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_第1页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_第2页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_第3页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_第4页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第一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内涵与意义 2第二部分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机遇 5第三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7第四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模式与路径 10第五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建设 13第六部分乡村振兴中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 16第七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 19第八部分乡村振兴中农林牧渔业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 22

第一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内涵与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内涵与意义

主题名称:精准扶贫的内涵

1.以家庭为单位,运用科学的界定方法,识别贫困家庭,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

2.从贫困人口的具体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施策、精准扶持。

3.注重帮扶的精准化、精准化和可持续性,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现长效脱贫。

主题名称: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意义

精准扶贫背景

我国自2012年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内涵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是以农林牧渔业为依托,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为原则,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发展园区、兴办企业、培育龙头、打造品牌、带动就业为重点,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和全面脱贫的一种扶贫模式。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意义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具有以下意义:

1.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

农林牧渔业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优势。精准扶贫以农林牧渔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以产促贫。

2.产业扶贫,保障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通过发展产业,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效解决贫困户“输血式”帮扶带来的“等、靠、要”问题,实现贫困户“造血式”长久增收。

3.发展园区,带动产业链延伸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以发展园区为载体,整合资源、集聚产业、配套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地区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4.培育龙头,提升品牌附加值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注重培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以原材料收购、产品加工、品牌推广等方式带动产业发展,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市场和技术支持。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贫困户收益,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

5.带动就业,促进脱贫就业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园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贫困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减少外出务工劳动力,促进贫困户就地就近脱贫,实现稳定增收和就业脱贫。

6.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通过产业扶贫和就业带动,增强贫困户的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实现稳定增收和长久脱贫,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数据佐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农村产业扶贫投入3980亿元,同比增长8.2%;带动145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新增农村产业稳定就业岗位587万个。

典型案例

甘肃省定西市:苹果产业扶贫

定西市利用当地苹果种植优势,发展苹果产业,带动贫困户种植苹果树、加工苹果制品。2020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27万亩,产值超过70亿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云南省昭通市:花椒产业扶贫

昭通市依托花椒种植优势,发展花椒产业,成立花椒产业扶贫联盟,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原材料收购、销售渠道等扶贫措施。2020年,全市花椒种植面积达120万亩,产值超过150亿元,带动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食用菌产业扶贫

凉山州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立食用菌产业扶贫联盟,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菌种供应、产品收购等扶贫措施。2020年,全州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2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第二部分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机遇关键词关键要点【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1.2020年,中国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显著提升,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胜利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脱贫攻坚经验启示宝贵,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方法论。

【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

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机遇

1.乡村面临的挑战

过去数十年,我国经历了高速城镇化,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乡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同时,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竞争力较弱,制约了乡村振兴。

2.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

在xxx、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脱贫摘帽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4.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xxx、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首次写入党章。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

5.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外需求的变化、技术进步、全球化趋势,对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xxx、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共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公共服务改善提供了新的手段。

挑战:

*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制约了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竞争力较弱。

*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不健全。

*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地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三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产业振兴

1.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通过产业发展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促进可持续生计。

2.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畜牧业,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完善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

主题名称:就业扶贫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求,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农林牧渔业作为农村传统产业,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例如:

-种植业扶贫:通过推广高产作物、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贫困户农业收入。

-畜牧业扶贫:通过发展优良畜禽品种,改善饲养管理技术,扩大畜禽养殖规模,提高贫困户畜牧业收入。

-渔业扶贫:通过渔业资源调查,制定渔业发展规划,扶持贫困渔户发展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产增收。

二、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农林牧渔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基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发掘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例如:

-生态农林业:利用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生态品牌。

-现代牧业:依托草场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提高养殖效率,增加贫困户畜牧业收入。

-水产养殖:利用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水域面积,发展循环水养殖、深海养殖等现代渔业模式,提升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三、带动就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其收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例如:

-农林业就业: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畜牧业就业:发展规模化畜牧场,带动相关饲料加工、兽医服务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渔业就业:发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产业,吸纳贫困渔民就业。

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宜居性

农林牧渔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养殖、可持续渔业等方式,不仅可以增加贫困户收入,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宜居性。例如:

-生态林业:通过造林绿化、森林保护,涵养水源、优化环境,提升乡村生态价值。

-绿色养殖:通过改进养殖技术,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渔业:通过合理捕捞、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

五、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文明

农林牧渔业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保护传统手工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文明。例如:

-民俗旅游: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发展民俗旅游,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传承传统手工艺。

-渔业文化传承:通过保护渔船、渔具、渔歌等渔业文化元素,传承和弘扬渔业文化。

六、数据支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88元,增长39.1%,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5%。其中,农林牧渔业收入是扶贫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达45.8%。

此外,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渔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农林牧渔业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模式与路径关键词关键要点【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产业发展】

1.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完善产业链条,延伸价值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农林牧渔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模式与路径

精准识别贫困户

*建立贫困户台账,明确致贫原因和扶贫需求。

*实施精准识别机制,根据收入、资产、负债、健康等指标进行多维度识别。

开发产业扶贫项目

*种植业:推广特色经济作物、高产粮食作物,发展设施农业和园艺产业。

*养殖业:发展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建立种养基地,提供技术培训。

*林业:实施生态扶贫,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森林抚育和更新,鼓励林业产业化。

*渔业:发展渔业养殖、捕捞、加工产业,提高渔民收入。

完善扶贫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建立多种多样的扶贫资金渠道。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吸引社会资金、企业资本、慈善捐款。

*建立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户生产效率。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生产资料、加工、销售等服务。

创新扶贫方式

*互联网+扶贫: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精准帮扶。

*产业链扶贫:建立农产品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贫困户收入。

*旅游扶贫:依托乡村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东西部协作扶贫:发挥东西部优势互补,开展产业转移、劳务输出、技术合作。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扶贫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扶贫工作。

*落实扶贫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扶贫职责。

*加强扶贫干部培训,提高扶贫能力和水平。

加强督导考核

*建立扶贫项目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和效果。

*开展扶贫工作督导考核,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履职尽责。

*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防止资金流失和挪用。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案例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

*发展苹果产业,建立苹果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

*推广菌类种植,建设菌棒加工厂,提高农户收入。

*利用当地高山冷凉气候,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

*实施"一县一业"扶贫模式,发展魔芋产业。

*建立魔芋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先进种植技术。

*引进加工企业,提高魔芋附加值,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

*发展特色畜牧业,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

*推广生态畜牧业,提高草原利用效率,增加牧民收入。

*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林下三七、灵芝等中药材,提高林农收入。

浙江省安吉县

*发展竹产业,建立竹笋加工厂,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推广"竹+互联网"模式,拓展竹产品销售渠道。

*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竹文化,创建精品民宿,增加农民收入。

数据支撑

*截至2020年底,全国脱贫攻坚战中,农林牧渔业产业扶贫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减贫1056.48万人。

*2021年,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达到238万家,带动农户1240万户。

*202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收入占比为14.4%。第五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建设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明确扶贫目标与发展路径

1.构建科学精准的扶贫目标体系,明确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对象的扶贫目标和发展路径。

2.实施分类施策、分类指导,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定差异化的扶贫政策。

3.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和贫困户具体需求,精准施策、定向帮扶。

主题名称:盘活资源要素,提升发展动力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建设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建设是精准扶贫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我国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在此基础上,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制定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对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意见》,将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导向,精准施策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坚持目标导向,以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为核心。重点聚焦贫困户、贫困地区和贫困原因,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如《关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无误;《关于实施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细化了产业扶贫的实施路径和帮扶措施,因地制宜,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我国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扶贫需求差异较大。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地区,制定了差异化的扶贫政策。如《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针对贫困山区的贫困户提出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支持,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关于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业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多方协作,整合资源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涉及农业、财政、扶贫等多个部门。政策体系建设强调多方协作,整合资源,形成扶贫合力。如《关于建立完善农村脱贫攻坚联户帮扶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了联户帮扶的组织形式、实施办法和考核机制,整合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关于开展农业大数据扶贫行动的通知》依托大数据手段,构建了农业扶贫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五、政策评估,持续完善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扶贫实践不断评估完善。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多次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如《关于加强扶贫领域政策评估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扶贫政策评估的总体要求、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旨在不断提高扶贫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体系建设成效

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扶贫对象精准化:建立了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确保了扶贫对象精准无误。

*帮扶措施精准化: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了差异化的帮扶措施,提高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政策落实精准化:建立了政策落实监督机制,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见效。

*扶贫成效明显化:农林牧渔业扶贫产业发展迅速,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综上所述,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建设为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促进了扶贫对象精准化、帮扶措施精准化、政策落实精准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六部分乡村振兴中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关键词关键要点【农业产业链融合】

1.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冷链物流等环节融合。

2.构建农业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品牌价值。

3.推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林业产业链融合】

乡村振兴中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

一、融合发展内涵

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将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相关产业优势互补,通过协同发展、循环利用、价值创造,形成多元化、可持续、高效益的产业体系。

二、重要意义

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林牧渔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有效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

*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链条的完善,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宜居性:农林牧渔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宜居性。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产业融合发展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多元化发展路径,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三、融合发展方式

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种植业与畜牧业融合:利用种植业副产品饲养畜禽,实现畜禽粪便还田肥地,形成循环农业体系。

*林业与畜牧业融合:林下养禽、养羊,利用林中资源丰富植物蛋白饲料,同时林木为畜禽提供庇护和生态环境。

*渔业与畜牧业融合:渔业废弃物作为畜禽饲料,畜禽粪便肥沃鱼塘水体,形成水产养殖与畜禽养殖的协同发展。

*农林牧渔综合种养:在农田、果园、林地等空间内,合理配置不同动植物品种,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种养模式。

*农林牧渔加工融合:将农林牧渔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四、典型案例

1.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林下牛羊”模式:

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丰富的林地资源与牛羊养殖相结合,林下种草养牛羊,牛羊粪便肥沃林地,实现林业、畜牧业良性互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湖北省宜昌市“稻渔共生”模式:

在稻田中套养鱼虾,利用稻田水体和稻straw为鱼虾提供生长环境,鱼虾粪便肥沃稻田,形成稻渔共生、生态健康的循环农业体系。

五、支持措施

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

*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开展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

*规划引导:编制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培育和引进高产、高效、抗病虫害的动植物品种,提高产业生产力。

*市场培育:培育融合发展产品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林牧渔产品增值。

*人才培养: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产业融合发展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结论

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集群、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规划引导、科技支撑、市场培育、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农林牧渔业产业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七部分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词关键要点农林牧渔业生态补偿机制

*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机制的生态补偿机制,对农林牧渔业生态服务进行补偿,鼓励农民养护生态环境。

*完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和分配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规范发放,充分发挥资金激励和支持作用。

*探索建立生态空间交易机制,鼓励农林牧渔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获得生态补偿,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赢。

农林牧渔业绿色发展

*

*优化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推广绿色农林牧渔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提高农林牧渔业生产效率,采用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善。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农林牧渔业种养循环系统,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农林牧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

*加强农林牧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

*推广生态友好型的农林牧渔技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维护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积极开展农林牧渔业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为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农林牧渔业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

*

*培育和推广抗逆农作物新品种,提升农林牧渔业抗灾减灾能力,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

*优化农林牧渔业生产方式,采用低碳农业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建立农林牧渔业气候变化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预报气候变化风险,指导农民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农林牧渔业水资源保护

*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量。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防治旱涝灾害,保障农林牧渔业用水需求。

*保护水源涵养林和湿地,发挥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维护农林牧渔业用水安全。

农林牧渔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建立农林牧渔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和利用体系,减少废弃物的环境污染。

*推广农林牧渔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饲料或能源等有价值的产品。

*加强农林牧渔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支持,完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林牧渔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林牧渔业的生态效益,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一、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精准扶贫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农林牧渔业生态补偿机制,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进行经济补偿,激励贫困地区守护青山绿水。

*生态扶贫项目:实施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湿地保护等生态扶贫项目,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生态产业发展: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产品、中药材种植等生态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保护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还草: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地面积,改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控,实行禁渔期、限额捕捞等措施,恢复渔业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畜牧业绿色发展:推广畜禽科学养殖技术,减少粪污排放,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农田生态保护: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农田生态保护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三、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实现协同发展需多措并举: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要求,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产业,将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如精准施肥、滴灌技术等,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引导贫困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监测评价:建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调整扶贫策略,确保扶贫与保护并重。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92831亿元,同比增长8.7%;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6654亿元,同比增长15.4%。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农林牧渔业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通过发挥农林牧渔业的生态效益,实施生态扶贫项目,发展生态产业,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渔业资源,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农田生态保护,并通过政策支持、产业融合、技术创新、宣传教育、监测评价等措施,促进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目标。第八部分乡村振兴中农林牧渔业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农林牧渔业科技支撑

1.加强农林牧渔业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如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绿色环保高效养殖技术、农机装备研发等。

2.推广应用成熟先进技术,如农林牧渔机械化,智慧农业系统,精准施肥施药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

3.建立健全农林牧渔科技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