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_第1页
浙江专用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_第2页
浙江专用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_第3页
浙江专用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_第4页
浙江专用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专用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PAGEPAGE1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考查范围: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8月联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将会引起北方干燥地区变潮湿B.臭氧层的破坏会增加地球生物受到短波辐射的伤害C.酸雨主要是由燃烧产生碳的氧化物引起的D.为了控制水体污染的污染源,需要工业用水开放化答案B解析全球变暖将会引起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更干燥,A项错误;酸雨主要是由燃烧产生硫、氮的氧化物引起的,C项错误;为了控制水体污染的污染源,需要工业用水封闭化,D项错误。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一个连续的薄层B.通过正反馈机制可以使受污染的水体恢复正常C.全球人口应该在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情况下保持平衡D.全球变暖使热带疾病传播范围扩大答案D3.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由其有效资源决定的B.环境容纳量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某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C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B.温带森林的季相变化属于时间结构A.种群数量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为保证该动物的最大持续捕获量,种群数量应保持在c点D.种群数量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为增长型答案B解析Nt+1/Nt的比值可表示种群数量变化。若Nt+1/Nt=1,说明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出生率=死亡率;若Nt+1/Nt<1,说明种群数量减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若Nt+1/Nt>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分析图示可知,种群数量为a时,Nt+1/Nt<1,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从图示中所给的信息,不能确定该经济动物的环境容纳量,B项错误。种群数量为c时,Nt+1/Nt最大,种群数量增长量最大,最可能保证获得最大持续捕获量,C项正确。种群数量为d时,Nt+1/Nt>1,该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数量增加,年龄结构最可能为增长型,D项正确。9.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改成甲、乙间作后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C.乙的出现使农作物甲与害虫A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发生改变D.在单一种植甲和甲、乙间作两种环境下害虫A都呈“S”形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可知,乙的出现会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进而使其爆发受到抑制,A项正确。改良后,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B项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因其他物种的影响而改变,C项错误。自然状态下,生物的数量增长呈“S”形增长,D项正确。10.(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8月第一次联考)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关系示意图,其中不符合该示意图关系的是()A.甲:摄入量乙:同化量丙:粪便B.甲:同化量 乙:次级生产量 丙:呼吸量C.甲:净初级生产量 乙:生物量 丙:呼吸量D.甲:初级生产量 乙:净初级生产量 丙:呼吸量答案C解析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量。11.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由图可知,该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项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第一营养级同化量×100%,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3780+4200=7980[J/(m2·a)],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31920J/(m2·a),故能量传递效率为798031920×100%=25%,B项正确。太阳鱼的同化量为1483J/(m2·a),其去向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鲈鱼)、被分解者利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由图中数据不能计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项错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而该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与消费者,没有分解者1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种群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解析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100×100%=20%,A项错误。如果推迟性成熟,出生率会降低,C项错误。在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最高,D项错误。13.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相对增长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第4年开始,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该岛屿上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D.图中的数据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后得出答案B解析由曲线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野兔种群呈“S”形增长,A项正确。只要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第4年种群数量仍在增加,B项错误。在“S”形增长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C项正确。调查野兔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项正确。14.如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b、c处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剧烈答案B解析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A项正确;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B项错误:b、c处的植物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项正确;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剧烈,D项正确。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B.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D.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但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不能循环的,A项错误;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除了太阳能,还有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C项错误;防治稻田害虫,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16.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过程中,能量的去向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表示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C表示贝类的次级生产量,它在某一时刻前的积累量为此时贝类的生物量C.水禽、鱼类的粪便量(F-G)属于贝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G/B答案A解析图中B、C、D分别表示贝类同化的能量、贝类的次级生产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次级生产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故A项错误、B项正确。G表示水禽、鱼类的同化量,水禽、鱼类的粪便量=F-G,水禽、鱼类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贝类同化的能量,C项正确。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传递效率=水禽、鱼类同化的能量/贝类同化的能量=G/B,D项正确。17.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农田中小麦的种群密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答案D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B项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项错误;通过表中数据计算可得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D18.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答案D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容纳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项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项正确;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项正确;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D项错误。19.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量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答案A解析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故甲、乙、丙、丁共同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项正确;图中b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c、d表示含碳有机物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B项错误;丙是生态系统中的二级消费者,缺少类群丙,还有食物链如甲→乙,物质循环还能正常进行,C项错误;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属于同化量,由于摄入量包含同化量和乙类便中的能量,因此乙对食物的同化量小于摄入量,D项错误。20.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乙为其中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图甲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图甲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图乙中a、b、c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a→b→cD.图乙中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解析图甲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项错误;图甲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占有营养级,B项错误;图乙中有一种是草,草是生产者,草的数量增加(减少),引起其他生物数量都增加(减少),据此判断c是草,食物关系是c→b→a,C项错误;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a、b、c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21.(10分)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1)猫头鹰占有个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昆虫属于。

(2)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猫头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

(3)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其原因是,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4)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增重1kg,从理论上计算需消耗草约kg(传递效率为10%)。

答案(1)2消费者(2)生物放大(3)兔、鼠大量繁殖自我调节(4)100解析(1)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消费者占有的营养级可能不同,在食物链“草→鼠(鸟或兔)→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草→昆虫→鸟→猫头鹰”中,猫头鹰为第四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昆虫属于消费者。(2)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猫头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3)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兔和鼠的天敌减少,兔、鼠大量繁殖,最终导致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增重1kg,从理论上计算需消耗草的量为1÷10%÷10%=100(kg)。22.(8分)下图为某食物网图,试回答相关问题。(1)X、Y、Z生物中,属于植食动物的是。Z生物的总和称为。

(2)图中箭头代表。由于人类施用农药,导致蝗虫大量死亡甚至灭绝,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变化是,长时间内受到影响较大的生物是。

(3)若X和Z是人们餐桌美食,则购买价格较高的是。

答案(1)X、Y(第三)营养级(2)能量流动的方向增加Z(3)Z解析(1)植食动物应是第二营养级、一级消费者,在图中应有X、Y和蝗虫。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营养级,Z生物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2)在食物链中箭头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蝗虫以草为食,其大量死亡甚至灭绝,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增加;如果长期下去,Z生物所受影响最大,因为Z生物只以蝗虫为食。(3)能量沿食物链递减,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归属该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能量就越少,相应购买价格越高。23.(10分)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C代表大气中的CO2,“→”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C→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中有条食物链,F属于第营养级。

(3)按照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则F每增加10kg体重,需消耗生产者kg。(若一种生物摄取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生物各占食物来源的1/2)

(4)F生物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的流动方向是(用字母和→表示)。

答案(1)分解者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2三、四(3)5500(4)E→B解析(1)C为大气中的CO2,则A为生产者,D、E、F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A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图中有2条食物链,即A→D→E→F、A→E→F,其中F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3)按照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F每增加10kg体重,需消耗E的量为10÷10%=100(kg),E摄取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生物各占食物来源的1/2,因此需生产者的量为100×1/2÷10%+100×1/2÷10%÷10%=5500(kg)。(4)F生物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不属于F的同化量,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这部分能量的流动方向是E→B。24.(12分)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生物类群同化的能量/[102kJ·(m2·a)-1]浮游植物8100浮游动物600双翅目幼虫120摇蚊幼虫900太阳鱼210鲈鱼30乙(1)该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

答案(1)3捕食和竞争(2)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3)18.52%(4)增加下降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存在3条食物链。双翅目幼虫可被太阳鱼捕食,且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又都捕食浮游动物,因此两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浮游植物处在第一营养级,对于该营养级而言,同化的能量除流向下一营养级之外,还会被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及未被利用。(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600+900)/8100×100%≈18.52%。(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损耗减少,鲈鱼的产量增加,但由于食物链单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25.(8分)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过程③⑤将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以的形式释放回无机环境中。目前,人们应当力求减少(填图中序号)途径的碳排放量。

(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调节来实现的。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方面的效益和后果。

答案(1)光合作用细胞呼吸(2)CO2④(3)反馈(或负反馈)生态解析由题意可知,此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1)其中①指的是碳从无机环境到绿色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