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
建
筑
智
能
化
工
程
施
工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匕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设工程咨询监理部
河南卓越XX公司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项目监理部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4
一、工程简介..............................................................4
二、本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4
第二部分:工程特点...........................................................4
一、建筑电气工程特点......................................................4
二、智能化建筑工程特点....................................................5
三、智能化专业工程特点....................................................5
四、智能化工程难点分析....................................................5
五、智能化工程执行的标准、法规............................................5
第三部分: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7
一、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流程..........................................7
二、智能化系统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8
【一】、施工前期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8
【二,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与落实施工条件.................................9
【三】、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9
(一)、线缆敷设安装工程..............................................9
(二)、电源与接地系统安装工程.......................................11
(三)、通信网络系统安装工程.........................................12
(四)、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工程.......................................15
(五)、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工程.....................................17
(六)、安全防范系统工程.............................................20
(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22
三、系统测试及调试.........................................................24
(一)、通信网络系统.................................................24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24
(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24
(四)、安全防范系统.................................................24
(五)、综合布线系统.................................................25
四、工程验收...............................................................25
(一)、检验批的划分.................................................25
(二)、通信网络系统工程验收.........................................26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验收.......................................26
(四)、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验收.....................................26
(五)、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26
(六)、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27
(七)、变配电管理系统工程验收.......................................27
(八)、智能照明管理系统工程验收.....................................27
(九)、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工程验收.....................................27
(十)、给排水加压控制管理系统工程验收...............................28
(十一)、门禁控制系统工程验收.......................................28
(十二)、卫星接收及有线闭路电视系统工程验收.........................28
(十三)、背景音响及紧急广播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工程验收...............28
(十四)、电子显示屏安装工程验收.....................................29
(十五)、多功能会议厅系统工程验收...................................29
(十六)、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验收.....................................30
(十七)、会议子系统工程验收.........................................31
(十八)、装饰灯光系统工程验收.......................................32
(十九)、会展管理信息子系统工程验收.................................32
(二十)、系统集成(IBMS和BMS)工程验收...............................32
第四部分、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33
第五部分、旁站监理项目方法及要求...........................................33
第六部分:现场监理记录表....................................................36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1、工程名称: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2、工程地点:XX市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
3,工程建设规模:本工程为高层民用公共建筑,建筑面积21.44万由展览中心和会议
中心两部分组成。
展览中心建筑面积15.36万建筑高度40.5m,地下2层,地上6层。展厅跨度102m,展厅
总建筑面积67120nr2,共有3560个国际标准展位。一层展厅层高16m,楼板底净高13.96m,二
层展厅屋架下弦最低处净高17.6m,屋面板底净高20.1m。
会议中心建筑面积6.08万n?,主体圆柱形,半径77m。地下1层,地上6层。有一个5000
人的多功能厅、两个400座的会议厅、一个1200座的国际会议厅以及中西餐厅;多功能大厅
高16m,室内净高10m。
4、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
5、本建设工程业主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管理部;施工单位:展览部分为中国建筑第
八工程局、会议部分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设计单位: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研究院;智能化
总包单位:清华XX公司;监理单位: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设工程咨询监理部、河南卓越XX
公司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项目监理部。
7、本建设工程建设周期:25个月
8、预期工程质量目标: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二、本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
(一)、由总包单位管理建设的智能化系统有:
1、系统集成:含IB成和BMS;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热力等;
3、安全防范系统:防盗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巡更、门禁等;
4、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对讲、远程会议、电子会议、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
卫星及有线电视、装饰灯光等;
5、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会展业务、物业、办公、网站、视讯、门票等;
6、综合布线系统;
7、电源与接地系统。
8、消防监测报警系统(由业主直接管理)。
备注:关于程控交换机与数字无绳电话、无线信号放大、无线局域网子系统续后再定。
第二部分:工程特点
一、建筑电气工程特点
1.1、本建设项目为1级供电负荷。
1.2、本建设项目实施高压放射式供电方式;低压放射式局部树干式供电方式;对重要负
荷(如消防、电梯等)采用对电源供电回路,末端切换方式。
1.3,本建设项目内接地制式采用TN—S接地系统:将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环
形连接在一起,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同点接地,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极,建筑物柱子主筋
作为引下线,柱子主筋与基础底板钢筋焊接连通,接地电阻小于1。o
1.4、在本建设项目中强、弱电接地干线分别设置;在智能化系统各弱电桥架、竖井内分
别独立设置等电位接地干线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连接,均采用40X4扁钢作接地线。
二、智能化建筑工程特点
2.1、本建设项目智能化程度高;智能化子系统多,功能齐全;
2.2、本建设项目质量要求高;智能化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工期短;
2.3、本建设项目施工范围大、交叉作业工种多。
三、智能化专业工程特点
3.1、本建设项目智能化专业对弱电部分采取了暗装明装结合方式:暗装需要前期配合土
建进行大量的弱电隐蔽工程(预留预埋),工程进度随土建进度进行;明装需要土建完工后期进
行大量的弱电桥架、明配管线施工不能预留预埋。
3.2、本建设项目智能化专业各系统设备选型品种多。
3.3、本建设项目智能化专业配套齐全。
四、智能化工程难点分析
4.1、本建设项目智能化专业隐蔽工程预留预埋工作量大。
4.2、本建设项目智能化专业系统多,作业层面多。
4.3、由于本建设项目质量高,要求质量等级达到国家优质工程一一“鲁班奖”,且墙面
为原浆混凝土墙面,确定了对各种安装件和预留预埋(管、盒、洞)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必须保证预留预埋一次到位。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和关键部位的精度要求落实。
4.4、由于本建设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的设备、材料种类多,批量多,需要加强进场
设备材料的检验、验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试验,确认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后才能安装使用。同
时,要加强对已经进场设备材料的跟踪监控。
五、智能化工程执行的标准、法规
《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
《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94)
《文物系统博物馆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571)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676)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FT/T106)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12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
《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
《锅炉房设计规定》(GB50041)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U)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工业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11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J98)
《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41)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音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户技术要求》(GY26)
《程控交换机设备安装设计智能技术规定》(J20)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J24)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
《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DG/TJ08—601—2001)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DGJ08-83-2000)
《智能建筑评估标准》(DG/TJ08—602—2001)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验收规范》(YD5070—98)
《涉外建设项目安保电视系统设计规范》(DBJ08-16-99)
本工程的地方性技术标准、规范及标准图集
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设计变更。
第三部分: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
、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流程
二、智能化系统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施工前期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审核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方案或有关设计文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对于有可能进一步优
化的系统方案,应及时组织力量,献计献策,完善系统方案,特别是工程信息点总量设置及其配
置,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安装维护方便。
2、审核工程承(分)包单位资质:
审核内容包括:施工单位的企业资质、工商执照、企业业绩、企业信誉、所承包的工程内
容及范围、特殊行业的施工许可证、本工程项目经理资质及等级证书、特种专业施工人员上
岗证书等。要求如下:
A、企业资质、营业执照、项目经理资质及等级证书、专职管理人员及特种专业上岗证
书、特殊行业的施工许可证符合要求并在法定有效期内。
B、企业资质等级与本工程内容、范围及等级相符,企业业绩中要包含与本工程类似的
项目业绩。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其中包括:
A、适时性(分包单位应在施工前提出);
B、技术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技术措施符合本工程设计及智能化专业技术要求);
C、人力资料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配置符合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工
期要求);
D、施工机械设备保证(分包单位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及仪器仪表,符合施工合同规
定的质量、工期要求);
E、质量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质量目标明确,管理措施到位);
F、安全保证(高科技,特殊专业施工的安全措施符合本工程施工要求);
G、施工条件及计划进度保证(施工前对土建及安装其它专业的要求明确,施工计划进度符
合本工程总工期要求)。
H、检查三检和三按制度的落实情况(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按制度:严格按
照图纸、严格按照工艺、严格按照标准)。
I、审核物流控制及成品保护措施。
4、审核及认定进场材料、设备
A、进场的智能化系统器材、线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进口材料
设备还需提供国家商检部门证明及中文的有关技术文件,合格证、质保书等资料齐全有效。
B、光缆等新材料、新设备进场应具有法定的准用文件及有关性能测试报告。还需提供安
装、使用、维护保养和试验要求等有关技术文件。
C、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应有施工、监理共同进行,施工单位为主,监理确认,检验结论
应有记录;有异议时送交有资质(既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经相应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
认可)的试验室抽样检测,试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确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的,才能在施工中使用;进口材料、设备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提供商检证明及中文的规格、型
号、性能检测报告、安装使用操作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D、审核进场材料、设备的物流及储运计划,其运输和储存应符合材料、设备要求,符合
施工进度计划。
5、审核工程图纸及技术资料:
A、审核本工程系统集成及各子系统的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技术资料。
B、审核本工程系统集成及各子系统的系统配置和系统布局。
通过以上审核为智能化系统工程安装施工过程的质量、投资、工期三控制打好基础。
6、审核承(分)包单位现场项目部的质量、技术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
审核要求:工程质量目标明确;技术及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三级(企
业、项目部、施工班组)管理网络完整;专职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及数量符合要求;
技术管理制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原始记录表格齐全;所用仪器仪表合格有效;过程
质量控制计划合理;质量反馈及时到位;实施良性循环。
【二】、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与落实施工条件
1、熟悉设计图纸及本工程有关智能化系统文件,在土建等其它专业的配合下,熟悉智能化
各子系统工程,智能化与土建、电气及其它安装专业的施工界面,在可能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
施工单位的作业顺序,为关键工序及部位的监理旁站工作创造条件。
2、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供配电及临时施工用电的配置,容量及其电源质量。
3、审核用电安全措施。
4、审核土建预留孔洞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特别是地下室板墙、人防工程等防水、防
渗漏措施)及设计要求的其它事宜。
5、审核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对室内外环境的防静电要求,根据建筑智能化的专业要求,审核
防静电危害环境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抑制环境组成带电、防止发生静电放电及静电噪声传
播等综合预防措施)。
6、检查设计要求的安装接地线到位及通断情况。
【三】、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一)、线缆敷设安装工程
1、在允许焊接的金属结构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金属预埋件上,安装支架时,应焊接固定。
2、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
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3、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
4、强弱电均采用PUC管时,弱电配管宜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时,相
隔间距宜大于0.5m。
5、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接地设备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设存水弯,金属软管长度宜
小于2mo
6、黑色钢管与镀锌桥架之间跨接时,应在黑色钢管端焊一只铜螺栓,用24mm2的铜线与镀
锌桥架连接。
7、保护管埋设于墙内或混凝土内时,其保护层应215mll1。
8、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9、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10、地面暗敷设线槽一般为3m,留0.6m处设一出线口,超过6m宜加装分线盒;线槽出线
口和分线盒必须与地面平齐。
11、弱电缆需同一线槽内敷设时,应用金属隔开,分开敷设。
12、保护管弯成角度应大于(等于)90°。
13、保护管的弯曲半径:明敷设,穿无铠装的电缆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穿铠装
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与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
裂缝及明显的弯扁。
14、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15、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16、智能建筑电管内有PE线时,每只接线盒都应与PE线相连。
17、采用镀锌电管配管时,其跨接应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
18、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保护管,其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19、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Imo
20、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内壁。
21、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设计又规定管子间需做跨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明敷配管应采
用设计指定的专业接地线卡跨接;埋地或埋设于混凝土中的电管,可采用熔焊跨接;若电管不
允许采用熔焊跨接,可采用穿PE线方式;若管内布有裸软PE铜线,电管可不跨接,但PE线应
与它所经过的每一只接线盒相连。
22、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23、一般线缆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
24、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
的10倍。
25、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等于)40%;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等
于)60%o
26、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应符合设
计规定。
27、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控制线路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
的保护管。
28、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29、敷设光缆前,应检查光纤;光纤应无断点,其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缆长度应符
合施工图要求的敷设长度;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置在杆旁1m范围内。
30、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
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
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
不应小于8mo
31、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
再进行接续。
32、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有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
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成圈放置在
托架高处。
33、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与电
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
34、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
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35、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
性曲线。
36、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
(二卜电源与接地系统安装工程
1、为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抑制电气干扰,保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电信设备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入站通信电缆的金属护
套和屏蔽层;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流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
分;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机框内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
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间隙等。
2、当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取TN制式供电,电信设备若要求严格限制工频交流对其干扰,且
电信设备不易做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应采用TN-S制式。
3、配电屏、整流器等外露导电部分,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机框在电气上已连通时,
仍需与PE线或PEN线相连。
4、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
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5、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宜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
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连接处应有铜铁
过渡接头。
6、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
于4Q,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
Qo
7、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上,
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小于5m。
8、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反击和保证设备
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9、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于控制及信号电缆应一点接地。
10、为减少趋肤效应和通道阻抗,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截面不宜小
于35mm2,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宜采用多股铜绞线。
11、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
地。
12、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
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
13、演播室宜采取防静电接地,所处环境电磁场干扰严重时,演播室、控制室及编辑室宜
采取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可接到系统的接地装置上。
14、接地环母线的截面,用铜箔80mmX0.35mm。
15、电子设备的接地极宜采用地下水平敷设,做成耙形或星形。
16、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0
17、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智能建筑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
相距大于3m。
18、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接地干线应与强电系统的接地干线分开敷设,在设计无规定时,
其接地干线截面不宜小于25mm2的绝缘铜导线,并固定在绝缘子的接地排上。
(三卜通信网络系统安装工程
1、通信线缆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DJ39
—90)的规定。
2、工程中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电缆
所附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电缆型号、生产厂名、制造日期和电缆盘长)、清晰;电缆应
附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
3、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盘中进行抽样测试。
4、线料和电缆的塑料外皮应无老化变质现象,并进行通、断和绝缘检查。局内电缆、接
线端子板等主要器材的电气性能应抽样测试。当相对湿度在75%以下,用250伏兆欧表测试时,
电缆芯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0MQ;接线端子板相邻端子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0MQo
5、剥开电缆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
6、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62.5/125.5Hm或50/125口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
光纤光缆时,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7.1、衰减测试:采用光时域反射仪(0TDR)进行调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
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7.2、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调试,测试结果应与实际长度一致。如在同一盘光缆
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调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存在。
8、光纤调度软纤(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8.1、光纤调度软纤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性连接器(活接头)端
面应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8.2、每根光纤调度软纤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材应符合设计要求。
9、保安接线排: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原邮电部规范《电
信交换设备过电压、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YD/T950)和《局端设备电气防护建筑》
(ITU—TK.20)的规定。
10、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11、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受(RX)明显标志。
12、对绞电缆(UTP)电气性能、机械特性、传输性能及插接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
符合《数字通信对绞/星绞对称电缆》(YD/T831)的规定。
13、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终端作业可分为插接、绕接和卡接。
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
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14、插接电缆终端必须依据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电缆的走向及路由应符合厂家有关规定。
15、绕接电缆芯线的电缆破头处应平齐,不得损伤芯线的绝缘;分线应按色谱顺序,不得
将每组芯线的互绞打开;绕接电缆芯线必须使用绕线枪,不得以手钳代替,并应达到下列要求:
每根芯线在端子上绕接的圈数应为:线径为0.4~0.5mm时6~8圈,0.61.0mm时4飞圈;
绕接应紧密,但不应叠绕;
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芯线不得有损伤。
16、卡接芯线时应用接插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专用工具,不得随意用代用工具;缆线终端
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对绞电缆与接插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17、对绞电缆芯线终端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
13mm,4类线不大于25mm。
18、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屏蔽对绞线的屏蔽层剥除后应与
接插件的屏蔽罩作360°全圆周接续,屏蔽层的长度应覆盖到不使对绞线暴露。
19、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
标和编号应按设计规定。
20、光纤互连和交叉连接装置(光纤连接盒,以下简称LIU)可以为固定和抽屉两种方式,
其装配应按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的方式、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1、光缆进入LIU的光缆入孔处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光缆减压单元)。光缆在LIU中应按
规定的位置夹持在缆夹中,接上地线,并按规定留出足够的长度,以便对光缆中的光纤末端按
照操作规程进行安装固定和连接器的成端。
22、光缆纤芯与连接器尾纤接续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
洁,插入符合设计要求。光纤连接器的连接要求见有关规定。应使用规定长度的光纤跳线,光
纤跳线在LIU内的路径、固定方法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要求。
23、光纤接续损耗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光纤接续损耗
光纤接续损耗(dB)
多模单模
光纤类别
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
融接0.150.300.150.30
机械接续0.150.300.200.30
24、安装通信设备直流电源线的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使用导线
(铝、铜条或电力电缆)的规格、器材绝缘强度及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源线应采
用整段的线料,不得在中间接头。
25、交流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110V或220V)必须有接地保护线;直流电源线成端接续
时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26通信设备的每一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用
500V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的和负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IMQo
27、通信设备使用的交流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兆欧表测试心线间和心线对地间的
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IMQo
28、采用塑料电力电缆作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
蓝标志。安装后电源线末端必须用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
29、截面积在10mm2以下的单股电力电缆端头用打接头圈连接,接头圈可略砸成扁平,打圈
方向应与紧固螺帽的方向一致;截面积在10mn?以上的多股电力电缆端头应使用线鼻子连接;
线鼻子的规格与导线线径相吻合。
30、从接地体引入机房的地线,其截面积可按接地电阻和地线长度算出,一般宜为95mm2,
最小不得小于75mm%
31、天线的防雷接地体及接地线应事先做好,并测试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
天线安装,对于含有传动关节的构件,应确认转动灵活,无异常声音。
32、天线施工中应采用精度为6s级以上带有罗盘的专用经纬仪。
33、天线定位时应根据通信方位角及俯仰角用手动调整天线,方位角计算公式如下:
0=180°±tg-l(tgX/sin8)
式中:9一一从地球站上看卫星正北的方位角(度)
a一—从地球站上看卫星的仰角(度)
X——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经度差的绝对值(度)
6---地球站纬度(度)
K一一同步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6.63
注:卫星经度大于地球站经度时取“-”号,否则取“+”。
手动调整天线后,即跟踪卫星发出的电信号进行天线定位微调。
34、VSAT端站的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宜采用三合一的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接地电
阻应不大于5。o
35、VSAT端站的天线支架及室外单元的外壳应与建筑物顶上的避雷带有良好的电气连接,
天线面上沿也应设避雷针,避雷针直接引至避雷带。
36、引入机房的接地线不得少于两根,连接接地母线的接地体与建筑物防雷地线在地下应
连通,应尽量利用地下各点金属设施作为接地装置的组成部分。
37、VSAT机房内部所有设备的外壳应与接地母线可靠连接。
(四卜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工程
1、为保障设备安装的安全,设备安装前应严格做好环境(设备的重量、体积和安装空间;
供电、设备接地、设备工作温度、湿度及电磁环境等)检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技术文
件和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2、网络设备应遵循的协议、标准
网络设备的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IEEE、ISO、ATM论坛和国际公认的其他协议标准。
3、网络规划
网络设备安装前,应做好网络规划,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设备安装位置图、网络地址
分配表、路由设置表等。
4、交换机的物理安装
交换机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1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
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柜或交换机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
5、交换机的系统配置
按各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填写的表格同时
应符合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仿真终端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保存
配置结果。
6、交换机制测试
自检测试:交换机上电后会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交换机上的指示灯,确认交换机上的
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
连通性测试:从接到交换机的ATM端口或太网端口的站点上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
网络端口的连通性,确认所有端口均应正常连通,非TCP/IP局域网系统可参照此方法进行。
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交换机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7、广域网接入设备、路由器的安装
物理安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1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
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柜或接入设备、路由器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
地要求。
系统配置:按各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如类
型(PPP,Frame-relay,X.25),端口地址,路由协议,路由议的作用范围等,填写的表格同时应
符合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
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仿真终端对路由器进行配置,通过路由器对广域网接入设备
进行配置,保存配置结果。
8、广域网接入设备、路由器的测试
自检测试:广域网接入设备、路由器上电后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广域网接入设备上的
指示灯,确认广域网接入设备正常工作,通过观察路由器上的指示灯,确认路由器的模块,端口
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
连通性测试:连接相关的广域网接入线路(如DDN,Frame—relay,ISDN,X.25等),观察广
域网接入设备的指示灯,确认广域网的IP地址,确认路由器与广域网接入设备正常连接和路
由器基本配置正确。
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路由器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检查路由表(用SHOWIP
Route命令或类似的命令)。
9、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集线器)的安装物理安装:
交换机/集线器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1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
螺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柜或集线器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
求。
10、网络集线器的测试
A、自检测试:网络集线器上电后会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网络集线器的指示灯,确认网
络集线器的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
B、连通性测试:从接在网络集线器端口的站点上Ping接在另一端口站点的IP地址,检查
网络集线器端口的连通性,确认所有的端口均应正常连通。
11、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按照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手册和随机文档,安装网络管理软件。
根据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网络管理软件。
12、网络管理软件的测试:
网络管理软件功能测试,应符合设计或合同规定;
确认网络管理软件能够监测所需管理的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PC机等)的状
态和动态显示网络流量,并据此设置这些设备的属性,使网络系统得到优化。
13、服务器测试:
执行上电开机程序,应正常完成系统自测试和系统初始化;
执行服务器的检查程序,包括对CPU、内存、硬盘、I/O设备、各类通信接口的测试,该检
查程序正常运行结束,并给出正常运行结束的报告;
执行主要性能的测试,给出服务器的主要性能(主频、内存容量、硬盘容量等)指标的报告。
14、服务器网络接口卡及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测试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15、客户机和外围设备的安装和测试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16、应用软件的安装验证及系统测试应符合有关软件工程规范的要求进行。
(五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工程
1、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管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
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
2、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管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
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3、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
道安装同时进行。
4、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之
后。
5、水管型压力、压差、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
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6、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受其它辐射热影响的位置和远离有高振
动或电磁场干扰的区域;室外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环境潮湿的位置。
7、并列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1mm,同一区域内安
装的温、湿度传感器高度允许偏差为±5硒。
8、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宜远离墙面出风口,如无法避开,则间距不应小于2m。
9、墙面安装附近有其他开关传感器时,距地高度应与之一致,其高度允许偏差为±5mm,
传感器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
10、检查传感器到DDC之间的连接线的规格(线径截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锲传感器
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3Q,IKQ粕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
11、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
内通死角的位置安装。
12、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
验前进行;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感温段小
于管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
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
动较大的地方。
13、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气流流束稳定和管道的上半部位置;风管型压力传感器
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
14、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高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送风口,低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风口。
15、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取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压
段小于管道口径的2/3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
的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16、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高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进水管侧,低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水管侧。
17、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管道顶部或下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夹角的范围
内;蒸汽压力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
蒸汽流动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18、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风压压差开关引出管的安装不应影响空
调器本体的密封性;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
蒸汽放空口;空气压差开关内的薄膜应处于垂直平面位置。
19、水流开关上标识的箭头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
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20、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取样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样段小于管
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21、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
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水管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上,距弯头距离
应不小于6倍的管道内径。
22、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23、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24、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直管段,长度L为10D(D
一管径),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的直管段。
25、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
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26、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
志一致;
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方向判断流向:
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
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
27、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并距
测压点3.5~5.5倍管径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倍管径的位置。
28、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
留有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
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
流量传感器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带有绝缘护套的电缆。
29、严防电压传感器输入端短路和电流传感器输入端开路。
30、电量传感器裸导体相互之间或者与其他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m,当无法满足
时,相互间必须绝缘。
31、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回风通道内。
32、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
死角的位置。
33、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沉没气体比重重的空
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
34、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lmm,与
其他开关安装于同一室内时,高度允许偏差为±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
以底边高度为准;
35、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36、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
37、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
38、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
死角的位置。
39、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
连接应固定牢固;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现象;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
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风阀控制器应
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
查线圈、阀体间的绝缘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阀
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力距相匹配并符
合设计要求;
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时,其附件装
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40、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与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
电动阀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41、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
管道口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42、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
操作。
43、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有阀位指示装置
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晒、防雨
措施。
44、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电动阀
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闭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
明书的要求;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
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
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
其阀体部分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
45、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与空气处理机和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
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
口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46、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
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47、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绝缘电阻;如条件许
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电磁阀在管道
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六卜安全防范系统工程
1、各类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可选用产品的特性及警戒范围要求进行安装。
2、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对准,防区要交叉。室外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
使用要求和防护范围;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外接导线应
留有一定的余量。
3、摄像机的安装:
应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并具有防损伤、防破坏能力。安装的高度:室内距离地面
不宜低于2.5m;室外距离地面不低于3.5m;
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左侧(或右侧)上角,并应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
各类摄像机应保持牢固、绝缘隔离,注意防破坏;
摄像机在安装前,应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调整后焦面、电源同步等性能,在处于正常工作
状态后方可安装;
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区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标后方可固定;在高压带电的设备附
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规定;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
软管保护,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配套装置(防护罩、支架、雨刷等设备),安装时应灵
活牢固。
4、云台安装在支架上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
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检查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
5、解码器(箱)应安装在云台附近或吊顶内(但须有检修孔)。
6、门口对讲设备
门口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门口机的安装高度离地面宜1.5~L7m处,面向访客;
对可视门口机内置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作调整;对不具有逆光补偿功能的摄像机,安装时
宜作环境亮度处理;
管理机安装时应牢固,并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操作与运行;
用户机宜安装在用户出入口的内墙,安装的高度离地面宜1.3、1.5m处,保持牢固。
7、有线巡更信息开关或无线巡更信息钮,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各出入口或其他需要巡更
的站点上,其高度离地面宜1.3~L5m处;
安装应牢固、端正,户外应有防水措施。
8、车库管理设备的读卡机(IC卡机、磁卡机、出票读卡机、验卡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
列规定:
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
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装置措施;
读卡机与闸门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2.4~2.8m。
9、感应线圈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埋设深度距地表面不小于0.2m、长度不小于1.6m、宽度不小于0.9m。感应线圈至机箱
处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并固定牢固;
应埋设在车道居中位置,并与读卡机、闸门机的中心间距保持在0.9m左右。
10、闸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基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
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
闸门机与读卡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2.4~2.8m。
11、信号指示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应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其底部离地面高度保持2.0、2.4m
左右;
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措施;
车位引导显示器应安装在车道中央上方,便于识别引导信号;其离地面高度保持
2.0~2.4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公司客服招聘协议
- 农业科技园区停车场建设合同
- 泌尿外科护理毕业设计
- 垃圾处理工程承包合同
- 软件技术授权使用协议
- 涂料施工安全协议
- 服装店保洁人员招聘协议
- 电子工厂易燃易爆品处理
- 农村公路升级施工协议
- 企业监事规范管理指南
- 集装箱购销协议合同范本示例
- 室内装修施工安全方案
- 工程询价合同模板
-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无锡风机吊装施工方案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知识培训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制度汇编
- 第九章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课件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 公务员2024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