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桃花的主要部分是(

A.1、4 B.2、3 C.5、6、7 D.8、92.下图为快速繁殖胡萝卜的技术示意图,这项技术被称为(

A.嫁接 B.杂交育种 C.组织培养 D.压条3.如图为跳蚤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跳蚤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B.跳蚤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C.跳蚤发育过程与蝗虫一样 D.跳蚤的幼虫与成虫差别不大4.下列动物中,属于体内受精、卵生的是(

)A.鲸鱼 B.蟾蜍 C.燕子 D.大熊猫5.如图为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其中能产生精子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父亲和儿子都患有乙肝 B.母亲和女儿都贫血C.父母与孩子都得了流感 D.父母与孩子都是单眼皮7.下列各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

)A.卵细胞和体细胞 B.受精卵和体细胞C.精子和体细胞 D.精子和受精卵8.下图是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B.②是双螺旋结构C.①和②的数量关系是1:1 D.③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9.如图表示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对的基因A、a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B.若A基因来自母方,则a基因来自父方C.一对染色体上只有一对基因D.图中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10.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B.化石包括遗体、遗物和遗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C.生物的进化只受环境因素影响D.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水蒸气、氢气、氨、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11.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12.雪兔生活在高纬度地区,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下图表示雪兔的毛色由深到浅的“换装”过程。下列关于此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有利于雪兔的繁衍C.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不利于雪兔防御敌害13.下图是人类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人类是从哪一阶段开始会用火、使用语言(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14.研究人员将胡萝卜素的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中,生产出了“黄金大米”,这种生物技术属于(

)A.发酵工程 B.细胞工程C.蛋白质工程 D.基因工程15.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如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阶段害虫中没有抗农药个体B.a~b阶段害虫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农药的使用C.b~c阶段害虫数量增加是因为害虫繁殖能力增强D.b点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二、综合题16.马铃薯,俗称土豆,块茎可供食用。下图中Ⅰ为花的结构示意图,Ⅱ为果实的纵切图(①~⑥表示结构),a为马铃薯的块茎繁殖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和。(2)上图中,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到雌蕊的[②]上的过程叫作传粉。(3)传粉完成后,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另外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结合,将来发育成。(4)完成受精后,花朵凋谢,只留下[④]继续发育,形成[⑥]。(5)在农业生产中,a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17.果蝇个体小、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交型多、是遗传学实验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一样,其发育过程需要经历卵→→→成虫四个阶段,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作。(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如图是果蝇杂交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显性性状是。(3)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第一代长翅果蝇的基因是AA,残翅果蝇的基因是aa,则第二代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第三代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8.下图1表示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图2表示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不同地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B]进化来的;水生动物向陆生动物进化的过渡动物是[C]。(2)裸子植物和[E]的主要区别是裸子植物的种子无包被。(3)如图2所示,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图1中的B、C、D类动物化石。若甲地层中发现的是C类动物化石,则丙地层中应该是类动物化石,乙地层中应该是类动物化石。(填字母)(4)生物遗传、变异与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不断进化。三、实验探究题1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薰衣草衣草扦插成活率的因素”,设置了三组实验,相关条件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温度/℃插条切口插条选择成活率/%第一组25涂生根剂嫩枝87第二组25不处理嫩枝34第三组10涂生根剂嫩枝11注:除上述条件外各组其他培养条件均一致。(1)薰衣草植物的扦插属于,此种繁殖方式能使后代具有亲本的。(2)扦插过程中一般要除去插条上的部分叶片,其目的是降低插条的。(3)第一组与第二组作为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4)从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分析】分析题干的图可知:1是花瓣,2是花药,3是花丝,4是萼片,5是柱头,6是花柱,7是子房,8是雄蕊,9是雌蕊。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所有的花瓣构成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详解】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雄蕊花药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故选D。2.C【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详解】A.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A不符合题意。B.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图,该繁殖方式是利用了胡萝卜根的组织或细胞繁殖后代的方法,故属于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成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C符合题意。D.压条是将未脱离母体的枝条压入土内或在空中包以湿润材料,待生根后把枝条切离母体,成为独立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单易行,成活率高,但受母株的限制,繁殖系数较小,且生根时间较长,D不符合题意。故选C。3.A【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详解】由跳蚤发育过程示意图可知,它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中幼虫和成虫形态结构差异较大,故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分析】卵生是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为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胎生指的是胚胎是在子宫里面生长发育的,发育成熟以后,从子宫里面分娩出来。【详解】AD.鲸鱼、大熊猫虽然生活环境不同,但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故都属于哺乳动物,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AD不符合题意。B.蟾蜍,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卵生,B不符合题意。C.燕子,鸟类,体内受精,卵生,C符合题意。故选C。5.D【分析】题图中,①精囊腺,②前列腺,③附睾,④睾丸。【详解】AB.①精囊腺和②前列腺的功能是分泌黏液,AB不符合题意。C.③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功能是贮存和输送精子,C不符合题意。D.④睾丸,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D符合题意。故选D。6.D【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详解】AC.肝炎和流感都是传染病,不是生物的性状,因此都不是遗传现象,AC不正确。B.贫血跟后天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属于遗传病,B不正确。D.父母与孩子都是单眼皮,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是遗传现象,D正确。故选D。7.B【分析】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染色体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染色体成对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详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在精子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并且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产生的精子,一条来自母方产生的卵细胞。因此,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相同,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D【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题图中,①染色体,②DNA,③蛋白质。【详解】A.结合分析,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A正确。B.②DNA是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B正确。C.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C正确。D.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而③蛋白质不携带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D。9.C【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详解】A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图中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AD正确。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A来自母方,则a一定来自父方,B正确。C.一对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它们控制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0.B【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详解】A.巴斯德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肉汤不变质,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产生的,A错误。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最直接的证据,B正确。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C错误。D.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D错误。故选B。11.D【分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而“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D符合题意。故选D。12.D【分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详解】A.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是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B.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对它躲避敌害是有利的,故有利于该物种的繁衍,B正确。C.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雪兔随季节更替有“换装”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雪兔随季节更替的“换装”是一种保护色,对它躲避敌害是有利的,D错误。故选D。13.C【分析】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阶段。进化历程特点【详解】A.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不能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A不符合题意。B.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主要是石器,B不符合题意。C.直立人学会了用火,使用语言,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C符合题意。D.智人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D【分析】生物技术产业是新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详解】A.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A不符合题意。B.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B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工程就是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化学、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C不符合题意。D.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根据题干信息,生产“黄金大米”的生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D符合题意。故选D。15.B【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2)生存斗争: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3)遗传变异: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4)适者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详解】AB.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但抗药性能力有强有弱,a~b段反映的是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杀死,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A错误,B正确。C.b~c段害虫数量增加是因为a~b段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个体进行繁殖而导致的数量增加,而不是因为繁殖能力增强引起的,C错误。D.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而不是因农药的使用导致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错误。故选B。16.(1)雄蕊雌蕊(2)柱头(3)受精卵胚乳(4)子房果实(5)无性【分析】图中:Ⅰ为花的结构,Ⅱ为果实的纵切图,①是子房壁、②是柱头、③是花柱、④是子房,⑤是雌蕊,⑥是果实。a为马铃薯的块茎繁殖过程示意图。【详解】(1)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2)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②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3)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4)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④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⑥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5)在农业生产中,a这种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17.(1)幼虫蛹完全变态发育(2)相对性状长翅(3)Aa25%【分析】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一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蟋摔)。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详解】(1)果蝇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一样,要经过卵一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2)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显性性状是长翅。(3)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第一代长翅果蝇的基因是AA,残翅果蝇的基因是aa,而第二代长翅果蝇遗传给第三代残翅果蝇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第二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第三代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25%。详解看以下遗传图谱:18.(1)爬行动物/爬行类两栖动物/两栖类(2)被子植物果皮(3)DB(4)环境【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题图中:B爬行动物、C两栖动物、D软体动物、E被子植物。【详解】(1)结合分析,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因此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B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而爬行动物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此属于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是C两栖动物。(2)结合分析,E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绿色植物的分类一般要考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把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3)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图二所示的地层从古老到新近的顺序是丙甲乙。结合分析,若甲地层中发现的是C两栖类动物化石,则丙地层中应该是D软体动物化石,乙地层中应该是B爬行动物化石。(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