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月第一次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当周天子点起烽火时,诸侯因所应履行义务的缘故,纷纷蜂拥而至勤王。该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根据材料来看崔祐是下列哪个机构的官员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户部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新法律。”这个“新法律”是指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是调节当时罗马社会关系的强制性规范。其核心内容是A.家长拥有对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 B.贵族不得与平民通婚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以文字诽谤他人处死刑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下列关于“封建时代”说法正确的是A.最高统治者实现大权独揽 B.其主要政治制度为分封制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化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这反映了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

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D.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防止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A.礼让成为唐朝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处处体现三纲五常思想

C.唐朝交通治理效果显著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皇帝个人意志决定政治变化古代希腊的贵族制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准备了条件,这主要是指A.贵族制度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 B.贵族阶层民主意识强

C.贵族制是民主制建立的前提 D.公民大会已成最高权力机关直接民主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与这一特色形成直接有关的是A.小国寡民的城邦 B.擅长辩论的文化传统

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相对宽松的思想氛围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终身制、世袭制 B.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C.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在相关范围内不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 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

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来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太后专权成为西汉政治的常态

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使清朝确立良好的权力机制

C.实现了向民主政治的转变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创立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某中学高中的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行财产等级制

B.确立了津贴制,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C.建立贵族集体统治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元代的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其主要管理权如军权则由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上层担任,“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由此可见行省A.执掌地方大权,形成割据之势

B.权在蒙古贵族,导致蒙汉分裂

C.代表了朝廷意志行事,有利于中央集权

D.体现了蒙汉各族的联合,以达长治久安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的重要方法。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某同学在查阅一张地图时找出了“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等关键词。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A.秦汉时期 B.西汉初期 C.北朝初期 D.蒙元帝国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表明A.唐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

C.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 D.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春秋与同时期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奴隶社会、列国林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日:“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采取了谁的建议,并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明太祖)“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制度的特点?简要分析该制度所产生的作用?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三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四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的内容,根据材料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和户籍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林剑鸣主编《秦史稿》材料二有学者统计,秦代的刑罚不下20种,如宫、黥、笞、斩趾……同是死刑,也名目繁多,……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法有何特点?材料一中“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和户籍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目的何在?体现了秦律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此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十二铜表法》(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罗马法有何特点或缺陷?尽管《十二铜表法》存在着诸多缺陷,但为什么说《十二铜表法》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材料四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3)阅读《民法大全》的上述法律条文,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制定《秦律》、《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的共同目的。

答案和解析【答案】1.D 2.B 3.B 4.D 5.A 6.B 7.C

8.B 9.C 10.D 11.D 12.A 13.A 14.A

15.A 16.D 17.A 18.D 19.B 20.B 21.A

22.C 23.A 24.C 25.B 26.B 27.A 28.B

29.A 30.D 31.(1)焦点:是否实行分封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3)新的变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消极影响:空前强化了专制独裁统治,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32.(1)特点:三省分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作用: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2)公民大会、抽签选举。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抽签选举体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保证了公平、公正,避免腐败。

(3)区别:材料一所述制度实质是君主专制;雅典属于民主政治。

33.(1)特点:法律比较周密,涉及内容广泛;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秩序。实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2)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此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妇女被剥夺政治(公民)权利;严格限制奴隶和隶农,维护罗马奴隶主的特权。因为罗马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3)法官判刑要注重证据;注重保护思想自由;强调公正合理的原则;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等。(4)用法律来稳定社会秩序(或用法律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统治。

【解析】1.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诸侯国的职责有: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依据材料“纷纷蜂拥而至勤王”可知D正确。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D。2.本题考查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如遇不可执行的诏令可以驳回,重新交由中书省制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崔祐应该是门下省的官员,故B正确,排除AC;户部是六部之一,故排除D。故选B。3.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是六朝诗文选集,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策论,依据材料“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等可知B正确;A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C说法片面,故排除;D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B。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宰相大臣奏事议事是姿势由坐到站,显示出皇权加强,相权弱化,故D正确;ABC均不能体现本质,故排除。故选D。5.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习惯旧俗的保留及“法官至上”的原则,故无法得出BC两项的结论;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公民的奴隶”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根据某某法律”均体现了罗马法对法律程序的重视。故选A。6.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演变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AD明显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依据材料“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新法律”结合所学知识,罗马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以适用于境内的各族自由民,B正确;C均只适合罗马公民,故排除。故选​B。7.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据此《十二铜表法》核心内容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选C。

考点:古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现实意义(1)政治上: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2)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8.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分别是指远古社会时期、夏商周分封制时期、秦以来郡县制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制度,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9.本题分封制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是周王室衰微的表现,与治国理念无关,故排除A;B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反映了周王的势力开始衰弱,诸侯可以对抗周王,分封制开始瓦解,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10.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ABC都包含在D项之中,故排除。故选D。11.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政治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转运使是地方官员,并非丞相,故B项错误;元代行省制下实行集体议事制度,故C项错误;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转运使的权力被分散,同时这些机构相互牵制,故D项正确。故选D。12.本题考查唐朝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可知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故A项正确;“贱贵、来去、少老和轻重”与三纲五常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行路让行问题,并不能说明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故D项错误。故选A。13.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央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不断斗争,但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故A符合题干要求;C项表述错误,排除;BD两项题干未体现,故排除。故选A。14.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贵族政治特点是集体领导、任期制、选举制;后来形成民主政治与此相似,故A正确;B说法错误,故排除;C说法片面,故排除;D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故排除。故选A。15.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形成的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相关史实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对于国土广袤人民众多的国家则面临困难,小国寡民是雅典直接民主形成的直接原因,A正确;其他选项是雅典民主形成的条件,但与直接民主这一民主形式并无直接联系,排除BCD。故选A。16.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17.略18.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的认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D项不符合“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秦朝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B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19.本题考查西汉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皇帝行为不俭,可以被合法废黜,说明这一时期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故B正确;废除皇帝并不能说明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故排除A;C说法片面,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故排除D。故选B。2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军机处的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A项错误;B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相符,故B项正确;C明显错误,故排除;近代中国开始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上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21.B不对,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即皇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中央官制的变革,A正确;C不对,“监察权力”理解片面;D不对,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专制皇权22.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障雅典民主,打击破坏民主的人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创立陶片放逐法,排除A;雅典抽签选举,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皆可参加国家管理,排除B;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是为了鼓励生活困难的公民积极地参政,故C正确;D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排除。故选C。23.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的特点是按财产划分等级,按等级赋予相应的权利,故A正确;B是伯利克里改革的特点,故排除;C明显错误,故排除;D是可利斯提尼改革是内容,故排除。故选A。24.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行省是地方行政制度,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错误;解读材料可知,行省的主要管理权掌握在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手中且材料未体现蒙汉分裂,B项错误;行省行使的是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职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项正确;由“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可知,元代压制汉人,D项错误。故选C。25.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等关键词可以分析出是汉代郡国并行制的体现,故B正确;ACD均不合材料要求,排除。故选B。26.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政事堂是唐代皇帝和三省官员议政的场所,材料中“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反映政事堂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地位日益突出,故B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中书省负责政令的制定,故排除C;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B。27.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依据材料信息“门下省属官的魏征……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可知说明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这说明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门下省的地位,故排除B;C项错在“独立”二字;唐代的最高决策权属于皇帝,故D错误。故选A。28.根据题干材料“寄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是皇帝的上谕直接让军机处办理,不让其他人知道,说明皇帝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选B项。ACD项不是主要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军机处”“主要作用”。29.本题考查中国春秋与同时期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西周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内容,中国周代实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下降,诸侯争霸,列国分立;古代希腊实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制。综上所述可知两国在对应时期都是贵族政治、列国分立,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A。30.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秦朝掌握军权的是太尉,汉朝刺史主要是监察地方,唐朝的节度使是掌握地方大权。综上可知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故选D。31.(1)本题考查郡县制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置诸侯不便”可知焦点是:是否实行分封制。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终秦朝接受李斯的建议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从深远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3)本题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材料三“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结合所学知识变化是: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