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初二生物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1页
2024年新初二生物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2页
2024年新初二生物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3页
2024年新初二生物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4页
2024年新初二生物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初二生物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其中排汗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A.水、尿素、葡萄糖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无机盐、氨基酸 D.水、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2.和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的血液里()A.尿素含量少,氧气含量不变 B.尿素含量少,氧气含量减少 C.尿素含量多,氧气含量增多 D.尿素含量少,氧气含量增多3.下列器官中,与人体代谢废物排出有关的是()①肺②大肠③肝脏④皮肤⑤肾脏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4.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1、2和5代表结构,3和4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大分子蛋白质经1滤过到2中 C.与1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正常人体内,3和4中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等物质5.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 B.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减少 C.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D.若乙处发生病变,则B中会有大分子蛋白质6.血液流经人体的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①膀胱②小肠③肾脏④肺⑤胰腺⑥皮肤⑦大肠A.③④⑦ B.①③⑦ C.③④⑥ D.①⑥⑦7.如图是某健康人尿液和汗液排出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排尿量大于排汗量 B.随着温度升高,排汗量增多,排尿量减少 C.人体通过汗腺排汗有利于降低热量,调节体温 D.排尿量减少,会破坏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8.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由③④⑤构成 C.正常情况下,④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⑥能够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吸收进入⑤9.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喝进体内的水,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没经历的血是肾静脉 C.尿毒症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排出的主要是血液中的尿素等物质 D.膀胱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10.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排泄的途径()A.通过汗液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B.通过尿液排出尿素 C.通过呼吸排出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D.通过粪便排出食物残渣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1.科研人员为研究慢性肾病患者的盐代谢功能,进行了如下实验。据图回答问题:(1)人体多余的无机盐会进入肾脏的中形成原尿,最终通过尿液中排出。(2)科研人员选取了正常组(20人)和患病组(20人),在实验开始前的48小时内,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均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并检测正常组和患病组每天通过尿液接出无机盐的量(如图一)。①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均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目的是;②分析图一,实验结果是。(3)由图二可知,当人体每天排出无机盐量大于2mg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用“高于”、“等于”或“小于”填空)正常组。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会加重肾脏血液输送的负担,引起高血压等并发症。(4)根据以上情况,科研人员尝试设计饮食调整方案。将患病组再平均分为2组,甲组给予正常饮食,乙组给予低盐饮食。一段时间后,测量甲、乙两组的肾动脉血压(如图三)。结合图三,为慢性肾病患者提出一条饮食建议:。(5)人体排尿,不但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12.实验题为什么健康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呢?为一探究竟,小悦参考了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数据(单位:克/100毫升)及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如图),请你和她一起分析。主要成分血浆原尿尿液A80.030B0.10.10水909896无机盐0.720.721.1C0.030.031.8(1)图中1的动脉血流经[]肾小球时,除以外,血浆中的葡萄糖等成分过滤到[]中形成原尿。(2)表中尿素、蛋白质、葡萄糖分别对应的字母是、、。临床上医生可根据经验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如果病人出现“尿糖”、“尿血”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初步判断病变部位分别是(填名称)。(3)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以的形式排出体外。请用图中的标号和箭头表示肾小球血液中的尿素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4)6中的液体与4中液体相比较,区别在于。13.为探究肾脏功能,科学家运用微穿刺技术,以小鼠肾脏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见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小鼠离体肾脏仍具有生命活性,首先将肾脏置于特殊的容器中(见图一),并用浸泡了(蒸馏水/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2)在实体显微镜下,放大150倍后,能观察到肾脏浅层的肾小囊。科学家用毛细玻璃管刺入肾小囊并注入染液(见图二),染液随着原尿进入与其相连的[A]中。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3)在A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某物质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为零,该物质是(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说明该物质被进入循环系统。三.解答题(共7小题)14.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序号表示结构,字母ABC表示系统或器官,字母abcdef表示生理过程):(1)A是系统,膈肌和骨骼肌使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f过程。(2)人体进行b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因为小肠的吸收面积非常大,而且小肠绒毛的壁只由构成,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结构特点均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通过b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物质首先运输到心脏。(3)如果人体糖分摄入量正常,某人尿液中检测出含有部分葡萄糖,图中结构[]没有出现病变,最可能的原因是分泌不足,形成糖尿。(4)图示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有(填字母),通过这些途径排出的代谢产物主要有(至少写三种)。15.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人体的系统,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A是系统,图中表示吸收食物过程的编号是。(2)与生理过程②相比,③中的氧气含量(选填“较多”或“较少”),二氧化碳含量(选填“较多”或“较少”)。(3)C系统中,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再经过重吸收作用后最终形成尿液。健康人尿液中通常不会出现的成分是。A.水B.蛋白质C.无机盐D.尿素(4)人体排出的代谢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途径是(填编号)。16.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小秦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模型(如图),安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表1“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评价指标优秀合格待改进指标一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结构完整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能模拟肾小球的功能,效果明显能模拟肾小球的功能,但效果不明显不能模拟肾小球的功能(1)安安同学根据评价表“指标一”将小秦的模型被评为“优秀”,认为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的结构,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中流出。(选填图甲中序号)(2)小秦的模型中使用了大小相同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的成分,这些塑料颗粒比部位①处的橡皮管上的小孔直径大,你根据“指标二”会将该模型评为(选填“优秀”、“合格”、“待改进”)。(3)小秦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某些药物成分对于泌尿系统健康有影响。肌酐是小分子代谢废物,肾小管对原尿中的肌酐基本没有作用,所以肌酐随尿液排出体外,使得血浆中肌酐含量,因此血浆中的肌酐含量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某药品中物质A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方式及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组别处理方式血浆中肌酐相对含量对照组_____67.07实验组每天注射0.2mL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物质A溶液92.27①研究者选取生长情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分成2组。表中横线处的处理方式是:。②科研人员在一段时间后检测了小鼠血浆中的肌酐含量,结果如上表所示。实验组小鼠血浆中的肌酐含量明显对照组,可推测物质A对肾功能起(填“促进”或“抑制”)作用。17.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各个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来完成。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B系统中完成气体交换的器官是。(2)C系统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有,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3)某人患急性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4)D系统中形成的正常尿液里不含有葡萄糖,是由于原尿流经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图示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哪几条。(填图中数字序号)18.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②、③、④、⑤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系统内,食物经过的彻底消化后,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C系统。(2)③过程是发生在内的气体交换,通过③过程血液的主要变化是:由变成。(3)在C系统中,血液流动的动力的器官是,其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血液属于组织。(4)在D系统内,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肾小球的和肾小管的两个过程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5)图示中的排泄途径共有条。19.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进食后,所摄取的淀粉在图中E所示的器官中被彻底地分解成,该物质通过生理过程1进入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叫做。(2)图中a所表示的气体为,它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后,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供生命活动利用。(3)心脏的四腔结构中,图所示的壁最厚,当血液流经肺部周围毛细血管后,血液变成血。(4)当血液流行肾脏时,血液中大部分的代谢废物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及肾小管的作用形成尿液,后经过生理过程2排出体外。图中1~6所示的生理过程中,还属于排泄途径的有。20.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相关的器官,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器官A是,它是人体与外界进行的场所。(2)器官B中的葡萄糖通过①过程进入血液,由下腔静脉送达心脏的,总共需经过次心脏后才能通过物质交换进入组织细胞。(3)C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尿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理过程③表示的是作用。

2024年新初二生物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其中排汗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A.水、尿素、葡萄糖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无机盐、氨基酸 D.水、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考点】汗液的形成与排出.【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解答】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其中人体内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排出尿液。故选:B。【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排泄的途径。2.和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的血液里()A.尿素含量少,氧气含量不变 B.尿素含量少,氧气含量减少 C.尿素含量多,氧气含量增多 D.尿素含量少,氧气含量增多【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1)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2)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解答】解: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肾静脉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和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的血液里尿素含量少,氧气含量减少。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在肾脏的流经途径和成分变化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3.下列器官中,与人体代谢废物排出有关的是()①肺②大肠③肝脏④皮肤⑤肾脏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A【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解答】解: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主要是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属于排泄;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1、2和5代表结构,3和4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大分子蛋白质经1滤过到2中 C.与1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正常人体内,3和4中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等物质【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3)图中1肾小球、2肾小囊、5肾静脉,3和4代表液体,其中3原尿、4尿液。【解答】解:A、1肾小球的两端分别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而不是小静脉,A错误。B、当血液流经1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滤到2中,B错误。C、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其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5肾静脉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C正确。D、当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4尿液。因此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而4不含有葡萄糖,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5.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 B.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减少 C.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D.若乙处发生病变,则B中会有大分子蛋白质【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1)图中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2)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解答】解:A、血液流进肾小球,再进入甲形成A原尿,所以,甲是肾小囊。A原尿经过乙形成B尿液,所以,乙是肾小管。A正确。B、血液流经肾脏后,组织细胞消耗了氧气,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肾脏,形成了尿液,部分尿素被排出,因此尿素减少。B正确。C、由分析“尿液的形成”可知:A、B表示的液体分别是原尿和尿液。C正确。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若乙处(肾小管)发生病变,肾小管重吸收障碍,B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D错误。故选:D。【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6.血液流经人体的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①膀胱②小肠③肾脏④肺⑤胰腺⑥皮肤⑦大肠A.③④⑦ B.①③⑦ C.③④⑥ D.①⑥⑦【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排泄的三条途径,即: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解答。【解答】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7.如图是某健康人尿液和汗液排出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排尿量大于排汗量 B.随着温度升高,排汗量增多,排尿量减少 C.人体通过汗腺排汗有利于降低热量,调节体温 D.排尿量减少,会破坏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考点】汗液的形成与排出;排尿及其意义;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尿液分泌量减少,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有重要作用。【解答】解:A、由图可知,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正确。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尿液排出量逐渐减少,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正确。C、人体通过汗腺排汗有利于降低热量,调节体温,正确。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共同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因此排尿量减少,不一定破坏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错误。故选:D。【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排泄的概念、途径及意义,结合题意,即可解答。8.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由③④⑤构成 C.正常情况下,④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⑥能够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吸收进入⑤【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模式图,其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⑥是肾小管。【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B、肾单位由④是肾小囊,③肾小球,⑥肾小管组成的,B错误。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图中肾小囊里面的原尿内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D、图中⑥是肾小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⑤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正确。故选:B。【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尿的形成过程。9.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喝进体内的水,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没经历的血是肾静脉 C.尿毒症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排出的主要是血液中的尿素等物质 D.膀胱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考点】尿液的形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3)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解答】解:A、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正确。B、喝进体内的水,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没有被重吸收回到血液,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没经历的血管是肾静脉,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某人患了尿毒症不能正常排尿,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排出的主要是血液中的尿素成分。C正确。D、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D错误。故选:D。【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0.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排泄的途径()A.通过汗液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B.通过尿液排出尿素 C.通过呼吸排出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D.通过粪便排出食物残渣【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解答】解:A、通过汗液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属于排泄,正确;B、通过尿液排出尿素,属于排泄,正确;C、通过呼吸排出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属于排泄,正确;D、通过粪便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错误;故选:D。【点评】熟记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1.科研人员为研究慢性肾病患者的盐代谢功能,进行了如下实验。据图回答问题:(1)人体多余的无机盐会进入肾脏的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最终通过尿液中排出。(2)科研人员选取了正常组(20人)和患病组(20人),在实验开始前的48小时内,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均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并检测正常组和患病组每天通过尿液接出无机盐的量(如图一)。①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均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目的是控制变量唯一;②分析图一,实验结果是患病组的尿中含盐量偏低。(3)由图二可知,当人体每天排出无机盐量大于2mg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高于(用“高于”、“等于”或“小于”填空)正常组。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会加重肾脏血液输送的负担,引起高血压等并发症。(4)根据以上情况,科研人员尝试设计饮食调整方案。将患病组再平均分为2组,甲组给予正常饮食,乙组给予低盐饮食。一段时间后,测量甲、乙两组的肾动脉血压(如图三)。结合图三,为慢性肾病患者提出一条饮食建议:宜食用低盐食品。(5)人体排尿,不但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考点】尿液的形成;排尿及其意义;血压;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对照实验思想;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1)肾小囊腔;(2)①控制变量唯一;②患病组的尿中含盐量偏低;(3)高于;(4)宜食用低盐食品;(5)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分析】(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2)①设置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唯一,在实验开始前的48小时内,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应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才能通过最后的实验测试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食物含盐量不相同,依据实验结果就不能确定原因。②通过图1数据,很明显地看出,患病组的尿中含盐量偏低。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血浆和原尿中的盐浓度应该是相等的,如果原尿中的无机盐含量偏低,很可能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发生损伤所致。(3)有图2可知,当人体每天排出无机盐量大于2mg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迅速升高,高于正常组。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会加重肾脏血液输送的负担,引起高血压等并发症。(4)根据上题的结论,可推测慢性肾病患者尿液中无机盐含量偏低可能与肾动脉血压偏高有关,而通过图3的数据显示,常食用低盐食品可以降低肾动脉血压,因此为慢性肾病患者提出一条饮食建议是宜食用低盐食品。(5)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故答案为:(1)肾小囊腔;(2)①控制变量唯一;②患病组的尿中含盐量偏低;(3)高于;(4)宜食用低盐食品;(5)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12.实验题为什么健康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呢?为一探究竟,小悦参考了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数据(单位:克/100毫升)及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如图),请你和她一起分析。主要成分血浆原尿尿液A80.030B0.10.10水909896无机盐0.720.721.1C0.030.031.8(1)图中1的动脉血流经[3]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葡萄糖等成分过滤到[4]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表中尿素、蛋白质、葡萄糖分别对应的字母是C、A、B。临床上医生可根据经验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如果病人出现“尿糖”、“尿血”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初步判断病变部位分别是肾小球、肾小管(填名称)。(3)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请用图中的标号和箭头表示肾小球血液中的尿素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3→4→5→6。(4)6中的液体与4中液体相比较,区别在于6尿液不含葡萄糖。【考点】尿液的形成.【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1)3;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4肾小囊。(2)C;A;B;肾小球、肾小管。(3)尿液;3→4→5→6。(4)6尿液不含葡萄糖。【分析】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都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图中可看出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5是肾小管、6是收集管,7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8是肾动脉。【解答】解:(1)当1的动脉血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4肾小囊腔形成原尿;(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由表可知,尿素、蛋白质、葡萄糖分别对应的字母是C、A、B。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本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进入肾小囊腔中,若肾小管发生病变,肾小管对血细胞和葡萄糖没有重吸收能力,因此这些血细胞和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而形成“尿糖”、“尿血”。(3)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肾小球血液中的尿素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是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4肾小囊形成原尿→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6收集管收集。(4)流过6肾小管以后的液体即尿液与4中的液体原尿相比较,6尿液不含葡萄糖。故答案为:(1)3;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4肾小囊。(2)C;A;B;肾小球、肾小管。(3)尿液;3→4→5→6。(4)6尿液不含葡萄糖。【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尿的形成以及识图能力。13.为探究肾脏功能,科学家运用微穿刺技术,以小鼠肾脏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见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小鼠离体肾脏仍具有生命活性,首先将肾脏置于特殊的容器中(见图一),并用浸泡了生理盐水(蒸馏水/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神经,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2)在实体显微镜下,放大150倍后,能观察到肾脏浅层的肾小囊。科学家用毛细玻璃管刺入肾小囊并注入染液(见图二),染液随着原尿进入与其相连的[A]肾小管中。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3)在A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某物质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为零,该物质是葡萄糖(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说明该物质被重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专题】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尿液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用浸泡了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神经,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2)图中A是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在A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葡萄糖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为零原因是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神经;(2)肾小管;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3)葡萄糖;重吸收【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三.解答题(共7小题)14.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序号表示结构,字母ABC表示系统或器官,字母abcdef表示生理过程):(1)A是呼吸系统,膈肌和骨骼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f过程。(2)人体进行b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的吸收面积非常大,而且小肠绒毛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结构特点均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通过b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物质首先运输到心脏右心房。(3)如果人体糖分摄入量正常,某人尿液中检测出含有部分葡萄糖,图中结构[⑤]肾小管没有出现病变,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糖尿。(4)图示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有acd(填字母),通过这些途径排出的代谢产物主要有水、无机盐和尿素(至少写三种)。【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呼气和吸气;尿液的形成.【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专题;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答案】(1)呼吸;收缩;小于(2)小肠;一层上皮细胞;右心房(3)⑤肾小管;胰岛素(4)acd;水、无机盐和尿素【分析】题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⑦肝脏,⑧胃,⑨胰腺,⑩小肠;1左心房,2左心室,3右心室,4右心房;A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C皮肤;a呼气,b吸收,c排汗,d排尿,e排遗,f吸气。【解答】解:(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A是呼吸系统。f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2)b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人体进行吸收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的吸收面积非常大,而且小肠绒毛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结构特点均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通过b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物质经过下腔静脉,首先运输到心脏右心房。(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肾小管发生病变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发生障碍,将导致大量的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回血液,而流失到尿液中。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糖的代谢。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造成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使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因此,如果人体糖分摄入量正常,某人尿液中检测出含有部分葡萄糖,图中结构⑤肾小管没有出现病变,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糖尿。(4)人体内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有a呼气、c排汗和d排尿,通过这些途径排出的代谢产物主要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故答案为:(1)呼吸;收缩;小于(2)小肠;一层上皮细胞;右心房(3)⑤肾小管;胰岛素(4)acd;水、无机盐和尿素【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15.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人体的系统,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A是消化系统,图中表示吸收食物过程的编号是①。(2)与生理过程②相比,③中的氧气含量较少(选填“较多”或“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较多(选填“较多”或“较少”)。(3)C系统中,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再经过重吸收作用后最终形成尿液。健康人尿液中通常不会出现的成分是B。A.水B.蛋白质C.无机盐D.尿素(4)人体排出的代谢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途径是⑥(填编号)。【考点】尿液的形成;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呼气和吸气.【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答案】(1)消化;①。(2)较少;较多。(3)原尿;B。(4)⑥。【分析】图示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表示吸收、②表示吸气、③表示呼气、④表示排遗、⑤表示排汗、⑥表示排尿。【解答】解:(1)图中A是消化系统,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有关。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胃肠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图中表示吸收食物过程的编号是①。(2)下表是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气体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氧气含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较多。(3)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C系统中,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再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后最终形成尿液。健康人尿液中通常不会出现的成分是蛋白质,故选:B。(4)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③表示呼气、⑤表示排汗、⑥表示排尿,故人体排出的代谢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途径是⑥。故答案为:(1)消化;①。(2)较少;较多。(3)原尿;B。(4)⑥。【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考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是解题的关键。16.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小秦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模型(如图),安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表1“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评价指标优秀合格待改进指标一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结构完整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能模拟肾小球的功能,效果明显能模拟肾小球的功能,但效果不明显不能模拟肾小球的功能(1)安安同学根据评价表“指标一”将小秦的模型被评为“优秀”,认为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的结构,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中流出。(选填图甲中序号)(2)小秦的模型中使用了大小相同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的成分,这些塑料颗粒比部位①处的橡皮管上的小孔直径大,你根据“指标二”会将该模型评为待改进(选填“优秀”、“合格”、“待改进”)。(3)小秦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某些药物成分对于泌尿系统健康有影响。肌酐是小分子代谢废物,肾小管对原尿中的肌酐基本没有重吸收作用,所以肌酐随尿液排出体外,使得血浆中肌酐含量降低,因此血浆中的肌酐含量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某药品中物质A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方式及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组别处理方式血浆中肌酐相对含量对照组_____67.07实验组每天注射0.2mL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物质A溶液92.27①研究者选取生长情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分成2组。表中横线处的处理方式是:每天注射0.2mL生理盐水。②科研人员在一段时间后检测了小鼠血浆中的肌酐含量,结果如上表所示。实验组小鼠血浆中的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可推测物质A对肾功能起抑制(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专题】归纳推理;对照实验思想;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答案】(1)③;(2)待改进;(3)重吸收;降低(4)每天注射0.2mL生理盐水;高于;抑制【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①肾小囊,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③肾小管。【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肾小管中流出。(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可见,塑料颗粒比部位①处的橡皮管上的小孔直径大,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的成分均不能进入肾小囊,根据“指标二”会将该模型评为待改进。(3)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肌酐是小分子代谢废物,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对肌酐基本无重吸收作用,所以肌酐随尿液排出体外,使得血浆中肌酐含量降低。(4)①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的变量是“物质A”,故上表中横线处的处理方式:每天注射0.2mL生理盐水。②科研人员在一段时间后检测了小鼠血浆中的肌酐含量,结合题干表格数据可知:实验组小鼠血浆中的肌酐含量明显(92.27μmol/L)高于对照组(67.07μmol/L)。据表中数据可见:物质A对肾功能起抑制作用。故答案为:(1)③;(2)待改进;(3)重吸收;降低(4)每天注射0.2mL生理盐水;高于;抑制【点评】熟练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及对照实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7.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各个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来完成。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B系统中完成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2)C系统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或动脉瓣,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3)某人患急性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白细胞。(4)D系统中形成的正常尿液里不含有葡萄糖,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图示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哪几条②⑤⑥。(填图中数字序号)【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答案】(1)肺。(2)瓣膜或动脉瓣。(3)白细胞。(4)肾小管;②⑤⑥(少填,多填,错填均不给分)。【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吸收、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泄等人体的生理过程.【解答】(1)B呼吸系统中完成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2)C循环系统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3)某人患急性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白细胞。(4)D系统中形成的正常尿液里不含有葡萄糖,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②⑤⑥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故答案为:(1)肺。(2)瓣膜或动脉瓣。(3)白细胞。(4)肾小管;②⑤⑥(少填,多填,错填均不给分)。【点评】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18.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②、③、④、⑤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系统内,食物经过小肠的彻底消化后,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C系统。(2)③过程是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③过程血液的主要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在C系统中,血液流动的动力的器官是心脏,其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血液属于结缔组织。(4)在D系统内,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5)图示中的排泄途径共有3(三)条。【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答案】(1)小肠(2)肺泡;静脉血;动脉血(3)心脏;瓣膜(房室瓣);结缔(4)过滤作用;重吸收作用(5)3(三)【分析】1、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吸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汗、排尿等人体的生理过程。2、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3、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解答】解:(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示中过程①为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食物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①吸收过程进入C循环系统。(2)过程③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气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扩散,这样,经过过程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内的瓣膜有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动脉开。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等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故血液属于结缔组织。(4)D为泌尿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人体通过排尿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②⑤⑥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故答案为:(1)小肠(2)肺泡;静脉血;动脉血(3)心脏;瓣膜(房室瓣);结缔(4)过滤作用;重吸收作用(5)3(三)【点评】掌握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的生理活动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进食后,所摄取的淀粉在图中E所示的器官中被彻底地分解成葡萄糖,该物质通过生理过程1进入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叫做吸收。(2)图中a所表示的气体为氧气,它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后,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3)心脏的四腔结构中,图D所示的壁最厚,当血液流经肺部周围毛细血管后,血液变成动脉血。(4)当血液流行肾脏时,血液中大部分的代谢废物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后经过生理过程2排出体外。图中1~6所示的生理过程中,还属于排泄途径的有2、3、6。【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答案】(1)葡萄糖;吸收(2)氧气;能量(3)D;动脉(4)过滤(滤过);重吸收;2、3、6【分析】图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E小肠;1吸收、2排尿、3排汗、4排遗、5吸气、6呼气。【解答】解:(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2)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a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b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3)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D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3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6呼气的形式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2排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答案为:(1)葡萄糖;吸收(2)氧气;能量(3)D;动脉(4)过滤(滤过);重吸收;2、3、6【点评】掌握呼吸、消化、循环及排泄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相关的器官,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器官A是肺,它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2)器官B中的葡萄糖通过①营养物质的吸收(或吸收)过程进入血液,由下腔静脉送达心脏的右心房,总共需经过2次心脏后才能通过物质交换进入组织细胞。(3)C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形成尿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生理过程③表示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考点】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呼气和吸气;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答案】(1)肺;气体交换。(2)营养物质的吸收(或吸收);右心房;2。(3)肾脏;肾单位;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尿液的形成、胰岛素的作用等知识点。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肺、B表示小肠、C表示肾脏;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②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③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解:(1)器官A是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2)器官B小肠中的葡萄糖通过①营养物质的吸收(或吸收)过程进入血液,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经过肺循环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后经体循环运离心脏,运至全身。器官B中的葡萄糖通过①营养物质的吸收(或吸收)过程进入血液,由下腔静脉送达心脏的右心房,总共需经过2次心脏后才能通过物质交换进入组织细胞。(3)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生理过程③表示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答案为:(1)肺;气体交换。(2)营养物质的吸收(或吸收);右心房;2。(3)肾脏;肾单位;肾小管的重吸收。【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牵扯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系统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考点卡片1.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知识点的认识】1、概念: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的场所: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4、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5、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3)氧气: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可延长储藏时间.【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对呼吸作用的理解认识,重点掌握知识,题型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例:泸州忠山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附近部分市民常在天刚微亮的时候来此晨炼.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得知,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炼,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分析:此题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解答:由于植物夜晚呼吸作用旺盛,所以早晨小树林里二氧化碳浓度高,最好的时间是太阳出来后,这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释放大量氧气.傍晚时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所以附近部分市民常在天刚微亮的时候来此晨炼,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炼.故选:B点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解题思路点拔】熟记呼吸作用是随时进行的.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主要场所是线粒体.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的认识】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一般直接考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题,综合性较强,需重点掌握知识,常结合结构图进行考查.例: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分析: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解答: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③都是单向箭头,④是双向箭头,②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②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③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②循环系统运到③泌尿系统排出.④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②循环系统运到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各系统的主要功能,结合图形分析即可作答.【解题思路点拔】解决此考点题目首先分清各部分的名称,关键是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常结合图形题出现,首先认清图所示的各部分结构,以此切入.3.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的认识】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3、小肠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胆汁能够把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可以消化多种食物。【命题的方向】该知识点是多层面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多样,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都会出现,考查重点是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例: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在成人体内全长5~7m。如图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1)由上述材料可知,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它的表面又有许多突起[]。这样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和,小肠的这些结构特点是与其相适应的。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2)有人为达到减肥的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这样做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分析: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解答:(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除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胆汁、胰液,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割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但这样做会会出现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影响人体健康。故答案为:(1)皱襞;小肠绒毛;胆汁;功能。(2)会出现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点评:解答该题时要结合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联系图示、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基本的生物学观念,小肠的结构就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这是该知识点考查的重点。4.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知识点的认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命题的方向】本考点考查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的认识,重点掌握知识,题型多样。常结合图形出题。例: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A.口腔、小肠、胃B.口腔、胃、小肠C.胃、小肠、口腔D.胃、口腔、小肠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解答: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