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2讲两次鸦片战争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2讲两次鸦片战争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2讲两次鸦片战争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2讲两次鸦片战争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2讲两次鸦片战争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2讲两次鸦片斗争一、选择题1.下表为1821—1834年中英棉纺织品进出口数据表。由此可知,当时(B)年份英国输入中国棉纺织品价值中国输入英国棉纺织品价值182113621银元1317626银元1831246189两白银386364两白银1834451567两白银16304两白银A.英国加紧武力侵华B.英国机器生产优势凸显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中国社会经济日渐凋敝[解析]通过视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821—1834年即鸦片斗争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棉纺织品价值逐年提高,中国输入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却不断降低,说明英国机器生产在价值上的优势日益凸显,B项正确;中英棉纺织品进出口状况不能说明英国在加紧武力侵华,解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解除C项;仅此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日渐凋敝,解除D项。2.(2024·秦皇岛)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觉,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D)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 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 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题干信息,19世纪30年头,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猛烈,觊觎中国市场。派船只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是为了了解中国的状况,特别是商业贸易状况,为打开中国市场作准备,D项正确;鸦片斗争(1840—1842年)后,传统朝贡贸易体系慢慢解体,解除A项;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此后上海慢慢成为外贸中心,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解除C项。3.(2024·南宁)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指出:“即使没有非法的鸦片贸易,我们可以确定这两个国家之间迟早要爆发斗争。……东方人拒绝赐予西方国家同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须要的。我们为中国的无知感到缺憾,但同时我们必需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一言论旨在(B)A.指责英国发动侵华斗争的行径B.推卸英国挑起鸦片斗争的责任C.指责清廷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D.揭示清朝封建专制体制的衰败[解析]由材料中“东方人拒绝赐予西方国家同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须要的”“我们必需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可知,该传教士把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斗争的缘由归结为中国政府的愚昧无知,没有赐予西方国家同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掩盖了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真实意图,即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这一言论意在推卸英国挑起侵华斗争的责任,故B项正确;卜舫济是为英国推卸斗争责任进行辩护,其主旨并非指责英国的侵略行径,也非抨击清政府的愚昧无知,解除A、C两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4.(2024·杭州)1840年鸦片斗争起先后,清廷许多大臣认为,仅凭“天朝声威”就可以“慑服夷人”,甚至误传“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有人还提出“绝市闭关,恐尔各国生计从今休矣”,完全不把洋人放在眼里。这表明,当时清政府(D)A.普遍主见严禁鸦片 B.留意营造禁烟舆论C.力争国家主权独立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解析]依据材料“清廷许多大臣认为,仅凭‘天朝声威’就可以‘慑服夷人’”“有人还提出‘绝市闭关,恐尔各国生计从今休矣’,完全不把洋人放在眼里”可分析得出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观念,D项正确;材料未显示清政府主见严禁鸦片,解除A项;材料未显示清政府留意营造禁烟舆论,解除B项;鸦片斗争起先时,中国本就是主权独立国家,解除C项。5.(2024·威海)19世纪20—50年头,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探讨边疆史地的学者,他们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由此可见,当时(D)类别概况学者型官吏他们大都是中过进士的清廷重臣,身为封疆大吏,兼为学者官吏型学者主要为中下级官吏或僚佐相对纯粹型学者主要是穷儒,以教书为生A.边疆处于全面危机中B.西方文化侵略被压制C.天朝上国的观念崩解D.士人的家国意识深厚[解析]据材料“学者型官吏”“官吏型学者”“相对纯粹型学者”,可以看出他们要么是通过科考进入仕途,要么是穷儒,探讨边疆史地,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全面危机”,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解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方文化侵略的状况,解除B项;此时天朝上国观念尚未崩解,解除C项。6.(2024·临汾)视察下表,与“鸦片斗争大事记”相比,“奏折中的鸦片斗争”反映了清朝(D)时间奏折中的鸦片斗争鸦片斗争大事记1841年2月14日琦善:激战四时,剿杀夷逆汉奸六百。伊里布:不费一兵一卒,舟山收复。英军攻占沙角、大角,清军大败。英军受伤38人,无死亡。由于疾病严峻,英军撤离舟山。1841年3月12日杨芳:民心大定,军民鼓舞,可期无虞。英军摧毁广州城炮台400位。军营十余座,受伤8人。1841年6月4日奕山:英夷指天指心,免冠作礼诚意求和,谅该夷性等犬羊,不值计较。奕山私自与英军达成协定,赔款600万,英军退离广州。注:大臣奏折经过缩编,大事记整理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A.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B.君主乾纲独揽C.有较强的军事实力 D.官员腐败无能[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鸦片斗争期间,清朝官员不但接连战败,而且谎报军情,这反映了清朝官员腐败无能,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官员腐败无能,“天朝上国”是盲目的自信,认为本国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其他民族和国家,材料未体现,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权的状况,解除B项;据材料“清军大败”“英军摧毁广州城炮台400位”“私自与英军达成协定,赔款600万”等信息,反映了军事实力弱,解除C项。7.(2024·沈阳)《南京条约》签订后,五个口岸开埠通商。清廷加封两广总督钦差大臣头衔,兼管五口通商事务。在《天津条约》签订之后,钦差大臣常驻地转移至上海。1861年,西方国家相继在北京设立公使馆,总理衙门也应运而生。这说明晚清(C)A.内政外交听命于列强B.君臣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C.对外交往慢慢近代化D.洋务运动的内容不断拓展[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方国家相继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和总理衙门,说明清朝被迫接受对外条约中制定的外交规则,对外交往慢慢近代化,C项正确;“内政外交听命于列强”意味着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解除A项;“君臣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材料中无法确定,解除B项;洋务运动内容不断拓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D项。8.(2024·宜宾)其次次鸦片斗争前后,美国拒绝同英法合作对中国发动斗争。美国国务卿菲什向驻华公使镂斐迪指示:你要向中国表示美国的诚意……同时,清政府须“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担当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D)A.美国在华势力受到排挤B.中国的独立受到列强疼惜C.中美关系摆脱敌对状态D.美国极力维护其在华利益[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实力未足够强大,其次次鸦片斗争美国表面上不干脆参与英法的军事行动,但是却派遣驻华公使乘本国军舰与英法公使一起伴同联军协调行动,同时向清政府示好,要求清政府“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担当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其目的在于,在不运用武力的状况下,尽可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取得更多特权,D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拒绝了与英法合作发起斗争,并不能看出美国在华势力受到了排挤,解除A项;列强是要侵略占据中国的,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材料不能体现其次次鸦片斗争前中美关系是否处于敌对状态,解除C项。9.(2024·宝鸡)1854年6月21日,美国公使麦莲在昆山会见两江总督怡良,要求“奏明钦派重权大臣前来,以便面交国书,酌商定议”。而怡良则认为:“天朝制度,君尊臣卑,从无全权臣子,两江总督管理各国事务,即属钦差大臣,未便另行渎请。”这说明清朝官员(D)A.竭力维护国家统一 B.留意遵循外交礼仪C.主见中外同等相待 D.照旧存在夷夏观念[解析]依据材料中美国公使请派全权大臣被怡良拒绝,说明清朝官员并不重视与美国的交往,照旧存在夷夏观念,这是清朝传统对外关系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D项正确;材料强调在中美外交中清朝官员对美国的看法,与维护国家统一无关,也并不强调外交礼仪,解除A、B两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的夷夏观念,非同等相待,解除C项。10.(2024·茂名)如图为近代汉口中国茶叶从茶农到外商洋行贸易的全过程。这种贸易状况(A)A.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半殖民地性B.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C.表明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有所变更D.导致国内白银价格下跌[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晚清汉口贸易市场上,贸易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困难性,“口岸茶行”“买办”“外商洋行”都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体现了当时中国茶叶贸易的半殖民地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茶叶到外商洋行的贸易过程,不能反映中国税收的状况,不能说明中国政府财政危机的缓解,解除B项;材料只涉及中国茶叶出口的状况,没有体现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具体数值,不能体现出超和入超状况,解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外商洋行收购中国茶叶的状况,没有涉及收购的数量,不能反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不能反映国内白银价格状况,解除D项。11.(2024·达州)晚清朝廷重用了一大批洋人为官,涉及多个领域,成为一道光怪陆离的“特别风景”。赫德于1863年被委以海关总税务司要职,执掌海关大权近50年;传教士李提摩太被授予头品顶戴;戈登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被授予从一品提督。这些现象主要说明晚清政府(C)A.大量引进西方优秀人才B.努力适应外交近代化C.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D.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晚清政府重用洋人,尤其是戈登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被授予从一品提督,这说明晚清政府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中的洋人不确定是西方优秀人才,并且材料所述现象体现了当时中国主权主权受损的现象,解除A项;材料中的洋人涉及多个领域,不确定都是外交领域,解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解除D项。12.(2024·昆明)1858年清政府在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第五款中提出了保留条款,即“铜钱不准运出外国”“凡米谷等粮,不拘内外土产,不分由何处进口者,皆不准运出外国”。该条款(D)A.抑制了洋货对经济的冲击B.阻碍了早期民族工业发展C.从根本上确保了国家实力D.有利于维护当时社会稳定[解析]据材料可知在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铜钱、米谷等粮食不能运出国外,这有利于维持中国国内货币体系和粮食的稳定,进而有利于维护当时社会的稳定,D项正确;据所学学问可知,此时期列强照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材料中的规定不能达到抑制了洋货冲击的程度,解除A项;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头前后,1958年中国民族工业尚未产生,解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不能从根本上确保国家实力,国家实力主要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上,解除C项。13.(2024·开封)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对英国社会多有赞许,“国中无论男女皆习文艺,能诗画,兼工刺绣。婚姻必男女自愿,然后告诸父母,不用媒妁……父母产业男女均分,不能男多女少”。由此可知,魏源(A)A.主见革新传统纲常思想B.提倡经世致用务实学风C.主动接受西方近代教化D.相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魏源特别赞许西方在技艺习俗、家庭经济地位上的男女同等思想、婚姻自愿自主的进步社会思想,这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传统中国的男尊女卑等伦理纲常已经不合时宜,说明其主见革新传统纲常思想,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社会伦理纲常的相关内容,并未涉及经世致用的主见,解除B项;材料体现了魏源对西方近代教化的赞许看法,但与题干主旨不符,解除C项;儒家传统伦理纲常并非中国落后的根源,与题干信息无关,解除D项。14.(2024·菏泽)《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十四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七十多种,此外还有各种奏折三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来的材料。这表明(A)A.作者力求著述客观真实B.前代相关探讨成果颇丰C.魏源深受理学思想影响D.晚清大兴调查探讨之风[解析]据材料“以《四洲志》为基础”,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十四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七十多种”,此外还有“各种奏折三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来的材料”,可见魏源对大量资料、多种资料进行了查阅和相互印证,尽量做到著述的客观真实,以使人们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抗拒外侮,激扬国威,A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有前代探讨,B项片面且不是材料主旨,解除;魏源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受到了理学影响,但C项不是材料主旨,解除;晚清时期没有“大兴调查探讨之风”,解除D项。15.(2024·张家口)明清之际传入国内的西方文献约有450种,士大夫关注的基本上是以天文、历算为中心的宫廷科学,技术学问往往被视为雕虫小技。鸦片斗争后,西学传播的重点转向好用的军事技术和与发展实业有关的各种应用技术。这一变更主要缘于(D)A.士人学术旨趣的异变B.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洋务运动重心的转变D.时局变更的现实须要[解析]鸦片斗争以后,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战败也让一些先进的学问分子起先反思,慢慢相识到技术的落后,起先向西方学习器物层面,D项正确;设问要求回答士人学术旨趣变更的缘由,解除A项;明清之际和鸦片斗争以后的做法都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解除B项;题干信息是从明清之际到鸦片斗争后,并非洋务运动时期,解除C项。16.(2024·佛山)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中称西方为“夷”,其《筹海篇·议守上》有万字左右,“夷”字就出现了139次;《瀛寰志略》正式出版(1848年)时,徐继畬将其前稿《瀛寰考略》之“夷”字多数改为“泰西”。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两人(A)A.对西方认知的不同 B.受西学影响有别C.是否认同西方技术 D.著书动机的不同[解析]材料中魏源称西方为“夷”,徐继畬对西方的相识阅历了由“夷”到“泰西”的转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虽然两人都主见开眼看世界,但魏源坚持传统的华夷观,而徐继畬则不再囿于传统华夷观的认知,故材料中两人对西方称呼的差异反映了两人对西方认知的不同,A项正确;虽然材料中两人对西方称呼的差异能反映两人受西学影响的不同,但B项表述只是表象,欠缺劝服力,解除;由材料无法得知两人对西方技术的看法,解除C项;两人当时著书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