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
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
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
2.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研讨式教学
四、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cosacos尸+sinasinp・
这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下面大家思考一下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怎样
的呢?我们可以在上述公式C(a⑹中将a-B中的角B换成-B就可以。
cos(a+⑶=cosacos/7-sinasino
在公式C(a±B)的基础上,能否得到两角和或差的正弦公式?
提示:在第一章我们用诱导公式五(或六)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互
化,这对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
正弦和正切公式.
rr
sin(«+/?)=cosw(a+夕)=cos尹+万=cosjcos^+sin^-(7jsinp
sinacosp+cosasin/3・
;in(二一/?)=sin[a+(-/?)]=sinacos(一分)+cosasin(-/?)=sinacos(3-cosasin/3
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
公式.(学生动手)
sin(df+/?)_sinacos[5+cossin0
tan(cr+/?)
cos(a+/7)cosacos/3-sinasinp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a、tan/7的形式呢?
(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C,得到tan(a+£)=罂*福
注意:a+B*/)丰%+k7i、B+(kGZ)
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
呢?
tan6z+tan(-/?)_tantz-tan/?
tan((z-/?)=tan[a+
1-tanatan(一6)1+tanatan/?
后、:a+,w5+2肛二w万+女肛wmwz)・
(二)例题讲解
例1、利用和(差)公式求75°,15°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例2、已知n<B<a<2Ji,cos(a-B)=",sin(a+B)=-3,求cos2
24135
a的值.
踪训训练:已知sin(a-3)cos3+cos(a-3)sin3=-,JLaG(—,
52
R),求tan(a--)的值.
4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
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作业:
1>已知tan(a+/?)=2,tan(/J-工]+工]的值.(』)
5V4J4<4;22
2、已矢口0<夕<?<a()<平,cos(?—a)=1',sin(,+尸)=得,求
sin(a+0的值.
当堂检测
1、sin(-智)的值是()
12
(A)(B)(C)"6-、,7(D)—"'4'‘6
2、设角。的终边经过点⑶-4),则cos(9+4p的值等于()
(A)3(B)-退(C)及⑻-辿
10101010
3.若函数f(x)=(l+V5tanx)cosx,OWx^,则f(x)的最大值为()
(A)l(B)2(C)V3+1(D)V3+2
4.已知cosq+x)=W且x是第三象限角,则产的值为()
451-tanx
(A)-1(B)W(C)|(D)I
5.在锐角^ABC中,设m=sinAsinB,n=cosAcosB,则m,n的大小关
系为()
(A)mWn(B)m<n(C)mln(D)m>n
6sin(a+30”sin(a30:)-
cosa----.
7.0<a<50<B0且tana=itanB则a+0=.
8.已知AABC中,VltanAtanB-tanA-tanB=V3.则C=.
9.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点P(-3,-4、@,求tan(a+;)的值.
10.已知函数f(x)=2sin(;x-p,xGR.⑴求f(y)的值;
(2)设a,0£[0,打,且a<B,f(2a+2Ji)=墨f(2B+Ji)哆求sin(a
-B)的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这两章知识内容,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很
多的知识铺垫,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本节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已经具
有单位圆中的任意角的三角概念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表示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这将有利于
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其应用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
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所以这节课效果的好坏,体现在对这两点实现的程度上,因此,例题、
练习、作业应用绕这两方面设计。而平面内两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形式的应用又是推导两角
差的余弦公式的关键;因此在复习平面内两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形式是本节课必要的准备。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启发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实现
教学目标。有利于知识产生、发展、解决这一认知过程的完整体现。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
体技术,有效增加课堂容量。在教学过程环节,采用问题教学,再逐步展开的方式,能够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探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在利用平面内两
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形式、代数形式建立等式,而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后,利用代数思想
推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思想的深刻性。通过对公式的对比,可以加
深学生对公式特征的印象,同时体会公式的线形美与对称美,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作业的布
置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现实,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产生挑战的心理感受,也为下一
节内容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分析
L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具有“两角和差”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在这些公式的推导中,教科书都把对照、
比较有关的三角函数式,认清其区别,寻找其联系和联系的途径作为思维的起点,如比较
cos(a-6)与cos(a+B),它们都是角的余弦只是角形式不同,但不同角的形式从运算或换
元的角度看都有内在联系,即a+B=a-(-B)的关系,从而由公式推得公式
又如比较sin(a-6)与cos(a-B),它们包含的角相同但函数名称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函
数名的互化,利用诱导公式(5)(6)即可推得公式S〈…八S(.⑹等.
2.通过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揭示了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与
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还使学生加深了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的理解.因此本
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
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本节的几个公式是相互联系的,其推导过程也充分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
刻领会它们的这种联系,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本节几个例子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
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习惯
进行引导,例如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先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
式,使用公式时要具备什么条件等.另外,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表述,不能只看最后结果而
不顾过程表述的正确性、简捷性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三角恒等变换能力所不能忽视的.
三维目标
L在学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
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
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筒、恒等证明,
使学生深刻体会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
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旧知导入)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推导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把公
式默写在黑板上或打出幻灯片,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写整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cos(a
-B)与cos(a+B)、sin(a-B)的内在联系,进行由旧知推出新知的转化过程,从而推导
出。“邛>、Saw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计算以下几个题目,既可以复习回顾
上节所学公式,又为本节新课作准备.若sina=,ae(0,),cosB=,B丘(0,),求cos(a
-B),cos(a+B)的值.学生利用公式Cec很容易求得cos(a-B),但是如果求cos(a
+P)的值就得想法转化为公式的形式来求,此时思路受阻,从而引出新课题,并由
此展开联想探究其他公式.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还记得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吗?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出来.
②在公式C«c中,角B是任意角,请学生思考角a-B中B换成角是否可以?此时观察
角a+B与a之间的联系,如何利用公式C来推导cos(a+与=?
③分析观察的结构有何特征?
④在公式C(«-p),Cm的基础上能否推导sin(a+B)=?sin(a-B)=?
⑤公式S”⑹、的结构特征如何?
⑥对比分析公式Csw、CS+B>、SS-Q、S(d+p),能否推导出tan(a-B)=?
tan(a+B)=?
⑦分析观察公式T<T<i)的结构特征如何?
⑧思考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活动:对问题①,学生默写完后,教师打出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角差的余弦
公式,点拨学生思考公式中的a,B既然可以是任意角,是怎样任意的?你会有些什么样的
奇妙想法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比较cos(a-B)与cos(a+B)中角的内在联系,
学生有的会发现a-B中的角B可以变为角-B,所以a-(-B)=a+(3]也有的会根据加减运
算关系直接把和角a+B化成差角a-(-B)的形式).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转移到公式C(o.
。上来,这样就很自然地得到
cos(a+P)=cos[a-(-0)]
=cosacos(-B)+sinasin(-B)
=cosacosB-sinasinB.
所以有如下公式:
cos(a+B)=cosacosB-sinasinB
我们称以上等式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记作
对问题②,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公式c(。附的结构特征,可知“两角和的余弦,等于这两
角的余弦积减去这两角的正弦积”,同时让学生对比公式a。W进行记忆,并填空:COS75。
=cos()===.
对问题③,上面学生推得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才能得到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呢?我们利用什么公式来实现正、余弦的互化呢?学生可能有的想到
利用诱导公式⑸⑹来化余弦为正弦(也有的想到利用同角的平方和关系式sin2a+cos2a=l
来互化,此法让学生课下进行),因此有
sin(a+B)=cos[-(a+p)]=cos[(-a)-g]
=cos(-a)cos3+sin(-a)sinP
=sinacosP+cosasinP.
在上述公式中,。用-B代之,则
sin(a-0)=sin[a+(-0)]=sinacos(-3)+cosasin(-B)
=sinacosP-cosasinP.
因此我们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分别简记为S“c、S<。⑹.
sin(a+p)=sinacosp+cosasinpz
sin(a-p)=sinacosp-cosasinp.
对问题④⑤,教师恰时恰点地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结构特征并结合推导过程进行记
忆,同时进一步体会本节公式的探究过程及公式变化特点,体验三角公式的这种简洁美、对
称美.为强化记忆,教师可让学生填空,如sin(0+<]>)=,sin=.
对问题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推出了公式。…八口⑻、Sge、后,
自然想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怎么样来推导出tan(a-B)=?,tan(a+B)=?呢?学生很
容易想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弦为切得到.在学生探究推导时很可能想不到讨论,
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提醒,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当cos(a+6)W0时,tan(a+B)=
如果cosacosPWO,即cosaWO且cosBWO时,分子、分母同除以cosacos3得
tan(a+B)=,据角a、B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B用-B代之,则有
tan(a-0)=
由此推得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Teo,、Tse.
tan(a+p)=
tan(a-p)=
对问题⑥,让学生自己联想思考,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a、B、a±B的取值
是任意的吗?学生回顾自己的公式探究过程可知,a、B、a±B都不能等于+kn(keZ),
并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结构特征,加深公式记忆.
对问题⑦⑧,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类总结,我们把前面六个公式分类比较可得C”⑻、
S⑹田、Tg.我叫和角公式;S«R>、C«p)、叫差角公式.并由学生归纳总结以上六个公
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以下逻辑联系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
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形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
形式
tana+tanP=tan(a+p)(1-tanatanB),tana-tanB=tan(a-P)(1+tanatan
B),在化筒求值中就经常应用到,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于两角
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当tana,tanB或tan(a±B)的值不存在时,不能使用,处
理某些有关问题,但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例如:化简tan(-B),因为tan的值不
存在,所以改用诱导公式tan(-8)=来处理等.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已知sina=,a是第四象限角,求sin(-a),cos(+a),tan(-a)的值.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条件,明
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要有什么准备,准备工作怎么进行等.例如本
题中,要先求出cosa,tana的值,才能利用公式得解,本题是直接应用公式解题,目的是
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公式的应用,教师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解:由sina=,a是第四象限角,得cosa=.
tana==.
于是有sin(-a)=sincosa-cossina=
cos(+a)=coscosa-sinsina=
tan(a-)===.
点评:本例是运用和差角公式的基础题,安排这个例题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
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变式训练
1.不查表求cos75°,tanl05°的值.
解:cos75°=cos(450+30")=cos45°cos30°-sin45°sin30°
tanl05°=tan(60°+45°)==-(2+).
2.设aG(0,),若sina=,则2sin(a+)等于()
A.B.C.
D.4
答案:A
例2已知sina=,aC(,n),cosB=,B右(n,).
求sin(a-0),cos(a+P),tan(a+0).
活动: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对探究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指
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值的内在联系.根据公式Sew、C<.)、—>应先求
出cosa、sinB、tana、tanB的值,然后利用公式求值,但要注意解题中三角函数值的
符号.
解:由sina=,aW(,贝),得
cosa==-=,;.tana=.
又由cosB=,BG(n,).
sinB==,
tanB=.sin(a-B)=sinacosB-cosasinP
=X()-(.
cos(a+6)=cosacosB-sinasinB=()X()-X()
tan(a+8)==.
点评:本题仍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求值的基础题,其目的还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
的应用,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
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看章头图,利用本节所学公式解答课本章头题,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解:设电视发射塔高CD=x米,ZCAB=a,则sina=,
在Rt/XABD中,tan(45°+a)=tana.
于是x=,
又sina=,aG(0,),.'.cosa七,tana.
tan(45°+a)==3,
x=-30=150(米).
答:这座电视发射塔的高度约为150米.
例3在ZkABC中,sinA=(0°
活动:本题是解三角形问题,在必修5中还作专门的探究,这里用到的仅是与三角
函数诱导公式与和差公式有关的问题,难度不大,但应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同时也能加
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探究、
讨论解决,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和找清三角形各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
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子.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角的范围这一暗含条件.
解:•.•在△ABC中,A+B+C=180°,;.C=180°-(A+B).
又:sinA=且0°
又,;cosB=且45°
sinC=sin[180°-(A+B)]=sin(A+B)=sinAcosB+cosAsinB
=X+X=,
cosC=cos[180°-(A+B)]=-cos(A+B)=sinAsinB-cosAcosB
=X-X=.
点评:本题是利用两角和差公式,来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典型例子,培养了学生的应
用意识,也使学生更加认识了公式的作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这一暗含条件.
变式训练
在△ABC中,已知sin(A-B)cosB+cos(A-B)sinB》l,则aABC是()
A.锐角三角
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
形
D.等腰非直角三角形
答案:C
思路2
例1若sin(+a)=,cos(-B)=,且0〈a〈<P<,求cos(a+p)的值.
活动:本题是一个典型的变角问题,也是一道经典例题,对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以
及逻辑思维能力很有价值.尽管学生思考时有点难度,但教师仍可放手让学生探究讨论,教
师不可直接给出解答.对于探究不出的学生,教师可恰当点拨引导,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关
键是寻找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清所求的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观察选择应
该选用哪个公式进行求解,同时也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求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值时,要特
别注意确定准角的范围,准确判断好三角函数符号,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学生完全理
清思路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的规范书写,并熟练掌握它.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可让其扩展
本题,或变化条件,或变换所求的结论等.如教师可变换a,B角的范围,进行一题多变训练,
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题的训练价值.
解:;0〈a〈<p<,<+a<jt,-<-p<0,
又己知sin(+a)=,cos(-3)=,
/.cos(+a)=,sin(-B)=.
•*.cos(a+P)=sin[+(a+0)]=sin[(+a)-(-P)]
=sin(+a)cos(-P)-cos(+a)sin(-3)
=X-()X()=.
本题是典型的变角问题,即把所求角利用已知角来表示,实际上就是化归思想.这需
要巧妙地引导,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角的变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变式训练
己知a,gE(,Jt),sin(a+B)=,sin(B-)=,
求cos(a+)的值.
解:;a,ge(,n),sin(a+(3)=,sin(P-)=,
,<a+0<2n,<p-<.
cos(a+B)=,cos(B-)=.
cos(a+)=cos[(a+B)-(。-)]
=cos(a+B)cos(B-)+sin(a+B)sin(B-)
=X()+()X=.
例2化简
活动:本题是直接利用公式把两角的和、差化为两单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教师可
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探究,然后进行讲评.
解:原式=
=0.
点评:本题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公式进行化简的例子,通过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学生熟练运用
公式的运算能力.
变式训练
化简
解:原式=
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1—4.
1.(1),(2),(3),(4)2-.
2..
3.
4.~2,
作业
已知0<B,<a<,cos(-a)=,sin(+B)=,求sin(a+B)的值.
解:<a<,<-a<0,sin(-a)==.
又0<B<,<JI,cos(+8)==.
sin(a+p)=-cos(+a+0)=-cos[(+3)-(-a)]
=-cos(+P)cos(-a)-sin(+P)sin(-a)
=-()XX()=.
课堂小结
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有哪些收获与提高,在公式推导
中你悟出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对于这六个公式应如何对比记忆?其中正切公式的应用有
什么条件限制?怎样用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恒等式证明.
2.教师画龙点睛:我们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明白从已知推得未知,理解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一一转化思想,并要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
解题.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三角函数名称、角的关系,一个题目能给出多种解法,从中比较
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达到优化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领悟变换思路,强化数学思想
方法之目的.
设计感想
1.本节课是典型的公式教学模式,是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教案的设
计流程是“提出问题f转化推导f分析记忆f应用训练”.它充分展示了公式教学中以学生
为主体,进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
生利用旧知识推导证明新知识,并学会记忆公式的方法,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
使学生领会了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一一转化思想,并培养他们主动利用转化思想指导探索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纵观本教案的设计,知识点集中,容量较大,重点是公式的推导证明、记忆以及简单的应
用等,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熟练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
问题.同时教给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推导、获取新知的方法,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发现探
索数学知识的喜悦和成功感.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L(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六个公式,并回忆公式的来龙去脉,
然后让一个学生把公式默写在黑板上或打出幻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较各公式的结构特征,
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形用,以利于对公式的深刻理解.这节
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灵活应用.
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可打出幻灯,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先根据上节课所学的
公式进行解答.
1.化简下列各式
(l)cos(a+B)cosB+sin(a+B)sinB;
(2);
(3)
2.证明下列各式
(1)
(2)tan(a+B)tan(a-B)(l-tan2tan2B)=tan2a-tan2B;
(3)
答案:1.⑴cosa;(2)0;(3)1.
2.证明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一一点拨,并对上节课所学的六个公式进行回顾复习,由此展
开新课.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请同学们回忆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所学的和、差角公式.
②请同学们回顾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区别与联系,可从推导体系中思考.
活动:待学生稍做回顾后,教师打出幻灯,出示和与差角公式,让学生进一步在直
观上发现它们内在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公式的推导充分发挥了向量的工具作用,更要体会由
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a、B中有一个角为90°时,公式就变
成诱导公式,所以前面所学的诱导公式其实是两角和与差公式的特例.在应用公式时,还要
注意角的相对性,如a=(a+B)-B,等.让学生在整个的数学体系中学会数学知识,学会数
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以及善于发现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良好习惯,提
高数学素养.
sin(a±P)=sinacosB±cosasinB(S<oie));
cos(a±B)=cosacos0sinasinP(C(a+p));
tan(a±p)=(T<°±R>).
讨论结果:略.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sin72-COS42--cos72°sin42°;
(2)cos20°cos700-sin20°sin70°;
(3)
活动:本例实际上是公式的逆用,主要用来熟悉公式,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对部分
学生,教师点拨学生细心观察题中式子的形式有何特点,再对比公式右边,马上发现(1)
同公式的右边,(2)同公式CWQ右边形式一致,学生自然想到公式的逆用,从而化
成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并求得结果.再看(3)式与T“如右边形式相近,但需要进行一定的
变形.又因为tan45°=1,原式化为,再逆用公式丁⑹内即可解得.
解:(1)由公式S(…)得
原式=sin(72°-42°)=sin30°=.
(2)由公式Q-+C得
原式=cos(20°+70°)=cos90°=0.
(3)由公式T—c得
原式==tan(45°+15°)=tan600=.
点评:本例体现了对公式的全面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角度使用公式.
与正用相比,反用表现的是一种逆向思维,它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反向思维意识,对思维的灵
活性要求也高,而且对公式要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变式训练
1.化简求值:
(1)cos44°sinl4°-sin44°cosl4";
(2)sinl4°cosl60+sin76°cos74°;
(3)sin(540-x)cos(36°+x)+cos(54°-x)sin(360+x).
解:(1)原式=sin(14°-44°)=sin(-30°)=-sin30°=.
(2)原式=sinl4°cosl6°+cosl40sinl6°=sin(14°+16°)=sin30°=.
(3)原式=sin[(54°-x)+(36°+x)]=sin90°=1.
2.计算
解:原式==tan(45°-75°)=tan(-30°)=-tan30°=.
例2已知函数f(x)=sin(x+9)+cos(x-9)的定义域为R,设0d[0,2n],若f(x)为偶函数,
求0的值.
活动:本例是一道各地常用的、基础性较强的综合性统考题,其难度较小,只需利用
偶函数的定义,加上本节学到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展开即可,但不容易得到满分.教师可
先让学生自己探究,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解:(x)为偶函数,(x),
即sin(-x+0)+cos(-X-9)=sin(x+0)+cos(x-0),
即一sinxcos0+cosxsin0+cosxcos0-sinxsin0
=sinxcos6+cosxsin9+cosxcos0+sinxsin9.
.".sinxcos0+sinxsin9=0.
.'.sinx(sin0+cos0)=0对任意x都成立.
sin(0+)-0,BPsin(9+)=0.
0+=kn(k€Z).0=kJi—(kEZ).
又0G[0,2n),0=或0=.
点评:本例学生可能会根据偶函数的定义利用特殊值来求解.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如果将本例变为选择或填空,可利用特殊值快速解题,作为解答题利用特殊值是不严密的,以
此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变式训练
已知:<3<a<,cos(a-g)=,sin(a+B)=,求cos2B的值.
解:</<3<a<,
/.0<a-0<,n<a+g<.
XVcos(a-g)=,sin(a+0)=,
sin(a-p)=,cos(a+P)=.
cos2P=cosL(a+p)-(a-p)]
=cos(a+B)cos(a-{3)+sin(a+0)sin(a-p)
=X+()X=.
例3求证:cosa+sina=2sin(+a).
活动:本题虽小但其意义很大,从形式上就可看出来,左边是两个函数,而右边是一
个函数,教师引导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此题的证明,学生首先想到的证法就是把等式右
边利用公式Sgg展开,化简整理即可得到左边此为证法,这是很自然的,教师要给予鼓励.
同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把等式左边转化为公式Sv的右边的形式,然后逆用公式
化简即可求得等式右边的式子,这种证明方法不仅仅是方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把两个三角
函数化为一个三角函数.
证明:方法一:右边=2(sincosa+cossina)=2(cosa+sina)
=cosa+sina=左边.
方法二:左边=2(cosa+sina)=2(sincosa+cossina)
=2sin(+a)=右边.
点评:本题给出了两种证法,方法一是正用公式的典例,而方法二则是逆用公式证
明的,此法也给了我们一种重要的转化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精神实质.本例的方法二
将左边的系数1与分别变为了与,即辅助角的正、余弦.关于形如asinx+bcosx(a,b
不同时为零)的式子,引入辅助角变形为Asin(x+0)的形式,其基本想法是“从右向左”用
和角的正弦公式,把它化成Asin(x+或)的形式.一般情况下,如果a=os*b=Asin想那么
asinx+bcosx=A(sinxcos+cosxsin6)=Asin(x+).由sin'6+cos,@=1,可得
A"=a2+b\A=±,不妨取A=,于是得至!!cos<t>=,sin6=,从而得至!Jtan4>=,因止匕asinx+bcosx=
sin(x+。),通过引入辅助角巾,可以将asinx+bcosx这种形式的三角函数式化为一个角的
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化为这种形式可解决asinx+bcosx的许多问题,比如值域、最值、周
期、单调区间等.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这种引入辅助角的变换思想很重要,即把两个三角
函数化为一个三角函数,实质上是消元思想,这样就可以根据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来研究
它的性质.因此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是三角部分中高考的热点,再结合续内
容的倍角公式,在解答高考物理试题时也常常被使用,应让学生领悟其实质并熟练的掌握它.
变式训练
化简下列各式:
(1)sinx+cosx;
(2)cosx-6sinx.
解:(1)原式=2(sinx+cosx)=2(cossinx+sincosx)
=2sin(x+).
(2)原式=2(cosx-sinx)=2(sincosx-cossinx)
=2sin(-x).
例4(1)已知a+0=45°,求(1+tana)(1+tanB)的值;
(2)已知sin(a+B)=,sin(a-B)=,求
活动:对于(1),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观察条件,分析题意可知,a+B是特殊角,
可以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得tana,tanB的关系式,从而发现所求式子的解题思路.在(2)
中,我们欲求若利用已知条件直接求tana,tanB的值是有一定的困难,但细心观察公式
S(«.p),Sg-c发现,它们都含有sinacosB和cosasin6,而化切为弦正是,由此找到
解题思路.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教师不要及早地给以提示或解答.
解:⑴:a+B=45°,...tan(a+B)=tan45°=1.
又Vtan(a+8)=
tana+tanB=tan(a+p)(1-tanatanB),
即tana+tan3=1-tanatanB.
,原式=l+tana+tanB+tanatanB=1+(1-tanatan3)+tanatanB=2.
(2)Vsin(a+g)=,sin(a-p)=,
.".sinacos6+cosasin6
①
sinacosB-cosacosB
②
①+②得sinacosB=,
①-②得cosasinB二,
点评:本题都是公式的变形应用,像(1)中当出现a+B为特殊角时,就可以逆用两
角和的正切公式变形tana+tanB=tan(a+0)(1-tanatanB),对于我们解题很有用处,而
(2)中化切为弦的求法更是巧妙,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其解法.
变式训练
L求(1+tanl。)(l+tan2°)(l+tan30)-(l+tan44°)(l+tan45°)的值.
解:原式二[(l+tanl°)(l+tan44°)][(l+tan2°)(l+tan43°)]•,•[(l+tan22°)(l+tan23°)]
(l+tan45°)=2X2X2X-X2=223.
2.计算:tanl5°+tan30°+tanl50tan300.
解:原式二tan450(l-tanl5°tan30°)+tanl5°tan30°=1.
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5—7.
解答:
5.解:(1)原式二sin90°=1.
(2)原式二cos60°=.
(3)原式二tan45。=1.
(4)原式二一sin60°=.
(5)原式二-cos60°=.
(6)原式二sin20°(-cos70°)+(-cos20°)sin70°
="(sin20°cos700+cos20°sin70°)=-sin90°=-l.
6.(1)原式二sincosx-cossinx=sin(-x).
(2)原式二2(sinx+cosx)=2sin(x+).
(3)原式=2(sinx-cosx)=2sin(x-).
(4)原式二2(cosx-sinx)二2sin(-x).
点评:将asinx+bcosx转化为Asin(x+6)或Acos(x+6)的形式,关键在于“凑"
和(或差)角公式.
7.解:由sin(a-6)cosa-cos(P-a)sina=,可得
sin(a-p)cosa-cos(a-0)sina=sin(a-0-a)=-sinB-,
・・・sinB二.又B是第三象限角,
cosP=..*.sin(B+)=sinBcos+cosBsin=.
作业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bx+c=O(acWO)的两个根为tana、tanB,求tan(a+B)的值.
解:由韦达定理得:tana+tanB=,tanatan6=,
•*.tan(a+B.
课堂小结
L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学习了哪些重要的解题方法?通过本节的
学习,我们在运用和角与差角公式时,应注意什么?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三角函数
式的化简、求值、恒等证明等问题.
2.教师画龙点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熟练掌握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解决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恒等证明等问题,灵活进行角的变换和公式的正用、逆用、
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整式及其加减专题训练5题型整合整式化简求值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幼儿户外活动案例分析
- 水灾应急演练
- 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
- 火灾逃生演练AE
- 红领巾说课稿
- 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设合同模板
- 农村耕地租赁合同:农业营销
- 桥梁建设杂工施工合同
- 办公园区耐磨地面施工合同
- 图书馆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汇报
- 加强县域存款保险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2021
- 现场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 乐视融资汽车ppt
- 新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文语文园地七和大人一起读》优质课教案_9
- 中止探视权书面申请范本
- 中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目录
- 汽车制动系统论文_图文.
- 三聚磷酸钠技术规程与岗位操作法
- 行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
- 万科集团营销费用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