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献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沧州市献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沧州市献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沧州市献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沧州市献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A.稻、粟 B.小麦、核桃 C.玉米、蚕豆 D.马铃薯、芝麻【答案】A【解析】【详解】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A项正确;小麦原产于西亚,核桃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部、南部,排除B项;玉米原产于美洲,蚕豆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至北非,排除C项;马铃薯原产于美洲,芝麻原产于云贵高原,排除D项。故选A项。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段材料说明()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B.华夏族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C.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D.炎帝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意思是,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由此可知,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成的。C正确;ABD与材料表述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3.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勾画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半坡人、河姆渡人是中华大地上农耕文明的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远古的传说,描绘了从人类起源向文明社会迈进的过程,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A项正确;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跟夏、商、西周的建立有关,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与秦汉的统治有关,排除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4.春秋时期社会动荡,诸侯国实力崛起,分封制逐渐瓦解。分封制最早确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可知分封制最早确立于西周。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据图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和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所以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三世纪后期,B项正确;由此可知,ACD三项的时间是错误的,排除。故选B项。6.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智慧”所在,重点应探究都江堰的()A修建背景 B.修建者 C.工程技术 D.灌溉面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目材料“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智慧”主要体现的是都江堰的工程技术,例如都江堰是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故C符合题意;都江堰修建的背景是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发展水利,都江堰修建的背景不能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故A不符合题意;都江堰施工的修建者李冰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所以从都江堰施工的修建者并不能够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故B不符合题意;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主要反映的是都江堰的作用,这并不能够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A.原因 B.措施 C.过程 D.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为秦开帝业”指的是商鞅变法为推动了秦国的强盛,为之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反映的是影响,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8.下列秦朝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①行县制②统一货币③严刑峻法④统一文字⑤强征赋税⑥修骊山陵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骊山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③⑤⑥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选项C符合题意;①行县制、②统一货币、④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对于“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的解释,下列最合理的是()A.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情况B.这条路沟通了欧亚的陆上交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随之日益频繁C.这条路把西域的物产和特产运到中原D.这条路将汉朝的物品和技术传到西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它沟通了欧亚的陆上交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随之日益频繁,B项正确;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进行单向解释是片面的,ACD项均是单向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10.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下列历史古迹,不能反映了这一现象的是()A.洛阳白马寺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成都青城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因此,成都青城山与佛教的传播无关,D项符合题意;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排除A项;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排除BC项;故选D。11.对于下面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其作者是司马迁 B.这部书最早应该写在竹简上C.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这部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答案】C【解析】【详解】《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C的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根据当时的条件,这部书最早应该写在竹简上,这部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AB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2.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残暴 B.外族进攻 C.内部纷争 D.天灾人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正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昏庸才导致了王朝的覆亡,所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残暴,A项正确;外族进攻、内部纷争、天灾人祸都不是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3.有人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这一时期”是()A.夏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史前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点睛】14.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等长城一带,羌族、氏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一做法()A.加快了国家大一统的出现 B.导致了民族危机的加重C.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促进了分封制度的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晋北等长城一带、氏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不同民族在交往中交融,这样就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项正确;少数民族内迁到北方,加速北方民族交融,不能加快国家大一统的出现,排除A项;民族危机反映的是中外矛盾,材料体现的是国内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少数民族内迁会加快这些民族的汉化,不会促进分封制度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15.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史记》中江南地区被描述为人烟稀少的落后地区,这个地区到了东晋南朝时期才得到了开发,成为富饶的地方这个地区能够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C.北方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都是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南迁人民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大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七个大国中,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认为它是边远地方的一个野蛮国家,占领秦国大片土地,秦国无力还击。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材料二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交融的趋势明显增强。但北魏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导致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1)据材料一,分析秦孝公支持改革试图达到哪些目的。不得抄写原文,至少概括两点。结合所学知识(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一座城市发展,成为北方政治和经济中心。写出这座城市的名字。结合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答案】(1)改变落后面貌;提高秦国在七国中的地位。(答出任意两点且大意相同即可)内容: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禁止私斗,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生产粮食;统一度量衡,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洛阳。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3)改革解决实际问题;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答出任意两点且大意相同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目的、内容: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可知,这体现出,必须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提高秦国在七国中的地位。根据所学可知,商鞅政变,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禁止私斗,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生产粮食;统一度量衡,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小问2详解】城市、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但北魏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导致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一座城市发展,成为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这就是洛阳;成功,是因为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小问3详解】条件: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改革解决实际问题;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17.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交融、共同发展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州有全吴之沃,覆衣天下。(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什么道路。据材料一,概括这条道路的开通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3)从西域道路的开通、江南经济的开发,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丝绸之路;促进汉与西域的往来。(2)耕地面积增加;农业发达。(3)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国家统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