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预案_第1页
应急管理预案_第2页
应急管理预案_第3页
应急管理预案_第4页
应急管理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管理预案提纲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二、应急预案体系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五、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应急预案的定义简称“预案”,是为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其总目标是控制紧急情况的扩展并尽可能消除危机,将突发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明确了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处置方法和资源准备等两方面的含义预防应对应急预案与法律规范的区别内容:不创设新的权利义务目的: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下尽量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而非从无到有地创制一种具有约束效力的制度安排。外部功能:不是为了谋求一般民众的遵守和服从,而是通过预案的启动对社会产生感召、动员、宣示等作用。应急预案的功能准备充分,决策从容。应急预案针对的是责任主体在责任范围内发生的或波及的突发事件。有了应急预案并经过培训演练,就可以做到成竹在胸,从容应对。机制预设,运作自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压力大;往往需要多个地区、部门、机构、组织、单位的协同配合、协调联动。应急预案既包括机制性的安排,也包括事务性的安排。而且,很多联动、协调机制等安排在平时就已经建立、落实,并经过教育、培训、演练、检查考核,成为常态性的准备,在需要时招之即来,保证应对处置井然有序。资源到位,应对得力。应急预案也对所需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作出事先安排,

以便在应急情形下能够迅速、规范、有序地调用;许多专兼职应急处置人员,需要按照应急预案来培训,以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应急职责。措施明确,环环相扣。通过科学方法制定的应急预案,汲取了同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经验教训,能够较好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规律,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处置程序和措施。7/1/2024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应急预案在中国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在中国应急管理体系设计之初,应急预案不仅是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迅速、有效、有序的行动方案,更重要的是,应急预案还成为不断发展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的重要抓手。因此,中国的应急预案不但是应急管理的基础,更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一案”促“三制”的作用得到明显体现,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和保障作用。中国的国家级、省级应急预案发布后,在应急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指引作用,已经成为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此外,国家总体预案中的重要内容直接成为其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条款。总之,中国“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全面整合为主要特征,应急预案是“三制”建设的基石,中国应急管理从单一性到综合性、临时性到制度性、封闭性到开放性、应急性到保障性的积极转变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要求,全国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广大基层干部与群众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朴实的语言。预案建设的关键是加强预案的操作性与有效性,一定要明确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应急管理过程中,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资源做的问题,并要加强演练,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与完善。7/1/2024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预案是通过对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有效应对今后那些不确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意识实际上就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意识。应急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应急预案预案的内涵与重点应急预案是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在法律规范内根据特定区域、部门、行业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而制定的具体执行方案。应急预案就是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变的工作方案,目的是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下尽量提高效率,减少伤亡和损失。应急预案是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应急预案要对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设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预先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么做、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等。应急预案实际上是各个部门和单位为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事先制定的任务清单、工作程序和联动协议,以确保应对工作科学有序,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应急预案是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应急预案重点规范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应对工作,适当向前、向后延伸。向前延伸主要是指必要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向后延伸主要是指必要的应急恢复,包括有效防止和应对次生、衍生事件。应急预案是立足现有资源的应对方案,主要是使应急资源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应急预案不是防灾减灾规划。应急预案的法律效力应急预案法律效力的表现应急预案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它的类法规的强制力与问责制的实施。强制力是应急预案作为规范性文件对下属机构、个人行动的驱动力和约束力。被管辖人处在“必须”执行或“不得不”执行的境地。中国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门规定了“责任与奖惩”的条款应急预案法律效力的内涵对机构和人员的效力。应急预案涉及的机构和个人必须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履行其职责。对事的效力。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准备(主要指各类资源的准备)、响应程序、响应行动,都必须按其要求实施。空间与时间效力。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预案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7/1/2024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依法科学有序迅速突发事件应对应急管理方法的发展趋势: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队伍政府辖区指挥中心程序术语分类接口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整合式框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管理方法的发展趋势恢复与重建监测与预警预防与准备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处置与救援全过程的应急管理应急准备的功能变化标准化应急体系(4×4)二、应急预案体系二、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是国家、地方、行业领域或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应急预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应急预案体系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结构框架图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部门应急预案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省级部门应急预案市级总体应急预案县级总体应急预案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市级部门应急预案县级部门应急预案乡镇、街道基层自治组织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国家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国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构成7/1/2024二、应急预案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居委会村委会预案机关事业社团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联合预案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对中国应急预案体系进行了规范描述。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大型企业集团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本集团应急预案体系。二、应急预案体系7/1/2024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中国处置突发事件的总纲,总体预案共六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总体预案体现了“分类分级”的原则,将突发事件分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又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严重)、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在2018年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后,由应急管理部牵头组织对国家总体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但到2019年年底尚没有正式发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居委会村委会预案机关事业社团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联合预案二、应急预案体系7/1/2024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到2012年11月,国务院已经颁布了28件专项应急预案,分为四大类,其中自然灾害6件、事故灾难9件、公共卫生事件4件、社会安全事件9件,由国务院的相关部门牵头编制,各有关部门配合,经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一些专项预案在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努力下,已经形成分支体系,最典型的是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居委会村委会预案机关事业社团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联合预案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事故灾难类专项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国家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专项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劫机事件总体预案国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专项预案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基本预案国家石油供应中断应急预案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二、应急预案体系7/1/2024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务院部门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其职责分工编制,截至2012年11月已发布了156件,覆盖了各行各业。许多部门,在其系统内部都形成了较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居委会村委会预案机关事业社团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联合预案二、应急预案体系7/1/2024联合应急预案是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工作方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居委会村委会预案机关事业社团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联合预案二、应急预案体系7/1/2024省级及地方政府预案是区域性的应急预案,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地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大有成效,全国各个省(区、市)都建立起应急预案体系并在不断完善。例如,浙江省建立了由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市、县、乡镇及基层组织预案、重大活动安全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其中专项预案38件,除了包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预案外,还包括应急保障相关的专项预案。此外,中国所有的地(市)、县政府都完成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而且全国绝大部分乡(镇)及基层政权组织也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居委会村委会预案机关事业社团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联合预案二、应急预案体系7/1/2024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中国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基本上都制定了相关的应急预案,这是我国预案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企业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率先全部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截至2010年年底,中央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率达100%。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企业做到应急预案全覆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居委会村委会预案机关事业社团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联合预案重大活动主办方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视度逐步提高,预案的编制也越来越全面、专业。例如,2008年,北京奥组委为奥运会专门编制了安保、交通、反恐、检验检疫、气象、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应急预案,为奥运会顺利举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其应急预案也很完善,组委会编制了恶劣天气、检验检疫、交通运输、涉旅突发事件、环境突发事件、反恐、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应急预案。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一)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之后,应急管理部于2018年6月成立专项小组负责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的具体工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多轮征求各地方、各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于2019年底向国务院提交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审稿。(二)强化预案的疏散与撤离环节许多突发事件的响应都需要对受影响和可能受影响的人员进行疏散撤离。但有的专项应急预案遗漏了这一环节,或者对这一环节重视不够,以至于在疏散撤离中造成了混乱甚至不必要的伤亡。因而,应该强化专项应急预案的疏散撤离环节;在一些特殊突发事件的应对中,甚至应该编制专门的疏散撤离预案。(三)加强和完善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保护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已明确将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重要目标物保护)列入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并要求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要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7/1/2024二、应急预案体系三、应急预案基本要素(一)总体应急预案(二)专项应急预案(三)部门应急预案(四)企业应急预案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其构成要素有所不同,其主要内容也各有所侧重。上图显示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中规定的专项与部门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要素。(一)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分类分级、原则、预案体系2.组织体系:领导机构、办事机构、专项指挥机构、工作机构、专家组3.监测与预警:监测、预警4.处置与救援:先期处置、信息报告、分级响应、指挥协调

扩大应急、应急结束5.恢复与重建:善后处置、社会救助、调查评估6.信息发布与管理7.应急保障:队伍、物资、通信、资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治安、人员防护、应急避难场所、气象服务等8.预案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预案演练、解释与实施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1.总则—分类分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上一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结合风险分析评估结果,针对本区域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

突发事件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各类突发事件级别的确定,通常按照上一级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确定。1.总则—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能力。1.总则—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依据有关规定和上一级应急预案,结合本区域风险分析和应急预案的级别,确定应急预案体系,指导本级政府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做到相互衔接,形成体系。可以根据需要对应急预案分别进行概述:如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下一级组织机构预案、重点区域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等。本级政府的专项预案应有具体预案目录。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2.组织体系—领导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设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组织处理需由市政府直接处理的突发事件,承担市应急委的具体工作,负责市突发事件应急值守工作;根据市应急委的决定,负责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负责组织专家对较大及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评估。2.组织体系—办事机构

按照突发事件分类和实际需要,设立若干个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专项应急预案,负责具体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指挥协调工作。

未设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其他突发事件,由分管领导和主责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指挥和处置等应对工作。2.组织体系—专项指挥机构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3.监测与预警

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4.处置与救援—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按照“属地为主”原则,下一级政府应急处置,对于由上一级政府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都是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要突出“五早”原则,为应急处置赢得宝贵时间,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信息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要速报情况、慎报原因,并通过及时续报情况不断完善信息内容,为科学决策和处置提供准确依据。4.处置与救援—信息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4.处置与救援—分级响应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4.处置与救援—指挥协调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有关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救援专家、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并指定现场指挥部总指挥。

现场指挥部实行总指挥负责制,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方案,协调、指挥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现场应急救援。5.恢复与重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上一级人民政府支持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请求。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受影响地区遭受的损失和实际情况,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和技术指导,组织其他地区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援。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通过中央和事发地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或者政府网站发布。6.信息发布与管理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7.应急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保障等工作,保证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和调拨制度,在救灾时统一调度。8.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将应急预案培训作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应急管理干部日常培训内容。

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二)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总体预案的延伸,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确定的原则和职责分工,针对确定的具体事件、功能或保障措施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应由总体预案确定的责任主体单位牵头组织制定,应针对具体事件类型体现“专业对应”,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体现快速反应、协调有序,专业处置功能。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二)专项应急预案1.总则: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事件分级2.组织体系:专项指挥机构、工作机构、成员职责、专家组3.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4.信息报告:应急值守、信息报告5.应急处置:先期处置、处置措施、指挥协调、现场指挥部

扩大应急、应急结束、后期处置6.应急保障: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医疗卫生、交通运输、

应急资金、人员防护等。7.预案管理:预案演练、宣传培训、解释与实施8.相关附件:分级标准、相关单位职责、联系电话等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三)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应明确突发事件风险情况,部门应急职责,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防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

(三)部门应急预案1总则:编制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2组织体系及职责: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救援专家职责3预防与预警: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报告、预警行动4应急响应:分级响应、响应程序、现场处置措施、信息发布、应急结束5后期处置6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专家保障、应急装备保障、应急经费保障7预案管理:预案演练、预案修订、预案实施8附件: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四)企业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四)企业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四)企业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四)企业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各类应急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5应急预案体系6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7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8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9附件附录A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uidelinesforenterprisestodevelopemergencyresponseplanforworkplaceaccident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9639—2013综合应急预案基本要素1.总则: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则2.事故风险描述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警及信息报告5.应急响应:响应分级、响应程序、处置措施、应急结束6.信息公开7.后期处置8.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应急队伍、物资装备、其他9.应急预案管理:培训、演练、修订、备案、实施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

专项应急预案基本要素1.事故风险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3.处置程序: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4.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现场处置方案基本要素1.事故风险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列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2.应急工作职责: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岗位工作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3.应急处置:明确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措施,事故应急处置相关单位和人员联络方式、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4.注意事项:通常包括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等。三、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应急预案编制流程预案需求分析成立编制小组,选定负责人开始编制调研与资料搜集(已有预案回顾)风险识别与分析应急能力评估企业应急能力城市应急能力编制预案预案评审与发布预案的实施1、预案需求分析为预案编制的必要性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依据。没有科学的需求分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不仅是盲目的,而且会影响整个应急预案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应急预案的需求分析要建立在明确突发事件的风险,了解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理解现有应急预案体系的结构和特点,把握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现状的基础之上。涉及的相关部门一旦确定了需要编制的应急预案后,就得掌握该预案涉及相关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各种行政条例,了解各部门的职责、管理现状和应具备的响应能力,为预案的策划和编制奠定基础。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了解国家对于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不仅有助于预案编制者明确国家对于各类突发事件、一些特殊的高风险行业或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预案的具体要求和规定,而且还可以作为预案的编制授权依据。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2、成立预案编制小组编制应急预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编制综合应急预案,涉及各部门工作职责,需要掌握相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以及上下游应急预案,需要开展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调查,需要根据风险分析对应急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因此,根据应急预案层级成立一个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非常重要。根据编制任务需求还可以建立不同的工作小组。应急预案的成功编制需要多个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的积极参与。基本原则相关部门充分参与高效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合理的时间和经费保障专业的技术支持高水平的团队素质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2、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应急响应中承担相关应急职责的部门;二是与突发事件密切相关的各个团体。编制小组的主要成员可由下列部门、人员和团体构成:地方行政主要负责人;公安、消防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市政部门;医院、医疗急救、卫生防疫;交通和运输管理部门;企业或行业部门;技术专家;广播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根据预案所适用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征,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也可能包括下列部门或人员:农业部门;规划部门;法律顾问;工会代表;地方工商团体;志愿者组织的代表(例如,红十字会);社会团体、环保组织和居委会代表;上级政府的主要代表;国家有关的应急机构。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2、成立预案编制小组选定小组领导,以推动和领导整个预案的编制工作并建立管理预案编制过程的制度或程序。由于小组领导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为小组领导指定一名副职或候补人员。选择小组领导时,应特别考虑以下五个因素:在各部门中的威信度;个人可以利用的时间和资源;与有关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个人的管理和交流能力;其现有的工作职责与应急预案编制、灾害预防和应急响应的相关性。小组领导的人选原则上可以是或来自:地方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或其他高级官员:由行政主要负责人或其他高级官员担任小组领导职责有利于提高公众的信心,获取其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尤其是在时间和资源上的承诺,可加快项目的进程。公安部门:一般情况下,消防部门或公安承担着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工作,这些部门的有关人员具有丰富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方面的经验,并熟悉突发事件现场的基本情况和各个部门的职责。应急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有关人员通常具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知识和经验。其他机构,如环保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或规划部门等。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3、调研与资料搜集(已有预案回顾)筛选出迫切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突发事件风险对象,明确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后,要对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预案的种类、实施效果、更新情况等。一方面避免预案的重复编制,另一方面促进新编制的预案和其他预案很好衔接,避免相互抵触或冲突。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4、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识别:筛选出需要优先编制应急预案的风险对象,明确预案编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辨识、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价脆弱性分析指哪些地方易被损坏,哪些人易受伤害调查所有的危险并进行详细的分析是不可能准确分析事件发生可能性不太现实风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现场调查与访谈、模拟、实验风险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目的、时间和资金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5、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资源能力:应急人员、应急设置和应急装备的储备和可调用情况应急体制与机制能力:体制与机制的运行状况人员技术能力: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1)专项应急能力火灾事故应急能力防震减灾能力医疗应急能力矿山事故应急能力化学事故应急能力等(2)综合应急管理能力(1)应急预案(2)法制基础(3)应急组织体系(4)风险分析与隐患排查(5)监测与预警(6)应急处置(7)事后恢复与重建(8)培训、宣传和教育(9)应急演练(10)基础保障(11)应急救援队伍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必要时对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6、编制应急预案当预案编制小组在参阅了现有的应急预案、完成了危险识别和分析、对应急准备、预防措施和应急能力进行了评估后,一方面可以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严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改进应急准备方面的不足,如改善警报系统、加强企业和地方应急人员的应急训练等;另一方面便可以开始制定应急预案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应急预案。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7、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预案编制单位或管理部门应依据我国有关应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南性文件与评审检查表,组织开展预案评审工作,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的认可。应急预案的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发布城市突发应急预案经政府评审通过后,应由城市最高行政官员签署发布,并送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备案。企业应急预案经相关机构评审后,应由最高负责人签署发布,并送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备案。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预案评审评审类别评审类型评审人员评审目标内部评审预案编写成员(1)确保预案语句通畅;(2)确保应急预案内容完整。外部评审同行评审具备与编制成员类似资格或专业背景的人员(1)听取同行对应急预案的客观意见。上级评审对应急预案负有监督职责的个人或组织机构(1)对预案中要求的资源予以授权和做出相应的承诺。社区评议社区公众、媒体(1)改善应急预案完整性;(2)促进公众对预案的理解;(3)促进预案为各社区接受。政府评审政府部门组织的有关专家(1)确认该预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上级政府有关规定的要求;(2)确认该预案与其他预案协调一致;(3)对该预案进行认可,并予以备案。四、应急预案编制流程2.预案评审:评审准则兼容性符合性实用性功能(职能)完整应急过程完整适应范围完整通讯信息准确职责描述准确适应灾害性质/种类准确易于查询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层次及结构清晰符合法规标准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