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工艺学_第1页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_第2页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_第3页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_第4页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第一类退火扩散化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正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马氏体分级淬火等温淬火淬透性淬硬性表面淬火分级淬火碳势调质处理传导传热化学热处理临界淬火冷却速度热应力组织应力反应扩散渗氮二次硬化离子氮化软氮化预热加热随炉加热到温入炉加热高温入炉加热第二类1、化学热处理一般常将它看成由渗剂中的反应,渗剂中的扩散,渗剂与被渗金属表面的界面反应,被渗元素原子的扩散和扩散过程中相变等过程所构成。2、钢的热处理工艺由、、三个阶段所组成。3、利用铁碳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6、淬火钢进行回火时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低。7、汽车板簧淬火后,应采用中温回火,获得回火屈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塑性、韧性性能。8、钢的表面淬火是为了满足表硬里韧的性能要求,最常用的表面淬火工艺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9、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10、一般热处理加热方式根据热处理目的不同有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和高温入炉加热等数种。11、实现淬火过程的必要条件是加热温度必须高于临界点以上获得奥氏体组织,其后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12、常用淬火介质有水及其溶液、油、乳化液以及低熔点熔盐。13、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临界直径法,端淬法等。14、工件淬火冷却时,如其瞬时内应力超过该时钢材的断裂强度,则将产生淬火裂纹。15、确定感应圈几何形状时必须考虑邻近效应、环状效应、尖角效应等几种效应。16、渗碳后的热处理有直接淬火,一次加热淬火,两次淬火等。17、强化渗氮中典型渗氮工艺有等温渗氮、两段渗氮,三段渗氮。18、心部要求较好综合机械性能的结构钢零件,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前的预先热处理为调质处理。第三类1、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1)亚共析钢2)共析钢3)过共析钢2、扩散退火的目的:消除和改善晶内偏析2)消除冷塑性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化3)降低硬度便于加工3、钢的回火处理是在:1)退火后进行2)正火后进行3)淬火后进行钢的渗碳温度:1)600-650℃2)800-850℃3)900-950℃4)1000-1050℃5、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为淬火作组织准备3)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6、直径为10mm的45钢钢棒,加热到850℃投入水中,其显微组织为:1)马氏体2)铁素体+马氏体3)马氏体+残余奥氏体4)马氏体+珠光体7、若要提高淬火时淬硬层深度,应采取:1)选择高淬透性钢2)增大工件截面尺寸3)选用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8、除Co外,所有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则钢的淬透性:1)降低2)提高3)不改变9、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以前需进行:调质处理2)正火3)去应力退火4)再结晶退火10、再结晶退火的目的:消除和改善晶内偏析2)消除冷塑性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化3)降低硬度便于加工11、钢氮化前的预先热处理一般是:1)退火2)正火3)淬火4)调质处理12、钢的渗碳温度是,渗氮温度是是,1)500-570℃2)800-850℃3)900-950℃4)1000-1050℃13、高速钢淬火后于560℃三次回火,其目的是消除大量的残余奥氏体使大量的碳化物溶解消除二次淬火应力14、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15、淬透性越好的钢,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数量越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