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二期-排水管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二期-排水管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二期-排水管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二期-排水管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二期-排水管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与建设方签订的设计合同;·建设方提供的工程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及管线物探资料;·建设方提供的该片区路网及管网规划图;·本公司道路专业提供的道路施工图设计资料;·本公司岩土专业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凤凰湖园区市政设施通用规格》(2020年3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2、3、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2、3、9);《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渝建〔2016〕489号;《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渝建〔2017〕349号;《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图集》(DJBT-103-17J17);《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渝建人居〔2020〕25号;《重庆市海绵城市监测技术导则》(试行渝建人居〔2020〕16号。二、工程概况:本次设计范围为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二期的排水系统。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二期位于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是一条东西走向城市主干路。道路起点K0+550接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一期终点,向东延伸,K0+987.023处与五纵线平交,止于K1+165处,设计速度60km/h,标准路幅宽度80米,双向八车道,道路全长615米。本次设计范围为二期K0+550~K0+960的排水系统。三、排水设计概况:1排水现状本项目属于凤凰湖水系流域。项目起点接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一期终点,一期道路已建成,设计综合管线俱全。此处起点交叉口与莲花路南段相交,莲花路南段为一条已设计的道路。根据业主提供的莲花路南段施工图资料,本次设计起点位置有一根DN9005‰的雨水管道和一根DN4005‰的污水管道由北向南横穿道路,可供K0+550~K0+740段雨、污水管道接入。道路北侧地块为长城变速器二期厂区,根据业主提供的厂区综合管网总图,本次设计路段沿线有3处地块雨水排出口、1处地块污水排出口,需接入本次设计雨污系统。2排水规划本项目位于王家院子流域,设计雨污水管沿道路坡向汇流,本次排水设计考虑雨污管线以K0+740为界,K0+550~K0+740段雨、污水管道接入莲花路南段雨污水系统,K0+740~K0+960段雨、污水管道在终点处向南分别排入水体和截污干管。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由于建设工期紧张,业主暂未取得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本次审查施工图非正式出版图纸,在业主取得初步审查意见后,我公司将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修改施工图设计,并补充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五、设计内容1管道的平面布置1)新建雨水管线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雨水管线中心距路沿石线1.2m,收集的雨水分段向西接入莲花路南段DN900雨水管和向东接入水体。2)由于道路北侧地块长城变速器二期厂区污水汇集在道路起点处接入莲花路南段污水系统,故新建污水管线单侧布置在南侧景观带下,污水管线中心距道路红线3m,收集的污水分段向西接入莲花路南段DN400污水管和向东接入沿河截污干管。3)雨、污水管分别由《检查井井位坐标表》中的坐标定位,排水检查井之间管道按直线连接。图中所标注管道长度为该段管道水平面的投影长度。2管道的纵断面布置雨、污水管的纵断面根据道路的设计高程、设计坡度确定,管道的覆土厚度结合城市道路综合管线平面及竖向布置来考虑,在交叉口处适当埋深。雨、污水管排水坡度在设计流速满足规范的情况下尽可能与道路坡度基本一致,以减少管道沟槽开挖土石方量,详见纵断面图。3雨污水水力计算本次水力计算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进行。1)雨水水力计算(1)雨水量计算根据渝建〔2017〕443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雨水量采用重庆市永川区暴雨强度公式:(升/秒•公顷)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暴雨重现期(年);根据规范,设计暴雨重现期P按汇水面积的大小和重要程度分别取值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次设计排水管道重现期取5年;本项目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暂定为50年。t=t1+t2t1:地面集水时间(分钟);一般取5~15分钟,取t1=5分钟;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分钟)。·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为:Q=ΦqF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Φ:径流系数:本工程综合径流系数取Φ=0.65。F:汇流面积(ha)。(2)雨水管断面的计算:(按满流进行计算)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1/n)*R(2/3)*I0.5Q:雨水设计流量(m3/s); V:雨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塑料管n=0.011;钢筋混凝土管n=0.014。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2)污水水力计算(1)污水量计算本项目污水量根据该区域用水量的指标进行计算,该区域用水量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的用水指标进行取值,按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取1.2万m3/km2·d;本工程取80%的给水量为污水量。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污水量的总变化系数k=2.7/Q0.11(Q为平均污水量,1.3≤k≤2.3)。(2)污水管断面的计算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1/n)*R(2/3)*I0.5Q:污水设计流量(m3/s);V:污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n=0.01。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3)水力计算表雨水水力计算表雨水管段编号设计流量(L/s)道路坡度管径(mm)管道坡度过流量(L/s)流速(m/s)0+550至0+740段北2770.0085D5000.00854292.2740+550至0+740段南2730.0085D5000.00854292.2740+740至0+960段北36100.005D12000.00536663.1690+740至0+960段南4180.005D6000.0055351.970污水水力计算表污水管段编号汇水面积(公顷)设计流量(L/s)道路坡度充满度管径(mm)管道坡度过流量(L/s)流速(m/s)0+550至0+740段南23.6103.60.00850.46D4000.00851792.150+740至0+960段南1.4100.0050.16D4000.0051371.65六、结构形式1管材及接口管道断面形式:本工程的雨污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根据国家和地方推行新型管材的政策文件,新型管材近年得到大力推广,其流水性能好,耐冲刷腐蚀,安装方便。综合造价、使用功能、安全等各方面问题,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考虑,本次设计雨、污水管管径≤d1000时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雨水管采用电熔接口,污水管采用承插接口(接口作法以厂家资料为准),管径大于d1000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钢筋混凝土管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2009)的技术要求,并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接口作法详图集06MS201-1第23页。管材的连接一般由管材厂家提供技术及机具支持,进行现场指导,直到工程验收合格。两检查井之间必须安装塑料抗沉降双头伸缩抱箍,管径≤800mm口径双头伸缩抱箍不小于800mm,管径≥800mm口径双头伸缩抱箍长度不小于1000mm。埋深≤6.0m,环刚度SN≥8000N/㎡;埋深6.0m~8.0m,环刚度SN≥10000N/㎡;埋深8.0m~12.0m,环刚度SN≥12500N/㎡;埋深≥12.0m,环刚度SN≥16000N/㎡。根据《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第4.1.3条规定,塑料管使用年限50年。管材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排水管道沿线及出水口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2管道基础管道基础应根据管道材质、接口形式和地质条件确定,管道采用砂垫层基础,管道基础在接口部位的凹槽,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凹槽长度为0.4~0.6米,深度为0.05~0.1米,宽度为管道外径的1.1倍。在接口完成后,凹槽随即用砂回填密实。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应采取加固措施。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和管道基础对承载力的要求。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大于3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本次设计雨水口连接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平口连接;雨水口连接管覆土较浅,管道基础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详见满包混凝土加固大样图。3检查井结构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本工程雨、污水检查井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检查井井盖座、爬梯采用防盗型球墨铸铁成品。在自然地面和人行道上采用C250型井盖;在车行道上采用重型D400型防盗铸铁井盖;在绿化带生物滞留带内的雨水检查井井盖采用溢流口形式,详见景观工程图纸。位于路边石或花带石下的检查井盖,按隐形井盖施工。检查井井盖安装要求高程上与路面或人行道相平,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100Kg),并具有较大的过水能力,防坠落措施详见大样图。管道跌水水头为≥1.0m时,设置跌水井,作法详见大样图。4雨水口本工程采用偏沟式双箅雨水口,具体作法详见大样图,宜设置防止垃圾进入雨水管渠的装置。推荐采用成品雨水口,可参考国标图集《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17S705第44-46页的雨水口形式。除交叉口外,雨水口一般在与检查井垂直的方向接入,在道路凹凸线段布置雨水口时,雨水口应设在该段最低处。雨水箅材质为球墨铸铁,雨水篦标高应比周边路面低3~5cm,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35L/s。雨水口连接管管材采用d300的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并采用8cm厚C15混凝土满包加固(详见大样图),坡向检查井,连接坡度不宜小于1%。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做法详06MS201-1第27页。根据“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第4.1.9条:对设有混凝土保护外壳结构的塑料排水管道,混凝土保护结构应承担全部荷载,并应采取从检查井到检查井的全管道连续包封”,故对于雨水口连接管覆土较浅的管段采用混凝土满包。(5预埋过街管为避免后期未同时建设施工的管线需要横穿道路时发生重复开挖的情况,工程沿线每隔150~200米预埋过街管(3根DN600I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覆土0.8米,满包混凝土基础),为管线穿路提供条件。作法详见大样图。6室外消火栓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纵向平均间距120米。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一侧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但当市政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应在道路的两侧交叉错落设置市政消火栓。本次设计消防水源引自一期市政消防给水管。市政消防给水管采用DN150PVC-O双轴取向聚氯乙烯给水管和成品钢制管件,管材应符合《给水用抗冲抗压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材及连接件》CJT445-2014标准,给水管材及管件材质均应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PVC-O管采用弹性密封圈承插式接口,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钢制管件的制作标准详见标准图集《钢制管件》02S403。管道接口的施工应在厂商的指导下进行。所有钢制管件均需采用加强防腐层,具体作法如下,面漆颜色由建设单位自定:涂刷一道IPN8710-IG防腐涂料底漆,刷一道面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刷一道面漆,再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外刷二道面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水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给水管在车行道下铺设时须采用钢套管保护,套管内径不得小于穿越管外径加200m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阀门井座井盖采用成品球墨铸铁井座井盖,在自然地面和人行道上采用C250型井盖;在车行道上采用重型D400型防盗铸铁井盖。当市政给水管网设有市政消火栓时,其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14MPa,火灾时水力最不利市政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应小于15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本次设计采用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型号为SS150/65-1.6型,详见国标13S201室外消火栓安装。本次设计消火栓距离车行道边线0.5m,根据施工现场调整后距车行道边线不得大于2米。管道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的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管道沿线应设置管道标志,城区外的地下管道应在地面上设置标志桩,城区内管道应在顶部上方300mm处设警示带。8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卵石、浆砌片石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9室外管道抗震设计项目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次设计的主要管材为柔性管材,延展性好,连接方式为柔性连接。所有管道均为埋地敷设,可不做抗震计算和验算。根据《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2012第6.1.2规定,城镇给水排水设施中主要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和地下干管,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10种植植物和管道间距要求树木根颈中心至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七、海绵城市设计1设计原则1)道路LID设施的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对《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中提出的总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中的不外排指标主要通过其他地块中的相关设施实现。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及施工应尽量减少对综合管网及附属设施设计的调整。5)对于人行道较窄段的道路:商业、交通站场及教育用地段——仅采用透水铺装;居住、绿化用地段——生物滞留带与渗透铺装结合。6)道路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2规划分析针对雨水利用,《凤凰湖园区市政设施通用规格(2020年3月)》中提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规划设计目标;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业主提供的《重庆市永川区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提到:1)人行道宽度大于4m时,应设置绿化带,且绿化带宽度不小于1.5m。2)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设计应满足《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3)行道树树池宜设计成为生态树池,人行道内条块状绿地进行下沉式改造,并设置溢流排放系统。由于树池绿地面积一般较小,消纳雨水有限,允许树池周边人行道雨水汇入,但不建议路面径流汇入。本次设计道路采取对新建道路人行道采用透水砖,并设置生物滞留带的方式。3设计思路1)本次设计道路两侧地块规划基本为绿地和工业用地,片区地势较为平缓,北高南低,人行道宽度较小,利用道路绿化带中设置生物滞留带和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2)沿道路双侧布置生物滞留带,采用路缘石开孔方式将道路雨水引入生物滞留带(公交停车港及道路交叉口处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雨水口),生物滞留带与人行道自然衔接,尽量保证视觉上的整体效果。3)在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的防渗膜按下列原则敷设:防渗膜敷设于整个滞留带下(后简称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4)2%以内采用直行雨水生物滞留带;2%~5%采用阶梯状雨水生物滞留带;大于5%收水困难,不专门设置生物滞留带。5)人行道至少保证2m以上的人行通道宽度,人行道狭窄处可以结合道路后退红线综合考虑人行通行宽度。6)污水管道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所有污水检查井需采用防渗检查井。7)道路LID设施的雨水滞留时间不超过72小时,植物尽量选择对污染物去除作用佳的耐旱耐涝本土植物。4功能设施比选公园绿地及道路工程LID系统主要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人行道)、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如下所示:各类用地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渗管/渠●●●○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留设施●◎◎○人工土壤渗透◎○◎◎注:●——宜选用◎——可选用○——不宜选用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结合道路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选择LID设施。本次设计道路采取对新建道路人行道采用透水砖,并设置生物滞留带的方式。5项目基本概况项目为新建,应积极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进行建设。(1)平面:设计道路位于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该路起点接凤龙大道东延伸段一期,向西止于五纵线,道路全长615m,标准路幅宽80m,双向八车道。(2)纵断面:道路最小纵坡0.005、最大纵坡0.0085。(3)横断面:16.75m(景观带)+7m(人行道)+14.75m(车行道)+3m(中分带)+14.75m(车行道)+7m(人行道)+16.75m(景观带)=80m,地面道路的车行道横坡为双向坡1.5%,人行道为单向坡2.0%。本次设计道路标准路幅人行道宽度为7米,道路LID设计考虑选用透水砖铺装,并沿道路两侧分别设置3.5米生物滞留带的方式。透水铺装做法见道路部分。6设计内容6.1控制目标(1)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应根据道路路侧带宽度比合理选取: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小于3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5%;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大于等于30%小于4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大于等于4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本次设计80m标准道路路侧带宽度比59.3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不低于75%;新建项目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不低于50%。(2)上位规划条件根据业主提供的《重庆市永川区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本项目位于戴家河流域,要求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5%、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45.5%。本次设计按此规划指标进行控制。6.2下垫面分析(1)降雨量的计算QT=10HTF式中:QT—设计汇水区域的降雨量,m3HT—设计降雨量,mmF—对应用地性质汇水区域面积,ha。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查附录A重庆市降雨资料表A.0.1,永川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6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T=15.1mm。道路范围内降雨量为499.6m³。面积(㎡)规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设计降雨量降雨量QT(%)(%)(㎜/d)(m³)3308365%45.5%15.1499.6(2)雨量综合径流系数的计算RV=∑FiRi/F……②式中:RV—综合径流系数;Ri—各类下垫面的雨量径流系数(见下表);Fi—各类用地性质汇水区域面积,ha;F—总汇水区域面积,ha。不同下垫面雨量径流系数和流量径流系数参照表下垫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Ri流量径流系数ψ硬屋面、未铺石子的平屋面、沥清屋面0.8~0.90.85~0.95铺石子的平屋面0.6~0.70.8绿化屋面(覆土厚度≥300mm)0.3~0.40.4混凝土和沥青广场、路面0.8~0.90.85~0.95块石等铺砌路面0.5~0.60.7干砌砖、石及碎石路面0.40.5非铺砌的土路面0.30.4透水铺装路面0.15~0.30.4绿地0.1~0.20.25水面1.01.0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1~0.20.25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3~0.40.4汇水面种类面积(㎡)雨量径流系数Ri综合雨量径流系数Rv流量径流系数ψ综合流量径流系数ψ不受控车行道36280.90.540.950.56受控车行道101100.90.95透水铺装35910.250.4生物滞留带249610.25树池及绿化带132580.150.25总面积33083(3)现状下垫面分析设计道路现状为自然地貌,本次设计时按流量径流系数ψ=0.3考虑开发前雨水径流量。经计算,开发前道路范围内雨水径流量为150m³。(4)开发后下垫面分析本次设计未考虑设置透水沥青混凝土车行道路面,仅考虑路侧带设置生物滞留带形式和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不考虑道路纵坡变化对汇水的影响,车行道雨水沿途均匀流入生物滞留带,人行道范围内雨水沿透水砖均匀下渗。开发后下垫面分为不受控区(车行道)、自然受控区(透水铺装及绿化)。经计算,开发后道路范围内雨水径流量为350m³。下垫面类型汇水面种类面积(㎡)降雨量QT(m³)所需设计控制径流量VT(m³)不受控区车行道362854.78175受控区车行道10110152.66自然受控区透水铺装359154.22生物滞留带249637.69树池及绿化带13258200.20总面积33083499.556.3设施工艺计算滞留设施计算本项目在两侧人行道分别设置宽度3.5米(净宽3.2米)的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计算表服务面积下垫面类型下垫面面积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所需控制容积滞留带有效面积2小时下渗量蓄水容积蓄水深度(㎡)(㎡)Rv(%)(㎜/d)(m³)(㎡)(m³)(m³)(m)35143车行道137380.965%15.117522821643880.2生物滞留带24961注:绿化带和透水铺装不纳入滞留带的设施所需控制容积计算范围。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垫面面积雨量年径流树池及绿化带下垫面面积雨量年径流(㎡)径流系数总量控制率(㎡)径流系数总量控制率35910.2575%132580.1585%项目年径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的计算PZ=PWPT式中PZ—汇水分区年径流污染去除率;PW—汇水分区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PT—汇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名称单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PW(%)生物滞留设施70~95渗透塘70~80雨水塘50~80雨水湿地50~80蓄水池80~90雨水罐80~90植被缓冲带50~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计算表下垫面及控制面积年径流单项设施年径流低影响总量控制率污染物去除率污染去除率开发设施(㎡)(%)(%)(%)生物滞留带249665.00%95%61.75%受控车行道10110人行道透水铺装359175%0%0%树池及绿化带1325885%75%63.75%不受控车行道36280%0%0%合计3308366.97%49.08%(4)设计指标完成情况设计指标完成表规划值设计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不透水下垫面受控比例(%)(%)(%)(%)(%)65%45.5%66.97%49.08%74%如上表所示,本工程海绵建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满足目标要求。6.4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6.4.1生物滞留带设计(1)原理道路雨水经过路缘石侧壁开孔流入沉砂井后经沉砂井雨水篦溢出,流经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现状雨水系统。如下图所示:(2)平面布置生物滞留带设置宽为3.5m,内部净宽3.2m。(3)纵断面布置生物滞留带蓄水层高度20cm。道路坡度≤2%时,生物滞留带顶部纵坡同道路坡度,由15cm厚黏土阻隔带分隔成长度≤10米的蓄水单元,底部水平,保证较低一端的蓄水层高度20cm。2%<道路纵坡≤7%,采用挡水堰设计为阶梯状雨水生物滞留带。本次设计道路纵坡0.5-0.85%,全路段两侧设置生物滞留带,设计采用前一种方式。(4)竖向设置生物滞留带最小深度:H=H1+H2+H3+H4+H5式中:H1—为了满足灌木生长需求,种植土厚度取0.5m;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0.2m;H3—砂滤层厚度,取0.1m,采用中粗砂;H4—砾石层厚度,取0.3m,直径为20-30mm;沿生物滞留带纵向在此区域埋设DN200渗排管,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坡度与道路坡度一致,渗排管分段接入雨水检查井。渗排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m2,垂直渗透系数0.001~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H5—道路或人行道地面标高(以低点为准)与最高持水区高差,0.1m。(5)设计计算1)生物滞留带渗透量生物滞留带的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p=KJAsts式中K—平均渗透系数,m/s。经过实验,当生物滞留带(土壤层为砂壤土,细砂含量为20%)蓄水深度约为10~15cm时,要将10~15cm的雨水全部排空的时间约为20min,因此种植土的渗透系数约为1×10-4~8×10-5

m/s,结合一些文献关于种植土的经验值,经过植物一定时间的生长,种植土逐渐密实,本次设计的生物滞留带土壤层含沙量要求也为20%,分析渗透系数暂按较为不利的情况计算,按照1×10-5m/s计取;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As—渗透设施有效渗透面积,m2;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计算,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ts—渗透时间(s),一般取值2小时即7200s。渗透量Wp(m³)渗透系数K水力坡降J有效渗透面积AS(m2)渗透时间tS(s)1640.000011228272002)生物滞留带有效调蓄容积V实ts=0.85V蓄水层=0.85H2As(考虑蓄水层种植有植物导致其表层的不规则,蓄水层容积乘以0.85的系数)H2—设计持水区深度,m;As—渗透设施有效渗透面积,m2。3)生物滞留带实际控制容积VT=Vts+Wp式中VT—生物滞留带的实际控制容积,m3;Vts—生物滞留带的设计有效调蓄容积,m3;(本次设计将设施顶部蓄水空间作为有效调蓄容积,设施结构内部的介质主要是作为雨水的过滤和缓排作用层);Wp—渗透量,m3。设计持水区深度H2(m)有效调蓄容积Vts(m³)渗透量Wp(m³)实际控制容积VT(m³)0.2388164552(6)生物滞留带缓排能力校核绿地植物的耐淹时间过长将会影响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渗透设施容积深度确定以后,需要用绿地的淹水时间进行校核。绿地淹水时间与持水深度、土壤渗透系数有关,校核是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计算,即空池标准水深(渗透设施蓄水高度达到挡水堰的高度)时,雨水全部下渗所需的时间。t=H2/3600K式中t—有效蓄水容积排空时间,h;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0.2m;K—滞留带介质层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10-5m/s;生物滞留有效蓄水容积排空时间t=5.56h≤24h,既能够起到一定缓排作用,也能避免蓄水时间过长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阻隔带在道路坡度不大于2%的路段,采用15cm厚黏土阻隔带将生物滞留带的持水区均匀分隔成长度≤10米的蓄水单元,底部水平。每个溢流口下游紧邻的阻隔带应适当加高,其顶标高不应低于溢流口溢流时的液面,保证滞留带存水高度要求。挡水堰2%<道路纵坡≤7%,采用挡水堰对生物滞留带的持水区进行分隔。挡水堰间距设置应满足滞留带存水高度要求;挡水堰底部等于或低于卵石层底部。每个溢流口下游紧邻的挡水堰应适当加高,其顶标高不应低于溢流口溢流时的液面。溢流雨水口当雨水检查井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雨水检查井井盖采用圆形溢流雨水口,做法详见大样图。溢流口按高于生物滞留带底200mm设计,根据设计需要溢流水位标高可调整,铸铁溢流口为成品,采用球墨铸铁材料,满足《铸铁检查井盖》CJ/T3012标准要求,承载等级满足轻型井盖强度要求。防水设计位于生物滞留带内的污水检查井需采用C30现浇检查井或对井身采取有效防渗措施,并不低于P6级防渗标准;路灯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路灯手孔外壁应采取防渗措施。综合管网构筑物外壁防水做法可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Ⅲ级防水考虑。植被选择生物滞留带中植被选择详见景观设计部分。植被及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400mm,灌木≥500mm,乔木≥1000mm,土壤透水性能力不宜小于10-5m/s时,为增加渗透性能,种植土可掺入20%细砂;种植土一般为85%~88%粗砂,8%~12%细砂和15%左右腐殖土,为保证渗透系数要求可调整比例进行改良。6.4.2透水铺装设计透水铺装部分以道路设计为准。(1)多孔盲管对人行道全幅敷设透水砖,面层下渗雨水通过HDPE多孔盲管管道就近引入雨水口或生物滞留带后排入雨水系统。透水铺装纵向渗排管按道路坡度沿透水铺装低点布置,管径DN100,分段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雨水口;横向渗排管沿人行道横坡布置,每隔10米设置一处,管径DN50,接入纵向DN100渗排管。(2)透水土工布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m2,垂直渗透系数0.001~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选用盲管的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3)防渗膜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采用防渗措施,于与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的防渗膜按下列原则敷设:≤6米的填方段道路半包;>6米的高填方道路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防渗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膜厚0.35mm,规格400g/m2(两层总质量),断裂强度≥16KN/m,CBR顶破强力≥2.8KN,耐净静水压0.7Mpa。防渗膜施工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4)路缘石生物滞留带路段,豁口间距4.5m,带豁口路缘石每隔4个直立式设置一对。豁口间距可结合挡水堰设置长度进行调整,但不得大于6.0m。雨水沿路面横坡汇流至最低处通过豁口流入生物滞留带。雨水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种植区前,可通过设置卵石等措施进行预处理。设计有生物滞留带路段的路缘石做法详见大样图。6.4.3管理维护要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维护与检查的具体项目主要包括:1)运行前期,在大降雨事件后检查其运行状况、积水效果。稳定运行后,根据降雨强度及积水时间判断透水铺装渗透状况,及时检查修复阻塞因素。2)每年定期清理封堵孔隙,可采用风机吹扫、高压冲洗或真空清扫等方法。3)定期对透水铺装渗透能力进行检测,保证其持续的渗透能力;检测大降雨事件后透水铺装路面的积水、水质等情况,保证路面积水在降雨6小时内排干。4)及时进行透水区域路表面损坏情况检测,对路面凹陷、破损进行修补或更换。当透水砖铺砌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可调整地基,添加填充材料进行重新铺装。5)当降雨量大于当地设计降雨量后,对积水严重区域进行人工排水清除。6)定期拔除道路表面杂草,并应视需要定期清扫、吸尘以降低路面有机物含量,限制杂草的生长。在道路杂草护理中,应尽量不使用除草剂。7)渣土车、施工车等易产生细小颗粒物的车辆进入透水机动车道路面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颗粒物散落到路面的措施,以减少灰尘颗粒物进入渗透设施内部,造成透水铺装内部阻塞。8)冬季维护时,使用过融雪剂的积雪不应堆放在透水区域,以防氯化物下渗污染地下水。可使用有机硅类油基或水基密封材料喷洒表面,达到增进颜色,防止泛碱,提高透水铺装表面抗冻融性能。9)禁止透水路面区域存放任何有害物质,防止地下水污染。10)明确标识透水铺装以及透水路面的具体区域,严禁在透水铺装设施上安装私人物品,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公众宣传教育。6.4.4海绵城市监测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是“海绵城市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雨水调蓄重要节点、建设项目排出口、河流断面等重要位置进行监测,用实际监测数据来反应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为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评定提供数据支撑。应在道路积水高风险区域布设内涝预警监测系统,监测积水情况及其应对城市内涝。此外,业主可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后期在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统一增设液位、流量监测,作为过程监测数据,为运行评估及风险预警提供依据。监测的设置情况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监测设计应由业主根据实际地块雨水排出口情况委托专业单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或由监管局统筹安排设计监测点位。八、管槽开挖和回填1、管槽开挖放坡坡比根据所开挖的地质岩层情况并参照地勘报告确定,同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排水管开挖要求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2、开挖时如发现不良地质,则需根据有关施工规范对沟槽作支撑处理。3、管槽回填时,需对称回填并分层碾压。管内径大于900mm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中应在管内设竖向支撑。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内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500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4、槽底至管顶以上1米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毫米的砖、石等硬块。管两侧及管顶以上1米范围内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0.3米。回填必须在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进行。5、管胸腔两侧及顶以上1米范围内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90%(轻击实标准),管顶以上部分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85%。如管道处于路基内,则管顶以上部分回填土的压实度按路基要求执行。排水管道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6、回填料,回填要求及压实度要求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7、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1)检查井砌体或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2)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沟槽回填同时进行。3)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8、开挖沟槽时,沟底面设计标高以上0.2米~0.3米的原状土应予保留,禁止扰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如局部超挖,当高度大于0.3米时,采用浆砌块石(MU30块石M10水泥砂浆)回填;当高度小于或等于0.3米时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9、做好沟槽临时排水工作,严禁浸泡沟槽。10、排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道路工程和管道基础对承载力的要求。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米时,可按照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管底填方高度大于3米时,应按照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米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11、管道安装时,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由低向高依次安装。九、加强管道工程质量的注意事项为贯彻落实渝建发〔2019〕10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并完善排水管网工程质量建设管理要求,施工过程中应按以下规定执行:1、塑料管材、管件运输及贮存管材、管件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排放整齐,避免油污,不得受剧烈撞击及尖锐物品碰触,管材吊装不得采用金属绳索,不得抛、摔、滚、拖。管材长距离运输,宜采用支承架、成捆排列、整齐运输;散装件运输应采用带挡板的平台车辆均匀堆放,平台或挡板不得与管材直接接触,应加支垫物。管材与车辆应牢固固定,运输时不得松动;带承口管材应分插口承口二端交替堆放整齐,捆扎牢固。管材堆放场地应平整,无突出尖棱物块,不应露天堆放;室内库房贮存应通风良好,室温不宜大于40℃,远离热源,且应避免接触腐蚀性试剂或溶剂。管材直管堆放高度应小于或等于1.50m,带承口管材承口和插口两端交替排列存放;管件应码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00m。堆放场地或库房应设灭火器和消火栓。管材出库应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减少管材、管件库存时间,不宜大于一年;管材、管件在工地短期露天堆放时,严禁在阳光下暴晒,应有篷布覆盖。2、塑料管道入场检验管道运到现场,可采用目测法,对管道是否有损伤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与验收手续,同时按要求见证取样送检。如发现管道有损伤,应将该管道与其它管道分开,立即通知管道供应方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并作出鉴定以便及时妥善处理。3、排水管网内窥检测建设方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并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在排水管网保修期结束以前进行二次内窥检测。如有沉降、塌陷、变形、开裂等质量缺陷,应限期整改。十、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须复核上、下游现状市政排水管道(沟)接入处标高。如测量结果与本次设计标高相冲突,及时与设计方联系,以作出调整,只有待设计方调整完后方能施工。2、本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3、排水管道施工时,以管道内底高程进行控制,地面高程和管道埋深仅作参考;排水检查井井面高程以该处人行道或车行道实际高程为准。4、本设计高程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施工时坐标原点和水准点数据由建设单位提供。5、本设计的坐标和标高如需调整,须经设计和有关部门协商同意后,方可变更设计作出调整。6、排水管道沟槽回填在未达到设计填土厚度前,严禁重车碾压,如必须开通施工通道,应验算沟道结构承载能力。7、排水管顶面覆土的压实,如采用重型机械碾压,必须进行施工验算。8、预留污水管管端用砖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便于远期的穿管和接线。9、工程正式开工前,应组织一次图纸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请认真仔细读图纸,若本设计图中有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之处或错漏之处,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调整后方能施工。对施工问题的处理,应以书面签署盖章为准。10、管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11、本项目排水管道回填前必须做闭水试验,闭水试验的具体作法及要求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12、本工程设计中未尽事宜均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施工。13、工程施工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4、管网系统维护按《城市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6);《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及《市政消防给水设施维护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