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全面且系统地了解郭沫若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熟练掌握新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表现手法。-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精准把握诗歌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深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出色的朗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诗歌的内容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文学批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清晰、准确的思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力的赞美和对新时代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受诗歌的浪漫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白云”“太平洋”“洪涛”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所展现的宏大磅礴的力量,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分析诗歌中丰富奇妙的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如拟人、排比、夸张等,体会其精妙绝伦的表达效果,领略诗歌的语言之美。-领悟诗歌所传达的时代精神和诗人的情感寄托,理解诗人对力的歌颂和对新时代的呼唤,把握诗歌的主题之美。2.教学难点-探讨诗歌中“力”的丰富深邃内涵和诗人对“力”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力”在诗歌中的多重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将诗歌与“五四”时代背景紧密相结合,深入理解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责任感。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个人朗读、集体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2.问题驱动法:精心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有深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能力。3.合作探究法: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4.情境教学法:巧妙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心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相关的精彩图片、震撼的视频资料以及优美的音频素材。2.提前准备好郭沫若的其他经典诗歌作品,如《女神》《天狗》《凤凰涅槃》等,以及与“五四”时期相关的丰富文学资料,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介绍、其他作家的作品等,供学生拓展阅读和参考。3.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影像资料,展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的热血沸腾、工人阶级的英勇抗争以及社会各界的激情澎湃。2.提问学生:“同学们,通过刚刚这段影像,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变革和激情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文学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渴望和追求。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新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强大力量。”作者及背景介绍(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的照片以及详细的生平简介,重点突出他在“五四”时期的经历和文学创作活动。例如,介绍郭沫若如何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倡导个性解放和自由创作。2.详细讲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包括“五四”运动对郭沫若思想的冲击和激发,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变革如何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土壤,以及这首诗在当时文学界所引起的反响。(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5分钟)1.教师充满激情地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气。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语速的快慢变化来展现诗歌的情感起伏。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错误。3.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朗读的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情感是否到位等方面。(四)诗歌意象分析(15分钟)1.让学生仔细阅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等,并在文中做好标记。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意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白云怒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可能象征着什么?”“太平洋的巨大力量让你联想到了什么?”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五)诗歌情感探究(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是激昂、豪迈、奔放还是其他。让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象等方面分析诗人情感的来源和表现。例如,提问学生:“诗歌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发言。3.师生共同总结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如对力量的赞美、对新时代的呼唤、对旧世界的批判等。教师可以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进一步阐述诗人情感的深刻内涵。(六)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作者及背景、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等方面。2.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诗歌,并思考诗歌中“力”的具体表现,准备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记忆程度。可以采取个别背诵、小组背诵或者全班齐背的方式。2.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诗歌意象和情感,引出本节课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强大的情感力量。那么,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二)艺术特色分析(2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如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的形象。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想象给诗歌带来了怎样的效果,使诗歌具有了怎样的艺术魅力。2.让学生找出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排比(“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夸张(“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可以让学生通过替换词语或句式的方法,比较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3.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气势磅礴等。引导学生从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韵律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三)诗歌主题深化(15分钟)1.引导学生将诗歌与“五四”时代背景相结合,思考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可以向学生介绍“五四”时期的社会状况、思想潮流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2.让学生探讨诗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待,以及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例如,提问学生:“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3.师生共同总结诗歌的主题,强调其对“力”的歌颂和对新时代的向往,以及这种主题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价值。(四)拓展阅读与讨论(15分钟)1.分发郭沫若的其他诗歌作品,如《天狗》《凤凰涅槃》等,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风格、主题、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3.引导学生思考郭沫若诗歌在“五四”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五)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诗歌艺术特色、主题深化、拓展阅读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学习中,继续欣赏和研究郭沫若的诗歌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可以阅读其他“五四”时期作家的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布置作业(5分钟)1.写一篇关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600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从诗歌的意象、情感、艺术特色、主题等方面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深入阐述对诗歌的认识和感悟。2.收集其他“五四”时期的诗歌作品,如胡适的《尝试集》、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进行比较阅读,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可以从诗歌的形式、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教学节奏和方法。例如,在诗歌意象分析环节,学生对“白云”的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深入,我通过补充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和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社会变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一意象。对于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如“力”的内涵,我通过列举更多的实例和进行深入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诗人对“力”的独特表达。同时,我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诗歌朗诵环节,部分学生的朗诵技巧还有待提高,对诗歌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增加朗诵指导的时间和力度,让学生更好地通过朗诵来感受诗歌的魅力。此外,在拓展阅读部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讨论不够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