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铁在氧气中燃烧,铁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D.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黑色变红色2.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雕刻玉器 B.粉碎纸张C.工业炼铁 D.干冰升华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灰石 B.食醋 C.碘酒 D.冰水4.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5.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燃料。下列有关煤的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煤饼做成蜂窝煤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CO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SO2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煤在干馏过程中可以产生焦炭6.根据下列装置操作图中的现象,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A. B. C. D.7.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的D.分子、原子、离子都显电性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9.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①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Fe、Cu分别加人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改变B.物质丙的化学式是NH3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1.“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得到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其他反应是()A.CO2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 D.CH3OH1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B.氧气可用于抢救病人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1)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2)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集气瓶中盛有少量二氧化锰,向其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然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3)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铁丝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有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火星四射、______。1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碳粉与氧化铜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中通常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为10:1时实验效果更好,使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3)标志着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4)小红按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10:1的比例混合后,给混合物加热,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________.15.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序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F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使用该装置收集,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C、D、E中能用来收集氢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Ⅰ敞口放置;Ⅱ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Ⅲ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①以曲线MN段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比,能证明温度越高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aNP段bPQ段②曲线PQ段可证明氧气具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③随着实验的进行,最终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16.某同学为探究纯金属及其合金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0-1小时1小时-2小时2小时-3小时5%的稀硫酸无气泡产生15%的稀硫酸无气泡少量小气泡,反应缓慢少量小气泡增加不明显,缓慢表:黄铜片与不同浓度的稀硫酸(1)取锌片于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5%的稀硫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开始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共原因是_____________。m点时,所得溶液中除水之外还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2)另取两片相同的黄铜(铜锌合金,含锌量与实验1相同),分别放入足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如表。分析可知,制成合金的一个目的是_____________。(3)某工厂废液池中溶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锌、硫酸铜和硫酸,生产过程中还回收了一些锌粉。若只利用废液和锌粉制铜,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如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2PO3F,请回答下列问题:(1)Na2PO3F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2)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3)若牙膏中其它成分不含氟元素,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Na2PO3F的质量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8.某实验小组将63.2g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并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和加热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到t1分钟时,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分解:_____(填"是"或"否")。(2)加热到t1分钟时,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g。(3)加热到t2分钟时,剩余固体中有哪些物质?质量分别是?(写出必要计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生活、生产和实验室中的问题:(1)黑火药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点燃时硝酸钾放出氧气,可燃物___遇到氧气后发生剧烈燃烧,在高热下又发生其它的化学反应,最后生成三种物质,请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反应原理为:2KNO3+S+3C____+N2↑+3CO2↑(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铁丝需要绕成螺旋状才能保证铁丝连续燃烧,请解释其原因____。(3)用于铁栏杆外层涂料的“银粉”大多是金属铝,其原因是____。(4)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杀虫剂,它由硫酸铜、氧化钙加水配制而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A不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不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不正确;D、CO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的颜色由黑色变红色,故D正确。故选D。2、C【解析】A、雕刻玉器,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粉碎纸张,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工业炼铁,发生还原反应,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吸热升华,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3、D【分析】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B、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C、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D、冰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符合题意;故选D。4、A【详解】“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5、B【详解】A、将煤饼做成蜂窝煤燃烧时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烧煤(含有少量硫元素)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SO2气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SO2,二氧化硫遇水形成亚硫酸,显酸性,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煤在干馏(真空中高温分解)过程中可以产生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正确。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C、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故选:A。【点睛】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7、B【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粒子,其他条件下原子可以再分,选项错误;B、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水由水分子构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选项正确;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选项错误;D、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都显电性,选项错误。故选B。8、B【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符合题意;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故能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9、A【详解】①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锌可以将亚铁离子置换出来,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锌>铁,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则锌>铁>铜;可以验证金属活动顺;故说法正确;②将Fe、Cu分别加人到ZnSO4溶液中,铁和铜都不能与硫酸锌发生置换反应,不能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说法错误;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锌可将亚铁离子和铜离子置换出来,不能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说法错误;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铁不能与锌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锌>铁,铁能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则锌>铁>铜;可以验证金属活动顺序;故说法正确;可以验证锌、铁、铜金属活动顺序的是:①④;故选:A。10、B【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发生了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此选项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故生成物中也应含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故物质丙的化学式NH3,此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8:(3×2)=14∶3,此选项错误;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能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C【详解】在用丙炔(C3H4)合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化学式可知,还需要的其他反应的化学式必须符合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且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A、CO2和CH3OH混合后,碳、氧原子个数比不相等;故选项错误;B、CO2和H2O混合后,碳、氧原子个数比不相等;故选项错误;C、H2和CO按2:1混合后,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且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正确;D、CH3OH混合后,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但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故选项错误;故选:C。12、C【解析】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可以发出特定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选项正确;B.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抢救病人,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不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高时会导致温室效应,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选项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2H2O2H2O+O2↑有黑色固体生成【详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实验采用的是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2)题中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会快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为:2H2O2H2O+O2↑;(4)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4、使碳和氧化铜充分接触,有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没达到反应的温度【分析】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详解】(1)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充分混合可以使碳和氧化铜充分接触,有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故充分混合的目的是使碳和氧化铜充分接触,有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碳过量能在实验结束时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故实验中通常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为10:1时实验效果更好,使碳过量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3)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标志着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给混合物加热,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是没有达到碳和氧化铜反应的温度,故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的原因是没达到反应的温度。15、分液漏斗水槽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b端,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分解反应能BCEa密度比空气大21【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②为水槽,故填分液漏斗、水槽;(2)实验室通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应从a端进入,使用该装置收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b端,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故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4)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C、D、E中能用来收集氢气的是C、E;(5)①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可使塑料瓶内温度升高,故MN段和NP段做对比,能证明温度越高,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填a;②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曲线PQ段可证明氧气具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③氧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故随着实验的进行,最终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16、锌片表面有一层氧化锌薄膜硫酸锌、稀硫酸提高耐腐蚀性向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废液至没有气泡产生,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铜【详解】(1)开始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锌片表面有一层氧化锌薄膜,氧化锌先与稀硫酸反应生产硫酸锌和水,故压强几乎不变;m点时,锌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m点时,所得溶液中除水之外还含有硫酸锌和硫酸;(2)由表可知,硫酸浓度较低时,黄铜几乎不与硫酸反应,硫酸浓度提高,黄铜与硫酸反应也比较缓慢,故制成合金的一个目的是提高耐腐蚀性;(3)废液中含硫酸锌、硫酸铜和硫酸,若只利用锌粉和废液制铜,可利用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设计实验方案:向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废液至没有气泡产生,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铜。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144;(2)23:24;(3)2.1g【详解】解:(1)Na2PO3F的相对分子质量=23×2+31+16×3+19=144;(2)Na2PO3F中金属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6×3)=23:24;(3)每支这种牙膏中,含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