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P双壳油船结构统一规范_第1页
JTP双壳油船结构统一规范_第2页
JTP双壳油船结构统一规范_第3页
JTP双壳油船结构统一规范_第4页
JTP双壳油船结构统一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纵强度

1.1装载指导

1.1.1总则

1.1.1.1所有船舶应备有足够的装载指导资料,以使船长能保持船舶处于规定的操作限度

内。装载指导资料应包含分别符合1.1.2和1.1.3的经批准后的装载手册和装载计算

机系统。

1.1.1.2装载指导资料应符合船舶的最终数据。

1.1.1.3如果船舶主要数据发生变化(空船重量、浮力分布、液舱容积或用途等),则应对

装载手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和重新批准,同样装载计算机系统也相应进行更新

和重新批准。如果只是影响空船重量的小变动,只要变动后的船舶吃水、静水弯矩

和剪切力与原始数据相差不超过2%,就不必对装载指导资料进行更新。

1.1.1.4装载指导应采用使用者的语言编写。如果该语言不是英文,则应包含英译本。如果

可行,还应提供装载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的英译文件。

1.1.1.5装载指导资料应包括以下声明,以确保船员意识到最小首吃水的操作限制。

“用于一号压载舱装满后最小首吃水为的批准尺度。在恶劣天气情况下,首

吃水不应小于该项数值。”

1.1.2装载手册

1.1.2.1装载手册用于:

(a)说明船舶在航和在港期间的设计装载工况

(b)说明静水弯矩和剪切力的计算结果,以及必要时扭转载荷与侧面载荷的限制(通

常在本规则下的船舶的扭转载荷可忽略不计)

(c)说明1.1.2.2中相关的操作限制。

1.1.2.2装载手册应包含操作限制,这也是船体尺度批准的基础。装载手册中应包括下列强

度限制:

(a)静水弯矩和剪切力以及船体梁(视情况)的限制

(b)最大和最小吃水限制(如最小首吃水)

(c)双层底所受的最大和最小静态净压力。如果净压力的计算结果不同,则应给出船

舶在航和在港的两种限制情况。如何计算双层底结构的静态净压力参见第9/2节

以及附录B。

(d)货物密度的限制以及液货舱的液面高度

(e)结构局部装载的最大限制(甲板、内底等)

(f)可能的晃荡限制

(g)压载水交换作业的限制

1.1.2.3装载手册应包括设计装载和压载工况,这些都基于批准的尺度。

1.1.2.4装载手册必须包括以下装载工况:

(a)航行工况包括离港和抵港工况

・均匀装载工况包括最大吃水时的工况(均匀装载工况不包括干燥清洁的压

载舱的装载)

•压载工况

・任何指定的非均匀装载工况

・装载高密度货物的工况,如适用

・在航行途中明显不同于压载工况的与清舱或其他操作有关的工况

・包含压载水交换程序的工况

(b)港内工况

・货物装卸过程中遇到的工况

・坞内起浮工况

1.1.2.5根据现行的稳性规则,计算离港工况必须基于满舱状态。到港工况可根据船舶最大

消耗品量的10%进行计算。

1.1.2.6如果航行中船舶物品消耗量超过1.1.2.5中的最大限度,则应将途中工况的计算结果

提交批准。

1.1.2.7装载工况包括部分装载的尖舱和/或其它压载舱不得用作船舶离港、到港或途中的设

计装载工况,除非满足空舱和满舱之间的所有设计强度限制。不过出于设计目的,

在船舶离港、到港或途中,如果部分装载的液舱造成静水弯矩和剪切力增大的话,

则该舱室可以视为空舱或满舱。此外,必须考虑拟定工况时的部分装载指定液面。

1.1.2.8在货物装载工况下,不得部分装载尖舱,除非满足空舱和满舱之间的所有设计强度

限制。

1.1.3装载计算机系统

1.1.3.1作为一种数码系统(除非另有注明),装载计算机系统能够简单快速地辨别操作限

制是否超出任何装载工况。

1.1.3.2装载计算机系统应由各船级社根据自己的规定进行批准。

1.1.3.3装载计算机系统应能计算出所有特殊的装载工况,核实是否符合1.1.2.2中的操作限

制,并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绘制图表。

1.1.3.4如果有任何一项操作限制未经检查,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会得到提示,并且借助图表

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核实所有项目。装载计算机系统应核实下列项目是否符合标准:

(a)吃水限制

(b)在特殊位置/读数点报告静水弯矩和剪切力

1.1.3.5最终测试条件基于最后的装载手册给出的工况。测试条件应经批准。在各读数点

经装载计算机系统测得的静水弯矩和剪切力应分别在装载手册中给出的QO20”,,”/

0.02M、"仍"”范围之内,式中:和M'f/m为指定的最大静水弯矩和剪切力。

1.1.3.6在确定装载计算机系统之前,应向验船师说明计算机的各有关方面,包括(但不

仅限于):

(a)确认已经使用船舶的最终数据

(b)确认所有读数点的标准均正确无误

(c)确认系统安装在船上后,其操作符合经批准的测试条件

(d)船上具备测试条件

(e)船上具备操作手册

1.2船体梁剖面特征

1.2.1船体梁弯矩的有效面积

1.2.1.1在计算船体梁惯性力矩和剖面模数时,连续总纵强度构件的有效剖面面积应为减去

125中规定开口后的剖面。

1.2.1.2下列无法有效加强纵向船体梁弯曲强度的结构在计算中应排除在外:

(a)不构成强力甲板的上层建筑

(b)甲板室

(c)垂直槽形舱壁

(d)舷墙和槽板

(e)觥龙骨

(f)剪切过的纵向扶强材

1.2.2船体桁梁剖面模数

1.2.2.1最小船体梁剖面模数指基线、侧面甲板模线以及实际剖面模数。用于测算船体梁强

度的净垂直船体梁剖面模数“公式如下:

式中:

Iv-ne,净船体梁的惯性力矩,1/

惯性是基于:

规定厚度小于腐蚀裕量,则所有构成船体梁剖面的构件厚度减去

参见第节.

连续纵向构件的有效剖面应减去开口面积,参见125。

Z/分别从船体梁甲板和基线量起,记为Zdk或Zbs。

Zdk从中轴到侧面甲板模线的距离或按照124规定,m

Zbs从中轴到基线的距离,m

1.2.2.2中轴的位置计算采用腐蚀裕量基础上的净尺度0.5/“。单位teorr的定义参见第6/3.2

1.2.3有效剪切面积

1.2.3.1对于构成船体梁腹板并接近垂直的总纵强度构件,其剪切面积的计算应根据垂直面

板上的投射区域。参见图8.1.1。

1.2.3.2对于单位剪流qz以及剪切力分布因数£的计算,垂直纵向槽形舱壁的波形厚度a的计

算公式为:

0.5(^+^)--^-

0.5£竹mm

%+勿

式中:

腹板厚度,mm

tf法兰厚度,mm

beg参见图&1.1

bw参见图8.1.1

bf参见图8.1.1

tew参见第6/3.2节

1.2.3.3波形厚度&仅适用于剪切力分布的计算。

1.2.4甲板模线以上的总纵强度构件

1.2.4.1从中轴开始的距离Zdk用于计算甲板的剖面模数。当任何有效总纵强度构件的位置

超过从侧面甲板模线到从中线中轴距离Zdk/0.9的一条直线时,该距离Zdk也随之增

长。以下公式进一步说明Zdk:

”+。哈

in

式中:

Zadj至中轴的调整距离,m

Zy中轴至连续强度构件顶部的距离,y为从中线开始的距离,m

以求得Zadj值大者为准,参见图8.1.2

y从连续强度构件顶部开始到船舶中线的距离,m

以求得Zadj值大者为准,参见图8.1.2

B型宽,参见第4/1.131节

Z从中轴到侧面甲板模线的距离,参见图8.1.2

1.2.5总纵强度构件的开口

1.2.5.1大型开口指长度超过2.5m或宽度超过1.2m的开口。

1.2.5.2小型开口指除上述大型开口外的开口,如逃生孔、减轻孔等。

1.2.5.3隔离开口指间隔不小于1m的开口。

1.2.5.4在计算剖面模数时,未达到隔离标准的大小开口应从剖面面积中扣除。

1.2.5.5在纵向扶强材或船体梁上的隔离小型开口,如果其深度超过腹板厚度的25%,则也

应扣除。

1.2.5.6如果上述的几个开口位于或靠近同一个剖面,则应扣除对应宽度》bded,参见L257

至1.259。

1.2.5.7隔离的小型开口只要其在同一剖面上的宽度总和或宽度投影区域,降低甲板或基线

上的船体梁剖面模数不超过3%,就可以忽略不计。

1.2.5.8间隔小型开口只要其总体对应宽度小于以下公式,则可以忽略不计:

却加=0,06「广地皿)

式中:

工K”小型开孔的总体对应宽度,参见图8.1.3

Bsect剖面上船舶的宽度

~!\led可忽略的开口总宽度,参见1.254

注:

应考虑可忽略开口投影部分的影响。

1.2.5.9在计算开口总对应宽度的时候,开口应视作具备纵向投影区域,参见图8.1.3。投影

面积通过两条船舶纵轴的15°正切线确定。

1.2.6.1对开口的全部或部分强度补偿可通过增加钢板剖面、纵向扶强材或船体梁或其它结

构部件来实现。补偿区域应完全覆盖开口。任何开口的限界局部加强不得计入船体

梁剖面模数计算的有效面积内。

1.2.6.2当甲板纵向扶强材因为开口而中断时,强度补偿应确保区域结构的连续性。并且应

考虑扶强材末端的压强以及相邻钢板的屈曲强度。

1.3船体梁剖面模数和材料的过渡

1.3.1主要强度构件

1.3.1.1良好的嵌接布置能确保结构强度的连续性,并防止突发的结构改变。尤其是纵向舱

壁的末端应终止于坚实的横舱壁,而大型过渡肘板应与纵向舱壁成一直线。

1.3.1.2在纵向扶强材末端与横向结构体系连接处,应进行足够强度的布置以防止结构突

变。

1.3.2船肿区域剖面模数

1.3.2.1根据1.4规定的剖面模数,所有船体梁的连续总纵构件强度应保持在船肿的0.4L。

L的定义参见第4/1.1.1.1节。

1.3.2.2在特殊情况下,只要不妨碍船舶的装载灵活性,根据船体外形和装载工况,强度可

以在接近0.4L区域的末端逐渐降低。L的定义参见第4/1.1.1.1节。

1.3.30.4L区域外的剖面模数

1.3.3.1在必要时,可以延长剖面模数中的结构,以满足特定位置的船体梁剖面模数要求。

参见1.4.3。

1.3.3.2在船肿0.4L以外区域的强度在降低末端局部强度要求的同时,通常应满足剖面模

数的要求,并且该材料强度群组的规定适用于整条船舶的相同结构。关于高强度钢

的嵌接,参见134。L的定义参见第4/1.1.1.1节。

1.3.4高强度钢的纵向范围

1.3.4.1连续的高强度钢应用于整条船舶除纵向受力水平可以采用中等强度钢结构之外的

范围。参见图8.1.4。

图8.1.4

高强度钢的纵向范围

相应中等强度钢

高强度钢高强度钢的范围

1.3.5高强度钢的垂直范围

1.3.5.1用于甲板或船底总纵强度计算的数值Zhls,即从甲板模线或基线开始的高强度钢的

垂直范围,不得低于下列公式的值,也可参见图8.1.5:

式中:

z/参见1.221

%从船体梁甲板和基线开始分别丈量取6波或6床值

6,也从中轴开始的甲板梁压强Z小,N/mm2

6bs从中轴开始的甲板梁压强N/mm2

Zdk参见1.2.4.1

Zbs从基线到中轴的距离,m

ki特定区域高强度钢的因数。该因数左参见第6/1.1.4节。

1.4船体梁弯曲强度

1.4.1总则

1.4.1.1船体梁净剖面模数Z侬不得低于1.422和143.1的规定。船体梁惯性力矩为不得

低于14.2.1的规定。

1.4.1.2总纵强度构件应符合1.6的屈曲标准。

1.4.2最低要求

1.4.2.1在船触0.4L的范围内,有关横向中轴的船体梁净剖面惯性力矩%不得小于:

3

//1X=2.7CL/3(Ck+0.7)cnV

式中:

C参见表8.1.1

L参见第4/1.1.1.1节

B参见第4/1.1.3.1节

Cb参见第4/1.1.11.1节但不得小于0.60

表8.1.1

波形系数C

船舶长度c

9()<L<30010.75-[(30()-L)/l(X)p/2

300<L<35010.75

35()</.<5(X)10.75-[(L-350)/150p/2

1.4.2.2在船触0.4L区域,在甲板和龙骨的最小船体梁净剖面模数Zhg不得小于:

Zhg=OSkCdB©+0.7)cm3

式中:

k参见第6/1.1.4节

C参见表8.1.1

L参见第4/1.1.1.1节

B参见第4/1.1.3.1节

G参见第4/1.1.11.1节但不得小于0.60

1.4.3船体梁的总设计弯矩要求

1.4.3.1关于横向中轴的船体梁净剖面模数Z侬是根据最大静水弯矩和设计波形弯矩的较大

值求得:

7一八九],7■>

Zhg-J-------------------------------110°m3

allcru^-sca

Z恢1()-3m3

。allaiv-harb

式中:

Aismp皿询参见第7/2.L1节

AIsujpmwJH力参见第7/2.1.1节

Mwv参见第7/341节

Callow-sea最大航行船体梁弯曲应力,N/mm2

在船舶0.4L区域为190/k

前/后尖舱起0.1L区域为140/k

(%加”的在上述区域内为线性内插值

OalMtarh最大在港船体梁弯曲应力,N/mm2

在船触0.4L区域为142.5/k

前/后尖舱起0.1L区域为105/k

OMmMwh在上述区域内为线性内插值

参见第6/1.1.4节

L参见第4/1.1.1.1节

1.5船体梁剪切强度

1.5.1静水剪切力限制

1.5.1.1船体梁剪切力限制Qsufs"是指从舷侧外板、内部舷侧外板以及纵向舱壁开始计算

的最小值,参见图&1.6。此外船体梁剪切力限制应符合第7/2.1.2节的要求。

1.5.1.2在航静水剪切力限制Qsufm”的计算公式为:

()I】I)()kN

^sw-pcnit一.、Umr

1000,"最大在航剪切力限制正值

Q「匹.QkN

"""I。。。仇-最小在航剪切力限制负值

式中:

3船体梁剪切力压强,N/mm2

ij板为120/k

每块/板,指数i表示构成部件的结构构件

Qtm参见第7/343节

Qu“W为最大剪切限制,Qu*,峻为最小剪切限制

5钢板的对应厚度,mm

tff

oft0.5fcorr

对于液货舱之间的纵向舱壁,为视情况分为隔和L参见152和1.5.3

toff特定钢板厚度,mm。槽形舱壁的特定钢板厚度最小为%,和“,mm

腹板厚度,mm

tf法兰厚度,mm

tcorr参见第6/3.2节

qz每mm的单位剪流是根据净强度加上腐蚀裕量0.53"。

(11

『0%

此外,也可根据该公式计算生:

fi主要纵向船体梁剪切力承受部件的剪切力分布因数。标准结构构造的fi

参见图8.1.6。此外,也可根据该公式计算加

="二/一〃"所有中轴上纵向构件q,的总和

5第一面积力矩,cm3,垂直平面构件之间的水平中轴确定剪切压强以及

有效承受剪切力构件的垂直极限。第一面积力矩是基于厚度OStrar。

1.5.1.3港内工况下的船体梁剪切力限制应根据151.2和151.3进行计算。波浪剪切力应

忽略不计,最大船体梁剪切压强为90/k。k的定义参见第6/1.1.4节。

图8.1.6

剪切力分布因数

船体构造|尤因数

货舱区域以外(无纵向舱壁)

母侧外板

fi=0.5

货舱区域以外(中线舱壁)

舷侧外板

6-0.231+0.076—

纵向舱壁

f3-0.538-0.152—

%

中线舱壁舷侧外板

A-().055+0.097—--0.020士

内部船体

f2=0,193-0.059—+().058—

A2A3

k______纵向舱壁

Vf-0.504-0.076--0.156—

3A2A3

图8.1.6

剪切力分布因数(续)

船体构造户因数

两侧纵向舱壁舷侧外板

h=0.028+0.087—+0,023—

'八2八3

内部船体

6=0.119-0.038--0.072—

人2人3

纵向舱壁

f3=0.353-0.049包-0.095—

'A2八3

-\________Z-

11r

式中:

i特定结构构件的索引

1为舷侧外板

2为内部船体

3为纵向舱壁

A特定剖面一侧的结构构件面积八中线舱壁面积8并不在中线周围对称折减。

1.5.2液货舱之间纵向舱壁的剪切力矫正

1.5.2.1对于液货舱之间的纵向舱壁,其有效钢板厚度藤,的局部剪切力分布应通过以下公式

进行矫正:

t*=l喷-05人-1&nun

式中:

toff特定钢板厚度,mm

tcorr参见第6/3.2节

tA参见1.522

1.5.2.2垂直厚度分布折减的剪切力矫正根据图8.1.7应该呈三角形。厚度折减量fa的剪切

力矫正公式如下:

,g丫[z-%)

=—―1----11------------mm

厢05/代人如/

式中:

<5Qj纵向舱壁的剪切力矫正,kNo矫正值(5Qj通常为通过剪流分析得出的纵

向构件上的船体梁剪切力和横舱壁实际剪切力之间的差值,此时构成双

层底局部受力分布,参见1.523。

/代液货舱长度,m

尿舱壁高度,m,是指内底到舱壁顶部甲板的距离,参见图8.1.10

V横舱壁到特定剖面的纵向距离,mo应取正值且不得超过()53

》从基线开始到钢板较低一端的垂直距离,m

如双层底高度,m,参见图&1.10

词参见151.2

图8.1.7

纵向舱壁的剪切力矫正

1.5.2.3液货舱之间有中线舱壁的船舶,其剪切力矫正(5Q的计算公式为:

5Q3=K3PCkN

式中:

Kj参见1.524

Pc参见1.527

1.5.2.4液货舱之间有中线舱壁的船舶,其横舱壁上的矫正因数代的计算公式如下:心为正

值,在液舱长度当中的值为零:

马=阿1-士;-60.5

式中:

〃横舱壁的隔板层数

6参见图8.1.6

1.5.2.5液货舱之间有两处纵向舱壁的船舶,其剪切力矫正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如《生kN

式中:

K3参见152.6

fc参见1.527

1.5.2.6液货舱之间有两处纵向舱壁的船舶,其横舱壁上的矫正因数指的计算公式如下:仁

为正值,在液舱长度当中的值为零:

&眄*

式中:

“油密横舱壁之间的隔板层数

r制荡舱壁上的局部载荷和从纵向舱壁到双层侧壁隔板的比率,公式如下:

42bA3(%+1

A1+A?/优[人丁+R)

初步计算中,r值取0.5

〃侧面液货舱水密横舱壁之间的长度,m

厉纵向舱壁到内壁距离的80%,m

Ar侧面液货舱内横向制荡舱壁的剪切面积,<1]忆取包括双层底在内的垂直

剖面上的最小面积。人丁的计算采用/叨-05fM的净厚度

%参见图8.1.6

八2参见图8.1.6

心参见图8.1.6

6参见图8.1.6

“s侧面液货舱内制荡舱壁的数量

R侧面液舱内横向主要支承构件的总功效,公式如下:

R='-y-lcm2

300b2Ao

2

=14।一—「一CUI

Y'e

八。侧面液货舱内横向主要支承构件的剪切面积,cuR取隔板、横撑材和甲

板横腹板剪切面积的总和。的计算采用/巾-05fM的净厚度

侧面液货舱内横向主要支承构件的惯性力矩,<】川,取横板和横撑材惯性

力矩的总和。人"的计算采用/哟-。卬皿的净厚度

1.5.2.7通过计算附录B中表B.2.3或表B.2.4的极限设计工况得出的液舱双层底的最大作

用力Pc的公式为:

Fc=9.8$Yer+此加丁-1.025修改1nsikN

式中:

WCT参见表&1.2

LVGVBT参见表8.1.2

尼参见表8.1.2

L侧面液货舱内水密横舱壁之间的长度,m

特定装载工况下液舱中部的吃水,m。取下列值:

•空舱的尺度吃水,或者

・货舱和压载舱最大重量的最小吃水限制

表8.1.2

双层底的设计工况

结构构造bi

一处纵向舱壁的船舶液货舱货物的重左右两边内侧之间压载左右两边内侧之间的

量,t水的重量,t宽度,m,参见表8.1.8

两处纵向舱壁的船舶中央液货舱的重中间液货舱以下压教水中间液货舱的宽度,m,

t的重量,t参见表8.1.8

图8.1.8

不同类型油轮的液舱宽度

CargoCargo

TankTank

PortStarboard

左侧液货舱中间液货舱右侧液货舱

1.5.3由于横向舱壁桁材载荷产生的剪切矫正

1.5.3.1在横向舱壁桁材连接处,如图8.1.10所示区域内,钢板相应的厚度/“,工不得超过下

列公式的值,其中指数k指的是桁材的标识号:

式中:

麻定义参见152.1,以横舱壁上相应桁材的高度进行计算

“定义参见1.5.2.1

•I屈服剪应力的利用因数:0.95

3纵向舱壁上的屈服剪应力,N/min2

桁材的连接长度,m,参见图8.1.9

Q",在液舱齐平的装载工况下,桁材对纵向舱壁的剪切力,k\

—参见1.5.3.2

限双层底的高度,m,参见图&1.10

/加舱壁高度,m,是指从内底到舱壁顶部甲板的距离,参见图8.1.10

:从基线到特定桁材的垂直距离,m。;应符合下列标准:",必'""曲

1.5.3.2纵向舱壁上的桁材总支承力屋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P10/1”

h,,从液舱顶部到载荷区域中点的高度,m,该点为桁材下山/2至IJ桁材上限J2

之间区域的中点

儿从特定桁材到其下一桁材之间的垂直距离。对于最底下的桁材,该数值取

至内底平均垂直距离的80%,m。

儿」从特定桁材到其上一桁材之间的垂直距离。对于最顶上的桁材,该数值取

至顶甲板平均垂直距离的80%,m。

心,作用于桁材的载荷宽度,m,参见图&1.11和图8.1.12

图8.1.10

安装三根桁材的油轮的桁材连接区域5;

第1根尾肋骨横舱壁第2根首肋骨

图8.1.11

带有中线舱壁的船舶的桁材载荷宽度

1.5.3.3为达到上述要求而进行加强时,根据加加强面积应纵向延伸直至桁材连接处的全

长,最少应覆盖舱壁的前后两端。加强面积同时应从上述桁材位置垂直延伸至桁材

下0.5加的距离,儿的定义参见第1.532条。从最底下的桁材起,钢板厚度要求却,4

应向下延伸至内底,参见图8.1.10。

图8.1.12

带有两处纵向内舱壁的船舶的桁材载荷宽度

1.5.4钢板厚度的过渡

1.5.4.1允许对剪切力加强部分进行纵向的厚度过渡,只要所有纵向位置都符合1.5.1的规

定。对过渡阶段的剪切力强度控制可通过舱壁和液舱中部的剪切力限制进行线性内

插值来实现。

1.6船体梁屈曲强度

1.6.1总则

1.6.1.1本规定适用于承受船体梁压力和剪应力的板材和纵梁。这些受力是基于静水和波浪

弯矩以及剪切力的设计值。

16.1.2板材和纵梁应符合1.6.2初步屈曲计算和1.6.3高级屈曲计算的要求。初步屈曲计

算采用IACSURS11规定的屈曲强度要求。

1.6.1.3在计算本小节中的船体梁强度时,仅需分别考虑以下船体梁压强:

(a)轴心船体梁压强

(b)船体梁剪应力

1.6.1.4高级屈曲计算和初步屈曲计算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许可标准。

1.6.2初步屈曲计算

1.6.2.1初步屈曲计算的定义参见/ACSURSU,板材和纵梁的初步屈曲计算应采取第10/3

节中的屈曲临界压强等式,并按总尺度受力计算。

1.6.2.2初步屈曲计算的屈曲临界压强应结合厚度皿公式:

式中:

/唠特定钢板厚度,mm

必」适用于板材.、强肋骨和法兰厚度的标准腐蚀折减值,mm,参见表1.1.1

表1.1.1

标准腐蚀折减值小

结构范围

最小一最大

一侧暴露在压载水和/垂直表面及倾斜表面与水平

O.OStcff0.5-1.0

或液体货物中线角度超过25°

一侧暴露在压载水和/垂直表面及倾斜表面与水平

或液体货物中线角度小于25°

OAOteff2.0-3.0

两侧同时暴露在压载水垂直表面及倾斜表面与水平

和/或液体货物中线角度超过25°

两侧同时暴露在压载水垂直表面及倾斜表面与水平

2.0-4.0

和/或液体货物中线角度小于25°

1.6.2.3初步屈曲计算的设计纵向压强”厩应针对总尺度,并取下列值中的较大值:

。!':心,…:\]10一3N/mnP

30

OhgN/mm2

式中:

A'..Apmn航行工况下的静水弯矩限制,A:,."5:KNm,参见1.4.3.1

A&参见第7/3.4.1节

:从水平中轴到特定结构构件的距离,m

总尺度的船体梁惯性力矩,mL根据122.1进行计算,但应使用规定的

厚度

k参见第6/1.1.4.1节

1.6.2.4中垂弯矩AL。和AL「针对中轴以上的构件。而中拱弯矩则针对中轴以下的构件。

1.6.2.5初步屈曲计算中的设计剪应力用于总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Qk+0.67QJJ畿二)

式中:

Qsi'wm参见1.5.1

Qw参见第7/34.3节

年参见151

*/-参见1.5.1

1.6.2.6挤压板材和纵梁的屈曲临界压强”,根据第10/3节规定,不得少于:

0"=—

»/

式中:

%参见1.623

<1利用因数:

板材为1.0

纵梁为0.91

1.6.2.7剪切板材的屈曲临界压强公根据第10/3节规定,不得少于:

式中:

•I利用因数:

1.0

T'v参见1.6.2.5

1.6.3高级屈曲计算

1.6.3.1钢板和纵梁连接处的高级屈曲计算应符合第10/4节的要求,取净尺度上的压强。

1.6.3.2通过下列公式根据局部净尺度对极限载荷或屈曲强度进行高级屈曲计算:

inui

式中:

/唠特定钢板厚度,mm

Ur参见第6/3.2节

1.6.3.3高级屈曲计算中设计纵梁压强。板用于总尺度的计算,取下列公式的较大值:

30

0电二丁N/mm2

A

式中:

工工“刖”航行工况下的静水弯矩限制,AL'g,"KNm,参见1.4.3.1

Alun.参见第7/3.4.1节

:从水平中轴到特定结构构件的距离,m

/mg参见1.221

1.6.3.4中垂弯矩、I"和人匕,针对中轴以上的构件。而中拱弯矩则针对中轴以下的构件。

1.6.3.5高级屈曲计算中的设计剪应力用于净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Thg=(Q-am+Qwt,[N/nun2

\hiJ

式中:

Qa,E航行工况下静水剪切力限制,KNm,参见151

QM参见第7/343节

加参见1.5.1

*1-参见1.5.1

1.6.3.6加强或未经加强的板材,其屈曲临界压强、极限载荷或屈曲强度的压强根据第

10/4节的规定不得低于:

。一比

1]

式中:

%净尺度设计纵向压强,参见1.6.3.3

'I利用因数

0.5D以上扶强板取0.95

0.5D以下扶强板取0.80

如载荷极限或屈曲强度的压强,参见第10/4节

1.6.3.7加强或未经加强的板材,其屈曲临界压强、极限载荷或屈曲强度的剪切力3,根据第

10/4节的规定不得低于:

»/

式中:

皈参见1.6.3.5

匕载荷极限或屈曲强度的剪切力,参见第10/4节

,I0.95

1.7船体梁疲劳强度

1.7.1总则

1.7.1.1本节阐述了简单控制船体梁在甲板结构的动态压力。

1.7.1.2本节旨在给出有关船体梁剖面模数的指示,以满足第9/3节疲劳强度的要求。此外

只要有具体的强度计算方法,则不一定要符合171.3的要求。

1.7.13如果侧面甲板模线的船体梁剖面模数乙、,不超过下列公式的值,则通常认为达到甲板

结构的规定疲劳寿命:

7Mu,・必吁押、

式中:

“皿网垂直波浪中拱的疲劳弯矩,参见第7/3.41节

A4”.垂直波浪中垂的疲劳弯矩,参见第7/341节

%压力范围

=0.17L+86(具体状况F级)

=0.15L+76(具体状况F2级)

L参见第4/1.1.1.1节

2货物区域

2.1总则

2.1.1尺度标准

2.1.1.1以下尺度要求涵盖了船舶液货舱区域的所有船体结构。包括外板、甲板、内底和舱

壁的钢板、扶强材以及主要支承构件。

2.1.1.2上述船体结构应符合第8/1节、第8/6和10节以及附录A至D中关于船体梁纵向

强度、晃荡和冲击载荷的强度、屈服强度、屈曲/极限强度以及疲劳强度的现行规

定。

2.1.1.3以下尺度标准的前提条件是:所有结构连接点和焊接点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良好,并

且能够承受特定位置的正常工作压强。在设计高强度区域时,应考虑到装载方式、

压强以及潜在的结构接点和细节失灵的模式。结构设计细节应符合第4/3节要求。

2.1.2尺度基础

2.1.2.1以下要求中所指的尺度是总尺度:

(a)局部支承构件的总厚度与总横剖面属性,通过2.1至2.5的要求获得,并加上

第6/3节规定的总腐蚀裕量。

(b)主要支承构件的总切面、总剖面模数以及其它总横剖面属性,通过2.6的要求

获得,并加上第6/3节规定的总腐蚀裕量的1.5倍。

(c)在第10/2节的屈曲规定以及2.1.5和2.1.6的最小厚度规定适用的情况下,总

厚度和总横剖面属性通过相关适用要求获得,并加上第6/3节规定的总腐蚀裕

量。

2.1.3尺度的纵向分布

2.1.3.1在船翻0.4L以内,最小尺度为船肿0.4L以内任何液舱的最大值。应计算特定液舱

前后舱壁的尺度。

2.1.3.2在船肿0.4L以外,最小尺度为特定液舱的前后舱壁的最大值。在特定项目上如间

距、扶强材跨距和前后加强等,参见8.3,应适当增加局部尺度。

2.1.4局部支承构件

2.1.4.1局部支承构件的剖面模数应结合带板进行计算,参见第4/242节。

2.1.4.2局部支承结构的剖面模数和横剖面剪切面积适用于不与底部肘托相连的部分。

2.1.4.3当强肋骨和板材法兰之间的夹角小于75°时,应根据第4/2.5节的要求确定剖面系

数和剪切面积。

2.1.5局部支承构件的最小厚度

2.1.5.1除2.2至2.5对厚度、剖面模数和强肋骨剪切面积的要求外,在液货舱区域的板材

和扶强材的厚度应符合表8.2.1中的最小厚度要求。

表8.2.1

液货舱区域的局部支承构件的最小厚度,mm

板材SWSL以上4.6m龙骨板5.5+0.03L2

以下的船体外板底板/舷侧外板

3.5+O.O3L2

SWSL以上4.6m舷侧外板/上甲板4.5+0.02L2

以上的船体外板

船体内部结构货舱边界、纵向舱壁、内部面板、4.5+0.02L2

内底、横舱壁包括槽形舱壁

其它液舱舱壁、非密性舱壁以及其

4.5+0.01L2

它普通钢板

扶强材3.5+0.015L2

式中:

L2第4/1.1.1.1节规定的丈量长度,但不得超过300m

SLWL夏季载重水线

2.1.5.2船体结构中板材和扶强材的厚度应符合有关屈曲比例,参见第10/2.2节。

2.1.6主要支承构件的最小厚度

2.1.6.1除263至269规定的厚度、剖面模数和腹板切面的要求外,液货舱区域的主要支

承构件的腹板板材和面板材厚度应符合表8.2.2中最小厚度的要求。

表8.2.2

液货舱区域的主要支承构件的最小厚度,mm

双层底中线梁5.5+0.025L2

除中线梁外的双层底船体梁

5.5+0.02L2

底部(斜顶)桁材(包括这根桁材在内)双层壳的强肋板

5+0.015L2

底部(斜顶)桁材以上的双层壳的强肋板

5.5+0.015L2

纵向舱壁上垂直强肋骨的腹板和面板、横舱壁上的水平桁材、甲板强

5.5+0.015L2

横梁(上甲板上下)

防倾肘板

5+0.015L2

式中:

L2第4/1.1.1.1节规定的丈量长度,但不得超过300m

注:

表中的各项值包含总腐蚀裕量。不过,根据2.6计算尺度时应减去总腐蚀裕量的1.5倍。

2.1.6.2主要支承构件的厚度应符合有关屈曲比例,参见第10/2.2节。

2.2船体外板

2.2.1龙骨板

2.2.1.1龙骨板的长度为船舶的总长。宽度也不得小于下列公式的值:

bu=800+5G

式中:

L2第4/1.1.1.1节规定的丈量长度,但不得超过300m

2.2.1.2龙骨板的厚度应符合2.1.5和2.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