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讲义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讲义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讲义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讲义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体系构建[主旨概览]一个主题: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四个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考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一、生产技术——由粗放生产到精耕细作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地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时期工具发展状况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西汉赵过的耦犁;犁壁、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耕技术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学以致用1.《淮南子·主术训》写道:“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根据材料指出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性,并说明其作用。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进步性:使用牛耕。作用: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二、经营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1)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特点①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②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③生产结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评价①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贡献。②小农经济下农民负担沉重,而且十分脆弱。学以致用2.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了农业经济怎样的状况?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反映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是小农生产个体经营的生动写照。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特点(1)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产品质量: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历史地位:素称发达,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3.概况时期冶铸业制瓷业纺织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元—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学以致用3.《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有何显著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材料详细叙述了官营手工业中各环节的分工情况,说明其具有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的特点。二、民间手工业1.生产特点(1)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历程(1)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2)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出自农夫织妇之手。(3)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4)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以致用4.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上述材料体现了民间手工业怎样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民间手工业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易失传。三、手工业的影响1.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誉。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学以致用5.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清江南出现这种现象的经济因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明清时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发达,尤其是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导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主题一“昼出耘田夜绩麻”的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为主要形式的小农经济形成。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益成熟,也推动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综合视点]一、精耕细作的概念及在农业生产中的表现1.概念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2.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二、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1.基本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破产。(5)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6)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因素(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史料研读](一)史料一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史料二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李群《农业科技史》史料三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中“畎亩之勤”表明牛耕技术的出现史料二史料中“整地、用地、改土……的技术认识”说明农业技术非常细致史料三史料图片分别为曹魏时期、唐代的水利灌溉工具:翻车与高转筒车,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重视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应用,也表明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三则史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有何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点:精耕细作。体现:出现牛耕技术;农业技术精细;水利灌溉水平高。[史料研读](二)史料一《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史料二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中《吕氏春秋·上农》是战国末年吕不韦组织编写,由此可断定时间。史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史料二史料信息“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生产史料三史料中“服役者不下二人”说明农民徭役重;“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说明农业产量低;“贫者无立锥之地”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史料主要论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推动农业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制向个体耕作制转变的主要因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显著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担负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主题二“享誉世界”的名片——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古代手工业存在三种经营形态,其中官营手工业对提高工艺技术起过重要作用,但官僚衙门式的管理贻害深远;民间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转变,至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古代手工业曾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其中青铜器、丝绸、瓷器是古代中华文明享誉世界的三张“名片”。[综合视点]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域没有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1.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不能向社会推广,而民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技术传承的封闭性,使技术难以交流提高。3.劳动者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4.统治者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往往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二、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三、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史料研读]史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史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史料三鲁人身善织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底),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赤脚)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史料四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范文澜《中国通史》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信息“不贰事、不移官”表明周代手工业者受到严格限制,地位低下,只能世代为官府服务史料二史料信息“匹妇蚕之”“足以衣帛矣”说明家庭手工业依附于农业,服务于家庭消费史料三史料信息“欲徙于越”表明民营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到外地谋生,这与官营手工业为官府服务由政府直接经营不同史料四史料信息“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实质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