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女性形象及其价值浅论7600字(论文)】_第1页
【诗经女性形象及其价值浅论7600字(论文)】_第2页
【诗经女性形象及其价值浅论7600字(论文)】_第3页
【诗经女性形象及其价值浅论7600字(论文)】_第4页
【诗经女性形象及其价值浅论7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我国的诗歌总集中,最早出现的就是《诗经》,它大多源自于民间生活,是对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的反映了周朝时代的历史风貌,它站在文学的角度,生动的展现了封建制度完善初期,周代社会中男女之间进行交往的原始生活图景,呈现了对人的尊崇与对个人价值的热切追求。《诗经》构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的是悲伤凄婉,有的是大胆而热情,有的是软弱而痴情,各色的女性角色被刻画的清晰而生动。本文对《诗经》中丰富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探究《诗经》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艺术价值

《诗经》女性形象及其价值浅析《诗经》在中国很早很早之前就出现了,是很多诗歌的总集,《诗经》逐渐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到在我国古代时从奴隶制社会慢慢向封建制社会进行变化。它揭示了中国文学的起源,这种文学性质代表的不仅仅是当时的时代特征,更是在现代来看都有一定的艺术文学价值,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文学领域[1]。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宽泛的创作主题和理想的艺术形式将我国古代殷周时期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生活景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一批具有独创性的女性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古代的劳动人民借助诗歌,通过描写一些女性形象进而说明情感、婚姻、生活的根本,使我们更为贴切的感受到受到精神折磨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面对婚姻家庭所处的低下地位,清晰地感知到中国女性在历史上缓慢实现平等所进行的不屈奋斗。随后,在封建宗制的逐步确立下,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改变,而这些变化,在《诗经》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一、女性题材成为《诗经》主要内容的原因《诗经》与其他的文学作品相较而言,其重要差异首先反映在表达方法上,《诗经》是我国首次将女性题材作为主要文学内容的一部文学作品[2]。而将女性题材作为主要的文学内容,也是由这一时期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文化思潮所决定的。(一)社会现状《诗经》的大部分文学内容都是在中国西周时期开始形成的。在先秦时代,我国属于男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附庸。西周以前的商时期,一夫一妻制相对宽松,多为一夫多妻制,嫔妃之间没有明显区别。西周时期宗法制度渐渐完善,妇女逐渐失去了自由的地位。此时正是中国初步地进入到了一个有大量文字和史料记载的文明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恰逢中国北方诸侯的割据。因此在战争期间,劳动人民不管是对于战争本身还是发起战争的统治阶层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抵触感。并且这种感觉的发酵也使得人们产生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无限憧憬。“男女有别”这一思想在西周时期亦为主流思想,因而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异常低下。(二)社会生产状况《诗经》中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和时代背景,其中女性是当时社会特征的一杆鲜明的旗帜,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自西周实行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农奴制以来,大多数农奴从事的劳动都是所有人一起的,女性的生活条件非常的穷,但是她们的劳动量却是非常的大。而且从政治方面来看,社会动荡,当时的时代又有战争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很艰难辛苦的劳动,这些全部全部都对妇女有非常大的影响。举个例子,在卫国有很多的昏君,卫国的人民都肩负着非常重的劳动任务,这些人民全部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压迫,这些压迫在女性的诗歌作品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卫国的君王缺乏知识而且还愚蠢不明白事理,每天就知道喝酒,导致卫国的百姓去学着君王也每天都去喝酒,导致很多的女性她们遭受到了抛弃,所以以至于女性诗歌作品里面也有不少关于弃妇类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经》里面很多的内容都是女性描写的,这样看来也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三)生产资料进步这本书描述了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状况。在古代的氏族社会之时,妇女的社会角色包含了生产和生育,因此社会地位上来说并未太过低下。这种变化在过渡到封建社会后继续存在。此外,西周时期开始的封建社会战争仍在继续,许多年轻力壮的成年男人和青年也不得不被征召入伍参与战争,所以这样就会导致妇女的社会责任和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在社会生产方面也慢慢地肩负的越来越多。而且女性的生产能力与工作能力都比不上男性。在之前那个社会他们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没有像现在社会一样有很多的生产工具可以使用,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主要靠的就是人,但是女性的经济能力没有男性的经济能力高。由于这各差异导致女性一般都是进行收集工作,这也是导致女性的经济能力不如男性的一个原因,以至于她们会比较依赖男性。这种依赖会体现在女性的爱情和日常生活中,导致女性会创作出很多与爱情婚姻有关的作品。所以《诗经》里面的五分之一的内容都是女性题材。二、《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从奴隶社会逐步走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风气从开放走向保守,社会的变革,社会风气的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受到了深远的影响[4]。《诗经》中在描绘女性形象时真实而自然,刻画了许多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丰富而又迥然不同,大部分的作品是注重于描绘她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对理想爱情、婚姻的向往追求。(一)纯真热情在《褰裳》一诗中刻画了一个毫不遮掩的,迫切渴望爱情的少女形象,她期望获得伴侣,就主动的向对方表白,追寻自己的幸福。“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少女对着河对面的情人吐露自己内心所想,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些欢笑的话语,但事实上却饱含少女对于对方的试探。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她们热情而又狂野的,但同时也是无拘束的。《褰裳》的歌者年龄早已超过当时的适婚年龄,但仍然没有找到伴侣。她那种迫切得到真爱想要嫁给爱人的愿望和真挚的感情在歌中表露无遗,尽管话语之间多是玩笑,但又蕴含着真心,让所喜爱之人通过“褰裳”涉水的方式来证明爱情的真诚。《诗经·漂有梅》写梅子成熟不断坠落,暗指已是过了仲春——男女恋爱结婚的最佳时节。女主人公触景生情,感叹自己的终身大事仍然悬而未决,不想在等待中白白流逝青春年华,就越发焦急起来,月于是以梅起兴,向众多的小伙子唱出自己热切的期望,召唤小伙子们大胆地前来追求。这等自信而热烈的情感和勇敢追爱的勇气,着实开辟了中国古代女子勇敢寻爱之先河,令人于自由奔放之气氛中感受到她们质朴与深挚的爱。(二)痴情畏缩在《郑风·东门之墠》一诗中,少女喜爱邻家的少年,但又不愿主动表明心意,只能默默地在心里感慨:“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虽然在内心中长期遭受相思之苦,却也不愿意亲自去找他。表现出了女孩的克制和胆怯。对一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哪怕对他有一颗心,但也要隐藏心意。简短的几句话语,却很好的反映出了女孩微妙的心理,这也让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生动灵活的女性形象,更能深切的感受到此间真意。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些既激动又畏缩害羞,既顺从又扭捏矜持的女性群体,在《诗经》的所有爱情诗中只占很小的比重,而并非占据主导地位。《邶风·终风》描写了一位害相思病的女性,她思念对方,思念到夜不能寐,希望丈夫知其思念而打喷嚏∶"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希望丈夫能够思念她"寤言不寐,愿言则怀"。如果用情不深何以会辗转反侧而无心睡眠,痴想对方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思念之情?真可谓将其痴情表达的委婉尽致。《邶风·雄雉》"展矣君子,实劳我心",则写女性每日思念君子,思念过久思念过多,使心产生了劳累疲惫之感。心不会劳累,劳累的是人的情感,只有时
时不忘,时时挂念才会出现这样的感觉,其情不可不谓之痴。(三)勇敢刚强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礼数压制以及父母包办婚姻的约束,从而产生了一些勇于追求爱情,渴望自由,不怕世俗束缚勇于追求内心的勇敢少女。她们敢爱敢恨,爱的大胆、直接、率真,更加的洒脱,更加的勇于反抗。如《柏舟》诗中所描绘的少女,当她大胆寻求自己的爱情时,尽管父母方面强烈反对,但是她并未退缩。甚至为了爱情可以“之死失靡它”。我们看到此,也可真切的感受到她们为了爱情绝不会就此认输,一定会为了守护爱情而奋力抗争。这样的一种至死不渝的情感是多么的诚挚,他们不愿屈服也不愿默默忍受,敢于挑战父母的命令,对于自身的婚姻和爱情极度渴求自由并始终如一。《鄜风·柏舟》"髡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诗序》∶"《庸风·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作为被牺牲婚姻的女性,共姜展示了自己的反抗精神。共姜以"髡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来表现自己的心声。
她们还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王风·大车》曰∶"大车槛槛,毳衣如痰。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哼哼,毳衣如璜。岂不尔思?畏子不奔。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噭日。"此诗描绘了一出女子大胆要求恋人与她私奔的情景,她对男子的爱冲破了礼法的桎梏,指天起誓,表达自己对爱生死不渝的决心。而男子却缺乏勇气,犹豫不决,与女主人公"穀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对比,更衬托了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坚定的态度。
(四)弃妇形象在《诗经》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早已形成,尽管宗教礼法并没有封建社会中期和后期那样严密,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因为不能经济独立,从而在结婚以后变成了男性的附属品[5]。妇女身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婚姻,倘若夫妻之间出现情感隔阂后,大多数情况下,女子会受到更多的伤害,女人被抛弃后的日子更不好过。书中关于弃妇的诗强烈地谴责了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国风邶风谷风》一诗。全诗全歌都是用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写的。没有一句盛怒之词,所有话语都是哀哀之语。尽管生活如此不平,但是女主人公依然保持着勤劳善良,真诚温柔之心。《诗经》以其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自然地描绘出这些经典的女性形象,使这些形象深深的留存于我们心中。《诗经》可以说是是女性成长的初始状态,是对女性青年时代生活的最真实记录。本文所阐述的只是《诗经》中所描绘的部分女性形象,尽管她们的生活与我们相隔很远,但是她们的性情同样也能够让生活在新时期的我们得到一些参考借鉴。著名弃妇诗《氓》,还有《小雅·我行其野》,全诗共三章,表现了女主人公被抛弃后对爱情生活的失望。《卫风·氓》则以正叙的叙述方式痛述了她的情感经历。为了让情人高兴,委曲求全,"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结婚之后,过着贫苦操劳的生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随着青春的消逝,"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男子开始嫌弃她"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甚至对她施以暴力,"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面对这种悲惨的境况,她采取了果断的措施,结束这段不幸的感情,"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忘记了以往美好的日子,那么就算了吧,自己不会委曲求全。这之中有痛苦,有伤心,但她却勇于反思,敢于反抗。
《小雅·谷风》也是女性谴责丈夫忘记她的恩德,而责备她的一些小过错,"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在最艰难的时期,是诗中女性安慰鼓励自己的丈夫,带给他足够安定的生活,"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可是等到日子变好之后,丈夫却把她抛弃了,"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丈夫可与共祸难,不可共安乐的事变发展,愈演愈甚,诗人的情绪波动也随之递深,其痛苦之情也就更加沉重。《王风·中谷有箍》中女性因为遇到灾年,惨遭丈夫抛弃,只好伤心哭泣。《毛序》;"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懂,室家相弃尔。"其命运更加悲惨,自己如同累赘一般被丈夫抛弃。(五)爱国形象《国风·庸风·载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诗人——许穆夫人所作,写了从卫国嫁到许国的许穆夫人,见卫国被狄人所灭的悲悯之情,以及想要救国之意。公元前660年狄人伐卫,卫懿公阵亡,卫国覆灭,后卫国遗民拥立戴公为国君,而戴公二年而亡。许穆夫人就是戴公的亲妹妹,早已嫁到许国的许穆夫人在得知卫国覆灭、兄长逝世的不幸消息后,毅然决定回到卫国吊唁卫侯,又请求许国穆公援救卫国,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子,尚有如此胆识,敢违背礼教回到宗国,吊唁救民,为国家忧心如焚。《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候。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腿。控于大邦,谁因谁极?""载驰载驱"展现车马之快、马匹策马狂奔的姿态,实际上揭示了许穆夫人的爱国情怀。她的救国方略是赴告大国、争取外援,她不迂阔、不闭塞,坚定地自己的主见,从细节上流露出她的见识卓绝。而"载驰"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夫人恨不能飞驰到卫国,前去救国,前去慰问亲人的急迫之情。《载驰》中着重凸显了许穆夫人强烈的爱国情思与卓绝不凡的内在智慧。《载驰》中"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控于大邦,谁因谁极?"许穆夫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义无反顾的奔赴国难,表现出坚决的反抗精神,是早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三、《诗经》女性形象的价值(一)女性形象的整体象征意义黑格尔认为,象征是现成的外在事物,通常是通过感性关照直接呈现的。看待外物的时候,不能仅流于表象,必须透过它看,通过这种表象所带来的深处意义去分析。将黑格尔的视角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相结合,可以看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说具有非常突出的表象作用。自古以来,女性就被认为是一个弱势群体,也不仅是女性自身的生理因素所决定的,也包含了社会中的一些客观因素。传统的作家和诗人,当作家发现自己处于无处可去、无法施展才华、无法做出政治贡献的境地时,就会借助笔墨抒写自己的满腹牢骚。士人忧愁自己的政治前途,情绪低迷,反映知识分子软弱的悲观情绪,并且从这种焦虑中产生一种颓废情绪,用暗示的话表达对统治阶级的愤懑。诗歌似乎描绘的是关于男人和女人的,事实上论述的是讽刺政治渴望贤人之语,也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二)女性形象艺术价值的体现《诗经》在我国的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的领域,它滋养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起点,也是一部儒家经典,尽管它历史由来已久,但是对后世,尤其是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7]。这种艺术价值不单单表现在影响后世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刻画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创作风格等。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首先是《诗经》中的女性认为爱情是自由和平等的,这对后世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就展现出了女子在面对爱情时的积极主动,要求男子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她,而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西汉卓文君对平等爱情的渴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似乎也受到了这样的思想影响。又如《孔雀东南飞》和《西厢记》都体现了对爱情的迫切追求和对幸福的无限向往,显示出了《诗经》中所呈现的爱情观对后人有着巨大的影响。第二是《诗经》借女性之口抒发悲情,细致而意味深长。这一特点深深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文学。得益于对此描写方式的借鉴,华夏子孙的诗歌创作出了更多表达哀愁的作品。悲伤的感情,曲折,委婉,起伏,非常的微妙,它对于汉乐府诗与后来的唐诗宋词均有很大的影响。最后是《诗经》中女性形象的整体象征,后代的不少文人纷纷效仿。一些政治家利用女性的弱点来反映她们在政治上的挫败感。比如《离骚》中屈原借助女须形象来表现他对国家的忠诚。也是因为受到了《诗经》的影响,屈原也用香草美人来隐喻自身的忠心。在男权社会,女性只有依附男子才能赖以生存,就像对于国家来说,君王是国家的领袖,是每个人心中的支柱。在农事诗中很多的篇章中,描绘的农民生活几乎是月月有事,日日有事,很少有空暇。《小雅·大田》中,“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一句展现了一位失去丈夫的寡妇,孤苦无依,成为家中主要劳动力,但是女子毕竟没有男子有力气,只能捡拾遗穗填饱肚子。寥寥几句话,就勾画出部分先秦人民的艰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妇女还能精神满满地去田地中工作,足以见得他们有着非常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后世的诗人白居易写下一首《观刈麦》,无疑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白诗中重点刻画农人辛苦劳作的生活,也在诗句中写到寡妇拾取遗穗的场景,与《大田》中的画面重合。千古以来中华民族带着从先秦人民那来的力量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诗经》是我国经典的文学著作之一,无疑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极大的影响着后人[8]。它创造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伟大传统,是文学创作的成功范例,对之后的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的影响是经久不息的。通过《诗经》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到当时的民风从总体而言无疑的质朴纯真的,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中女性的精神情感与思想意识,同时爱情与婚姻也因为新关系以及新道德伦理的出现而变得更加的繁杂。诗中反映了女性渴望自由,期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实现独立与自尊的心理。既有着那些浪漫而又野性的幽会诗,又有那些生活有趣、富有戏剧美的诗歌,更有那些温婉悲痛、富有悲剧气息的诗歌,这些都是渴望独立和自由的传统女性的先驱,闪耀着自我意识的火花,引导后来的女性对自由和幸福的不懈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为后人所赞赏、珍藏。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