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_第1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_第2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_第3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_第4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特色)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技巧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记叙(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描写、抒情、议论——举例、对比、类比、比喻论证等,说明;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观察角度——时间转换、空间变化、远近、高低、内外、明暗,多感官结合——视听结合、味觉听觉结合、通感,点面、情节、环境、他人及他人评价,物象象征,动静、虚实、正、侧、白描、细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侧面描写(其他人物、物象、环境)等描写,)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反衬、渲染、讽刺、渲染、抑扬结合、虚实相生、有张有弛、详略得当、忽离忽合、时断时续、波澜起伏、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象征、点染、对比、赋、比、兴、烘托、曲笔、对写法——对面落笔、一笔两面等);3、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对比、反语、引用、用典、象征、拟人、借代——代人、事、物、事,反问、设问、夸张——夸大、缩小,对偶、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叠字叠词等;4、结构安排:单线结构、双线结构、以时间、空间、事、物、人、情感为线索等,摇摆式(一波三折)、对话式、延迟式(捉迷藏、环环相扣)、“突转”式(出人意料)、“横截面”式,意识流式开头(悬念式、开门见山、写景法),结局(以景结情、出人意料、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局、戛然而止、留白、补叙结尾、卒章显志),素材安排(详略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承上启下、伏笔、铺垫、对比、衬托、突转、照应、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层进式,连贯式(时间先后)。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特色(广义)抒情记叙议论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5种)(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寓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物情关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手法景物描写手法(1)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4)衬托渲染(5)白描、工笔(细节)(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常见9种)、反语、互文、双关、引用、顶真、叠字(词)、通感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主客移位、层层深入、重章叠句、起承转合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表达方式表现手法(9种)修辞方法(14种)结构技巧(10种)总结: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4、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等。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手法: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区别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通过物来表明心迹、思想、人生态度和感悟(高洁,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多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情绪、感受(喜乐哀)象征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把一事物比成另一种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也称作比兴。象征——诗歌通篇都贯穿着这种比兴意象,则是象征,是托寓于物、藏意于物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1、用典的作用——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互文的作用——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使语言节奏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3、虚(想象的、未来的或梦中的)实结合、抑扬结合——突出中心或主题;4、点面结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5、疏(大笔勾勒)密(工笔细描)结合、浓淡(深浅明暗)结合——互相映衬,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渲染抒发情感。渲染与烘托渲染——正面描写,是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写,以营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烘托——从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对比与反衬对比——为了比较实物的不同点,没有主次之分。反衬——用来说明和突出被陪衬的物体,有主次之分。白描与细描白描——主要用朴素的简炼文字勾勒人物和各种景物的特征,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细描——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在对事物进行细节描写的时候可以用烘托对比、虚实相生等手法,也可以用白描手法。

观察角度的变化——(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形象鲜明,有层次感,使读者全面认识事物,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比喻——突出事物特征,生动形象,化深奥抽象为前线具体拟人——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夸张——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想象对比——把不同的人、现象、思想感情区分的更鲜明。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顶真——回环跌宕,有旋律美。通感——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作用,是美得更美,丑的更丑,形象,增加想象空间(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设问——引人注意,启人思考。双关——1、可使语言幽默风趣。2、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不同之处:

“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作者的志向、抱负、情操、追求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人杨万里)-----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借咏柳赞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婀娜,以柳之可爱衬托春之妖娆;曾诗托物言志之作,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答题步骤步骤一:明技巧

(明确全诗或某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步骤二:释运用

(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如何运用表达技巧。)步骤三:析作用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说明: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点”: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顾及全局,体现广度。4.点面结合例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例2: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例3: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9、以小见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以小见大说明文结构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连贯式和递进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要求:参考“名师导航”P138中的表格填空,熟悉每种论证方法的特点,找出判断方法;归纳总结每种论证方法的常用答题格式。四种方法常用格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种方法主要判断标志: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名言警句、定理公式、精辟见解)(正反两方面比较)(用事物作比喻)举了___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____观点。运用___(名言或理论),深入证明了___观点。用___和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___观点。把__比作__,形象生动地证明了____观点。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6.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对比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1、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偶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类比对象应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属性,要防止出现机械类比的毛病。由于用来类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论述复杂问题时只用类比说理就会显得不够真实。类比论证有一定的哲学依据,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从思维方式来看,类比论证不拘于事物表面上的差异,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考查,试图在异中求同,是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的,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其意义,许多类比的结论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假说。但是,作为一种论证方式,由于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另外,即使一个基本正确的类比结论中,也包含着某些谬误。一般来说,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如果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密切,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联系程度低,结论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无关的,就不能进行类比。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2)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一种补充和丰富的作用。(3)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2.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驳论方法之一—归谬法赛德中学郭永嘉杨氏之子

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世说新语》)

读读划线句子,想想杨氏之子的回答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怎么体现了他的“聪慧”?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其实杨氏之子使用了驳论中的归谬法什么叫归谬法?归谬法是指为了驳斥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杨氏子先不说孔君平的话“杨梅是杨家的果”不对,而是推出“孔雀是先生家的鸟”的荒谬结论,使孔君平无语可答。归谬法定义:间接反驳方法之一,为了反驳某论题(或某论据),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最后根据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确定它是假的。其反驳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目的:反驳命题A

假设:A真

证明:如果A真则B真但推导出的B不为真所以,A并非真

归谬法的典型例子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tiāo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归谬法的典型例子赫尔岑的推理过程:A.流行的就是高尚的(大前提)流行感冒也是流行的(小前提)

B.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荒谬的结论)由此“流行的就是高尚的”就不攻自破了证明:如果A真则B真但推倒出的B不为真所以,A并非真

读病人与护士的对话,在横线上写出病人的回答

要求使用归谬法病人:“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护士:“没有人能帮助您吗?”

病人:“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护士:“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病人:“,

。”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

一和尚向你宣传佛教主张不杀生的一个理由:杀猪变猪,杀牛变牛等等.请你用归谬法驳斥他:

——————————————————看来,我们只好杀人了.(你我的前世,都是杀人犯)下面两题中的横线上用归谬法写出恰当的句子1.如果头发少的人一定聪明,那么

2.

如果藏书的多少代表着文化程度的高低,那么

。和尚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了图书馆馆长就是世上最博学的人了朱镕基总理2000年10月14日与日本市民举行电视讨论会,与日本市民进行直接的公开对话。问:“为什么中国只允许每个家庭要一个孩子?”答:“如果12.5亿人口的国家无限制地生下去的话,那全球就都是中国人了!”问:中国现在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是否会因此变成资本主义?答:你认为每天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吗?一个人看中了广告中说的那种新颖美观的自行车,他专程找到登广告的这家商店,但挑选时发现实际出售的自行车上没有车灯,而广告中可是有的。顾客指责店主骗人。店主平静地解释道"噢,先生,这灯是额外的东西,没有计入车子的售价。广告里还有一位骑在车上的女郎呢,难道我们也要随车提供一位吗?"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0种)一、分类别作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分类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作用在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征。二、打比方作用: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打比方是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作用在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三、举例子作用:使语言通俗易懂,更具有说服力举例子是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实例,反映事物的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四、列数字作用:把事物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更科学列数字是列举具体准确的数字对事物进行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具体化,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五、作比较作用: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作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六、下定义作用:使说明语言科学、准确,让读者在具体了解被说明对象前,能对被说明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它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了大概的了解。七、引用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来说明,更容易让人信服引用是借用别人已说过的话来进行说明。作诠释是用解说性的语言对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进行阐述。八、画图表作用:比任何单纯的文字说明更一目了然画图表是指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九、作诠释作用:作诠释能使说明语言更全面、更充分、更具体。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十、摹状貌作用:使说明语言富有形象性,直观性摹状貌是指对事物形状相貌的特征进行描摹,使读者容易认识所要说明的事物。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打比方作用: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作用在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诗歌表达方式鉴赏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表达方式:记叙明确:词人在这里借醉写自己独立的人格,高傲的品行和抗金复国壮志难酬的无比愤懑。

表现手法上,拟人化和问答体的写法,幽默诙谐,风趣横生。叙述杂以描写,让人物自己出来表演,塑造了生动艺术形象。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方式:议论明确: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第三四句对项羽如不自杀的结局做了假设,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只可惜项羽自杀了。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方式:描写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明确:本词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今昔对比,表达了内心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懑不满。表达方式: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典抒情

正面描写(白描、工笔)和侧面描写(衬托)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

诗歌中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情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思想感情。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方式2.间接抒情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先有情后写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触景生情:先写景后生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2)物情关系:托物言志(3)事情关系:用典抒情、

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抒情方式(二)托物言志:明物语(情、志、理)明确:抓写了哪些物,物有什么特点,体现与之相似的人的什么情、志、观点。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三)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明确:用了什么典故,正用、反用、活用,典故的人物经历与主人公相似还是相反,借典抒情还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明志、借古喻理。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一、抓住显性的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注意直抒胸臆的词或句。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抓景语悟情语

明确:写了哪些景或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什么意境。

如何或怎样抒情分析+概括:手法+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分析表达了什么、怎样的情感②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不同之处:

“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作者的志向、抱负、情操、追求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人杨万里)-----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借咏柳赞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婀娜,以柳之可爱衬托春之妖娆;曾诗托物言志之作,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答题步骤步骤一:明技巧

(明确全诗或某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步骤二:释运用

(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如何运用表达技巧。)步骤三:析作用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说明: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牛刀小试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诗句分析)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析效果)用典抒情用典,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例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析】通过化用“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忆华年”时对往事似幻似真、迷离恍惚之感,意境朦胧凄美。例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析】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即用现实之事抒发情感。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析】诗歌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小结: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世事沧桑的感叹”“空城落花”传达“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高低、俯仰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白描、工笔)和侧面描写(烘托、衬托、渲染)(2)虚实相生(3)动静结合(4)点面结合描写方式练习:《优化设计》P101《送从叔赴南海幕》例1:《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找出诗中关于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前四句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2: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析】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1)“衾枕冷”: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2)“窗户明”: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3)“折竹声”:积压在竹上的雪多,竹子会被压折烘托雪大。另:从描写角度看,此诗还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实景:眼前的、现实的、客观的、具体的景。虚景:过去的、想象的、梦中的、虚构的景。

2.虚实结合例1: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例2、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析】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前两句),第二次是虚写(后两句):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牛刀小试: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圆。③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参考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1分)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表达效果2分)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例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例2: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例3: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动静结合

“点”: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顾及全局,体现广度。4.点面结合例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例2: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例3: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⑴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牛刀小试:①借景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④虚实结合。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参考答案: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如: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的区别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总结:渲染、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而对比既属于写作手法,也属于修辞手法。诗词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16.《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6分捣衣诗柳恽南朝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格律诗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捣衣捣衣[明]乔世宁城上秋风木叶飞,城中思妇捣寒衣。

谁怜此夜肠空断,独恨经年戍不归。

声度陇云传玉塞,心随关月到金微。

相思更有残机锦,愿逐长安一雁飞。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事物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以动衬静。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苦衬乐等。常见表现手法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比较。对比运用这种手法,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情感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

、凄楚的情绪。以乐景写哀情“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欧阳修《踏莎行》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的《望江南》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柳恽《捣衣诗》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两句一南一北,一实一虚,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以景结情“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化动为静化静为动静与动是相对的,“静”既可指静止不动的景物,也可指寂静无声的氛围;“动”可指运动的景物,也可指各种声响。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白练来描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以不时发出的几声鸟鸣,以动写静,衬托出春之月夜鸟鸣山涧的幽美寂静,给人以空旷、静谧之感。动静结合指在诗中将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绝句》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抑扬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中吕】朝天曲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讽刺性极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虚实相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4)对面落笔,往往也是虚写。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其特点是以象征物凭联想来暗示象征义,因而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而耐人寻味。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芜破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草木:长势繁盛反衬荒凉,在古诗中用于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理“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上片说的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无衣》表现了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也表现了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类别特点都能熟悉,这是指出表现手法的基础。

2.在诗歌中找到体现这种手法的具体诗句,加以阐释。表现手法的运用在原诗中都有对应。3.指出该手法的表达效果。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种类繁多(63类),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见修辞手法(考点通P249):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古诗词常用修辞(考点通P172):

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仗(对偶)、对比、反复、叠字、双关、设问、反问、用典等。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一、比喻明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的特点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暗喻借喻17.以下咏石榴的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考点通P255)A.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B.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C.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杨升庵《庭榴》)D.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马祖常《赵中丞折枝石榴》)选:BA“燃灯疑夜火”运用了比喻,把石榴花比作一簇簇跳动的火焰,动人心魄,其相似点为颜色与情状.B“不似人间有”中“似”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且本句没有本体,没有喻体,也没有比喻词,不能构成比喻,只能是“比较”.C“朵朵如霞”运用了比喻,把石榴花比作“霞”,相似点为色彩及色泽.D“蕊珠如火”运用了比喻,蕊珠指的就是石榴花,“蕊珠如火”将石榴花比作火,其相似点是颜色及情状.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考点通P180)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D.颈联的描写会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B

(“寄不出家书”理解错误,从第四句“有书来”看,应是收不到家书)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10.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10.参考答案:

尾联两句是说,长年郁结在心中的归思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每年春天一到便被催发开来。

这两句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愁,把诗人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二、比拟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运用拟人手法,使春雪具有灵性,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使被描写的对象更鲜活,更形象生动,意蕴更加丰富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生动而富有情趣【例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考点通P250,2015年高考江苏卷)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选B

出自宋代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

A项,出自宋代黄庶的《探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春风当作人来写,意为春风拿着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C项,出自宋代秦观《春日》,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运用比拟的手法,把芍药和蔷薇都写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人或物。D项,出自宋代刘攽《新晴》,称南风为老朋友,说它招呼不打一声,推门而入又翻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7.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答案】7.

勤政楼

千秋节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8.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8.参考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三、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恰当地运用借代还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1)部分代整体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2)特征代本体例: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具体代抽象例: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例: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丝”指弦乐,“竹”指管乐,“丝竹”用具体的乐器材料代指音乐。借代与借喻的区别:①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②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某某像某某),借代则不能。1、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卷起千堆雪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紫云比喻端州石砚美丽的石料。梨花比喻雪花。千堆雪比喻浪花。“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朱门代指富豪权贵,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府第的华贵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