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_第1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_第2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_第3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民族走向交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运用、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交通的发展,华夏族和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间的联系越来越亲密,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这是完成民族交融,形成中华民族的先声。2.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由分散到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步骤,秦汉时期,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政府所宣扬的统一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供应了经济和政治条件。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斗争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与民族交融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状况大大发展。在南方,由于西晋末年以来的人口流淌,民族杂居的状况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4.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周边民族先后归附,唐朝与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边疆地方政权保持着亲密联系,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5.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宋朝长期并立,各少数民族政权普遍吸取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阅历和文化,各民族间的交往沟通交融即使在争战状态下也从未中断。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交融和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主动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作出重要贡献。6.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巩固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各族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确立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限制。明朝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仍实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西藏地区实行“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在西南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清朝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这一时期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经过清朝的统治,中华民族的凝合力得到进一步加强。[2024江苏联考]春秋后期,吴国自认为其始祖太伯是周族“后稷之苗裔”。吴王夫差与中原诸国进行会盟时取得盟主地位,周天子称他为“伯父”。这反映出,吴国(C)A.摆脱了周王室的限制B.通过兼并斗争建立霸权C.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利用宗法血缘壮大实力解析据材料可知,吴国将自己的始祖追溯为周族的后裔,且吴王夫差在取得盟主地位后,周天子称他为“伯父”,体现了春秋后期,吴国与华夏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反映了吴国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故选C项;春秋后期,吴国没有摆脱周王室限制,解除A项;春秋时期吴国主要是通过争霸斗争确立霸主地位的,并非通过兼并斗争建立霸权,解除B项;材料不涉及宗法关系,解除D项。二、先秦至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1.精耕细作耕作方式的发展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阅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的演化。铁农具的运用、牛耕的推广以及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生产工具的改进西汉时的犁壁、耧车(播种工具)—三国时的翻车(浇灌工具)—唐代的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水力浇灌工具)等。耕作技术的成熟西汉时期的代田法和区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宋元时期的稻麦复种制—明清时期的多熟制以及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等。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2.中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时期制度特点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分为公田和私田,由奴隶集体耕作。曹魏屯田制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干脆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西晋占田制农夫向官府登记占有土地的制度。占田数并不是国家授予农夫的土地数额,而是国家允许农夫占有土地的限额。北魏至隋唐均田制按人口支配土地的制度,为土地国有制。3.农业地理空间的扩展[2024湖南]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凹凸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相互依靠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解析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发展,这在确定程度上削减了自耕农的数量;而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有利于自耕农数量的增加。由此可知,西晋至唐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的变更,不能说明皇权与世族势力相互依靠,解除B项;材料内容和选官制度无关,解除C项;田制改革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非开发土地,解除D项。[2024合肥八中模拟]南宋陈旉《农书》记载:“早田获刈才毕,随即耕治晒暴,加粪壅培,而种豆麦蔬茹,因以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来岁功役,且其收又足以助岁计也。”这一现象(A)A.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得益于南方农业经济发展C.说明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更D.推动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解析据材料“早田获刈才毕,随即耕治晒暴,加粪壅培,而种豆麦蔬茹,因以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来岁功役”可知,南宋时,人们通过对土地“晒暴”“加粪”以及调整种植结构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这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项正确。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化时期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与发展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见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见“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西汉时期完善与尊崇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汉武帝尊崇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魏晋至隋唐时期吸取与改造儒、佛、道交汇融通,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涵性,出现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局面。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程朱理学兴起,宇宙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遵守伦理道德规范;方法论:格物致知,探究万物。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记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化。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等主见,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2024广东调研]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问礼的本质,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式周到隆重)也,宁戚(哀痛)。”这反映了孔子 (B)A.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B.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C.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D.指责奢侈,反对物质享受解析据材料“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式周到隆重)也,宁戚(哀痛)”可知,孔子认为礼并不是留意物质上的奢侈和形式上的隆重,更强调的是生活上的节俭和对他人真情流露,这体现了孔子留意道德,富有人文关怀,故选B项;材料中“宁俭”的确体现了节约的思想,但材料同时也强调了“宁戚”,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解除;材料中孔子是在说明礼的本质,而不是强调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解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2024重庆模拟]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确定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更,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B)A.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B.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C.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D.儒学的世俗化与宗教化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