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 课件 第7章 社会美_第1页
《大学美育》 课件 第7章 社会美_第2页
《大学美育》 课件 第7章 社会美_第3页
《大学美育》 课件 第7章 社会美_第4页
《大学美育》 课件 第7章 社会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美育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第七章社会美1.了解人之美的内涵,认识其不同层次与表现2.体会礼仪之美,感受礼仪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3.领会法治之美,领悟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密切联系1.通过纪录片、书籍等欣赏人的健康、精神、人格之美2.通过搜索资料了解古代礼制和现代法治,感受礼法的作用培养美好品德,提升礼仪修养,遵循法治正义,发挥个人的思想力量和行动力量,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录Contents一、人之美二、礼仪之美

三、法治之美人体与健康人之美,首先体现为人体美。明晰的头脑、敏锐的感觉、力量与灵活性兼具的四肢、充沛的精力。无论对人体美做出怎样的规定,人体美的基础都是健康。艺术家的人体美运动的姿态美人格与精神《孟子·尽心章句下》记载:“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内在的民族,中国古代哲学非常重视内审、自省,这突出体现为对“心”的重视。心修到一定境界,就可以达到美。正是这种思想与观念,让中华民族十分重视人格的培养。他认为人必须具备仁义道德等内在品质,并将内在品质贯注、充盈到自己的人格中去,使自己的形体、容色、处事态度等处处都体现出“仁义礼智”四德。人格美,是从人较高的自我修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出众的品格特质等方面体现出的。具有感召力的精神力量,是人格美最高级的体现。处变不惊、大公无私、自强不息、讲信修睦、立德树人、与人为善、团结互助、仁爱和谐、和平共处……都属于人格美的范畴。孟子美与善之思人格培养人格与精神身体与姿态之美是外在的美,精神与心灵之美则是内在的美,它涉及思想、情感、品德、智慧等多个方面,是人的内在状态和品质的表现。外表的美可以取悦眼睛,内在的美则能感染灵魂。善良仁爱、诚实正直\出众的智慧和思想\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内心平和和宁静只有当美真正走入灵魂的深处,我们才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心灵世界,让美超越技艺与知识,成就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更有内涵的人生。职业与工作人身处社会之中,既便利地享受其他人创造的价值,又需要为全社会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方法,就是自己完成本职工作。社会必然有分工,蚁群中有兵蚁、工蚁、侦查蚁,而人类社会的分工更为细致和复杂。每个个体负责独立化、专业化的细分工作,然后通过相互交换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物资,从而在社会中生活。对个人而言,工作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则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个工作者,首先应该树立职业平等观,破除职业歧视;同时,还应该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最后,在工作时应保持严谨的做事作风,保持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英雄与楷模社会由许许多多的个体共同构成,但无论是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国家,总会有一些突出的个体,在大众中脱颖而出。他们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社会重要的精神力量,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人。这样的人,常被称为英雄,或是楷模。“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本指智勇双全,无所畏惧之人,在今天,则被诠释为无私忘我,不畏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社会与道德我国具有悠久的道德传统,历来将道德置于重要的地位,儒家更是认为道德水平能够决定人的祸福、国家的兴亡,如“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尚书·汤诰》)。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社会运转中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古代,人们用“仁、义、礼、智、信”约束自己的行为;今天,我们则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宽厚正直等优秀的道德品质。无论古今,道德都具有引人向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当个人的道德水平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整体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目录Contents二、礼仪之美

三、法治之美一、人之美古代礼制在古代,“礼”是符合道德规范与政治制度要求的礼制、准则,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仪式、仪典都是在“礼”的准则下进行的。“仪”则是指法度、准则、礼节、规矩、仪容、举止等。二者联系紧密,常常连用,因而形成“礼仪”一词。早期的“礼”或许源于祭祀祖先神灵,古人通过严格、规范的祭祀程序,表达仪式的重要与神圣,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儒家也用“礼”来约束人的举止,对于坐、站、行、拜见、宴饮、做客、侍奉父母等行为都有举止方面的规范。什么是礼仪古代礼仪现代礼仪...容貌之美是人的外在美,良好的仪容也是尊重他人、爱护自己的体现。对会面的重视及对对方的尊重,这其实就是一种“礼”。另外,得体的仪容也体现了对自己的“礼”,以及对自己的尊重与爱。仪容之美仪容之美01...举止之美则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举止体现着人的修养和风度,而“礼”对于个人举止的要求就是得体。形象端庄、仪态大方、举止得体、站得直、坐得端、讲礼貌等,都是日常生活中举止之美的体现。举止之美举止之美02...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礼”之美的体现。语言之礼忌误读,忌低俗,忌不敬。面对长者谦逊,面对幼者谦和,在有的场合言谈风趣、出口成章,在有的场合力求言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会表达、善沟通,勤用礼貌用语,就是“礼”。语言之美语言之美03仪容、举止与语言01人的仪容、举止、语言是礼仪之美最根本的表现。现代礼仪体态与行为是人的“身体语言”,同时也是礼仪之美的综合体现。因为具备站、坐、行的礼,所以产生有关站、坐、行的审美,人的体态由此就具备了如松、如钟、如风的审美特征。行为美是体态美的延续,可以展现一种内在的气质与风度。行为美体现于日常行为的细节中,凡是有益于人民,有助于历史发展,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倾向的行为,都可称为行为美,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可以认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和赞扬的行为是美的行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行为美属于受社会文化和时代影响巨大的审美范畴。(如泼水节)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体态与行为02目录Contents二、礼仪之美

三、法治之美一、人之美古代礼法相合周朝的礼,本质上是阶级社会的统治手段,周朝以礼分尊卑、明伦理,强调嫡长子的继承与血脉延续,从而让“贵者恒贵”。这时的礼具有法律的效力,因而可以说是礼法同源,礼法相合,礼法互补。后法家反对礼治,主张法治,即以法治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大兴改革,富国强兵,是法家的先驱,他“以法治国”的主张让中国法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礼法相合01周朝的宗法制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制度,造就了我国古代家国相通的法治特征。后世常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正说明国家不仅有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法律,也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家族法,二者相互补充。家国相通02礼法相合和宗法家长制丰富了我国古代法治的文化内容,但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而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我们既要欣赏古代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国家社稷方面的意义,也要摒弃其中的糟粕,以发展的眼光品味法治之美。现代法治文明法,就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有效工具,是对正义的追求和坚守。法要维护秩序,同时也要凸显其对人的关怀。从古至今,人情与法理的冲突都难以避免:枉顾人情,则法理缺少对人的关怀;枉顾法理,则法就难以维持基本的秩序与正义。但法是社会的规则体系,不容破坏,因而国家追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正义之美01秩序之美是法最本质的美,法让权利、义务的分配和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变得简单,人们在公正、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可以安稳生活,既享有自由,又充分安全。破坏秩序,则意味着破坏了稳定,人民安全也受到威胁,因而人人都必须遵守法规定的秩序,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秩序之美02现代法治文明这里说的效益,指既快又好。法的效益之美不仅体现在执法的过程中,还体现在文书的简练、准确上。在执法流程上,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也要及时宣判。在文书写作上,既要表述规范,也要简练准确。通过这种效益,人们能感受法治实践的良好效果,也更能领会法所维护的正义。效益之美03崇高代表昂扬向上,而法的崇高,既体现了正义的崇高,也体现了人格的崇高。法代表着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