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书写(每题5分共1题)

1).看拼音,写词语

tóutòngfēngjǐngyǔzhòubǔchōng

yánrèbèikézuòwèidiūshī

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

1).请补全下面的谚语。

(1)灯不拨不亮,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

(3)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真理,正所谓“一时强弱在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一想,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新字填空。

包:有水吹_____;有饭能吃_____;有足快快_____;有手轻轻_____;有火放鞭_____;有衣穿长_____。

青:有只小_____蛙;加目变眼____;有水河水_____;有日天气_____;礼貌要说_____;愉快好心____。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床前(

)(

)光,疑是(

)(

)霜。

(2)(

)(

)(

)童子,(

)(

)采药去。

(3)桃花潭水深(

)(

),不及汪伦送(

)(

)。4).学有所思。

(1)_________,理不辩不明。

(2)_________,其利断金。

(3)文章中的题目、插图、_________,可以帮助我们预测。

(4)这学期,我细心观察了,我发现观察时不仅可以用_____,用_______,还可以用_________,用_________。5).(1)一(

)海鸥,一(

)帆船,一艘军舰,一(

)港湾。

一(

)鱼塘,一(

)稻田。一(

)垂柳,一(

)花园。

(2)路人借问遥招手,(

)。

(3)(

),万径人踪灭。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

1).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轻巧的歌曲B.奔流不息的江河C.乌黑的羽毛2).《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A.英国的金斯莱B.英国的刘易斯·卡罗尔C.瑞典的林格伦D.英国的詹姆斯·巴里3).下列做法,可能影响阅读速度的是()A.连词成句地读B.一字一字地读C.集中注意力读D.带着问题读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

1).请你把大家写的心里话补充完整,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1)我想画_________送给_________□

(2)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最期待__________________了□

(4)我多想__________________呀□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

1).我能把合适的词连起来。

一只

树叶

一把

小猫

一片

雨伞2).请把汉字与正确读音连一连,拿到通关卡。

吹降游入霜落池飘

jiàngrùyóushuāngluòchípiāochuī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

1).乱句重组。

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的顺序来清理句序组成段落。

1所以我们要十分注意用电的安全。

2如果电流较强。

3由于人体是导体。

4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伤亡。

5人体接触到带电体的时候。

6就会有电流从人体通过。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顺序排列以下句子。

(

)接下来,高温的米饭需要冷却,也需要时间吸收掉所有水分。

(

)煮饭前,要把米放在水中浸泡,这会使米吸收水分,变成软软的食材。

(

)在电饭锅里,以上这三个步骤都交给了定时器或者电脑程序来完成。

(

)然后要将米煮一段时间,水烧开后保持恒定温度,直到蒸汽被米吸收。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

1).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眉眼盈盈处”和“盈盈一水间”中的“盈盈”意思一样。(

)

2.《马诗》和《石灰吟》都是咏物诗,借咏叹马、石灰表达自己的志向。(

)

3.《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小儿争辩的是太阳的大小问题。(

)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

)

5.《腊八粥》一课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等粥写得详细。(

)

6.《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立足于现实,想象未来。(

)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

1).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蜂不论平地与山尖,。采得百花成蜜后,?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2.选择下面汉字的正确解释打“√”。

(1)尽:A.完B.都C.全部用出

(2)占:A.占据B.姓C.处于某种地位

3.运用“不论……还是……都……”这几个关联词,说一说第1、2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字是“_________”,与“辛苦”相呼应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___”。

5.关于《蜂》一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蜂》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罗隐。B.“无限风光尽被占”中“尽”的意思是用力完成。C.前两句诗描写了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D.本诗表达了对辛勤劳作之人的赞美,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6.这首诗借蜜蜂表达了作者对(

)的赞美,对(

)的不满。

A.不劳而获者B.辛勤劳作之人9、书面表达(每题10分共1题)

1).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画面上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在干什么?快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吧。不会写的字请用拼音代替。

10、文言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小古文阅读。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孤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①长:首领②信:诚实)1.“求”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设法得到;②恳请;③需要。在“虎求百兽而食之”中应选第____种解释;“虎以为然”中“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故遂与之行”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兽见之皆走”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10.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争雁昔人有睹①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②”。”其弟争曰:“舒雁③烹宜,翔雁燔④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注释)①睹:看见。②烹:烧煮。③舒雁:行动舒缓的大雁。④燔:烧,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将援弓射之_________(2)竞斗而讼于社伯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让你想起哪个成语或谚语:_______________12、信息匹配(每题5分共2题)

1).我会选字填空。

象像

(1)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

)一片柔软的绿毯。

(2)我在动物园里见到了大(

)。

泼波

(3)微风吹过,泛起层层(

)纹。

(4)她是一个活(

)的女孩子。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1)在细雨(迷蒙模糊)______中,窗外的青山格外妩媚。

(2)上课时,不要四处(眺望张望)______,我们应该(培养造就)______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了腊八节,小孩子们日日(盼望希望)______着新年。13、语言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