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重庆市渝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重庆市渝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重庆市渝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重庆市渝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准考证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

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

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

夺场。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

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

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

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他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

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

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就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

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痛

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

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

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世之庸妄者,遂执其

成说,以裁量古今之学术,有一语不与之相合者,愕

胎而视曰:此离经也,此背训也”。黄宗羲痛斥科举

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传注再变而为

时文,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

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

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

要冲破迷信,“盖道非一家之私。圣贤之血路,散殊

于百家,求之愈艰,则得之愈真”;要学贵独创,学

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

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

也。”黄宗羲倡导异质共存,他希望学校是实践、捍

卫这一精神的场所;换句话说,他期待学校教育彻底

撰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

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

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

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

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

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

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

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

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

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

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

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

“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

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

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

书宽大之气”。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

有陷于野蛮之虞。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

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

为本。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

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

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

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因此他认为一地

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

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

职不修也”。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

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

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

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

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

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

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

推动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4日11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0

A.重视学校建设是黄宗羲关注教育的重点主张,他认

为学校就应该是一个跳出名利、弘扬文化的地方,在

学校里,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应该给真理让路。

B.黄宗羲深刻了解“科举取士”的祸害,认为科举制

用“经、训”束缚士人的思想,学校教育动辄把不合

之言视为“离经背训”,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启蒙目

标O

c.黄宗羲认为“养士”是学校必不可少的要求,也就

是说学校应该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安邦治天下的栋梁之

才,学校的职责就在于此。

D.黄宗羲认为负责教育的地方官员在推动风俗、推进

文明进步方面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责无旁贷,若地

方风气不良,应问责失职的学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大量采取了引证的方法,突出了材料的准确性

和真实性,显得很严谨而有力度。

B.文章观点鲜明,前三段以“总——分”的论证结构

逐一展开论述,结构脉络非常清晰,层次清楚。

C.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论证了黄宗羲主张摒弃

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存在的不足。

D.作者认为,黄宗羲以革新为前提,指出了当时学校

教育的弊端,论证了学校建设在强国利民方面的重要

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学习教育的文句与本文观

点相左的一项是()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C.“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1.A2.C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学校教育动辄把不合之言视为‘离经背训',完

全违背了教育的启蒙目标”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二

段“世之庸妄者,遂执其成说,以裁量古今之学术,

有一语不与之相合者,愕胎而视曰:此离经也,此背

训也”可知,并不是“学校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启蒙目

标”,而是“世之庸妄者”的一种片面观点。

C.“学校的职责就在于此”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四

段“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

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可知,学校的职责不

仅为养士。

D.“应问责失职的学官”无中生有,依据原文第四

段“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知,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应问

责”。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的能力。

C.“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错误,结合文

本内容分析,文章并没有从“反面”论证科举取士

“存在的不足”,都是正面论述。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观点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关心家国天下事,强调“养士”,符合本文观点;

B.强调推动风俗,推进文明,与第三段“只有依靠教

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观点一致;

C.强调的是苦读儒家经典以求科举成功以实现平生抱

负,不符合本文观点;

D.强调学习与解放思想相结合,与本文“学校不仅

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观点一致。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

态。智慧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RS遥

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

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

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实现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推进数字化,使我

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继而通过互联

网将数字化的城市部件传输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

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再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

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

能工厂等;最后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

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基本建成智慧城市。

(选自《智慧城市的特征和"痛点”》,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是数据体系》,有删

改)

材料三: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从2012年起,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

住在城市,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与百姓的生活

息息相关。尽管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城镇化

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

通阻塞、食品安全等凸显,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

日益严峻,城市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为解决城市发展

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

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物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

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选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智慧城市开出一剂良

“药”》,有删改)

材料四:

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

是“有产无智”。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

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盲目上

马智慧城市项目。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

慧城市建设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

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

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

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居

民的需求脱节,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

镇化。

智慧城市建设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周密的规划,尽量

避免产生负面效应。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入资本驱

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了解城市

运行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城市建设

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

绝不仅仅是购置一些冷冰冰的技术设备,而是要服务

于人民群众。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推动城市居

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

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选自《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有

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上,以新一代信

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是未来城

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B.从形态上看,智慧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的巨系统,由

多系统、多技术、多领域、多应用、多终端组成,是

一个复杂的系统组合。

C.从趋势上来看,智慧城市正在由原来的机械体逐渐

向着富有生命力的个人进化,最终要形成一个共生、

共治、共赢的体系。

D.智慧城市建设一旦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光有智

慧城市建设,却不能惠及城市居民,就有违以人为核

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具有智慧感知、

反应、调控的能力,其发展一般需要经历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四个阶段。

B.智慧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的体系,融合了多种要素、

多种体系,它的建设具有一体化的特点,规划、建

设、运营、服务相互融合。

C.智慧城市建设出现“有产无智”问题,主因是缺乏

超前意识,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没有超前

意识难免购买过时的设备和产品。

D.智慧城市建设如果只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而忽略

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这样的

城市建设只能算是“有智无慧”。

6.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原

因和一般原则。

【答案】4.C5.C

6.历史原因:①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亟须解决;

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

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一般原则:①要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②要有利于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

能力。

C.”智慧城市正在由原来的机械体逐渐向着富有生命

力的个人进化,最终要形成一个共生、共治、共赢的

体系”理解错误,从材料二“智慧城市知识图谱构成

要素”可知,从趋势上看,智慧城市正在形成一个共

生、共治、共赢的体系,最终由原来的机械体逐渐进

化成生命体。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

能力。

C.“主因是缺乏超前意识,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

度快,没有超前意识难免购买过时的设备和产品”分

析错误,材料四说“有产无智”的原因是“一些地方

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

上产业发展冲动,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可知这

里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超前意识,信息技术设备更

新换代速度快,没有超前意识难免购买过时的设备和

产品”,而是因为“产业发展冲动,盲目上马智慧城

市项目”。故选C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通过审读本题题干可知,本题的答题范围在材料三和

材料四。

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原因在材料三。依据材料三“尽

管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城镇化所带来的一系

列城市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阻塞、食品

安全等凸显,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城

市发展面临众多挑战”可知,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原

因之一: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依据材

料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

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

设施和技术支撑”可知,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二个历史

原因: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智慧城

市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般原则在材料四。依据材料四最后

一段的“智慧城市建设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周密的规

划,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效应。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

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

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

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得

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般原则;

依据材料四最后一段的“智慧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购

置一些冷冰冰的技术设备,而是要服务于人民群众。

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

术嵌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

地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

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可得出:实现整个城市包容

性发展这——般原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红袍

刘刻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

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配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

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

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

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

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

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

徊、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

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

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

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

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

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

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

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

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

是6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

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

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

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

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

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

60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

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

副火眼金睛,成吗?!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

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

集聚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

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

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

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

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10万元水涨船高

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

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

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

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

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

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

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

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

妖娩,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

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

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

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

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

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

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

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

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

村都不够!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儿!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

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配颜”运用了肖

像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

和相石人的特征。

B.孔远给开的石屋命名“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

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为下文孔远为建

新村而捐出大红袍作充分铺垫。

C.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

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

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D.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描写重在呈现孔

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则侧重于表现孔远

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他作为拥有“相石”绝

技的小镇奇人的从容气度。

8.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

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

意?

【答案】7.A8.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孔远为

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

新房的情节。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孔远不仅雕艺和相

石水平高,这一情节展现了他还具有急公好义、大公

无私的高尚品格。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

时代气息。

9.①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

红,用“大红袍”命名楼的名字,是对巴林鸡血石家

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②赞扬孔远有着茶

中名品、玉中美玉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③是对大

红袍的主人孔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做出的巨

大贡献,表达人们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铭记歌咏。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运用了“比喻手法”错误,此处的“恍若蒙古汉子

酒后的配颜”,不是比喻,而是同类相比。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故事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写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

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一情节引出了后文

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

将钱捐给村民建新房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前文说到孔远只卖掉了

大红袍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

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但家乡铜台沟

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时,孔远把

剩余的大红袍卖了捐钱给村里,从而可以看出孔远的

高贵品质,丰富了主人公顾全大局、大公无私的形

象;

从揭示小说主题的角度来看,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

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一情节也和时代联系

起来,使小说富有时代气息,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

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小说的结尾写到“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

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因为这些楼是用孔远卖掉大红袍的钱建成的,形状和

颜色都是按照大红袍设计的,并且命名“大红袍”,

首先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

念;

同时,用“大红袍"给楼命名,也写出大红袍的主人

孔远为家乡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是对孔远的奉献精神

的一种赞美和感激;赞扬孔远顾全大局、急公好义的

精神品质,歌颂他有着茶中名品、玉中美玉大红袍一

样高贵的奉献精神。用“大红袍”给楼命名,刻画了

人物高尚的形象,同时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

木叶继善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

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

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毒痛四海,而

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

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

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日:“陛下于辅臣遇事

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

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

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

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

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

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

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

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扬刚毅可寝

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

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

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日:"祖宗盛时,御史侍班,

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

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

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

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

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

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

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

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

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

之,不知其他。”漱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统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

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

(选自《明史•邹智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

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

/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

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

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

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

/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

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

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县城举行的考试,

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

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拳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

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

木。

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

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

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邹智生性耿直。他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

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

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邹智嫉恶如仇。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他十

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

来刘吉被罢免,所以对邹智怀恨在心。

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

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

再见到天子。

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投,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

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他品评过的

少保刘吉指使同党魏璋构陷,邹智入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

民于涂炭耳。

(2)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

事行之。

【答案】10.D11.A12.B

13.(1)我此行并不是为了求取科举功名,是想上书

天子,改变风俗,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罢

了。

(2)到后来只有等到退朝后写奏章来陈述,你有幸遇

到朝廷革新的时候,何不效仿先朝旧例行事。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

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

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

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

名词代词“陛下”“辅臣“"事"“殊

恩”“人”“事”“中旨”“小人”“柄”,虚词

“于”“亦”“矣”“其”“之”“而”“也”,

“陛下”作“于辅臣”的主语,意思是“陛下对于辅

臣”,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其后断开,排除AC两

项;“进退”意思是“升降……的职位”,“一人”

作“进退”的宾语,意思是“升降一个人的职位”,

为完整的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且"进退一人"

与“处分一事”结构相同,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

思:陛下对于辅臣,每当遇到政事必定同他们商议,

并对他们施以隆重的礼遇和特殊的恩惠,也可以说很

信任了。然而遇到升降一个人的职位,或是处理一件

事,往往直接由宫廷发出诏谕,使一二个小人暗中掌

握其权柄,这实际上是对辅臣既任用他而又怀疑他。

句子可以断开为: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

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

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

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

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题中A项,“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县

城举行的考试”说法错误,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

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

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

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后来刘吉被罢免”说

法错误,相关信息在倒数第四段最后,原文为“安、

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应该是万安、尹直被

罢免。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

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

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如(1)中“干”,求取;“欲”,想,

想要;“矫",改变;“矫世变俗”,改变风俗;

“拯”,拯救;“涂炭”,指水深火热之中;

“耳”,罢了;“拯斯民于涂炭”,介词结构后置

句,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