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知识讲解)课件_第1页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讲解)课件_第2页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讲解)课件_第3页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讲解)课件_第4页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古诗文系列《世说新语》二则考情分析考点解读(1)必须记住有关刘义庆和诗文相关的文学常识;(2)了解文人创作诗文时的背景;(3)准确解释句中重要的词语、句子,并能感知赏析;(4)概括总结全文的主题主旨;(5)总结文人创作诗文时使用的写作手法及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世说新语》(七年级上)作者:刘义庆类别:笔记小说写作时间:南朝作家作品诗文全解归纳梳理写作特色主题主旨重点难点经典例题考查范围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作家作品刘义庆字季伯,彭城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永初元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记述了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虽有标榜名士风度、崇尚清谈等消极因素,但也有一些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残暴奢淫、表彰美德懿行的记述。鲁迅先生评价其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语言精练,隽永传神,书中有不少故事,如“周处除三害”“祢衡击鼓骂曹”“温峤娶妇”“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诗”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陈郡谢氏

中国古代著名门阀之一。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作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陈郡谢氏出了许多有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如谢鲲、谢奕、谢安、谢道韫、谢灵运、谢惠连、谢朓等。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刘禹锡《乌衣巷》之“旧时王谢堂前燕”一句中的“王谢”便是出于此。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篇幅短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著名的志人小说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咏雪》诗文全解咏雪【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子女,这里泛指小辈一会儿像什么大体可以相比不如,不及乘风长兄全诗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咏雪【南朝】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归纳梳理易考易错字词句1.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与女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2.特殊句式(1)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何似”,宾语“何”前置。)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3)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写作特色含蓄、耐人寻味

《咏雪》一文中谢安并未对子侄辈回答内容的优劣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给了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主题主旨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在雪花纷飞的冬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咏雪,是一件雅事,与后文的“欣然”“大笑”“乐”一同渲染了一种融洽、轻松的家庭氛围。叔父谢安即兴出题,侄子谢朗即兴唱和,将大雪比作撒盐空中,虽然也有几分相近,但少了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飘舞之态。妹妹谢道韫用柳絮作比,将大雪因风而起,飘忽无根的特征呈现出来。读此文,不必为强调妹妹的才华而贬低其兄。生于书香门第的兄妹二人都年少有才,只不过妹妹此对句更胜一筹。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馨,每托物连类以形之。”比喻关键在于贴切传神。谢道韫的这一比喻既体现了她的才华,又流露出了她对自然的热爱与情趣。由严寒冬景而想到和煦春色,是其乐观开朗的性格与对美好春光向往的体现,而她也因此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重点难点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2.“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答: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蕴。3.对《咏雪》一文中“公大笑乐”一句应如何理解?答: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而笑乐。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答:有力地暗示谢道韫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修养,表明作者很赞赏她的才气。经典例题一、“兄女”回答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示例:用“撒盐空中”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更好。三、作者为什么只客观地描述咏雪一事?而不直接对咏雪语句的好坏做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欣赏谁的才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因为这两个咏雪的语句哪个更胜一筹一望而知?如果再做评价就显得多余了。答:从文末特意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而不交代胡儿的身份来看,作者更倾向于欣赏谢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行》诗文全解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相约同行正午时分丢下(他)而离开通“否”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拉,牵拉回头看全诗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归纳梳理成语中的谦辞1.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2.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3.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4.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5.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6.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7.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8.班门弄斧:在鲁班(古代有名的木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9.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10.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成语中的敬辞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7.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易考易错字词句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读“fǒu”,句末表疑问,译为“吗”)2.古今异义(1)期日中(古义:约定;今义:名词,日期;量词)(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3)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任)3.一词多义不:①尊君在不(同“否”,句末表疑问,译为“吗”);②日中不至(没有)。4.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2)元方时年七岁(名词用作状语,当时);(3)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惭愧)。5.特殊句式(1)判断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2)省略句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写作特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父的反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一个明白事理、率真方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主题主旨

文章开篇交代了事情的时间与起因,并且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守信与一个不守信的人物形象。接下来的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尊君在不?”写友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非人哉!”是当着儿子骂其父,写出友人粗鲁而无礼。“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这是友人的不自责且无理找理;而元方的“待君久不至,已去。”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既写出父亲的无过失,又将父亲的守信与友人的失信进行对比,有对父亲友人失约的指责之意。“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这是进一步对父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说的“期行”,切中要害,使友人失去辩驳的根据。“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的出言不逊,指责父亲的友人。元方有理有据,理直气壮,最后使友人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此可见元方的聪明、机智,也流露出了小孩子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重点难点1.元方反驳“客”的话好在何处?答:首先,语言简洁,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失约,“对子骂父”是无礼,原因、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无信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义正词严。再次,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不失身份,也不过火。2.《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答: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答:如果认为“失礼”,可参考的理由: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果认为“不失礼”,可参考的理由: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经典例题一、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中友人“下车引之”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