央财大201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本币升值来调节经常项目使国际收支平衡?(复旦2006)通过前面对本章主要内容及重要考点的详解,对考试题型及命题规律的分析,以及对近年来名校经典题型的回顾,我们可以对本章讲授内容做以下几点归纳:学习内容上:重点掌握五个部分: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其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原因与效应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与作用机制学习方法上:注意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差额关系)联系实际:密切关注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情况,并能予以分析。对政策体系,要从整体构架到具体的机制分析,认真理解把握。—20—第二章续国际收支与理论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中是做为第二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路径和条件”来讲的。考虑到近年来考研题中涉及到该部分内容比较多,因此,我们在这里把此内容单独出来,做为第2章的续节,详细的予以讲述。本部分讲解内容:3.本部分内容精解4.本部分名校经典题型回顾本章属于国际金融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之一。因此,涉及到此部分的考题主要以原理为主。本章常见的考题形式有:总体而言,对本章内容的掌握,重点在于对各理论观点的理解与运用。①国际收支弹性论的基本思想②国际收支吸收论的基本思想③国际收支货币论的基本思想本部分重要概念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条件国外回应货币论贸易条件弹性论吸收论边际吸收倾向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对外贸易乘数哈伯勒 (一)国际收支弹性论提出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对商品进出口供求弹性的分析,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21—基本假设:经济体的收入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不考虑资本移动,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基本观点:贬值调节进出口的机制:贸易逆差—本币贬值—出口价格下降—出口量上升—国际收支改善2.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条件:Dx+Dm>1贸易收支改善(马歇尔—勒纳条件)4.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的比例。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不变贸易条件改善简要评价:贡献之处:对现实中有些国家通过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有效果,而有些国家没有效果的现象给予了很好的解释;不足之处:一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二是没有将资本流动纳入国际收支分析之中。 (二)国际收支吸收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亚历山大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于1952年提出的,考察总支出与总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根据凯恩斯理论:国民收入(Y)=国民支出(E)在封闭条件下:国民支出(E)=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22—在开放条件下,加入外贸因素:国民支出(E)=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出口(X)—进口(M)式中:X—M—贸易差额,代表国际收支差额;C+I+G—国内总支出,称为国内吸收(A);经济含义: (1)国际收支是一国的国民收入(Y)与吸收(A)比较的结果: (2)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吸收来调节。2.国际收支吸收论的政策主张对于国际收支逆差: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增加Y;途径是通过货币贬值来实现。但有两个基本条件:(1)有闲置资源;(2)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边际吸收倾向: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吸收的比例。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压缩A,即减少吸收。但这时产生的一个负效应就是会导致收入的下降。因此,此时需要紧缩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配合使用。吸收论对货币贬值效应的分析:而△A=α△Y+△D式中:α为边际吸收倾向α△Y为贬值对吸收的间接效应△D为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有:△B=△Y-(α△Y+△D);由△B=(1-α)△Y-△D可见:货币贬值能否调节国际收支,取决于三个因素: (1)货币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Y; (2)货币贬值通过收入对吸收的间接影响(1-α)△Y,其影响大小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α); (3)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所以说,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完全取决于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资源配置情况以及本国的边际吸收倾向。当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时:货币贬值通过刺激出口、增加收入的效应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三种当经济已经实现充分就业时:货币贬值主要通过抑制吸收,调节国际收支。主要表现为:现金余—23—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 (1)闲置资源效应: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闲置资源启用—通过外贸乘数作用,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2)贸易条件效应:本币贬值—贸易条件恶化—实际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减少—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3)资源配置效应: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出口生产部门与进口替代部门利润上升—国内资源重新配置—国民收入提高—国际收支改善货币贬值的吸收效应: (1)现金余额效应:同时作用于以下两个市场:商品市场效应:本币贬值—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手持现金余额增加—消费减少—进口商品与劳务下降—贸易收支改善货币资本市场效应:本币贬值—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手持现金余额增加—货币市场供求状态改资本流入增加—资本账户改善 (2)收入再分配效应:本币贬值—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向利润收入者及政府部门转移—吸收倾向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3)货币幻觉效应:本币贬值—由进口品开始国内物价轮番上涨—出现货币幻觉—消费与投资下降—吸收总量减改善国际收支吸收论的简要评价:进步:将国际收支决定和变动与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对国际收支失衡性质的认识。不足:(1)没有对国内支出为因,国际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逻辑分析;(2)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变动在调整中的作用;(3)没有考虑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贬值可能引发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国际收支的结果。(4)没有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素。 (三)国际收支货币论60年代后期,由孟德尔、约翰逊、弗兰科尔等人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主义原理引申到开放经济中,从货币角度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的分析. (1)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2)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即货币中性; (3)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24—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货币市场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如果以MS表示名义货币的D内的基础货币R—来自国外的基础货币,用外汇储备表示m乘数经济含义: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货币市场的不平衡引起的。具体说: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 (2)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状态。所有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性的。因此: (1)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 (2)一国国际收支逆差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对它的对策是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的速度; (3)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贸易和金融干预措施,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理论贡献: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来源区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唤醒了人们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新重视,也为从货币主义角度分析国际收支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主要缺陷: (1)过分突出了货币因素在国际收支决定中的作用,而把收入、支出和贸易条件等其它因素看成是次要的,这实质上是把现实的经济因果关系颠倒了; (2)假定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及假定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这与现实情况是不相吻合的;实际中的货币需求函数不是稳定的,而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国际收支并不能仅仅从货币供应的变化中进行预测; (3)从政策层面来看,该理论提出改变国际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就是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显然是以牺牲国内的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为代价的,这一点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25—学家的批评。通过对1993—2012年有关名校考研真题的归纳总结,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考题根据不同类型,可以归纳如下: )概念题J曲线效应(中央财大2012、华东师大1998、对外经贸2013);马歇尔—勒纳条件(西南财大 (二)简答题比较分析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的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厦大2000)简述吸收论的主要内容。(复旦1997)简述三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基本内容。(北师大2001)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人行2001)简述吸收论关于货币贬值的收入与吸收效应分析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西南财大1999)用弹性分析法来分析贬值的时滞效应和J曲线效应。(复旦2005) (三)计算题本章计算题主要在弹性论的有关计算上。如:如果本国最初保持均衡,本国的进出口量均为2万个单位,进出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分别为0.8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则货币贬值对荷兰贸易收支的改善将起多大的作用?(用百分比表示)(中财是多少?。 (四)论述题1.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上海大学2013)2.试评述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南开2000)3.试比较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关于货币贬值效应的论述。(复旦1999)4.评述货币论的政策主张。5.分别解释在弹性分析法和支出分析法下,贬值能使国际收支改善的条件。—26—6.总结各派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优缺点及异同。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核心解释两个问题: (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2)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调节政策?主要掌握三个主要理论: (1)国际收支弹性论; (2)国际收支吸收论; (3)国际收支的货币论; (二)掌握重点: (1)该理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假设; (2)该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分析模型、经济含义) (3)该理论的政策主张; (4)该理论的基本评价(包括理论贡献、存在不足)2.在此基础上,注意归纳不同理论对国际收支问题分析的异同点。3.注意运用弹性论的有关计算。—27—第三章汇率基础理论(1)本章讲解内容:3.本章内容精解章名校经典题型回顾本章属于国际金融学中基本内容之一,既有基本知识,也有基本理论,还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本章常见的考题形式有:、简答题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计算题是对基本计算技能的考核;论述题往往是对运用基本原理对现实问题分析的考核。①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②汇率的决定与变动③汇率变动的效应(汇率与经济的关系)④汇率决定理论本章重要概念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有效汇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套算汇率升水贴水金本位制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换汇成本抛补利率平价非抛补利率平价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超调资产组合平衡 (一)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外汇:指以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清偿的资产(支付手段)。—28—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外币都是外汇。外币成为外汇的3个前提条件:一是自由兑换性;二是普遍中国政府的外汇范围:外汇包括:(1)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汇率: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价,即折算率。2.汇率的表示方式(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指以固定单位外国货币折算成若干数量本国货币的表示方式。间接标价法:指以固定单位本国货币折算成若干数量外国货币的表示方式。注意:汇率升降的真实含义,汇率的升降指:货币的升值或贬值 (1)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分: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现钞汇率↓直接法下:直接法下:卖出价↓卖出价(欧洲市场)买入价(美国市场) (大量的考题出在对买入价与卖出价的选择上) (2)按汇率的制定方式分:基本汇率: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汇率:通过基本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①在本国国际收支少使用最多;②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最大;③可以自由兑换且为国际上普遍接受。 (汇率套算计算见下页)1)两种货币对第三种货币的标价方法相同时(两种货币对第三者货币均为直接标价法或均为间接标价法)例如(直接标价法):已知:—90—次级住房按揭贷款,指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向还款能力较低的购房者提供的一种贷款。由于借款人还款能力较差,因此此类贷款的利率较高。 (2)次贷危机的发生机理 (3)次贷危机发生原因及影响◆原因:银行的过度放贷;金融创新的滥用及金融监管的缺失;◆影响: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金融机构破产、股市动荡暴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失业加剧、消费萎缩、经济衰退)影响全球经济。 (4)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的解决措施及其影响◆解决措施:一是实行大规模的救助计划,刺激消费。2008年国会通过8500亿美元救市计划;联邦储备银行二是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以印美钞的办法来购买美国财政部增发的国债或通过某些货币市场工具直接向市场注资。◆带来的影响:一是大规模的救助行为,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增加,使美国及其他国家陷入政府偿债信誉危机之二是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供给大幅增加,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危机转嫁给了其他国家。 (一)名词解释欧洲美元与亚洲美元(人行1993)离岸金融中心(上海财大1994)—91—回购协议(复旦1995)国际金融市场(人大1999)欧洲货币市场(外经贸2000)欧洲货币(上海财大1995) (二)简答题1.试述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原因及其对世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人行1997)2.简述20世界80年代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南开2000)3.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南开2000)4.简述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南开2000)5.简述货币危机的成因。6.简述衡量一国外债偿付能力的主要指标。7.金融市场的功能。(天津大学2004) (三)论述题1.论述金融全球化的原因、内容及其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人大2000)2.试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南开2000)3.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与代价。(中央财大2001)4.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如何?你认为我国应该采取哪些相应对策?(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1999)5.简述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并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应注意的问题。(华东师大1999)6.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地控制资本流动。(华东师大7.述评近期全球货币战(含义、起因、危害与对策)。(华东师大2011)8.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吉林大学2012) (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3.债务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及监管指标;银行危机的防范及其国际监管;4.货币危机的定义及其关于其成因的理论解释;5.东南亚货币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采取的处置方案及其影响,以及应该吸收的经验—92—教训。 (二)本章复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本章概念较多,注意各概念的含义。2.注意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观点及他们的差异性。3.注意收集一些资料,加深对1997年东南亚货币危机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认识;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93—第八章金融全球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1)本章讲解内容:章内容有关的考题形式3.本章内容精解4.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经典题型回顾本章属于国际金融学中基本概念较多和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之一。考核重点:一是国际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二是国际货币制度及基金组织的一些基本概念;三是国际货币制度协调的问题;四是最优通货区理论与实践;1.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2.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本章主要概念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双挂钩制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特别提款权储备货币区域货币合作最优通货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黄金非货币化 (一)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1.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基本假定:◆存在两个规模相同的国家,两国之间相互影响;◆资本在两国间完全流动;—94—◆两国利率相等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充要条件。两国之间经济的传导机制:◆收入机制:一国收入变动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影响另一国出口,导致另一国收入也发生变动;◆利率机制:一国利率变动,影响资本流动,带来另一个国家资金供求的变化,利率变化,影响内部均衡;◆相对价格机制:一国国内商品价格的变化或名义汇率的变化,会引起两国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变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示意图如下)2.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在汇率固定时,经济波动的传导只通过收入机制和利率机制进行。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分析两国相互影响时,所产生的传导效应,见下图)。到Y1)。外国出口增加,IS曲线右移(由IS′到IS1′),产出增加(由Y′0到Y1′),利率提高(由i′0到i′1)。本国:利率水平下降低于外国利率水平,资本由本国流出,外汇市场本币供给总加,外汇需求增—95—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外汇供给增加,LM曲线右移(由LM′0到LM′2),利率水平下降(由i′1到 i′2)。同时,在本国LM曲线左移的过程中,收入下降,进口减少,使外国出口减少,IS曲线发生左移 (由IS′1到IS′2)。直到两国的利率水平均衡为止。此时:两国利率均衡时的水平(i2)低于货币扩张前的水平(i0),两国的产出水平也都高于货币扩张前的水平。(见下图) (a)本国维护汇率稳定(b)外国维护汇率稳定归纳: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扩张时的效应:1)本国产出增加。2)外国产出也增加,即本国货币政策扩张对外国经济具有正的溢出效应。 (2)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 (分析两国相互影响时,所产生的传导效应。见下图) (a)本国财政政策(b)外国受到冲击这种传递带来的外国收入增加的幅度小于本国收入增加的幅度,在图上表示为IS′0到IS′1移动的幅度较小。此时,外国利率也上升。上图(b)所示。—96—本国:由于本国与外国利率水平都提高,但本国利率水平提高的更多,资本流入本国,本国货币扩外国:资本的流出使外国LM′0左移到LM′1,外国收入下降,同时利率上升。另外,由于本国收入增加进一步带来外国出口的增加及收入的上升,这使得外国IS曲线右移(由IS′0到IS′1)与利率的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国货币紧缩带来的收入下降。以上的调整过程直到两国利率水平相等时为止。此时,利率水平高于财政扩张前的水平,两国收入均较以前增加。(见下图) (a)本国维护固定汇率(b)外国维护固定汇率归纳: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扩张时的效应:1)本国产出增加。2)外国产出也增加,即本国财政政策扩张对外国经济具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一溢出效应是通过收入机制和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3.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不平衡不会引起货币供给的变化,而是导致名义汇率的调整。因此,经济波动的传导通过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三条途径同时进行。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到Y1)。外国出口增加,IS曲线右移(由IS′0到IS′1),产出增加(由Y′0到Y′1),利率提高(由i′0到i′1)。本国:利率水平下降,低于外国利率水平,资本由本国流出,浮动汇率制下,本币出现贬值。使本ISISIS下降,收入水平较初期下降。以上过程直到两国利率水平相等时为止。(见下图)—97— (a)本国货币贬值(b)外国货币升值归纳: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扩张时的效应:1)本国产出增加。2)外国产出下降。即本国货币政策扩张对外国经济具有负的溢出效应。原因:本国收入上升虽能使外国出口增加及收入上升,但由于本国的低利率使得本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使外国经常账户出现恶化,带来其收入的更大幅度的下降。 (2)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假定本国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本国的影响为:IS曲线右移,本国收入增加,同时因进口增加也导致外国出口及收入也增加。另外,本国与外国利率水平都提高,但本国提高的更多。考虑到利率,本国利率水平高于外国利率水平,资本流入本国增加,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使本国出口竞争力降低,本国出口下降,IS曲线左移,本国利率下降;外国出口增加,外国is曲线右移,外国利率上升,直到两国利率水平相等时为止。(见下图) (a)本国货币升值(b)外国货币贬值归纳: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扩张时的效应:—98—1)本国产出增加。2)外国产出上升。即本国财政政策扩张对外国经济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原因:本国收入上升带来外国出口增加、收入上升;本国利率提高所带来的本币高利率使本币升值,进一步刺激了外国出口的增加,外国收入的上升。本讲小节本讲主要讲述了以下三个问题:◆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国际经济之间的传导机制有: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扩张:(1)本国产出增加。(2)外国产出也增加,即本国货币政策扩张对外国经济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扩张:(1)本国产出增加。(2)外国产出也增加,即本国财政政策扩张对外国经济具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一溢出效应是通过收入机制和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货币扩张政策:(1)本国产出增加。(2)外国产出下降。财政政策扩张:(1)本国产出增加。(2)外国产出上升。—99—第八章金融全球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2) (二)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和作用3.布雷顿森林体系4.牙买加体系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含义: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2)作用:◆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与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 (1)特点①黄金是国际货币的基础;②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③自由兑换。④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金币还可以自由铸造。 (2)缺点①国际间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输入、输出;②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 (1)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原则与运行机制,主要内容包括:①双挂钩②美元为国际货币③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包括:依靠IMF组织融资;依靠汇率变动;运用国际经济政策,调节内外均衡。 (2)崩溃◆特里芬两难—国际货币发行国为维护币值稳定与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两难困境。特里芬两难最终促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汇率体系僵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储备资产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IMF协调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能力有限 (1)内容①黄金非货币化②储备货币多样化③汇率制度多样化 (2)存在的问题①汇率纪律荡然无存②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③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1)职能①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与经常项目有关的支付及货币兑换方面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实施监督。②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临时性资金融通,以使它们遵守上述行为准则,避免采取不利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③为成员国提供进行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的场所。 (2)构成◆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每年秋季举行定期会议,决定IMF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问题。◆执行董事会:设主席1名,主席即为IMF总裁,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发展委员会:以上两个委员会主要讨论国际货币体系和开发援助的重大问题。 (3)基金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在加入基金组织时,需要用25%的外汇和75%的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认缴基金份额(Quota),份额按成员国各自国民收入水平、进出口规模和国际收支水平确定,定期调整,一旦认缴后,就成为基金组织的财产。成员国认缴的份额构成基金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被用于对成员国的资金融通。对于成员国来讲,份额不仅决定了它加入IMF时应认缴的款项数额,还决定了它在IMF的投票权、借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分配权。 (4)贷款及贷款条件基金组织的贷款又称提款,具体方法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购买(Purchase)所需要的外币款项 (或特别提款权)并向盈余国进行结算。贷款分普通贷款和特别贷款。普通贷款又分为储备部分贷款和信用部分贷款。贷款具有附加条件,数额越大,所附加的贷款条件就越严格。 (5)特别提款权资产。基金组织会员国可以自愿参加特别提款权的分配,成为特别提款权账户参加国。◆功能:在基金组织范围内,成员国可用特别提款权来履行原先必须要用黄金才能履行的义务;可以用特别提款权充当国际储备资产;还可以用特别提款权取代美元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汇率:特别提款权的汇率按“一篮子货币”计算,根据各种货币在该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和使用范围的大小来确定篮子中货币的组成和权重,并每五年调整一次。 (三)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1.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问题2.储备货币发行国和非发行国的不对称问题3.以黄金为基础的单一储备货币体系的不稳定问题4.多元储备货币制度下的不稳定问题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汇率水平差距问题◆顺差国利用其在国际收支中的有利地位逃避调整◆逆差国单方面承担调整责任2.储备货币发行国和非发行国的不对称问题◆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收益:一是铸币税: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特权所获得的货币发行名义价值超过其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部分。二是低成本为国际收支赤字融资。◆储备货币发行国的代价:货币政策效率会降低。3.以黄金为基础的单一储备货币体系的不稳定问题—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1)单一储备货币的双重职能◆美元作为一国货币,其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做为世界货币,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对货币的需要。—这期间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2)特里芬难题美元做为国际储备货币并处于核心地位的前提是美元币值的稳定,这需要美国保持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对美元的需求,其前提又是美元不断地从美国流出,其结果又表现为美国国际收支逆差。这种两难困境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即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为保持币值稳定与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储备货币需求之间的矛盾。 (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运行的三个基本条件:美元价值稳定(国际收支顺差);美国黄金储备充足;黄金价格稳定。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正是使这三个条件不再具备,该货币体系最终走向崩溃。4.多元储备货币制度下的不稳定问题—牙买加货币体系。 (1)最核心的内容有两点:◆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2)其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三点:◆多种储备货币与浮动汇率制加大了非储备货币国的汇率风险。◆多种储备货币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的两难问题。◆现有的储备货币体系仍然是有利于发达国家。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汇率水平差距问题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但现实的市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始终存在偏离。对此现象,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分别从发展中国家角度及发达国家角度,通过引入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对此给予了解释,即著名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B-S效应)。 (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S效应):发达国家货币的市场汇率高于依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市场汇率低于依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 (2)原因解释:◆市场汇率由可贸易品的价格比决定;◆发达国家生产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样可贸易商品的价格表现为: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以可贸易品价格比决定的市场汇率:发展中国家就相对较低。(价格高的货币购买力低,汇率◆购买力平价计算汇率时使用的是全部商品价格比,其中既有可贸易商品,也有非可贸易商品。非贸易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非贸易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在一国内部可贸易品部门与非可贸易品部门的工资水平并不会产生差异(劳动力的流动),发达国家因其非可贸易品部门工资水平较高使得其非可贸易品部门的价格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样,发达国家内部可贸易品的价格相对非可贸易商品低;而发展中国家可贸易商品价格相对其非可贸易品价格高;从而以全部商品加权计算的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在发展中国家自然表现出偏高的结果。 (公式推导见教材P284—285)本讲小节本讲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问题: (1)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和作用、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 (2)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问题、储备货币发行国和非发行国的不对称问题、以黄金为基础的单一储备货币体系的不稳定问题、多元储备货币制度下的不稳定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汇率水平差距问题。第八章金融全球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3) (四)区域货币协调的理论与实践作—→区域货币同盟—→通货区◆区域合作: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区域货币同盟: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是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货区: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相互固定; (2)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 (3)这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 (4)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机构; (5)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它是区域货币同盟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最适度通货区理论是关于通货区的认定、范围、成立的条件以及加入通货区的成本和收益等内容的一整套理论的统称。 (1)单一指标分析法。包括:要素流动性分析;经济开放性分析;产品多样性程度分析;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通过膨胀率相似性分析 (2)综合分析法 (1)单一因素分析法◆要素流动性标准—1961年由罗伯特.蒙代尔提出。认为:要在几个国家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并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就必须有一个调节需求转移和国际收支的机制,即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分析见下页)机制分析:汇率可以浮动时:上述A、B两国的失衡都可以进行自动调节。固定汇率时:A国的通胀与B国的失业及国际收支不能通过汇率的变动来调节,只能通过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使要素发生流动来实现调节。具体讲:劳动力由B国—→A国◆经济开放性标准—1963年由罗纳德·麦金农提出。认为应以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作为确定适度通货区的标准。社会总产品分为:可贸易商品与不可贸易商品。可贸易商品比重越大—经济开放度越高;对于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小国而言,如果汇率浮动,则对其国内的物价会产生剧烈影响,对经济增长十分不利;因此,实行相对稳定的汇率对于小国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小国应该加入通货区。◆产品多样化标准:产品多样化程度越低的国家,越应该加入通货区。认为: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的需求波动引起。如果产品多样,部分产品的需求难,汇率也不需大幅波动;如果产品单一,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