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1页
1.1 声音是什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2页
1.1 声音是什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3页
1.1 声音是什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1课声音是什么分层练习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答案为:振动;大于。高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因为喇叭而产生的鸣笛声,会通过传到人耳,干扰考生考试。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鸣笛声就是由于喇叭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鸣笛声会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干扰考试。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产生;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解析:由于马蹄声在土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快,故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由课本基础知识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被人耳接收,从而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故答案为:固体;振动;声波。为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变异防疫工作。某学校利用晨会时间开展了防疫知识的宣传。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同学们听到领导讲话的声音是由于人的声带发生产生的,且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领导讲话时,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2)同学们通过领导讲话得到一些防疫措施,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1.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是声速大小跟空气温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A.声音的传播必须有空气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C.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D.当空气温度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接近350m/s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故A错误;BC.根据图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声速也将变大,故BC错误;D.由图像可得,当空气温度为30°C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接近350m/s,故D正确。故选:D。2.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 B.人耳不可以辨别出低音和高音 C.在空旷的房间内说话时容易听到回声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解析:A、若声速为3x10%m/s,与光速相同,故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因此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故A正确;B、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与声速没有关系,故B错误;C、人耳要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差为0.1s以上,若声速为3x10%m/s时,在空旷的房间内人说话的原声和回声相差远远小于0.1s,故C错误;D、若声速为3x10%m/s,则声速与光速相同,打雷时看到闪电,同时听到雷声,故D错误。故选:A。3.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5s、0.12s、0.185s、0.13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B.C. D.解析:声音都在海水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根据公式s=vt可知,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由题知0.305s>0.30s>0.185s>0.13s>0.12s,所以SA>SE>SC>SD>SB,故D符合题意。故选:D。4.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解析:两个音叉之间存在空气,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音叉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空气;能量。1.(2023江苏徐州中考模拟测试)如图为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使用说明书(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m/s。解析:(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时间相同,因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故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即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所以时间差也会减少,即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变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说明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变大,故选:A;(4)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s1/v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s2/v由题意知:t2-t1=1.875x10-3s,即:0.8m-0.2m/1.875x10-3s=320m/s2.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解析:(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