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9.78.72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0gC.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有一种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MnO2的催化作用 B.分子的不断运动C.探究燃烧的条件 D.水的组成3.元素(读音fu)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学元素,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符号由F与数字1组成B.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质量为289.0gD.它的原子序数为1144.如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反应示意图。下列对此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分解成质子、中子和电子“●”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B.该化学变化发生的是化合反应C.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反应生成丁粒子的个数X为3A.A B.B C.C D.D5.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A.氯化钾 B.尿素 C.磷矿粉 D.硫酸钾6.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验7.豆浆被誉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正确的是A.异黄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异黄酮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C.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D.异黄酮由三种元素组成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铁粉,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A.A B.B C.C D.D9.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橙子榨汁B.海水晒盐C.铁锅生锈D.石蜡熔化10.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不合理的是()选项文摘理解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B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是指NaOHC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合金硬度的特性D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化学变化A.A B.B C.C D.D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金属单质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只能是金属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12.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B.只有③是单质C.①②④是氧化物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2)确定A或B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适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用C或D装置收集气体时,导管都要伸入并接近集气瓶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14.根据如图回答有关的实验问题。(1)图①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将分液漏斗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图②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3)图③探究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pH<7,说明硫酸铜溶液呈_____性;(4)图④实验中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

论(1)先_____,再点燃甲烷(2)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现象_______证明含有氢元素(3)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现象_______证明含有碳元素16.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改进装置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的效率,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进行填写有关空格。(1)兴趣小组用上图中装置A与B分别制取一瓶O2,则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该实验用装置A与B分别制取O2相比较,用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_________(填导管口序号)导入集气瓶,如果用C装置收集氨气(NH3),氨气应从_________(填导管口序号)导入集气瓶。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学习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金属镁样品中镁的含量(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图实验数据,5g镁样品粉末加入15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为多少?(2)此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若将反应后的滤液蒸发掉104.4g水,无晶体析出,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18.今年五一假期,小丽随爸爸到乡下探亲,期间看到许多漂亮的大理石,于是她带回了一些回来,想去实验室测定这些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她称取了20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称得总质量为120g,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15.6g.(大理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2)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3)实验所用的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请说出灭火的原理。(1)做实验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______(2)扑灭森林火灾时,常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3)用嘴吹灭蜡烛。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分析】物质C反应后质量为0,故物质C为反应物,反应后B的质量增加,故B为生成物,D的质量增加,则D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物为21.6g,生成物为3.2g+8.7g=11.9g,故A也为生成物,则反应生成A的质量为:21.6g-11.9g=9.7g。【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质C为反应物,物质A、B、D为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是生成物,可能是单质,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A物质有19.7g,反应生成了9.7gA物质,故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9.7g=29.4g,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是C,不符合题意;D、设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物质A与物质C的质量比为194a:216b=9.7:21.6g,故a:b=1:2,故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可据此进行分析。2、D【详解】A、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双氧水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观察氧气放出速率的快慢,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水通电分解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元素,所以不存在对照实验,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3、D【详解】A、元素符号由字母F和l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元素的名称为,它是一种金属元素,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不是“g”,故错误。D.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它的原子序数为114,故正确。故选:D。4、D【分析】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是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C、反应前化合物中的氢元素变成了单质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成0价,故说法错误;D、根据该反应的方程式,则可知图示中x的数值为3;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特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5、B【详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符合题意;C、磷矿粉中含有营养元素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D、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6、B【详解】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氮气和空气,不符合题意;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木条在空气中没有变化,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熄灭,再在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剩下的是氮气,符合题意;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法鉴别氮气和空气,不符合题意;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再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验,能使细铁丝火星四射的是氧气,无法鉴别空气和氮气,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A、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因12×15>16×2>1×10,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A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可知,异黄酮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2)≠15:2,B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可知,异黄铜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10+16×2=222,C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可知,异黄酮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A【解析】A、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A正确;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B不正确;C、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锌溶液中又混入硫酸亚铁,故选项C不正确;D、铜粉中混有少量的碳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9、C【解析】A、橙子榨汁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物质的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盐分从海水中析出,但海水中包括食盐,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是铁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共同作用形成铁锈的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石蜡熔化的过程中,石蜡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10、B【解析】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发生了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B、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不是碱,是碳酸钾,故选项错误;C、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故选项正确;D、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B。11、A【详解】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正确;B、金属单质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属于非金属,但也能导电;故选项错误;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荷;故选项错误;D、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错误;故选:A。12、D【详解】①由图示可知由两种分子构成,所以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②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③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④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⑤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④是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②是水,⑤是氧气。故选D.【点晴】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试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或)更容易排尽瓶内的空气(便于收集到更纯的气体)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刚开始放出的气泡中主要含空气(防止收集的氧气混有空气而不纯)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试管;(2)确定A或B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B装置中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适用B装置制取气体可以是氧气,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高锰酸钾加热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用C或D装置收集气体时,导管都要伸入并接近集气瓶底的原因是更容易排尽瓶内的空气(便于收集到更纯的气体);(4)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其原因是刚开始放出的气泡中主要含空气(防止收集的氧气混有空气而不纯),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14、气球膨胀(变大)CO2+2NaOH=Na2CO3+H2O散热,防止液体飞溅酸红棕色固体变慢逐渐变为黑色Fe2O3+3CO2Fe+3CO2【详解】(1)图①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将分液漏斗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人到瓶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装置内压强变小,观察到的现象是:大气压使气球膨胀(变大);(2)图②稀释浓硫酸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溶液散热,防止液体飞溅;(3)图③探究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pH<7,说明硫酸铜溶液呈酸性;(4)图④实验中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产生铁和二氧化碳,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棕色固体变慢逐渐变为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15、检验甲烷纯度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因为甲烷为可燃性气体,在使用前必须检验纯度;再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只需将甲烷燃烧,证明其燃烧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和水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因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于甲烷。【详解】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

论(1)先检验甲烷纯度,再点燃甲烷(2)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现象: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证明含有氢元素(3)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元素16、2H2O22H2O+O2↑看发生装置:控制反应物液体的量,继而控制反应速度;或者看收集装置: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ab【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使用液固常温型发生装置制取氧气使用的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对比A和B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析A的优点;C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气体,根据所收集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分析气体通入的方向。【详解】(1)A和B的发生装置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备气体,用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2)对比A和B装置,先看发生装置,A装置多的注射器能便于随时添加液体,控制反应速度;再看收集装置,A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度更高;故答案为:看发生装置:控制反应物液体的量,继而控制反应速度;或者看收集装置: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3)C装置充满空气,即用排空法在瓶内收集气体,要思考所收集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