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四实验探究题
一阶点对点练基础
二阶分类练提能力数据分析(5年3考)1.[表格数据分析](2021苏州节选)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衡量。“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数(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表。不同条件下煅烧产物的活性度(mL)
1050℃1100℃1150℃1200℃1250℃1300℃12min79083686880845441216min79385687184555653020min795863873864617623煅烧温度活性度煅烧时间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煅烧不同的时间,在1100~1200℃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较高2.[控制变量法数据分析]小明同学在做“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发现几支试管中冒出气泡有快有慢,于是他与小芳同学一起进行如下探究。【设计并实验】小明和小芳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盐酸的浓度(均取20mL)金属的种类(均取2g)金属的形状收集50mL氢气所需时间/s①10%镁粉状60②10%铁片状120③10%镁片状102④20%铁片状110【收集证据】(1)要比较金属的形状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得出结论】(2)通过对比实验②③,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③其他条件一定时,镁与酸的反应速率比铁快(或其他条件一定时,铁与酸的反应速率比镁慢)3.[数字化曲线分析]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体积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1 图2(1)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水进入烧瓶,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D点压强大于B点,说明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对比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图2溶解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20mLCO2+H2O===H2CO34.[数字化曲线分析]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物(能与盐酸反应),常用的抗酸药物有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片,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分别测定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时,产生CO2的速率快慢和pH的变化,得到二氧化碳浓度-时间曲线(如图1)、pH-时间曲线(如图2)。图1 图2
请据图分析:(1)两种药品中,服用__________更易造成胃胀气。(2)请比较两种药品中和酸的能力,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图2
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片中和酸的能力更强,理由是相同时间内,加入铝碳酸镁片后pH增大程度大5.[定量分析]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含有NaNO3和H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该工厂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1)实验中测得装置B、C、D分别增重m1、m2、m3,则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m的式子表示)。(2)该工厂废水呈酸性,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应该向排放的废水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石灰石实验方案的评价[2022.17(3)(4);2023.15(2)②]6.明明用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判断氢氧化钠变质了。为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明明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实验设计】方案1: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方案2: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饱和石灰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于是明明认为样品中还会有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方案评价与反思】康康认为明明的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目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1中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可据此确定变质程度;方案2中所加饱和石灰水显碱性,且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也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可据此确定变质程度7.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可用于医药合成、食品工业等,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室中有一瓶久置的亚硫酸钠溶液,对其溶质成分感到好奇,同学们分为甲、乙两个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Na2SO3、BaSO3均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2)、均能与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作出猜想】猜想一:Na2SO3猜想二:Na2SO4猜想三:Na2SO3、Na2SO4【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猜想一正确乙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正确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反思交流】实验后同学们对甲、乙两组不同的结论进行讨论,认为甲组方案不合理,请你补充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甲组实验现象只能判断出样品中含有Na2SO3,但据此无法判断是否含有Na2SO48.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实验设计中常通过放大、转化等方式使化学反应现象表现出来。【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1)小艳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烧杯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2)小鹏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3)小平在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用pH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当溶液pH≤7时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评价反思】(1)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小艳的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平的实验中强调“溶液pH≤7”而不是“溶液pH减小”作为判断二者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盐酸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溶液pH减小,可能由于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溶氯化银白色沉淀液浓度变小,碱性减弱;溶液pH<7,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pH=7,说明溶液显中性,都可证明反应发生,氢氧化钠消失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取少量剩余固体研磨成粉末加水后固体部分溶解,加稀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盐酸盐酸后固体完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9.某化学兴趣小组将石灰石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固体剩余,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氧化钙;猜想二:碳酸钙、氧化钙。【实验探究】设计实验完成下表内容。实验方案的设计(5年3考)10.小明看到学校围栏油漆脱落的地方有明显锈迹后,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对铁生锈的条件展开探究。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常见仪器组装如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中加满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然后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中的铁钉没有锈迹。如图2所示,向试管中通入氧气直至铁钉部分露出水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中的铁钉生锈严重。图1 图2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的现象还不足以得出铁锈蚀的条件,还需要补做一个实验,请简述该实验设计和相关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铁钉置于干燥的试管中,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钉不生锈图1 图211.已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水分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某同学想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①没有变红,通过此现象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使酚酞试液变红,还需要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③和④,分别加入1~2滴酚酞试液,向③中加入5mL氯化钠溶液,④中加入5mL氢氧化钙溶液另取两支有关教材实验的探究(5年4考)考向1教材实验拓展探究(5年3考)1.(2021宁德5月质检)一种装置可以进行多种实验。(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活塞向外拉,松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2)若图中A是氧化钙,B是水,将水推入试管中,U形管右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架台活塞回到原位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试管内气压增大(3)若图中A是催化剂,B是过氧化氢溶液,设计如表所示的实验,比较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末在相同时间内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过氧化溶液催化剂实验15mL5%二氧化锰粉末0.2g实验25mL30%二氧化锰粉末0.2g实验35mL30%红砖粉末0.2g①写出实验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得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O22H2O+O2↑
H2O2溶液的浓度与催化剂的种类(4)若改变图中A、B药品,该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CaCO3+2HCl
===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法2.某课外小组对铁的锈蚀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1】铁锈蚀的条件实验①②③现象放置一周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放置两周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无明显变化铁丝表面红色物质增多【提出问题】为什么①中“油封”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探究2】“油封”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实验1:将蒸馏水煮沸后迅速冷却至室温(12℃),取等体积水样于2个烧杯中,其中一个烧杯加5mL花生油进行“油封”,用溶解氧传感器测定两个水样中溶解氧含量。实验2:操作与实验1相同,室温变为19℃,花生油改用煤油。已知:未煮沸的蒸馏水中溶解氧含量,12℃时为10.68mg/L,19℃时为9.10mg/L。溶解氧含量/(mg/L)时间/h02612243648实验1
①未油封2.424.756.448.4510.1010.4310.51②油封2.433.024.284.816.477.207.98实验2
③未油封1.953.796.237.988.989.099.08④油封1.933.425.377.118.268.248.22【解释与结论】(1)探究1中,对比_____(填序号),可得出铁锈蚀需要与水接触。(2)对比花生油、煤油,进行“油封”时,效果较好的是______。②③花生油(3)0小时时,实验2的溶解氧含量低于实验1,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填序号)。A.“油封”的方式能隔绝氧气在水中的溶解B.通过加热煮沸并冷却,可以明显降低水中含氧量C.“油封”和“未油封”水样中的溶解氧均随时间增加而呈增大趋势实验2温度更BC高,气体的溶解度更小【反思与评价】(5)生活中常用在金属表面涂油的方式“防生锈”,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探究1实验①中,放置两周后铁丝依然出现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金属随着时间的与氧气和水的接触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3.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探究不同形状的石灰石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按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图1
(1)实验应取用浓度相同的稀盐酸,_____不同的石灰石。(2)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状CaCO3+2HCl===CaCl2+H2O+CO2↑(3)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实验甲选用的是_____状的石灰石。图2关闭分液漏斗,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说明装置不漏气粉末【实验二】探究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时,小组还用不同浓度的盐酸与相同的石灰石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实验Ⅰ所用盐酸浓度为10%,实验Ⅱ所用盐酸浓度为5%,两组实验均取20mL盐酸和1g石灰石)。实验编号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mL0~1分钟1~2分钟2~3分钟3~4分钟4~5分钟5~6分钟6~6分钟Ⅰ4.927.914.49.27.620Ⅱ2.819.812.99.87.75.54.1(5)实验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反应时间充足,且所用盐酸是足量的,那么理论上实验Ⅰ、实验Ⅱ反应所得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___(填“是”或“不是”)相同的。(7)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反应速率都逐渐变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实验Ⅰ中,若该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2g/L,根据生成CO2的体积,该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其他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盐13.2%酸浓度逐渐减小4.(2021南平5月质检)为了探究NaOH与CO2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1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注入三颈烧瓶,振荡,观察到气球胀大,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能溶于水,CO2能溶于且与水反应(或没有排除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干扰)【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用足量NaOH固体与干燥的CO2气体反应,实验步骤如下。Ⅰ:用三颈烧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Ⅱ:将NaOH粉末倒入瓶中,夹紧弹簧夹K,振荡。图2(1)要得到干燥的CO2,可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选填“浓硫酸”或“生石灰”)。(2)将NaOH固体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观察到气球1胀大,内壁出现雾状物,部分固体粉末形成糊状,说明二者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不打开橡皮塞和弹簧夹,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使气球1恢复原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增大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用注射器通过瓶塞向三颈烧瓶中加入适量盐酸积,使反应充分进行CO2+2NaOH===Na2CO3+H2O图2考向2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2021.17)5.(2021福建)已知:H2+CuOCu+H2O。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Ⅰ.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1)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Zn+H2SO4===ZnSO4+H2↑干燥氢气(或吸收水蒸气)无色溶液变为蓝色图1Ⅱ.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变化情况。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2。图2图2(4)由图可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质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5)为确保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产物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增大后减小确保加热条件下通氢气时间足够长Ⅲ.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原因。为解释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经历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假设2.经历CuO+H2Cu+H2O、Cu+CuOCu2O、H2+Cu2O2Cu+H2O三个反应。(6)结合探究Ⅱ结果计算分析,假设1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要确认“假设2”是否合理,在探究Ⅱ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绝空气加热Cu和CuO的混合物,将所得固体放入烧杯,再加氨水并若分步进行,Cu2O的最大质量应为0.5400g,不是0.3218g搅拌,观察溶液是否变蓝Ⅳ.测定水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8)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图3干燥氢气(9)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完全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11∶801∶8图3③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10)若装置C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对水组成的测定结果_______(填“影响”或“无影响”)。图3无影响在D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干燥管6.(2021宁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将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但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与NaOH溶液的温度有关(或仪器不干净,含有酸性物质)【设计与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1)甲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实验中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再加热煮沸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甲同学的猜想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②将①中的溶液冷却后滴入酚酞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________除去溶解隔绝空气不正确的O2(2)乙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的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用pH试纸测量试管中的溶液,结果pH<7,说明溶液显___性,造成试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2NaOH+CO2===Na2CO3+H2O生成的Na2CO3溶液也显碱性,酚酞不会褪色酸
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3)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使用色度传感器测量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传感器测得的数值为100%)。他在三个专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同时放入色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测出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自己的猜想正确。你能从变化曲线中总结出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速率越快(或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起始色度值越大)图2【实验结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7.
(2021广东)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1)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Mg(OH)2
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l]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Mg+2HCl===MgCl2+H2↑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猜想Ⅰ:Mg猜想Ⅱ:Mg(OH)Cl
猜想Ⅲ:Mg(OH)2MgCl2易溶于水【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猜想Ⅰ不成立实验2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滤纸条变红猜想Ⅱ____实验3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变色硅胶_______________猜想Ⅲ成立稀盐酸成立由蓝(或稀硫酸)变为粉红色【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___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Mg(OH)ClMgO+HCl↑【继续探究】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异常现象的原因,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4份相同体积与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一定长度的某种镁带,现象如表格:实验组别ABCD镁带长度1cm2cm3cm4cm沉淀量无沉淀少量沉淀沉淀较多沉淀很多【实验结论】据表分析,_____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因素之一。镁带长度【设计实验】请再提出一种出现灰白色沉淀的可能影响因素,并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的种类;向相同体积、相同pH的稀盐酸与稀硫酸中分别加入一定长度的镁带,观察生成的沉淀量8.(2021江西)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气泡产生Zn+H2SO4===(或无明显现象)ZnSO4+H2↑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查阅资料】(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知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小彬的猜想正确小辰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小彬连接导管a与导管__(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品红溶液不褪色c【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___(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锌【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___(填序号)。A.锌
B.铜
C.银没有A有关陌生反应的探究[2023.15(2)]
9.(2023福建节选)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Ⅰ.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甲:4KI+O2+2CO2===2K2CO3+2I2乙:4KI+O2+2H2O===4KOH+2I2Ⅱ.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Ca(OH)2===CaCO3↓+H2O无法判断碳酸钾是按反应甲原理产生的,还是按反应乙原理生成的氢氧化钾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产生的【实验2】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3)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图2
【实验3】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反应乙不是造成碘化钾泛黄变质的原因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4)简述化学小组改进实验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5)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往瓶中再加入少量水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或O2、H2O和CO2)10.
(2021泉州九上期末质检)化学小组将久置的镁条(表面有黑色物质)打磨光亮后,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同时其表面变暗,一会儿,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变慢。【资料摘要】镁与水能够反应生成难溶的Mg(OH)2和H2。(1)判断镁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2)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或镁Mg+2H2O===Mg(OH)2+H2↑条表面变暗)化学小组又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活动一】验证镁与水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3)设计实验证明镁与水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Mg(OH)2覆盖在镁条表面造成的。实验方案:取出上述实验烧杯中的镁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活动二】探究久置的镁条表面形成黑色物质的原因[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Mg与O2、H2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作用形成。重新打磨光亮后再放入水中(或除去表面物质再放入水中)[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Ⅰ Ⅱ图1
现象:Ⅰ中镁条表面无明显变黑;Ⅱ中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4)据上述现象,可得出镁条表面变黑与___有关。图2
水
ⅢⅣⅤ试剂O2、H2O和CO2XH2O和O2镁条表面实验现象出现黑色物质无明显变黑无明显变黑(5)实验Ⅳ中,所用的试剂X是__________。(6)据实验1和实验2,镁条表面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和H2OMg与CO2、H2O、O2共同作用[实验2]如图2所示装置,用不同试剂进一步实验,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下表所示。(7)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镁条表面黑色物质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氮气的Mg、C、H、O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和Mg反应11.(2021三明九上期末质检)“水能生火”的魔术: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如图1所示)。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1】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试管中未发生燃烧现象。(1)试管中未发生燃烧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2)证明反应生成了氧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可燃物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烧杯中导管口观察到木条复燃处有气泡冒出【实验2】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查阅资料: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检测到B试管中有氧气产生;向A试管剩余固体中滴加稀盐酸,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B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二氧化碳2Na2O2+2CO2===2Na2CO3+O2【拓展应用】(5)若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的仓库失火,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A.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B.使用细沙覆盖C.使用水基型灭火器D.清理仓库附近的可燃物BD【实验反思】(6)图1“水能生火”魔术中,滴加水后,脱脂棉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同学在表演魔术时,加水后脱脂棉未发生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脂棉中的过氧化钠遇水时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脱脂棉升滴加水的速度太快,过量的水温达到着火点,且反应生成的氧气能助燃吸热较多,温度不能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12.
(2021泉州5月质检)化学兴趣小组制备Fe(OH)2,并进行相关探究。资料摘要:Ⅰ.FeSO4
+2NaOH===Fe(OH)2↓+Na2SO4Ⅱ.Fe(OH)2
是白色难溶物质;Fe(OH)3
是红褐色难溶物质。【实验1】(1)同学们按图1、图2所示进行实验。写出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H2SO4===FeSO4
+H2↑(2)观察到图2试管内有白色沉淀生成,一会儿变为红褐色。重复上述实验后迅速塞紧橡皮塞(如图3所示),并测得实验数据如图4、图5所示。据此可知:沉淀颜色的改变与氧气有关。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图4图3溶液中氧气含量和内液面上方气体中氧气含量均降低【实验2】老师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6所示),可使制备的Fe(OH)2
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往A、B试管中加入试剂,打开弹簧夹,塞紧橡皮塞;③检验
B试管中排出H2
的纯度;④当排出的H2
纯净时,进行操作X,使A试管的液体进入B试管中,观察到B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3)步骤①的具体做法:组装好仪器后,在a处连接注射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4)为达到实验目的,在步骤②中加入的液体试剂需先加热处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5)步骤④中操作X为___________。将注射器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关闭弹簧夹活塞向外拉(或将注射器活塞向里推),松手后回弹到原位【实验3】同学们用以下实验仪器和试剂对实验1进行改进,制得Fe(OH)2
也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或注射器)试剂:铁屑、热处理后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植物油(6)实验改进方案:往装有过量铁屑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待反应完全后,先滴入植物油,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胶头滴管或注射器吸取氢氧化钠溶液,伸入试管中植物油液面下滴加(7)实验3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隔绝氧气实验1:如图1所示,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明显颜色变化,小组同学认为硫酸铜溶液显中性。【交流讨论】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该方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进后用pH计测得溶液pH为4.26,证明硫酸铜溶液显酸性。物质性质的探究
13.兴趣小组同学整理实验台时发现半瓶硫酸铜溶液,对硫酸铜的性质展开了相关探究。探究一: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图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会干扰对石蕊溶液变色的观察图2探究二:硫酸铜溶液的热稳定性实验2:如图2所示,同学们将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观察到滤纸由蓝变白,变干后滤纸燃烧有黑烟产生,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了红色固体。【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晶体为蓝色,温度达250℃以上会转化为白色CuSO4固体;继续加热到650℃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请写出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②温度超过1000℃时,CuO分解生成红色的Cu2O,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SO3实验3: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红色固体不是Cu2O。【反思交流】(1)小组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红色固体可能是Cu,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则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燃烧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放在硬质玻璃管内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刚开始滤纸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0℃≤t<1000℃温度未达到滤纸的着火点C+2CuO2Cu+CO2↑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拓展延伸】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其盐溶液有毒性,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下列实验室处理含硫酸铜的废液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A.向废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排放B.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熟石灰,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排放C.向废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排放BC14.
(2021福建大模考改编)某同学对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一】探究常温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1)将2支医用注射器用胶皮管连接(如图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将一端注射器活塞向外拉,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注射器恢复到原位置,则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2)取100mL蒸馏水于锥形瓶中,加热煮沸后,立刻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3)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纯净二氧化碳和10mL上述处理过的蒸馏水,按图1所示连接,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为13mL。可知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体积的二氧化碳。实验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7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图1【实验二】比较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和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步骤1: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组实验中注射器内分别装有等体积的40%的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和水。步骤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三种试剂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测得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4)图3中曲线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时注入试剂后,烧瓶中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注射器中药品推入烧瓶中,反CO2+Ca(OH)2===CaCO3↓+H2O应进行程度小,气体体积压缩,造成烧瓶内压强增大(6)由图3中曲线可知,三种试剂中_____________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最好。(7)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从曲线判断“一段时间”指_____(填“200”“400”或“800”)s时。氢氧化钠溶液800(8)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试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曲线中,400s时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浓度太低,影响了CO2的吸收取烧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15.(2021龙岩5月质检)实验是开展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饱和NaHCO3
溶液的分解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常温下碳酸钠、水、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NaHCO3。②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更强。【实验1】常温下,用200mL水配制饱和NaHCO3溶液。如图1,气球套在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锥形瓶口,打开磁力搅拌器,使饱和NaHCO3溶液得到不断搅拌。
图1(1)观察到气球_____(填“变大”或“变小”)可初步判断常温下饱和NaHCO3溶液会分解。
(2)要进一步证明饱和NaHCO3溶液会分解,可将气球内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大Ca(OH)2+CO2===CaCO3↓+H2O图1【实验2】如图2,常温下,用数字传感器测200mL饱和NaHCO3溶液上方CO2的含量及溶液中pH的变化,数据如图3所示。图2图3(3)观察图3,判断饱和NaHCO3
溶液能分解的依据之一是“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增大”,也可以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pH在一定时间内增大【结论】常温下饱和NaHCO3溶液会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拓展】请设计实验探究饱和NaHCO3溶液分解快慢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你的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HCO3===Na2CO3+CO2↑+H2O取200mL饱和NaHCO3溶液于图2装置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测其上方CO2的含量及溶液中pH的变化,获得的数据与图3作比较16.(2021宁德九上期末质检)镁是重要材料,性质活泼,在空气中表面易被氧化(氧化的表面用稀硫酸处理时不产生气体)。某兴趣小组做如下探究:探究一镁的性质将一定量镁带放入图1的小试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硫酸。镁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1图2(1)图1中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和“白雾”。(2)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0→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图2产生气泡MgO+H2SO4===MgSO4+H2O、Mg+H2SO4===MgSO4+H2↑稀硫酸与镁表面的氧化镁反应无气体生成(4)图2“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增大,由此可知该反应是_________(选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5)点燃图1试管口产生的气体,不能持续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改成如图3所示,即可点燃并持续燃烧,则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图2图3反应速率先快后放热反应通过慢,氢气产生不均匀,气流不稳定(或产生气体中混有大量水蒸气)控制温度来控制反应速率,使气流平稳使水蒸气液化探究二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图4装置,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①气密性检验后,先在试管中放入0.125g镁条。②再将10mL的稀硫酸(足量)缓慢注入试管中,并按住活塞,直到反应结束。③冷却到室温后,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回到10mL处。④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28.5mL。图4(7)实验得到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理论值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A.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没有处理B.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C.冷却到室温后,未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回到10mL处根据以上实验回答有关问题:(6)已知H2的密度0.09g/L,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Ar)是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图4BC有关生产生活的探究
17.(2021山西)3月16日,沙尘暴席卷我国西北地区,次日多地又遇到降雨。该地某校环境监测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沙尘暴的成因、危害、成分、防护、治理以及雨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紧急立项,开启了项目性学习的探究之旅。同学们参与当地环境监测,他们在10米高台上,利用“风向风速器”,测得风速为10m/s时,有大量的沙尘被卷入空中,能见度迅速降低,引发这一自然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任务一:监测沙尘暴的成因土质疏松(或大气层不稳定等)
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进入到口、鼻、眼、耳中引发各种疾病。除此之外,沙尘暴还会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任务二:分析沙尘暴的危害
任务三:探究沙尘暴的成分【信息检索】我国西北地区,含有大量钠盐的干涸盐湖和盐碱地总面积约有50万平方公里,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猜想假设】此次沙尘暴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影响出行(或影响户外工作等)
【进行实验】取少量盐碱地的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用如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①挤压胶头滴管a,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沙尘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②挤压胶头滴管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过量(或适量或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反思评价】(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NaOH,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则只能证明沙尘暴中含有Na2CO3,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OH。CaCl2+Na2CO3===CaCO3↓+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电梯安装质量保证协议版B版
- 2024年租客信用担保协议3篇
- 2025年度白酒市场拓展合作二批经销商合同3篇
- 2025版模具设计软件定制开发合同3篇
- 2025年度珠宝首饰居间买卖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版:销售人员劳动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度婚礼车队租赁合同汇编大全3篇
- 2025年度焊接设备研发与施工应用合同3篇
- 2024年租赁合同标的与租金支付
- 2025年度矿业承包项目地质勘察与工程设计合同3篇
- 客运站春运安全行车教育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
- 酒店物品艺术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交通运输系统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乳腺腔镜手术介绍
- 服装的生产方案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机械加工厂计划管理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研究
- 福维克直销奖金制度完整版
- 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