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3·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2.[2023·山东德州夏津一中期末]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为:“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3.[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据此可知,该制度()A.缓和了民族矛盾B.导致民族关系的对立C.不利于国家统一D.导致了民族分化现象4.[2023·安徽省铜陵市期末考试]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划定最重要的两原则。秦朝时仍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交错出入现象不过一二县,到宋代已出入三四州,到元朝时,山川行便已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据此可知()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地方割据得以根绝D.边疆治理呈制度化5.元朝时期,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兼领吐蕃之地。宣政院下属的地方机构分为三道,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俗首领按本地习俗自相传袭。朝廷这一做法()A.旨在建立政教合一国家B.导致地方的实际权力增大C.有效地缓和了民族矛盾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暴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之害大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B.设枢密院,管理地方军事C.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D.派文官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7.[2023·山东泰安期中]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朝廷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路、州、县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宋政府此举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路一级官员权力C.强化君主专制D.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8.[2023·辽宁省葫芦岛市期末]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一变化反映了()A.唐朝具有尚武精神、积极进取B.宋崇文抑武引发社会观念流变C.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D.两宋时期民族交融是主流9.(2023·陕西汉中二模)史载,宋理宗时,吏人张洪在平江府有田一百五十六亩,分散为三十八段,佃户共二十五家;淳祐三年,常州无锡县学添置“养士田”近一百段,佃户五十余家,但每段土地多者七八亩,少者仅一角、二角几十步。这些现象()A.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表明了小农经济的衰退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泛滥 D.助推了赋役制度的调整10.(2023·揭阳、丰顺3月联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纸币“交子”产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交子”()出处记述《续资治通鉴长编》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铁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993年),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宋史·食货志》真宗时(998—1022),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A.宋真宗年间流行于蜀地 B.系政府发行的交易凭证C.为解决铁钱困境而产生 D.超额发行引发信用危机11.(2023·12月广东省测评院基地学校高三分阶考)宋代租佃制下的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佃农与地主的依附色彩较轻。法律明文规定,佃农有权选择土地所有者签订租佃契约;签订租佃契约,必须遵循自愿原则;租佃契约履行完毕,是否续约,由契约双方当事人自主决定;地主对客户不得有任何限制,客户起移也无须地主出具凭由;佃户对租佃契约约定以外的其他义务有权拒绝。这反映了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宽松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政策C.封建经济发展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二、非选择题12.(14分)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的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6分)(2)为什么说行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8分)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3·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解析:根据材料“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在地方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故选A项;北宋三司专掌财政,控制财政大权,排除B项;北宋的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中书门下是中央权力机构,受枢密院和三司的牵制,排除D项。2.[2023·山东德州夏津一中期末]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为:“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解析:根据材料“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统治方式更加成熟,B项正确;宋神宗的话反映出这一时期辽和西夏民族政权兼顾游牧、农耕,没有强调辽、西夏的军事实力,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和西夏是少数民族政权,其文明程度不如中原地区,因此“文明程度高于中原”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辽和西夏统治方式更加成熟,没有体现其对外政策情况,无法得出其对外政策趋于防守的结论,D项错误。3.[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据此可知,该制度()A.缓和了民族矛盾B.导致民族关系的对立C.不利于国家统一D.导致了民族分化现象.解析:该制度使北方汉人“忘南顾之心”体现缓和民族矛盾的作用,故选A项;该制度因俗而治,不会导致民族关系的对立,排除B项;因俗而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排除C项;该制度适应了民族间经济文化水平的巨大差距,有利于民族的稳定,排除D项。4.[2023·安徽省铜陵市期末考试]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划定最重要的两原则。秦朝时仍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交错出入现象不过一二县,到宋代已出入三四州,到元朝时,山川行便已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据此可知()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地方割据得以根绝D.边疆治理呈制度化解析:根据材料“秦朝时仍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交错出入现象不过一二县,到宋代已出入三四州,到元朝时,山川行便已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可知,区域边界划定逐渐过渡到以犬牙交错为主。结合所学,犬牙交错的区域边界划定有利于打破地方利用自然地理之险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表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属于中央集权的强化而非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B项;犬牙交错的区域边界划定有利于打破地方割据,但选项表述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划定原则的变化,并未涉及边疆治理问题,排除D项。5.元朝时期,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兼领吐蕃之地。宣政院下属的地方机构分为三道,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俗首领按本地习俗自相传袭。朝廷这一做法()A.旨在建立政教合一国家B.导致地方的实际权力增大C.有效地缓和了民族矛盾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元朝时期,宣政院属于中央机构,宣政院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道,其官员任免权在中央,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俗首领按照本地习俗自相传袭,朝廷这一做法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民族矛盾是否得到缓和,故C项错误。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暴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之害大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B.设枢密院,管理地方军事C.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D.派文官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解析:据材料中“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即指派文官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故选D项;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是中央政府内权力的调整,不涉及地方节度使,排除A项;枢密院主管军事但不能“分治大藩”,排除B项;提倡文治主要体现为重文抑武,也不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7.[2023·山东泰安期中]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朝廷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路、州、县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宋政府此举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路一级官员权力C.强化君主专制D.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解析:材料中地方各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且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这说明地方受到中央的控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中央地方各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可知削弱了路一级官员权力,排除B项;材料围绕中央与地方这对矛盾展开,未涉及皇权与相权,排除C项;中央地方各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起到分割地方权力,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排除D项。8.[2023·辽宁省葫芦岛市期末]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一变化反映了()A.唐朝具有尚武精神、积极进取B.宋崇文抑武引发社会观念流变C.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D.两宋时期民族交融是主流解析:据材料唐代“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知,唐代人们认为,做下级军官也比做一个书生强,体现了唐朝人尚武的观念,而“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则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的观念,结合所学,说明宋崇文抑武引发社会观念流变,故选B项;A项只是反映了唐朝的观念,而未反映宋代相对唐代的变化,排除;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完善表现在录取人数、考试次数、考试内容等方面,而材料反映的是人们观念的变化,与科举制无关,排除C项;两宋民族交融的主流与人们重文轻武的观念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9.(2023·陕西汉中二模)史载,宋理宗时,吏人张洪在平江府有田一百五十六亩,分散为三十八段,佃户共二十五家;淳祐三年,常州无锡县学添置“养士田”近一百段,佃户五十余家,但每段土地多者七八亩,少者仅一角、二角几十步。这些现象()A.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表明了小农经济的衰退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泛滥 D.助推了赋役制度的调整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并且出现兼并所得土地越来越细小和分散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自由买卖频繁,使土地所有权呈现强烈集中趋势,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频繁转移,就使兼并所得土地越来越细小和分散,租佃制得到发展,而这些现象正是生产关系变化的体现,A项正确;宋代小农经济得到发展,而非衰退,排除B项;材料现象体现了当时土地兼并严重,C项说法与材料现象相悖,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赋役制度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揭阳、丰顺3月联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纸币“交子”产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交子”()出处记述《续资治通鉴长编》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铁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993年),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宋史·食货志》真宗时(998—1022),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A.宋真宗年间流行于蜀地 B.系政府发行的交易凭证C.为解决铁钱困境而产生 D.超额发行引发信用危机解析:根据“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993年),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可得出因农民起义而铁钱变少,于是使用交子。而材料“蜀民以铁钱重”“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反映出铁钱太重的弊端,因此用轻便的交子。因此材料反映出交子是为解决铁钱困境而产生的,C项正确;“流行”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A项;交子是民间发行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信用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12月广东省测评院基地学校高三分阶考)宋代租佃制下的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佃农与地主的依附色彩较轻。法律明文规定,佃农有权选择土地所有者签订租佃契约;签订租佃契约,必须遵循自愿原则;租佃契约履行完毕,是否续约,由契约双方当事人自主决定;地主对客户不得有任何限制,客户起移也无须地主出具凭由;佃户对租佃契约约定以外的其他义务有权拒绝。这反映了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宽松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政策C.封建经济发展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现象、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题干材料说到宋代租佃制下,佃农和地主的利益得到法律保护。从保护内容来看,A项有所体现,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是租佃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不是租佃关系出现的根源;C项说法符合史实,宋代租佃关系十分普遍,地主和佃农通过契约确定权利和义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