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济大附属存志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同济大附属存志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同济大附属存志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同济大附属存志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同济大附属存志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同济大附属存志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32.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蒸馏水B.橙汁C.液氧D.汞4.金属制品在曰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金属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因为铝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B.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C.铁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D.铁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氮气 B.铜 C.氯化钾 D.石墨6.乙醇的俗称就是酒精,化学式是C2H5OH,下列有关乙醇说法正确的是A.从类别上看:乙醇不属于氧化物B.从含量上看: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从宏观上看:乙醇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从微观上看: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8.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给水通电的实验中,负极与正极均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A.氢气 B.硫 C.甲烷 D.木炭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2=CO2 B.CH4+2O22H2O+CO2C.S+O2SO2↑ D.H2+Cl2HCl11.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结构:分子构成相同B.性质:都有毒C.用途:都可以做气体肥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操作方法A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进行点燃B鉴别硬水与软水滴加肥皂水后搅拌C除去氢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再通过生石灰D鉴别氧气与氮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气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_通入。(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____进入(选“a”或“b”)。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结合A、B、C、D、E五个与课本有关的实验,回答问题:(1)B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2)C、D、E实验中体现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与氧气反应、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与______________反应;(3)D实验采用适量的盐酸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15.图中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用端口字母表示)。(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水中便有了酸,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6.某兴趣小组同学为验证酸的性质,做了以下A、B、C、D、E五组实验。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组试管中都有氢气产生,结合图2分析,该微粒转化过程是Mg原子失去电子变成Mg2+,H+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H2;(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写出其中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能证明C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4)E组试管中都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5)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1.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叶酸中碳、氢二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18.如图是古代铜质辅币——铜钱。黄铜在明清时期就用于铸造铜钱了,小明对铜钱(主要成分为铜和锌)中铜的质量分数产生了好奇,他称取10g铜钱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稀硫酸93.5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共103.3g。试计算:(1)反应产生氢气多少g;(2)该铜钱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泉城”济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2019年济南仍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力争将济南打造成集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城市绿心”。为了解小清河的治理状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①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小清河中取水样,过滤,将少量澄清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加热,水分蒸干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的固体残留,其原因是_____。②为检测小清河水质情况,兴趣小组的同学需要用pH试纸检测该水样的酸碱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A、置换反应属于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C、丙为CH3OH,丙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为氢气,丁为水,甲与丁的质量比为:6:18=1:3,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2、B【详解】A、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只是状态变化发生物理变化,说法错误;B、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的间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变大,说法正确;C、该实验是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不能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说法错误;D、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说法错误。故选:B。3、B【详解】A、蒸馏水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橙汁中含有水、橙汁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C、液氧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汞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4、C【解析】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铝起到保护作用,故A错;B、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金属要排在氢的前面,酸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故B错;C、金属与盐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所以铁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C正确;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D错。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5、C【详解】A、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故A不正确;B、铜由铜原子构成,故B不正确;C、氯化钾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故C正确;D、石墨由碳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故选C。6、A【详解】A、乙醇共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由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可判断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C、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属于微观概念,故C错误;D、由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可知,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答案选A。7、D【解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8、C【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给水通电的实验中,负极与正极均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C、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9、B【解析】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故选:B。10、B【详解】A、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条件是点燃,题中没有写条件,正确的方程式应是:C+O2CO2;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硫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SO2;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方程式应为:H2+Cl22HCl;故选:B。11、D【解析】A、CO和CO2的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不相同,故错误;B、CO和CO2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CO有毒,CO2没有毒,故错误;C、二氧化碳可用作农作物的气体肥料,一氧化碳不能,故错误;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故选D。12、A【详解】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错误;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正确;C、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再通过生石灰,可以吸收氢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除去携带的水蒸气,得到纯净的氢气,故正确;D、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氮气,故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长颈漏斗集气瓶D氧气不易溶于水cB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仪器②为集气瓶。(2)因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发生反应且需要加热装置,所以为D装置。(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注意反应条件的标注。(4)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5)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氧气应从c端进入。(6)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稀盐酸和碳酸钙,是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故应该用B装置,C装置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没有形成封闭空间。(7)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从a进入。(8)因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果有沉淀生成,注意标注沉淀符号。14、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酸【解析】(1)热水中的白磷达到了燃烧所需的温度,但由于沒与氧气接触,故不燃烧,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它会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显黄色;当铁锈反应完后,铁继续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所以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金属可以与酸反应;(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它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15、铁架台长颈漏斗2KClO32KCl+3O2↑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或2NaOH+SO2=Na2SO3+H2O)BE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befcd(或efc)H2O+CO2=H2CO3【详解】(1)由图可知,①是铁架台,②是长颈漏斗;故填:铁架台;长颈漏斗;(2)由4装置可知,此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装置,且试管口未放置棉花,如制取氧气,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反应的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害的气体,利用其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将其吸收掉,反应的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故填:2KClO32KCl+3O2↑;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或2NaOH+SO2=Na2SO3+H2O);(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用发生装置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选用收集装置E;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在装置B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故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要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应先将氯化氢气体除去,再除去水蒸气,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e→f→c→d;故填:BE;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b;efcd(或efc);(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故填:H2O+CO2=H2CO3;【点睛】本题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收集。16、得到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碳酸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中都含CO32-D【详解】(1)A组试管中都有氢气产生,原理是活泼金属和酸中的氢发生置换,结合图2分析,该微粒转化过程是Mg原子失去电子变成Mg2+,H+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H2;(2)氧化铁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都是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3)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能证明C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4)E组试管中都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原因是碳酸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中都含CO32-,与酸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5)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一组是D,常见酸中只有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是硫酸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