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联考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B.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D.淋巴细胞只生活在淋巴液中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①抗原与抗体结合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3.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身体感觉中枢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素的调节5.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B.单个神经元不能完成反射C.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D.神经递质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8.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图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9.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10.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点B.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C.图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D.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1.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S区 B.W区 C.V区 D.H区12.某糖尿病患者因免疫系统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无法产生胰岛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类型的糖尿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偏低而胰高血糖素偏高C.患者的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受到影响D.患者需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态13.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一种激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①的分泌减少,③的分泌增加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当人体缺碘时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给某人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14.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15.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16.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1→2→3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17.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18.如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刺激一定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B.①②③和①④⑤分别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与⑥⑤途径有关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19.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20.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C.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21.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本实验提示()A.电流通过神经传导B.神经与心肌收缩没有关联C.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D.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22.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23.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B.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C.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三道防线D.吞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24.下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都是非特异性的,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25.如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26.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27.如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28.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29.如图中①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接着进行②③④所示的实验,则②③④中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30.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图是人体局部环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细胞外液指图中标号__________,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2)图中2与3所代表的液体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3)若图中1为肝细胞,则饭后3.5小时,血糖浓度a端__________b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图中1为垂体细胞,它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4)图中2的化学成分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32.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Ⅰ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Ⅱ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Ⅲ10min后5025Ⅳ15min后400(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降糖药b.麻醉药c.镇痛剂d.抗肌肉痉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33.已知雌性激素由雌性性腺(卵巢)分泌.研究人员为探究促性腺激素、雌性激素对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用一批幼鼠做了如表实验,根据实验情况请回答:组别手术/处理方法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重量(mg)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重量(mg)1不作处理682162A36933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雄性激素372194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66218(1)实验分组时应将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__________(雌性/雄性)幼鼠分成4组,每组10只.(2)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间接调节性腺的活动.切除垂体将导致幼鼠缺乏__________(只考虑本实验相关的激素).(3)表中第__________组是本实验的对照组.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4)分析结果可以得出:①雌性激素__________(能/不能)促进卵巢发育,__________(能/不能)促进子宫发育.②促性腺激素直接促进__________发育,间接促进__________发育.34.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艾滋病病毒攻击图1中的细胞__________(填字母).此细胞在体液免疫中除把抗原呈递给c细胞外,还产生__________(填专用名词),这种物质作用于__________细胞(填名称),可促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填字母).(3)图2中的__________细胞不但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__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35.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1)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的信息分子__________有关(填相关字母).(2)信息分子A所示调节途径的基本方式与信息分子C的调节方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信息分子A和信息分子C在分别作用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调节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3)合成并分泌信息分子B的部位是__________,肾小管细胞是信息分子B作用的__________.(4)信息分子C的合成和分泌既受信息分子D的负反馈调节,又受到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的调节.(5)信息分子E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
-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郎溪中学、广德中学联考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B.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D.淋巴细胞只生活在淋巴液中【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可以实现物质的相互渗透,组织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蛋白质可以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液.2、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解答】解:A、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A正确;B、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B错误;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C错误;D、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和血浆中,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特性,尤其是内环境的渗透压,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渗透压的概念、决定渗透压大小的因素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①抗原与抗体结合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解答】解: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①正确;②消化道不是人体的内环境,②错误;③在人体内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而不是细胞外液中,③错误;④氧气是和血红蛋白结合,在人体内运输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是细胞外液中,④错误;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细胞外液中,⑤错误;⑥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间隙中为组织液,因此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外液中,⑥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生理活动方式的场所,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④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⑥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化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答】解:A、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③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B、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C、④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D、⑥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及涉及到的系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身体感觉中枢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素的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题意,内环境的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图中表示的就是内环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机制,如果①表示免疫系统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免疫分子,包括抗体和淋巴因子;如果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两种激素的调节;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的.【解答】解:A、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重要的免疫物质,故A正确;B、内环境受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故B正确;C、控制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应该是躯体运动神经,故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内环境调节机制的理解,要求学生对神经、体液、免疫三方面的调节都要有深刻的理解,属于应用水平的考查.5.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B.单个神经元不能完成反射C.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D.神经递质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A、神经元在静息时不能释放神经递质,A错误;B、反射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单个神经元不能完成反射,B正确;C、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C正确;D、神经递质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图中A为兴奋部位,而B和C为非兴奋部分.【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兴奋部位是A,A错误;B、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C、A→B,C错误;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提高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理解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并结合题图作答.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A错误;B、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所以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B正确;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以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C正确;D、图甲中以电信号传递,图乙中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8.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图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即静息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段.【解答】解:A、图1中B测出的电位是动作电位,其大小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Na+内流量减少,导致图2中C点下移,B错误;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C错误;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恢复为静息电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解答】解: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不能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外流所致,C错误;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点B.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C.图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D.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⑥是轴突末梢,⑦是线粒体,⑧是突触小泡.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正常人体内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b→c→d→e【解答】解: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A错误;B、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3个完整突触结构,B错误;C、图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11.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S区 B.W区 C.V区 D.H区【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病人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说明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解答】解:A、病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正常,A错误;B、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后病人不能写字,B错误;C、病人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说明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C正确;D、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说话,说明听觉语言中枢正常,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2.某糖尿病患者因免疫系统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无法产生胰岛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类型的糖尿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偏低而胰高血糖素偏高C.患者的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受到影响D.患者需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态【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解答】解:A、据题意可知,该类型的糖尿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B、由于胰岛B细胞被破坏,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偏低而胰高血糖素偏高,B正确;C、患者的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不存在障碍,而是由于胰岛素含量降低导致的,C错误;D、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自身免疫病以及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自身免疫疾病的特点及发病机理;掌握血糖调节的过程,难度适中.13.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一种激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①的分泌减少,③的分泌增加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当人体缺碘时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给某人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可以确定,图中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导致下丘脑分泌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②促甲状腺激素会增加,进而使得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A错误;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立即停止,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减少,B错误;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正确;D、给某人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减少,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激素名称;明确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进行负反馈调节;识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靶器官、靶细胞.14.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①促进生长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解: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A正确;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B错误;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例如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例如甲状腺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腺激素的作用、激素含量的调节控制,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掌握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15.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要证明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就要设计注射胰岛素和不注射胰岛素的实验对照研究,即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一组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另外一组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解答】解:A、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则其本身产生胰岛素,故A错误;B、蒸馏水不属于等渗溶液,不能排除氯化钠的作用,故B错误;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可排除生理盐水的作用,故C正确;D、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以及对照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6.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1→2→3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血糖调控模式图,其中①表示血糖浓度低时,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②表示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③血糖浓度升高,到达正常血糖状态.【解答】解:A、分析图形可知,低血糖状态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通过1→2→3使肝糖原分解,血糖恢复正常,A正确;B、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升高,B错误;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拮抗作用,C错误;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血糖调控模式图,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17.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由图可知,甲患者体中T3和T4低于正常值,TSH高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乙患者体中T3和T4高于正常值,TSH低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高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解答】解:A、甲亢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高,而甲患者体中T3和T4低于正常值;甲状腺肿大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而乙患者T3和T4高于正常值,A错误;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高,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影响其分泌TSH,C正确;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8.如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刺激一定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B.①②③和①④⑤分别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与⑥⑤途径有关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调节过程,其中效应器是肌肉;①④⑤表示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过程,其中效应器是腺体;⑥⑤表示体液调节过程.人体内环境稳定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解答】解:A、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如体温升高等)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寒冷环境),A错误;B、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调节,而①④⑤表示神经和体液调节,B错误;C、内环境中血糖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而PH调节主要依赖血液中的缓冲物质,C错误;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即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内环境稳态调节图为载体,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从图中曲线图可读出,60分钟前,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80~100分钟时,体温降低到正常值.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件有发热、提高环境温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解答】解:AB、寒冷刺激下打寒颤能增加产热,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AB错误;CD、出汗增加可以导致体温降低,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曲线图的分析能力.人体保持着恒定的体温,是由于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当产热量>散热量,体温升高,当产热量<散热量,体温降低.20.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C.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运输到垂体后叶暂时储存,当机体渗透压升高时,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机体的渗透压.【解答】解:据图分析,机体渗透压升高时,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会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B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可以传递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机体的水平衡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水平衡调节的原理及过程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21.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本实验提示()A.电流通过神经传导B.神经与心肌收缩没有关联C.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D.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的实验过程.用电刺激离体蛙心会使心跳减慢,吸取其浸泡液加入受体心脏,结果导致其心跳减慢.【解答】解: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两组实验最后都导致了心跳减慢,二者的自变量是:一个用电刺激,另一个用浸泡液注入,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电刺激的效果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再使心跳减慢.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其次能分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推测受体心脏跳动减慢的原因,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2.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下丘脑的功能主要有:1、水、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2、体温调节中枢;3、血糖调节中枢;4、内分泌的调节枢纽;5.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2)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A错误;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C正确;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加快,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涉及到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过程中的作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生理过程熟练掌握和理解.23.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B.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C.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三道防线D.吞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解答】解:A、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B、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C、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三道防线,C正确;D、吞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第几道防线,再做出准确的判断.24.下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都是非特异性的,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呈递给T淋巴细胞,则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免疫;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解答】解:A、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既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而图中显示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A错误;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C、③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暴露抗原,没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第二道防线,C正确;D、T细胞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来识别抗原,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如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3、二次免疫的特点:快而强,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解答】解:A、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的就能产生只有①②③,而④⑤⑥⑦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A正确;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因为分化而产生差异,B错误;C、图乙中de段斜率大于bc段,C错误;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浆细胞,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26.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①体液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②细胞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c、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解答】解: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即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27.如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逆转录、免疫等知识.1、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逆转录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需逆转录酶的催化.艾滋病病毒(HIV)就是一种典型的逆转录病毒.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2、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胸腺、扁桃体)、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组成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动物身体后,首先诱发体液免疫,因为T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等抗原,只有当病毒或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来自病毒等病原体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并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成复合物时,T细胞才能识别,进而引发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暴露出隐藏其中的病原体,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解答】解:A、分析图甲可知,实验动物感染HIV后发生了从RNA到DNA的分子合成过程,即逆转录,A正确;B、乙图中横标为感染时间,纵标为抗体水平,体液免疫发挥免疫效应的方式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C、丙图横标为感染时间、纵坐标为T细胞的数量,该图显示加入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被杀死,进而HIV破坏T细胞的过程减弱,T细胞数量上升,C正确;D、丁图横标为感染时间,纵轴是HIV病毒的数量,加入药物b后,HIV病毒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识图、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1、从作用对象上看,体液免疫清除的是游离在寄主细胞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细胞免疫则摧毁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病毒、胞内寄生菌或外来的组织团块、癌变的细胞等.2、从作用方式上看,体液免疫是通过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效应T细胞(杀伤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28.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解答】解:A、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在植物激素的本质是有机物,是一类化学物质,A正确;B、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B正确;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D、植物激素有多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不同,D错误.故选:D.【点评】对植物激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中①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接着进行②③④所示的实验,则②③④中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单侧光的照射,使燕麦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比B中的多.【解答】解:由于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比B中的多,所以②中左侧生长素多于右侧,胚芽鞘将向B侧弯曲生长.由于琼脂块A和B之间的生长素不横向运输,所以③转动不影响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因此胚芽鞘③也向B侧弯曲生长.由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而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又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比B中的多,所以胚芽鞘④将向B侧弯曲生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及其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直立生长了.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中没有体现,A错误;B、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图中没有,且胚芽鞘是直立生长,所以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C、由于胚芽鞘直立生长了,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D、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运输及胚芽鞘感受光剌激的部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图是人体局部环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细胞外液指图中标号2、3、4,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2)图中2与3所代表的液体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2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若图中1为肝细胞,则饭后3.5小时,血糖浓度a端小于b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图中1为垂体细胞,它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与促甲状腺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4)图中2的化学成分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意义.【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1为组织细胞;2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3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4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解答】解:(1)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无机盐离子Na+和Cl﹣.(2)血浆和组织液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若图中1为肝细胞,则饭后3.5小时,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故血糖浓度a端小于b端;若图中1为垂体细胞,它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与促甲状腺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4)图中2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有缓冲物质如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意义.故答案为:(1)2、3、4Na+和Cl﹣(2)2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小于只有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与促甲状腺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4)内环境(或酸碱度)【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2.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Ⅰ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Ⅱ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Ⅲ10min后5025Ⅳ15min后400(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降糖药b.麻醉药c.镇痛剂d.抗肌肉痉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图形图表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实验获得的结果,其中实验Ⅰ是对照组,与其相比,使用河豚毒素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的效果越明显.【解答】解:(1)第Ⅰ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根据(2)中得到的结论,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起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故答案为:(1)低胞吐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抑制(3)bcd(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3.已知雌性激素由雌性性腺(卵巢)分泌.研究人员为探究促性腺激素、雌性激素对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用一批幼鼠做了如表实验,根据实验情况请回答:组别手术/处理方法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重量(mg)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重量(mg)1不作处理682162A36933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雄性激素372194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66218(1)实验分组时应将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雌性/雄性)幼鼠分成4组,每组10只.(2)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调节性腺的活动.切除垂体将导致幼鼠缺乏促性腺激素和雌性激素(只考虑本实验相关的激素).(3)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对照组.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或:等量)生理盐水(或:溶剂).(4)分析结果可以得出: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人事代理和合同制区别
- 光伏电站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医院病人信息安全协议书
- 膜结构在展览会中的应用方案
- 海南省2024-2025 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Unit3TheMillionPoundBankNoteSectionⅣUsingLanguage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课后巩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 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总结
- 2024年学生贷款合同指南
- 鞋子工厂供货合同模板
-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5.1 透镜 课件02
- 2024码头租赁合同范本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应用文写作+以“A+Clean-up+Activity”为题给学校英语报写一篇新闻报道+讲义 高二上学期月考英语试题
- 木材采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 2024年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限公司招聘26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校园反诈骗课件
- 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上海市高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