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文学常识(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1页
专题七文学常识(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2页
专题七文学常识(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3页
专题七文学常识(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4页
专题七文学常识(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专题七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枚举名家,略览名作,出入各派,这些都是文学常识考查的范畴。除此之外,中考语文容易出现的文学常识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也涵盖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知识点之琐碎,细节考究之精准,对备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点。面对繁冗复杂的问题,要学会找到巧妙的方法解决。四字口诀法1、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2、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3、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4、初唐四杰,卢骆王杨。山水田园,王维浩然。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浪漫,蜀道进酒;杜甫写实,三吏三别。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文复兴。5、元曲四家,郑关白马;悲剧四部,赵汉窦梧。明清小说,三水西红。6、《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歌谣诵读法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305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人称赞(《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建安文学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懿(司马迁),《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记》乐道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期尚粗糙。3、唐代文学唐代鼎盛气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5、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综最柱明;目余二家知马□(关光祖、马致远.口木朴)还有《西困》留拿名。明清戏剧称传奇长生桃花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三水西红”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方苞开创姚幕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纵横结合法古今作家生活时代不同,从而形成纵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将这些纵横联系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在脑中形成几条线或几个面,是一种快速而牢固的记忆方法。如果能据此自己动手制作几张图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如对考查频率较高的鲁迅作品,就可以按作品发表先后为序纵向列表,然后对每篇再做横向的了解。特征记忆法即抓住文学常识在外部的共同特征进行快速记忆。1、关于“最”或“第一”的,如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早的散文集《尚书》,最早的诗人屈原,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等。2、关于“数字”的,如明末凌濠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和刘桢;“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又如“九歌”、“九章”、“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三经”、“二十四史”等。归纳记忆法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1、按标题归纳,如有”记”字的文章按时间先后可归纳为:《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2、按题材归纳,如《范进中举》、《孔乙己》都取材于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日知识分子。3、按文体归纳,把同一体裁的作品,不管古今中外,初中高中,全部集中在一起复习,既有利于文体知识考试,又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4、按流派归纳,中学课本中涉及的文学流派主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另外,诗词方面,也出现了“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5、按作家字号、别称、官职归纳,如白香山、柳河东、杜拾遗、诗仙、诗圣、太史公、异史氏等。修辞记忆法常用的有谐音、双关、对比、押韵等方法。如比较司马光和司马迁,可加深认识二人的生活时代与作品;比较《秋声赋》和《秋色赋》,一篇写”声”,使人想起欧阳修与小童夜里听秋声之情景,另一篇绘“色”,使人想到峻青对所看到的美景的描述。比较祥林嫂、林道静、繁漪,比较李逵、鲁达、张飞,比较鲁四老节、赵太节、赵贵翁,比较葛朗台、泼留希金、夏洛克等,会让人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还何愁记不住他们呢?重点记忆法有的文学常识关键在某一要点,抓住要点,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都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轶事记忆法不少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或留下有趣的轶事。如程门立雪、屈原投江、曹植七步诗、王安石变法、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高尔基当面包师傅等,如记住这些颇有趣味的材料,其作家的生平也就容易掌握了。联想记忆法如提到荀子,就联想到韩非子、孟子、墨子、庄子、老子、孙子和列子;由《战国策》的国别体联想到《史记》的纪传体和《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复习鲁迅作品,就联想到《论鲁迅》、《鲁迅的精神》、唐弢的《琐忆》。第一单元第1课春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著有诗文集《踪扫码识作著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写作背景《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能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达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春》描写并讴歌了一个蓬勃的春天,对春天进行田园牧歌式的抒情,是当时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主题概括这篇写景抒情散文,以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描写出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了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写作特点1.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作者描绘春天,先是粗笔勾勒背景,然后用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春天的景物。草、花、雨、人,形色态势各异,作者信手拈来,让读者倍感赏心悦目。即使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作者也能妙笔生花,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写出其声其味,饱含喜爱和赞美之情。2.语言生动,修辞多样。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为了避免抽象叙述,不说“春天来了”,而说“春天的脚步近了”,变抽象为具体。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有的突出景物的色彩,有的强化动感,都很精彩。还运用拟人、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第2课济南的冬天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等。写作背景《济南的冬天》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主题概括这篇写景抒情散文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写作特点1.层次清晰,中心突出。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温睛”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通过对比总结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温睛”这一特点,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最后总结全文,抒发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布局使得文章层次清晰,中心突出。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时直接抒发感情,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有时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时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不但写出了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之情。
3.抓住特点,妙用修辞。本文在写景中,抓住了济南冬天山水的独特之处,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比喻,如把济南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夕阳斜照下呈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储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等,这些都表现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第3课雨的四季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于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著有诗集《生命的快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等。写作背景《雨的四季》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略有改动。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雨的四季》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主题概括《雨的四季》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四季的雨进行描绘,展现了四季的雨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礼赞。写作特点1.语言精练,灵动感人。《雨的四季》的语言非常精练,寥寥数语就使景物的特点跃然纸上。如写春雨时,“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写出了春雨的润泽,让人一下子想到春雨过后树芽萌发、清新迷人的景致。写夏雨时,“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一个“浇”字写出了夏雨的磅礴、迅疾,读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作者说秋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将秋雨沉静、端庄的独特魅力描写得细致入微。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文中景致更加真实可感。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总写“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概括了雨的总体特征——美。接下来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对雨进行了分别描绘:春雨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端庄、沉静、深情,冬雨自然、平静、纯洁。最后,以一句“啊,雨,我爱恋的雨啊”再次抒发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照应了开头。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思路特别清晰,“总—分—总”的结构非常严谨,可谓行文之典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州),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蓄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写作背景《观沧海》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主题概括《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写作特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诗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而是把情完全包含在景物描写中。描写海上实景,写出了大海的辽阔与壮美,透露出诗人对大海的赞美;写虚景,通过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诗人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含蓄且具有启发性,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诗人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以沧海自比,将运行不息的日月和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包蕴其中,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感情奔放。这既是全诗的高潮,也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人雄浑苍劲的感受,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小节失于检点。《唐诗笺注》卷八载有王牧郭的话∶“本传言少伯'不护细行',或有所为而云。”究竟“所为”指的是什么,已难考察,可能是欲加之罪,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王昌龄在《英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就曾巧用鲍照《白头吟》的妙喻——“一片冰心在玉壶”以言心志,表明自身光明磊落、廉正高洁的操守。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主题概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写作特点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写景,独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的情境,融情入景,因此诗句于景中见情,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2.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诗人和友人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关怀之情,于是突发奇想,把明月当作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托付明月把自己的关心和同情带给远方的友人,想象新颖奇特。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曾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著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王湾此次出行,应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主题概括《次北固山下》通过描绘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写作特点寓情于景,景中含理。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几句寓情于景,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属官,不久即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代表作有《汉宫秋》《青衫泪》等。写作背景《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这是马致远“二十年漂泊生涯”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联结在一起。《天净沙·秋思》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主题概括《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写作特点白描手法,言简意丰。《天净沙·秋思》仅用二十八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凉。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凝练而简略。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鲜明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具备鲜明的形态,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2.对比映衬,寓情于景。《天净沙·秋思》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的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形成鲜明对照。作者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来寄托无形、抽象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愁。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写作背景《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年仅四十九岁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主题概括《秋天的怀念》讲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忍受着病痛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之情和愧疚之情,以及正确面对生活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写作特点1.深沉含蓄,细节感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直接抒情、咏叹呼号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文中诸多细节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孩子。她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加倍的痛苦,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获得面对生活的力量。作者虽然也有脾气暴躁、极不耐烦的表现,但内心深处仍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关怀,比如知道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时过境迁,更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通过这些,不仅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怀。2.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文章第1段详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节奏;第4段独句成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再回味反思,意味悠长。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第6课散步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写作背景《散步》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主题概括《散步》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野散步的事情,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写作特点1.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步》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出那种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2.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例如第2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跃然纸上。3.《散步》一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上。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句子把母子关系回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令人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本文的语言,还有大词小用中见幽默的特点。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写作背景《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郑振铎译,略有改动。《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中期的作品。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夭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主题概括《金色花》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写作特点1.想象丰富,富有情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竟“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最后,当母亲询问他到哪里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2.以花喻人托,物言情。托物是手段,言情才是目的。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里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亲热的氛围中,使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本文就是借“金色花”(孩子的化身)来表现神圣的母子之爱。那金黄的色彩,正映射着母爱的光辉。荷叶·母亲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写作背景《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用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准确地概括了《往事(一)》的内容。《往事(一)》内容丰富多彩,从细微处落笔,抓取生活中的片段,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荷叶·母亲》就是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主题概括《荷叶·母亲》由雨天里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写作特点1.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2.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主题概括《咏雪》借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写作特点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文章开头短短十五个字,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可谓精练之至。《咏雪》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结尾处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而作者的意图就蕴于这简洁的叙述之中。陈太丘与友期行作者简介陈太丘,即陈庭(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颖(yi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的意思是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主题概括《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写作特点1.剪裁合理,详略得当。本文在情节安排上剪裁合理,详略得当。文章有意省略了陈太丘等待友人的经过,重点记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有力地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文章的主旨。2.语言精练,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面对父亲友人的“骂父”,陈元方据理反驳,有理有据,毫无畏怯之态。最后元方“入门不顾”,一个动作,就将他率真、正直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文章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主题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快乐的心理。写作特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分为“百草园部分”和”三味书屋部分”,中间用第9段过渡,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例如,写百草园中的景物,从整体写到局部,从春夏秋写到冬,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时间顺序,使景物多而不乱,多姿多彩。语言准确,生动传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特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形容词运用得贴切,动词运用得精妙,句式运用得精当。如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了形容词运用得准确贴切。又如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准确。第9段中,用“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起到了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作者句式运用得十分精当。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走出黑暗》等。写作背景《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李汉昭译。海伦·凯勒一岁半时患了一场重病,失去了常人与生俱来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说话。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海伦·凯勒能够走出黑暗,并有那么高的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外,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为了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海伦·凯勒写下了此文。主题概括《再塑生命的人》通过叙述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表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写作特点1.条理清晰,过渡自然。作者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文章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我”的活动贯穿全文,以“我”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展开描写,行文自然流畅。2.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作者以朴素的语言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叙述看似平实,却让读者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涌动的深情。文章几乎看不到作者直接抒情的内容,但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第11课《论语》十二章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限(zo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圣人”。他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得《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主题概括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于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反向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以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2.思想深刻,富有哲理。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求学为乐的学习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重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影响至今,成为现代人做人和学习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的各章语录都可以算作格言,这些格言具有简练晓畅、寓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心,原名谢婉莹,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B.鲁迅的《风筝》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魏晋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C.林海音被称为香港“祖母级的人物”,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冬青树》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乐》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C.韩愈,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D.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集、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称男子二十岁为“加冠”。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我们学过他的《无题》、《夜雨寄北》。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雨果。他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中《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琐记》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作者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讽刺和批判了旧道德。B.《海底两万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场面描写惊险紧张,一波三折。比如小说开头人们对“海怪”的种种猜测,充满了悬念;在海底遨游时历经章鱼、鲨鱼搏斗等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C.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啼哭”,像这样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的片段在《昆虫记》里常常出现,视角独特,文笔优美,行文活泼。D.《儒林外史》也和众多小说一样,其中人物的肖像描写是脸谱化的,如“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虎背熊腰,体格魁梧”等。7.默读课文填空。(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8.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在《论语·子张》中,子夏认为,“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仁德就在其中了。(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9.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提示填空。(1)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畅想自己与朋友(或妻子)相聚聊天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