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全册_第1页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全册_第2页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全册_第3页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全册_第4页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

备课人学科美术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巧置换教学时数()课时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公民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作为一个美术工

作者,在培养新人才的任务中更是责无旁贷。

本套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意识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

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平台。在第一和第二学段,教材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

创作,在创作的同时形成创新的意识。进入第三学段,教材逐渐加入图形创意的

练习,例如《巧置换》、《图形变身》、《用图形表现》等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

要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逐渐形成,创新能

力逐渐提高。

本课的《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等进行对换,或保留图形的基本特

教材分析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从而达到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关于物象置换的内容在第七册《物象重组》中有所涉及,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两课之间的层次要求。《物象重组》倾向于趣

味性,而《巧置换》则更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意活动,更强调理性

的思考,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德国艺术家冈特•兰堡的《我们一

味向地球索取》将一片昭示着生命的绿叶的边缘置换成烟囱林立的工厂,以它特

有的视觉形象,使人耳目一新,很好地突出了环保的主题。《精神食粮》和《自

然之风》同样是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置换,给人以视觉上的

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构思深化了要传达的主题。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

举世闻名,小作者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以新的视角,让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

像,使人忍俊不禁。也使人对小作者新颖的创意发出由衷的赞叹。

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目标

2.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巧妙置换的异常组合形式,巧妙的构思深化要传达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具图片彩笔

一、情境导入备注

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是打开学生创作

思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因此在上课时,要注意给学生营造

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多鼓励学生创新,和学生

一道创新。

二、创意培养

进行图形创意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重

点,以此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从教材上的作品范例入手,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是怎样将事物巧妙地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

特别之处?置换有哪些方法等。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对置换这一表现

形式、方法、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如果教学时间允许,补充一些以

教置换为主要创作手段的招贴设计作品让学生欣赏,丰富他们的创作素

材,拓展他们的创作思路。使学生认识到置换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

要想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寓意,就要学会开动脑筋,做到巧

妙创意。

程三、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是教学的关键。采

取“先放后收”的办法,由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想

法多。围绕教材《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作品,启发学生,树叶和

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

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

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在此基础上再“收。

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讨论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

好。也可采取“同题异构”的方法,出示一些主题,例如:“异想天

开”、“请珍爱我们的地球”等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去展开想象,然后

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们听,看看谁的想法最独特,谁最有创意。这

样的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会相互启发,从

而进一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四、当堂制作

本课的创作可独立完成,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以手绘为主,还可以

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同学还可借助

电脑进行创作。在学生进行创作中,要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较

好的想法要予以鼓励和肯定。学生作业完成之。

五、展示互评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六、课堂小结

学生的创意思维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在思想上重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练习,加大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

锻炼。类似图形创意的课业不仅可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对培养想象

力和创造力都是很有效的。

第一课巧置换

,物象重组

2图形变身

3同题异构

4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自画漫画像教学时数()课时

教材分析

1要抓住对象外形的主要特征和性格特征一一使用夸张变形手段,突出其

主要形象特征,省略减弱次要部位。例如画西欧人与黄种人漫画像大都强调鼻

子的不同造型,这也就是他们外形不同的主要特征之一。

2表情与动态的处理一一处理漫画人物表情与动态与普通绘画有许多不同

之处。漫画人物的表情与动态大多是经过夸张与变形的,使之比写实绘画中的

表情更为强烈有趣。例如画人哭泣,可以画得泪如雨下,画脾气暴躁者可以蹦

地三尺,头上甚至冒出火苗等。

3要有“漫味”一一画漫画肖像不在笔墨多少,而在把握变形,使原形“漫

化”。有人说自己画漫画像像素描速写,就是不像漫画,没有漫味,其原因就

是不善于“漫化”。

4注意形神兼备一一形要夸张,神也要夸张,注意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例如某君乐观爱笑,画他时应画他的笑容,此外还有职业、年龄、服饰特点等

也要照顾到。

5“漫化”不等于“丑化”一一夸张变形后的形象既要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又有漫画的趣味。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不同的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重点: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手法。

与难点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出自己的特征。

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

板书设计

第2课自画漫画像

1一幅漫画像画什么样的呢

2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手法

3抓住对象外形的主要特征和性格特征

4注意形神兼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备注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引入:

展示一些人物的漫画像。

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平时的

画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这些是漫画像。(出现课题)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

的印象。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自己的漫画像。(再次出现课题)

(-)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照片,再看i看他们的漫画像。你能找出漫

画的特点吗?(同学间

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小结:漫画的特点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张变形了。把人物最有特点

的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带的眼镜等。

(三)观察:

你想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画什么样的呢?

先来看看自己有什么特点。拿出镜子对照着观察自己,还可以同学间

互相找特点0

小结: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并画在黑板上。

(四)演示:漫画像,边画边告诉学生抓住突出的特点。从整体入手

不要从小部分画。

(五)欣赏:

出现几幅单线勾画的作品及添加少许色彩的作品。再欣赏一些学生作

品。

三、学生作业:

可以先用铅笔画一幅小草图再用深色的油画棒或彩笔放大画出来。画

完后可以贴到前面来。

四、总结:展评作业。

本课评价点:

1.能把握住自己比较突出的特征;

2.恰到好处地进行夸张变形;

3.“漫化”后的漫画肖像是否能够给人以轻松、幽默、美观的感

受。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漫画与生活教学时数()课时

教材分析漫画造型是画漫画的基本功,在上一节课漫画肖像的基础上,这

一课学习漫画与生活。漫画创作来源于生活,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

的事物,就会发现许多创作素材。

漫画从功能上分:具有讽刺功能、歌颂功能、传播功能和娱乐功

能等。

从形式上可分为:独幅漫画、连环漫画、全景式漫画、组画等,

表现工具不限。

从内容上分:有讽刺漫画、歌颂漫画、幽默漫画、哲理漫画、新

闻漫画、科学漫画、旅游漫画、风俗漫画、抒情漫画、肖像漫画、动

物漫画、广告漫画等。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功能、题材和表现形式的漫画。几幅作品都比

较典型,和生活紧密相关,朴实、生动而富有智慧,能使大家在笑声

中得到启迪。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了解漫画不同的功能、

表现形式和内容,重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表现手法等漫画技巧。

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不同的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

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板书设计第三课漫画与生活

1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构思巧妙::

2合理选择表现形式,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国芍日用嚼

3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感Whg£

4漫画的标题1~

教学过程1.展示多媒体资料,对漫画艺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备注

对不同表现形式和表现题材的漫画,认真分析,仔细归类,

适当地做些解释,为学生讲解分析;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自

己比较喜欢的漫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

2.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教材中及自

己搜集的漫画。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什

么是漫画?它有什么功能?有哪些种类?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教材中及展示的漫画,向学

生系统介绍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3.如何选材和立意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单靠讲解学生不

容易深刻认识,结合书中较为典型的漫画作品,为学生边举

例边分析。

4.从生活中选材一一选材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表现

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从周围的人与事中寻找创作素材。并不

是每天见到的各种生活现象都可以入画,这要求漫画者具备

敏锐的目光去摄取所需,摘取生活各个领域中你觉得有意义、

有启迪性和有趣味性的素材。例如自己决定写一部书,写了

好多决心书,最后把一年的“决心书”装订成书。使学生体

会漫画创作来源于生活,一句俏皮话,一个有趣的镜头,一

件有争议的小事,或是自己的一个联想等都可以作为漫画素

材,只有平时认真的观察与留心周围的事物才会觉得有可创

作的内容。

5.如何立意:立意的“意”是指我们对于要表现的素

材分析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主题思想,也就是确定这幅漫

画的主题,到底要表达什么,是想讽刺还是赞扬,是给人以

某种思索,还是给人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主题鲜

明。立意一要正确,二要明确,三要深刻。有的漫画让人看

了半天看不懂,主要问题就是立意不清楚,作者自己都没有

想清楚弄明白到底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怎么能让别人明白

呢?这点在创作一幅画之前,自己一定要明确。把“意”立

明,下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造型、

构图、色彩等都是为了要表现这个“意

有的学生在构思时,往往只注意漫画的趣味性,而忽视

漫画的思想性,要及时予以指导,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引

导其表现出更为深刻或有意义的画面。

6.漫画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引人发笑,而产生趣味性的主

要原因就是在漫画中使用了夸张、比喻、象征、相似、对比、

巧合、颠倒、移植等多种表现手法。教师可结合漫画作品与

学生共同分析几种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

“夸张”是漫画最常用的手法。夸张的范围很广。放大、

缩小、加以变形等都是夸张。形象可以夸张:如大头小身子;

内容可以夸张:如为了表示钓鱼时间长,渔竿与河岸之间竟

结了蜘蛛网。夸张的目的是要突出作者的主要意图和事物的

基本特征,使画面更加鲜明强烈。

“比喻”也是漫画中常用的手法,可以把姑娘比做鲜花,

把贪污犯比做老虎,小偷比做耗子。比喻的要点是要抓住本

体与喻体二者间的相似点,在喻体的选择上要确切、合适,

如把贪污犯比做小猫就不太确切了,而把大吃大喝的人比做

蝗虫就很确切而且引人重视。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不是利用相似,往往是利用二

者之间的关系或本质的相关,例如火炬象征真理,白鸽象征

和平,用骷髅、十字架象征死亡。

“相似”是漫画中经常出现的可笑情景。因为世界上没

有绝对相同的事物,所以一旦发现类似同样的事物就会感到

奇特有趣。比如一个学生沉思时举起的铅笔和两个圆圆的大

眼镜和100分恰巧相似,而一个人抽烟吐出的烟圈和绞索有

相似之处,则更加深化了主题。

“对比”与相似正好相反,对比是抓住事物相对的性质,

如大与小,正与反,黑与白等对比。如农民拿着油灯,为装

电灯的工人照亮,题目叫《迎新》,巧用了新旧对比,意味深

长。

“巧合”无巧不成书,生活中常有碰巧、凑巧的事情,

如能将巧事组织好,也能造成幽默。例如,一根毛的牙刷碰

上了只剩一颗牙的主人。

在分析多种表现手法的同时,要提示学生,一幅漫画往

往并不是只运用一种表现手法,而是几种共同构成的,这需

要在创作时随机应变。

在漫画中,文字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从画面上看,它

可以在人与物身上注字,可由人嘴里冒出语言,此外画面上

可以外加注释、对话等等。而漫画的标题更有点睛的作用,

是作品整个构思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滥用或白用。教师应

在学生构思时进行提示,将文字纳入画面之中。在为漫画起

标题时教师更应从旁引导,使画面主题更为明确、深刻。当

然,也有不少漫画不设标题,只写“无题”,如果画面已经把

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倒含蓄幽默,给读者留有思索

余地。

7.课堂评价

学生创作完成后,可采用班级漫画展的形式进行展示,

将作品贴在黑板或墙面上,同学之间相互欣赏、评价。评价

作品时,可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构思巧妙;

2.合理选择表现形式,恰当运用表现手法;

3.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感。

评价重点要落到构思和表现手法上。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身边的风景教学时数()课时

教材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经历各种场景,本课设计意图是通

过风景写生,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亲身感受“身边的风

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并提高线描绘画技巧和写生能力。

在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照片和美术作品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

察这些场景都是我们生活中十分熟悉常见的,是我们“身边的风景”。

教材第8页的风景照片,有亭有楼有桥有廊,其间又装点着郁郁葱葱、

生机盎然的藤萝树木,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整幅照片包含内容丰富

繁杂。上面黄色边线确定了三个构图,可重点利用其讲解构图规律;

如果学校条件不允许外出写生,第8页下面的几幅照片可作为学生创

作表现的素材,或走出教室去写生,校园里也有“风景”。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

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构图规律,体会用线方法。

与难点难点:透视关系及构图。

教学用具示范图;画夹;铅笔;速写本;橡皮;小凳或坐垫等

板书设计

第四课《身边的风景》

1选好要表现的风景

2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3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图

Ui

4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简繁

教学过程-:讲外出写生课需要做的准备:在事校里或附近选一一

处适合于写生的街道或场景。(一是1学生十分熟悉;二是结

构比较简单,易于学生表现;三是不太拥挤,车辆行人少;

四是有一块空地,能容下一个班的学生们上课。在选好位置

后,先画一画,感觉一下学生们在上课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这也是一种备课,不同于办公室的备课,只有把这种备课做

好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那种“放羊式”的写生,不可

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老师还可以勾一幅比较长的大轮

廓图,或是一些小的构图草稿,以备上课时对照着景物给学

生讲解示范。所有准备工作做充分了,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

果。)

学习用具也要提前嘱咐学生准备好,一般包括:写生用

的画板或画夹(也可以用硬纸板代替),铅笔、橡皮、小凳

或坐垫。

二:先和学生交流:你每天上学路上都会经过哪些地方?

简单描述几个你觉得很美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为什么有的同学能详细描述出那么多场景,而有的同学描述

不出来或是不清楚呢?为什么有些地方有的同学觉得美,而

有的同学浑然不觉呢?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用心感受体味美的心,

对于身边的风景我们十分常见、熟悉,反而没有留意观察、

细心体味。如果我们能用眼睛去寻找身边的风景,如果我们

用心去感受身边的风景,如果我们能够多点发现,我们

的生活必定会变得更美。

三: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举例如第9页的《山村新居》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

作品,他十分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利用线条的繁

简突出画面主体,使画面充满节奏美感。两幅学生作品线条

运用得熟练、大胆、肯定,在把握住大的透视关系的前提下,

细节刻画得细致入微,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情趣。结合这几幅

作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用线方法。第8页的风景照片,可

让学生用格尺在照片上画一画,看看还可以确立哪些主体,

如何构图。因为是写生课,所以写生前的讲解尽量节省时间,

把时间留到写生时详细指导。

四:带好工具,整队出发,到达写生现场,教师要先稳

定学生情绪,然后集中出示课前准备的示范图。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写生的步骤:

1.选好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图。一次画不好,可以

反复修改。

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简繁。

一节课完不成,第二节课可继续进行写生,提醒学生切

不可轮廓还没确定好,就急着进行细节刻画。教师讲完,注

意把范画收起来,避免学生临摹。

五:在实际写生时,学生面对广阔的自然,千姿百态的

景物进入视野,如何选取适当的表现对象,做精心构图不是

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事先可让学生做一个简易取景框,即

把一张硬纸从中间裁一个小的长方形洞,这样,从洞内看出

的将是一幅幅画面,这也是一种帮助学生解决构图的好办法。

六: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帮助学生

选择好的表现角度、确定恰当的构图,使学生在实践中做到

主次分明、有的放矢,把精力放到主体物的表现上。创作完

成后,要求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周边环境的卫生、

整洁。

七;整队小结:表扬观察和表现认真和细致的学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从不同的视角表现教学时数()课时

教材分析从科学意义上来讲,视角是指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

内交叉而形成的角,当''视角”一词用于美术创作中时,则多指人们

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观察、思考与表现主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角度。对于

本课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尚小,不可能通过本课而对艺术的视角问题

有透彻而全面的了解,因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观察时的不同角度

出发,或俯或仰,或侧或偏,尝试用与平时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平时

司空见惯的景象并进行表现,从这样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情

致。从而也为将来能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不同流派画家的艺术作品打下

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教学重点重点:尝试用与平时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

与难点难点:创作时观察、思考与表现主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角度。

板书设计第五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1“视角”一词

2不同视角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3观察与绘画练习

4打破常规与新鲜感

教学过程-: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观察方法,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水备注

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增多,10岁左

右的小学生在绘画时,会逐渐从幻想世界里走出来,把兴趣

逐渐转移到对真实世界的描绘上,但是,他们描绘生活的作

品显得单调而无趣。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他们面对这个

繁杂的世界时,他们不知道去怎样观察、怎样选材、怎样取

舍。分析一些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绘画作品,你会发现画得“大”

而“全”几乎成了孩子们的通病,因此,不少美术教师往往

会发出感叹,怎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绘画水平越来越下降,

甚至不如二三年级的时候画得有趣了呢?其实,孩子们这个

时候遇到的绘画问题和刚开始学写文章时的状态类似,他们

也不想画“流水账”似的画,面对自己缺乏新意和激情的画

面,他们也感到很困惑,他们急需教师的点拨与指导。用不

同的视角来表现这一课,向学生介绍了一种新的观察方法和

思考方法,为他们提示了一条生动地去表现世界的路。

二:欣赏与绘画相结合,看看画家是怎样用自己的视角

去观察和表现的。把学生平时的画作和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

起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分析,学生要重点思考画家在作画

时是采用怎样的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的。选择名家作品时可精

选一些构图不同的,表现内容不同的作品,如勃鲁盖尔的《冬

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中立的《父亲》等。在

不介绍任何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你能从

作品中看出作者所要表现的重点是什么吗?你是怎样看出来

的?如果画面上是真实的情景的话,你知道画家是站在哪个

角度进行观察的?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角度去观察表

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理解每一位艺术家在创

作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

观察,最终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创作意图的角度去表现自己最

想表现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尝试从不同的视角

来观察,表现出自己最想表现的东西。

三: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寻找新发现。

在欣赏了名家作品,明白相关道理之后,可以让学生动

起来,做一个从新的视角去观察的小练习,可以就校园里的

一景或一物让学生进行这项观察练习。通过观察让他们去找

一找,当你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同一个事物时有什么不同的

发现。观察之后大家就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敢于打破常规,主动去从不同的角度想

问题,发现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教师还可以准备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景物的图片来让

学生观察,体验因观察角度不同而给画面带来的新鲜感。

四: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进行简单绘画练习。

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个有趣的主题,让学生采用对景写生

的方法,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描绘,

从而感受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所带来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五: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布置不同的绘画作业。

完成了上面的练习,就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接

着让学生自定主题去进行表现。先想想自己要表现什么,然

后确定自己的表现重点,构想从怎样的角度去表现最能表达

自己的意思,然后尝试创作。

六:评价与讲评。学生创作完成之后,在评价活动中,

先不让作者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而是让其他同学透过作者

的画面猜猜看作者最想表现什么,边讲评边强化从不同视角

去表现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操场上教学时数()课时

教材分析每到下课,学生们都会来到操场上,兴致勃勃地做各种游戏、运

动,但如果要求他们将这极为熟悉的场景用画笔表现出来,大部分学

生却会感觉无从下笔。这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不知道如何表现不

同的人物动态,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的动作都比较复杂,动态千变万

化,因此学生感觉画起来比较吃力。利用教具(自制人体结构纸模型

等)摆在黑板上,简单讲解人物结构比例,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摆出

各种动作,在黑板上用简练的线条画些如教材第12页的动态骨式图,

使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做模特儿,摆姿势。第二,

不知道该如何构图。操场上活动的人物众多,如何合理组织画面尤为

关键。结合教材第14页的几幅图片,为学生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

律,以及艺术巨匠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孩子们的游戏》和学生作

品《操场上》等,向学生介绍如何组织画面构图。

在色彩处理上,儿童向来是大胆的,这就注意一个色彩调和问题,

因此要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进行涂色。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冲刺》画得场面很大,表现的人也很多,跑步的动作各式各样,还

有许多观众在呐喊助威,非常热闹,其用色超出正常的视觉经验,将

跑道画成七彩颜色,人物服装、旗子更是大块鲜艳的颜色,整幅作品

色彩感觉十分强烈,充分表现了赛场上热烈的气氛。《操场上》运用

的是浅色背景,黄色涂染了大面积的地面,以衬托游戏、运动的人五

颜六色的服饰,远处教学楼用蓝绿色块表现,与周边的树与天相互映

衬,整幅画面色调统一、十分和谐。

教学目标1.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尝试运用焦

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3.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重点:练习不同的人物动态画法。

与难点

难点:如何组织画面构图。

教学用具光盘;人体结构纸模型;学生模特等

板书设计

第六课《操场上》-----------------------1

1人物动态丰富生动、准确自然

2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画面构图合理

3色调明确,突出表现主体物

4画面整体效果好

教学过程-:在上本课前,提前为学生布置任务:下课时到操场备注

仔细观察,看看操场上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游戏和运动?他们

的动作是怎样的?上课后,趁热打铁:前几节课同学们表现

了我们身边的风景,今天我们继续来表现我们极为熟悉的事

物一一操场!每当下课,同学们就在操场上生龙活虎的游戏

和运动,我们就来把不同动态的同学们表现到画面上!

二: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表现不同动态的人。可

利用自制教具一一人体结构纸模型摆在黑板上,或是请几名

学生到讲台前做模特儿,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人

体的结构和动态。人体的结构简单地分为四部分:头、颈、

身躯、四肢。人体运动依靠身体各大关节的运动。如颈椎、

腰椎、肩、肘、胯、膝、踝等关节。颈椎和腰椎关节都在一

根脊椎骨中,可以灵活地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弯曲,

表现出人体的大动势。肘关节只能前曲不能向后曲、膝关节

只能向后曲而不能向前曲。边讲边在黑板上画画简单的示意

图,或是展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相关挂图。

运动中的人动作变化很快,结合教材12页的图片,为学

生讲解如何采用简练的线条和基本形,表现具有动态趋势的

人物骨式图:把人的头部简化为圆形,颈连接头部与身躯,

简化为短线;身躯包括胸、腰、胯,简化为椭圆形或长线;

四肢简化为不同长短的线。在整体结构、动态画准确的基础

上,再对服装的褶皱、装饰、缝合线等细部进行刻画,对人

物的表情进行简单的描绘。

请学生讨论平时在操场上同学们都有哪些比较喜爱的运

动或游戏,并提出:你能不能上讲台来表演这个动作?根据

学生做的动作,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示范。在讲解示范后,让

学生开始进行练习,巡视指导。由于亲身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气氛也就会更加活

跃,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美术知识。

三:在讲解构图前,要先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

律。

在以往的美术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这方

面的知识,所以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欣赏教材中的3幅照片,

讨论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并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

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我们要把生活中的立

体空间,转化到绘画中的平面空间,需要合理的运用这种焦

点透视规律。并让学生试着在教材第15页中的两个人中间画

上一到两个简单的小人,使画面看上去舒服,引导学生体会

所画人物的大小和位置对画面的影响。

如何组织画面构图,结合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孩子

们的游戏》和学生作品《操场上》等,与学生共同分析画中

人物的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在

创作人物比较众多繁杂的场景时,应注意人物之间的透视关

系、空间关系,要有远近大小、聚散疏密,人物之间可以相

互遮挡,再辅以适当位置的景物,合理安排画面。在欣赏构

图的同时,还要结合这两幅作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每个人

物都要有各自的动作、服饰、表情特点,使画面看起来更加

丰富生动。

四:在画面色彩上,结合教材中的学生作品为学生分析,

用色或大胆热烈,或和谐统一,涂色前要确立主体与背景色

彩的关系,突出表现主体物,可以以淡托重,也可以以重托

淡。

五:学生在创作时,提醒学生让自身的关节动一动,体

会一下姿势,避免错误的动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做动作作

为参考,使所画人物动态更为协调、生动。

本课也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第一课时进行

人物动态速写,第二课时通过集体分析讨论,将画好的人物

剪下来根据大小合理安排构图,贴到画面上,然后再用画笔

添加背景,根据画面表现内容事先画好背景亦可。

六:本课评价点:

1.人物动态丰富生动、准确自然;

2.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画面构图合理

3.色调明确,突出表现主体物;

4.画面整体效果好。

教学反思

华北油田水电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案

备课人杨红美学科美术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盘泥条教学时数()课时

教材分析泥条盘筑是制陶技法中古老的方法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

的祖先就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来制作陶器,由于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它

一直延用到今天。一般来说,徒手捏制的陶器大小有限,而泥条盘筑

的方法则可以制作较大型的作品。

泥条盘筑的陶器,有自然的条状肌理,形态丰富。变化多端的几

何图形组合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泥条盘筑的制作对技术要求不高,自

由度也较大,因此,进行泥条盘筑,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从而,体会制作和艺术创作的乐趣。那具有动

感的流畅线条,宛如行云流水,生动活泼,极富韵律,给人带来无穷

的愉悦和情趣。

教材中展示了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的各种作品,给学生一个很

好的启发。课本中还展示了利用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现代陶艺作品,

能够拓宽学生眼界,拓展学生创作思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

教材中还展示了泥条盘筑的基本方法,学生通过看图与实际操作相结

合,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材中还出现了盘泥条的小知识,更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

累。

在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教材中的作品,比如城堡

的不同造型和利用盘泥条这种特殊的肌理效果制作的小羊,还可以鼓

励学生探索泥条的不同盘法,或欣赏不同盘法制作的作品,以使学生

能够更好地利用这种方法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制作陶艺作品。

2.了解陶瓷文化和陶瓷成型的工艺。

3.在创作中体会陶瓷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

与难点难点:泥条的干湿程度。可提前在家里和好泥带来。

板书设计

第七课《盘泥条》

1制陶技法中古老的方法之一

2盘泥条的基本方法

3泥条编织等成型方法■MII1

4创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

教学过程-: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陶器方面的知识,了解备注

陶器制作的基本方法。对陶艺的种类、历史、制作工艺等进

行一些必要的了解。陶器的造型很多,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

搜集图片。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学生下载图片,通过多媒体

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并

对学生的观点做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在学生欣赏过程中,注意从作品的造型特点上加以引导,

体会泥条盘筑工艺带来的独特魅力。另外,陶艺是一种历史

文化的体现,除了要欣赏陶艺作品本身,也要引导学生感受

作品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二:初次接触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学生会感到很新鲜,

可以让学生从搓泥条的游戏开始,让学生把搓出的泥条盘出

一些简单造型,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以后,引导学生欣赏泥

条盘筑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泥的特点已经有所感受,因此

这节课的关键应该是在于泥条间的固定。教材中介绍了两种

方法:一个是用泥浆粘接,一个是挤压泥条固定,可以引导

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图片和所配的说明文字,然后分别体验,

并找出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

三: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泥条的干湿程度是影响盘制效

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水分的掌握尤其重要,太湿或太干都

不易成型,教师要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

并且要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体会泥条的粗细是

否影响作品的形状,以及盘泥条时的“松紧”变化,会形成

什么样的效果等等。在课前进行一些尝试,这样更有利于课

堂情况的把握。

四:为了让学生了解盘泥条的基本方法,可以播放一段

泥条盘筑作品的制作过程录像,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或者

亲自操作,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

五:制作作品时,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学生

可以分头制作零部件,并组合在一起,便于制作稍大点的作

品,也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引导各小组发表制作体验。比

如,在制作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等,以

此进一步促进小组间的交流。这种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增强学生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掌握了盘泥条的方法后,要引导学生在制作的作品上

加一些装饰,比如,粘接泥球、用泥条制作的各种花纹等。

七:泥条盘筑工艺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以后,现代陶艺

衍生出泥条竖立和泥条编织等成型方法,对于动手能力强的

学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以促进学生的创作能力,扩

展学生的表现手段。展示一些有特点的作品,以给学生更多

的创作提示,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具鲜明个性的作品。

八:作品的评价环节可以是小组之间互相欣赏,最后选

出喜欢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也可以是投票选出做工精致和最

佳创意等作品,并让作者谈一谈创作思路。可举办一个小型

的作品展。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瓶子巧装饰教学时数()课时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或用到各种各样的瓶子,它们的形状、

材质和色彩各不相同,而且都有着不同的用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

些瓶子,加上合理的想象,适当地添加装饰就会换成另外一个有趣的

形象。放置奶制品的塑料瓶小巧可爱,盛装各种酒类的玻璃瓶形状各

异,饮料瓶的色彩鲜艳,这些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瓶子都可以成为

我们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很多看似无用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巧手会变

成一件有趣的艺术品。

此课针对如何观察一个瓶子做了主要的提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和想象:把瓶子横着、竖着或者倒着等角度进行观察就可能会联想出

不同的形象,比如可爱的小猪、戴着礼帽的小孩儿,或者是一座小房

子。教材中还展示了用不同材料装饰的瓶子的形象,这些材料都是平

常用到的彩纸、吸管、毛线、橡皮泥、铁丝等甚至瓶盖都派上了用场。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对学生观察对象时

的合理想象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那些太过牵强的想象要引导学生

从瓶子的外形、色彩以及材质,特别是角度上观察和思考。对于各种

材料的使用,也要针对不同的想象合理使用材料,表现出更具特色的

形象。教学形式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

作,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和创意,把瓶子装饰成新的形象。

2.能够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想象,做出有特色的作品。

3.发现身边废弃物品所隐含的审美价值,并能够通过想象和制作使

之实现。

教学重点重点:想象和制作。

与难点难点:合理使用材料,表现出更具特色的形象。

板书设计第八课《瓶子巧装饰》

1观察和想象及材料运用的合理

2有创意的作品

3巧装饰就要突出“巧”字

4小小的装饰品IAI

教学过程一;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造型的瓶子,这个过程也是学备注

生对瓶子的造型进行初步的观察和体会的过程。还可以建议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搜集各种有关瓶子造型的图片资

料,增加学生的图形信息量,为后面的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教师也要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

学生们的想象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动物或人物,

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图片,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

瓶子和形象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进行联想。

二:开始上课可以请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瓶子,也可以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比如瓶子的形状像什么,颜色联想到什

么等等,大量的信息交流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联想空间,也有

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对于有精彩创意的学生要及时表

扬,对于缺乏想象力的学生,要多鼓励,建议全班同学一起

出主意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手工设计课,学生总是急于动手,可以让学生先尝

试制作,在制作中把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请创作者说

一说制作时是如何考虑的。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向他提出改进

意见。要引导学生从想象的合理性、色彩的搭配、材料使用

上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四:巧装饰就要突出“巧”字,充分利用瓶子本身的特

点进行合理的联想,就会有巧妙的构思。结合课本中的提示,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瓶子的形态,还要充分考虑瓶

子的形状、外包装等方面的因素,对瓶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和装饰。装饰的时候,不同材质的瓶子使用的材料要有所区

别。从瓶子的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方面引导学生选择材

料。欣赏和分析学生作品或者搜集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

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材料。可以用来装饰的材料很多,有些学

生总是盲目地使用材料,反而破坏了瓶子本身的形态。因此,

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材料,让材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在展示评价的环节,有意识地挑选一些作品进行展

示,比如创意较好的、材料运用合理的、或者与此相反的作

品,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好的建议。也可以以小组

的形式评选出好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说一说创作时的想法,

装饰时是如何考虑的等等。巧妙的联想和装饰让原本没有生

机的废旧材料成为了富有艺术感的新形象,这些有趣的形象

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建议学生把作品带回家里和父母一起分

享自己的快乐。摆在家里作为一个小小的装饰品,点缀自己

的房间。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以墨代色教学时数()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工具

和材料以及艺术表现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小

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要通过欣赏、绘画等活动逐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

特点,以发展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墨的运用在中国画的表现中非常重要,墨的运用可以说是写意中

国画的灵魂所在,自古以来就有“墨分五色”、“墨具六彩”之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我们知道,通过控制墨与水的比例和

用笔的变化,墨的深浅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以墨代色这一课,主要是

让学生了解墨的运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探索墨色变化的奥秘,掌

握调配深浅不同的墨色的方法,尝试用墨进行游戏性的绘画,感受墨

色的丰富变化。

教学目标1.了解墨的运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尝试调配深浅不同的墨色,培养学生对墨的表现能力。

3.尝试大胆用墨,创作一件墨色变化丰富的作品。

4.了解祖国绘画艺术,能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笔;墨的运用练习

与难点难点:掌握调配深浅不同的墨色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九课《以墨代色》

1用墨做游戏

2运用干湿不同的墨来表现

3点、线、面及墨色的深浅

4墨的趣味

多媒体展示及示

教学过程一:本课适合采用欣赏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备注

在欣赏时注意让学生先整体感受中国画的精神风貌,然后再

把重点放在感受作者对“墨”的把握与表现上。欣赏部分的

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以墨色为主的

特点;二是让学生感受中国画作品中丰富的墨色变化;三是

探讨画家是怎样运用墨色的不同变化表现大千世界的。

以课本中叶尚青的作品《浮香绕曲岸》为例,做典型欣

赏评述活动,边欣赏边与学生交流:

1.对比国画作品中的荷和照片中的荷,说说你的不同感

受。

2.我们都观赏过碧荷粉莲的美,作者为什么不用缤纷的

色彩来表现荷的美,而是要用单一的墨色来表现?

3.作者用墨色表现的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画中你

能看出作者心中的荷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4.画中墨的深浅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变化?

5.作者是怎样利用墨色深浅变化来表现事物的?

二:教学要把探索和发现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探

究性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给学生创作一个宽松的空间,在

交代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后,就可以让他们发扬无知者无畏的

精神,主动探索,大胆尝试,去自由自在地“玩”墨了,要

鼓励与期待他们在玩中发现墨的变化,墨的神奇,墨的趣味,

使他们能从刚接触中国画起,就对中国画的“墨”有一个生

动活泼的印象。当学生一次次往墨汁中加水调配出变化丰富

的墨色时,当学生一次次为自己涂抹出的墨痕而骄傲欢呼时,

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学习活动分为两步,一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随意涂抹

调配墨色,丰富学生对墨的感受的时间,这实际上是让学生

用墨做游戏。二是引导学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