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灯笼》教学设计

学段:理学科:语文

章节名称八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灯笼》第一课时学时2课时

课标要求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

热爱祖国意义文字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

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

方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

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

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内容分析1.《灯笼》是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课文内

容或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是展示传统文化习俗,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

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著名

散文作家吴伯箫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作为一名进步青年,他以散文的自由笔

法,抒写了对灯笼的一些记忆,表现了旧时的乡村民俗民风,表达了对故乡的

怀念之情,同时以小见大地表达了作者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甘愿奋勇杀敌,

打击日寇,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担当和爱国主义情怀,传达出时代的

正能量。学习这篇文章在梳理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背景

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了解民俗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价值和民族凝聚力。体会

散文的语言特点及魅力,学习散文的写法。

2.作为一篇课内自读课,并且放在单元末尾,在知识点上,除常规的生字拼音、

成语锦句及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的积累外,阅读中还要注重辨识文体,根据文

体特征快速有效阅读,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和写法特点。阅读过程中养成

关注题目、关注所选的事件、关注首尾、关注文中抒情句、议论句、精妙的描

写性的句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可以更好的掌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理解

作者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概括事件,理清写作思路。

2.朗读、品析传神的语言及细节描写。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蕴含在“灯笼”中的情感,感受“灯笼”的民俗意义和文化内涵。

八年级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散文的文体特征,对灯笼也并不陌生。提起灯笼

学情分析就能联想到张灯结彩的热闹团圆和喜庆,甚至还有与灯笼有关的小故事,然而

他们对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能体会不深刻,更难理解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

及的时代,灯笼作为生活必需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初读课文时,学生可能会

对村中呵狗的老头、社戏台下闹嚷嚷的观众、摇着尾巴的大狗,一路数着牵牛

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掌故的祖父,接过灯笼递来消夜食品的慈母……这些美景、

情事觉得特别亲切,所以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让

他们带着兴趣入文入情,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体会灯笼中寄寓的

情感。在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民俗文化的

价值和意义,相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毕竟时隔久远,且文

中也有一些语言文白夹杂,句式也与学生的话语习惯很不一样,读起来会比较

晦涩,学生想要深入把握作者情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结尾处作者愿做

“灯笼下的马前卒”,在时代洪流下的担当精神也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因此,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加以启发引导,对学生进行德

育渗透,触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1.积累重点词及成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2.理清文章思路,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3.朗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拼音及成语。

准备工作2.查找有关灯笼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寓意)。

学习策略自主阅读、朗读品析、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学习任乡乒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设计意图

环节小组活动、课堂展示)落实目标

学习任务:1.学生课堂展示并补充笔1.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积累字词,夯实基础,为有记: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导入效学习课文做好准备。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2.了解灯笼的常见的

新课教师活动:兴旺、红红火火;民俗现象和文化意义。

关注民俗导入:你认识它吗?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

及民俗中北京冬奥吉祥物雪容融,主力、圆满与富贵;离。

蕴含的文色调为红色,头顶有如意环与外灯笼象征着美好生活、吉祥

化。围的剪纸图案,面部带有不规则如意。

形状的雪块,身体可以向外散发

光芒。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2.学生抢答,夯实基础。

它身上的如意、剪纸等中国元素

向世界传达着中国文化,雪容融

本身的灯笼造型也充满了浓浓

的节日气氛。请你说说在中国有

哪些关于灯笼的风俗,有何象征

意义?

现代作家吴伯箫先生的记

忆的网里挤着的都是灯笼,让我

们一起走进《灯笼》,感受作者

的灯笼情缘,体会在那个特殊年

代里灯笼的意义和力量。

预习检测:(抢答)

1.下列注音错误的是()

A.神龛kanB.怅惘mdng

C.锵然qiangD.褪色tui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是()

A.争讼B.思慕C.静穆D.星火辽

3.下列词义有误的一项是()

A.斡旋:飞快地旋转。

B.熙熙然:温暖美好的样子。

C.人情世故:为人处事的道理。

D.幽悄:幽深寂静。

学习任务: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圈点批1.学生初读感知,结合

活动一1.知人论世,积累文学常识。注,识记作者。七年级和八年级时所

初读感知,2.结合文后“阅读提示”初读2.学生认真阅读文后“阅读学的散文知识判断文

体会情感,课文,理清思路,感悟作者在灯提示”并圈点勾画,做好批体,感受散文形散神聚

理清思路。笼中所寄寓的情感。注。如灯笼的文化意义、选的特点,及本文中的叙

3.在阅读文章时养成关注题目、材的角度及结尾处感情的变事线索和感情线索。

关注选材、关注首尾及关注文中化等。然后带着相关内容阅2.训练学生尽量用简

描写、抒情、议论句的阅读习惯,读课文,在阅读文章时养成洁的语言概括事件,根

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意。关注题目、关注选材、关注据线索理清写作脉络

教师活动:首尾及关注文中描写、抒情、及文章结构。感受文章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带议论句的阅读习惯,快速准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

任务阅读。确地把握文意。写作特点。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3.学生小组交流问题后展3.初步感受灯笼中寄

帮助学生从名、时'地、评、示:寓的作者情感,及由个

作五个角度识记作者。(1)文体:散文。人情感到家国情怀的

吴伯箫(1906-1982),原灯笼既是文章线索,串变化。结合本单元前三

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联了各个材料,也寄托着作篇课文的学习认知“灯

教育家。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文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笼”的民俗意义、文化

学创作和教育事业,舌耕笔耘,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价育O

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担当意识。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主要收在《羽书》《北极星》《忘(2)第一部分(第1段):惯。关注散文中作者的

年》等文集中。开篇说“火”。情感变化,快速准确把

2.请你结合文后“阅读提示”初第二部分(第2-11段)握文意。

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说"灯笼"。

概括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2段联想早年许多与灯笼有

关注“阅读提示”中灯笼的关的事件。(欣喜、向往)

文化内涵有哪些,作者怎样以散3段祖父夜行(温暖、亲情)

文的自由笔法,从哪些方面表达4、5段慈母之爱(母爱珍贵)

了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6段乡俗还愿(慰藉)

意义。结尾处,情绪是如何陡然7段元宵张灯(热闹喜庆)

一扬的。阅读课文时注意及时看8段族姊远嫁(离别感伤)

课下注释,以便更顺畅的理解文9段朱红描字(喜好迷恋)

意。10段献帝灯笼(历史幽情)

问题引领:11段灯笼下马前卒(豪情宏

(1)判断文体,说说文章为何愿)

以《灯笼》为题。第三部分(12段)结尾

(2)概括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说“火”。

笼的哪些记忆,结合文后“阅读结构:总一分一总

提示”给这些事归类。并就所选

材料的安排划分文章结构。

(3)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爱灯

笼?(学生可结合问题2谈自己

的认识)

灯笼中有家人的温情,有家

乡的风俗,有家族的兴衰,也有

故园的思恋,更有爱国的情怀。

学习任务:1.学生质疑难句意思。1.进一步体会作者在

深度解读作者的爱国主义可先由同学之间互问互灯笼中寄寓的不同情

活动二情感。答,订正补充,学生难以理感,学习作者的爱国主

朗读体悟教师活动:解的老师可补充解释。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

感受作者1.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2.女生深情朗读4、5段,读国主义情感。

情感读不通或难以理解的词句?可出灯笼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和2.从朗读品味中准确

举手提问。学生可能问到“盛伏母爱的珍贵;男生激情朗读理解句意,把握作者情

舍茶、腊八施粥”指什么,汉献11、12段,读出借古喻今,感的变化。理解文章主

帝为什么处境可悯,“马前卒”奋勇杀敌的豪情。旨。初步体会本文的语

指什么等。3.根据不同的朗读基调和内言特点即用词精炼、文

“盛伏舍茶”指烈日炎炎的盛容,品析灯笼中蕴含的个人白相间、化用诗文、典

夏,免费向人们提供茶水解渴。情感和家国情怀,尤其是结雅蕴藉的特点。

腊八是我国传统节日,届时大户尾处的爱国豪情。3.积累美词佳句,为仿

人家或寺庙为行善积德、庇佑众激情朗读11段,积累本写做准备。

生而施粥,渐渐形成良好风俗。段中涉及的古诗和典故。如:

汉献帝作为末代皇帝,国破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

亡,处境可悯,作者发历史之幽以寄之》。体会古代将士保

情,暗示当时中国面临的险恶处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

境。神。“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

“马前卒”表达了面对日寇入马前卒”借古喻今渴望冲上

侵,作者渴望奔走效力,沙场杀前线,打击日寇的豪情和宏

敌的情怀。愿。

2.教师指导朗读:4.集体朗读12段,理解“壮”

请女生朗读4、5段,男生字的内涵,体会这段的含义

朗读11、12段,体会朗读感情及思想感情。

基调是否一样,说说理由。学生品读思考后交流,并补

指导学生深情朗读4、5段,充完善:

读出灯笼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和“壮”字中有汉献帝的幽

母爱的珍贵;激情朗读11、12怨,有将军的壮怀,有我的

段。读出不畏强敌,英勇抗日的宏愿,即面对强寇来袭作者

豪情,感受灯笼中的个人情感和既有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

家国情怀。击日寇的热切希望,也有对

3.链接背景,消除阅读的时代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

隔阂。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由个人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

情感到家国情怀的陡然一扬。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全国人民抗战,打败敌人,

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保家卫国。

“九一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文章辛旨・

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本文回忆了“我”关于

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

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

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笼对于“我”乃至民族的重

心如焚,怒火中烧,如鳗在喉,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

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

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

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

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园。

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

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

主题的文章。

明确:作者笔谈琐事,心系

天下。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

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

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

傲铺垫:“你听,正萧萧班马鸣

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

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

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皆借

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

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

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

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

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4.指导学生集体朗读12段,理

解“壮”字的内涵,体会这段的

含义及思想感情。

5.小结课堂并引导学生概括文

__________章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I.根据你的理解结合本课所学线索及其作用,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揣摩作者

达标情感。

检测2.请你仿照本文第二段“提起……就会想起……想起……想起……”的句式,选取一个

物件和与之相关的事情,表达一种情感。

《灯笼》教学设计

学段:四学科:语文备课教师:杨牡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章节名称八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灯笼》第二课时学时2课时

课标要求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

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内容分析本文选材丰富多样,感情细腻充沛,主题积极鲜明,且语言极具特色。要

内想做有效阅读和深度阅读须继续做好以下四个关注。关注题目,理解题目的作

用;关注所选的事件,体会不同事件中传达的作者情感;关注首尾,理清其在

行文中的作用;关注文中抒情句、议论句、精妙的描写性的句子,体悟如何让

简单冰冷的文中变得温暖灵性。阅读中做到以上四个关注可以更好地梳理文章

脉络,理清文章结构,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作者表情立意、谋篇布局的方式,建

立一定的写作意识。

学习重点找准品味语言的角度,准确把握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本节课赏析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并为写作张本。学生在

学情分析前一节课熟读课文并对主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还可能质疑提问,如文中诸多

个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文的语言典雅而蕴藉,简洁而不杂芜,但与平时

看到的文章表达方式上有诸多不同,课堂上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通过质疑品

悟,吟味感受短句的语言声韵之美和深厚的意味,感受书面语的文雅、韵味和

意境,以及古语中飞扬的文采和情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思和写作热情。

1.朗读、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体会散

学习目标

2.感受.者言:的陡然一扬,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1.熟读课文,感悟作者在特殊年代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准备工作2.查找资料,了解霍去病、裴度、蒙恬的故事。

学习策略朗读品析,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领、质疑问难

学习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设计意图

环节小组活动、课堂展示)落实目标

学习任务: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有1.做好自读的四个关

朗读、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语情味的描写或最值得探讨的注点(题目、首尾、选

言,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表述,判断表达方式并分析材、描写、抒情及议论

活动三教师活动:其作用。和同学交流后展示。句),再次梳理文章内

精读品味,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2.学生自主判断所选句子容,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勾画出你认为最有情味的描写的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中寄(由个人情感到家国

或最值得探讨学习的表述,和同寓的情感。品味短句及化用情怀)。

学交流后分享。提示学生在阅读古诗名句的语言,感受本文2.体会散文的语言特

过程中关注描写、抒情、议论的用语典雅蕴藉的特点。学习点,即质朴、古语、书

句子,感受其在表达需要上的作第4、5段的段式,为写作张面语使语言典雅蕴藉。

用。关注生动的炼字和短句,感本。感受11、12段中抒情和3.结合之前所学的不

受语言的质朴简洁生动的特点。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作用,理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作

以4、5段和11、12段为例解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烘用,理解作者是如何根

感受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托气氛、凸显主题、传达情据需要(烘托气氛、凸

达方式,感受描写、叙事、抒情感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显主题、传达情感等)

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好处,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

通过古语、书面语、短句的分析式的。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语言的典雅、

蕴藉的特点。

教师点拨:

如4段,“路上黑,打了灯

笼去吧。”既是上下文的过渡又

是母亲的语言描写。未叙其事,

先闻其声,表现了母亲的细心慈

爱。给读者很强的冲击力。对在

外挣扎生活的“我”来说是美好

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一句话单

独成段,突出了这句话给我的印

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大,并引

出下文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

5段“自从……样子也还清清楚

楚记在心里。”的记叙和描写的

表达方式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细

心周到的关爱,也尽显灯笼中寄

寓的慈母之爱和珍贵的亲情。结

尾“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

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一句适时的议论既写出了岁月

的无情,我对母亲变老的伤感,

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无限感

激之情。如11段,化用《破阵

子》描写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

剑,英勇杀敌的气概,烘托出一

种紧张的战斗气氛,也流露出作

者对时局的担忧。接着简笔记叙

了霍嫖姚、李广、裴公、蒙恬保

家卫国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

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激发爱国热

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

望。最后“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

马前卒”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

热切希望冲上前线,为抗日奔走

效力,沙场杀敌的爱国情怀。12

段中”于今灯笼有不够了”以议

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作者是随着

年龄的增长,情怀逐渐走出家

庭、母爱等小我的局限,心中升

腾起更远大的抱负,这种抱负是

具有婉约风味的灯笼不足以映

衬的,能与之相映衬的应当是具

有豪放风格的火把、探海灯、燎

原烈火。12段顺承11段进一步

抒情明志,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

示了背景,发出呼告,号召人们

应发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

精神担当和爱国主义情怀。将作

者感情和文章主题推向高潮。如

果舍弃这一段,那么情感表达就

过于隐晦,文章主旨就趋于含

混。

本文语言文白相间,善用诗

词典故。既富有雅致,又不会过

于通俗。比如''唐明皇在东宫结

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

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

太古远了……”句中“然”

“古远”等词的运用,使文章耐

人寻味。而大量的诗词典故的运

用,也使得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

浓厚。比如“最壮的是塞外点

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

将军在挑灯看剑”一句,就化用

了宋朝辛弃疾《破阵子初为陈同

优秀甫赋壮词以寄之》里的诗

句,既赞颂了古代将军塞外点

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

也使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

李广、裴度、蒙恬等昔日大将以

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

慕之情。

活动四学习任务:1.学生思考后发言,可围绕1.在勾连所学散文

总结写法,梳理本文写作特色,学习以灯笼的民俗意义和文化价值(《散步》《荷叶•母

牛刀小试。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作答。亲》《紫藤萝瀑布》《一

教师活动;2.浏览课文,找出本文在写颗小桃树》)的过程中

1.思考:作者为何选取灯笼这法上的特点。了解散文中如何通过

一物象表情达意?今天学习这3.勾连旧知,拓展阅读《囚选取具体的物象咏物

篇课文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绿记》(片段)进一步体会抒怀、表情达意。从而

义?散文常用写法的妙处。了解散文中“情”与

灯笼作为民俗物件具有特“志”的体现。

定的含义,它是情感的寄托,演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2.作者选取民俗物件

绎对家国的赤诚热爱。和本单元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灯笼表达对故乡的

提到的其他民俗,如看社戏时记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情”与保家卫国的

忆中水乡敦厚和睦的民风,陕北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志”,引导学生学习

民歌回延安在浓郁的乡土气息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中激荡的革命精神,安塞腰鼓中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写作。

雄宏热烈的鼓点、奔放雄健的舞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3.能根据需要恰当运

姿、壮阔豪放的场面中一个个不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用表达方式,锤炼语

羁的灵魂,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言、斟酌用词,提升写

力和磅礴的力量。这些民俗都能芽苗,蕈(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