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13.4培训练习(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13.4培训练习(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13.4培训练习(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13.4培训练习(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13.4培训练习(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科学空气与生命3.13.4培训练习(2)一、选择题1.空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D.稀有气体(1)(2)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算)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进入瓶中的水就越多 B.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气压下降,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使水面上升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 D.集气瓶来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使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4.小明利用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剩余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A.B. C.D.5.某兴趣小组欲自己设计新型干粉灭火球,进行了以下两个阶段的项目化学习。阶段一:探究科学原理。灭火球滚入明火中,引线从球体中间引燃将两个半球分开,并引燃内部引爆物喷洒干粉,覆盖在燃烧物体表面,实现灭火。下列与灭火球灭火原理相同的是()A.用水扑灭自燃的汽车 B.将山火蔓延路径上的树木砍掉 C.将火场中的煤气罐转移到安全地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给精密仪器灭火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提高酒精的着火点 C.用嘴吹灭蜡烛——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D.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混合物 C.蒸发氯化钠溶液D.读液体体积8.“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火箭助推器常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宏观角度:燃烧产物都是化合物 B.微观角度: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符号角度: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O4N2 D.方法分析: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只有氧原子和氢原子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D.该反应读成:氨气加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加水1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可以做燃料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氧气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二、填空题11.已知某化学反应:A+2B=2C+3D,2.3gA物质与4.8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物质,若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装置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2)试管口放置棉花的作用是什么?.(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接下来的操作是.(12)(13)13.呼吸对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是医院急救室的一种吸氧机(部分),盛有蒸馏水的装置安装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医生根据气泡产生的情况,调节供氧速率。病人吸氧时医生将(填字母)管口与氧气钢瓶相连,该装置还能使病人吸入的氧气中含有大量,从而减弱吸氧时因气体干燥而带来的不适感。14.氨气(化学式为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图是氮气N2和氢气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的微粒变化历程,则其中先后顺序应为③①;反应前后催化剂的不变。15.小金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点燃红磷后立即塞紧瓶塞,并通过传感器记录瓶中气压、温度及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乙所示)。(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图乙判断,小金打开止水夹的操作是在(选填“t1时”或“t2时”)。(3)分析图乙可知:燃烧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对气压的影响(选填“大于”或“小于”)氧气减少对气压的影响。三、探究题16.小明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操作:点燃足量红磷后迅速塞入集气瓶中使其充分燃烧,火焰熄灭后,待到合适时间,打开止水夹,测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再重复两次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4.7%。他认为是燃烧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时导致空气外逸使测量值偏大,于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变小。燃料水进入的体积(毫升)占集气瓶体积比例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木条41213231.318.5%木炭6.87.17.274.1%(1)实验中待到“合适时间”指得是。(2)对比甲、乙装置的实验及结果,可证明小明的观点。主要原因是。(3)小红用图甲装置再进行如下操作:依次用木条、木炭(几乎无火焰)代替红磷,重复红磷的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如上表。基于上述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小红的实验结果为何支持小明的观点。。17.小金利用如图中装置进行“硫燃烧”实验,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1)实验开始时,要先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再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要实现该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先停止鼓入空气,点燃酒精灯①,后按气卿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B.先按气卿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①(2)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写出一点)18.为进一步验证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科学研究小组开展了如下活动。[探究Ⅰ]将二氧化碳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的混合再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得到如下结果:编号ⅠⅡⅢⅣⅤCO2体积(%)1020406080空气体积(%)9080604020木条燃烧情况安静燃烧时燃时熄熄灭熄灭熄灭(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用燃着的木条试验二氧化碳的纯度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探究Ⅱ]用坩埚钳夹住一根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同时,在集气瓶壁出现黑色的小颗粒物(碳)。(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上述现象,你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哪种性质作出反驳?19.在实验室,科学小组利用双氧水、高锰酸钾等药品制取氧气,并对其助燃性进行研究。(1)用双氧水制取和收集氧气,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选填字母)(2)小组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滴。该同学认为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理由是。(3)小组同学用收集的氧气完成铁丝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20.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小乐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步骤1:室温下,按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K1和K2,从a管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1)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2)m1、m2、m3的大小关系是。四、解答题21.“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1)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96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多少克?22.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20g石灰石样品分成4等份(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表所示:样品编号①②③④稀盐酸的质量/g10204580剩余固体的质量/g4311求:(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2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3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为24.8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0g。请分析计算:(1)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g。(2)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为。24.“消防安全人人抓,预防火灾靠大家”。一旦发生火灾就要迅速采取灭火措施,有关灭火和火灾自救有以下材料:材料一:当液体、气体、带电物体发生火灾时,一般不用水进行灭火,可以选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材料二:如果无法离开火灾现场,室内温度较高的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请结合燃烧的条件及其它相关知识,解释灭火和自救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25.小舟同学通过家庭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用一个有刻度的去底带塞子的瓶子,塞子上插入温度计和粘有“暖宝宝”贴片的铜丝,将瓶子置于水中密封。查阅资料发现:Ⅰ.“暖宝宝”贴片内含有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物质,可在空气中吸收氧气发生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2+2H2O=2Fe(OH)2;”暖宝宝”贴片吸氧能力强,放热迅速。Ⅱ.空气中氧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封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温度、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有关,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小、质量变大都会引起气体压强的增大。(1)小明按照“气密性检查”的思维模型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了检查,如表:思维模型①构建封闭体系②改变气压③观察现象④得出结论检验过程将瓶子放入水中,盖好瓶塞将瓶子向下压或用手捧住瓶子观察到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实验开始后,发现瓶子内的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液面先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3)实验结束后液面停留在略低于40的刻度下方。小明认为应当调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内外液面相平再读取刻度,请分析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什么?。26.小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实验序号12…m1(MnO2)/gm2(KClO3)/gm3(试管)/g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ρ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明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1步:2MnO2+2KClO3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第2步:2KMnO4K2MnO4+MnO2+O2↑第3步:K2MnO4+Cl22KCl+MnO2+O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4)如果试管中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就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观点合理吗?(选填“合理”或“不合理”)。27.灭火器是常见的消防设备,有多种类型,某项目化小组计划制作一款简易泡沫灭火器模型。【项目学习】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两种物质,并添加发泡剂(混入气体时能产生大量泡沫)。灭火器不使用时,两种物质彼此分离;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混合能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将液体、泡沫从管口喷出。【产品设计】器材:吸滤瓶,小试管,橡皮塞,乳胶管,细线等。试剂:浓盐酸,碳酸钠粉末,饱和碳酸钠溶液,发泡剂。装置:如图所示。【评价量表】指标优秀合格待改进指标一:喷射物的速度液体、泡沫喷射距离大液体、泡沫喷射距离较大液体、泡沫喷射距离小指标二:泡沫的量泡沫多、均匀泡沫多、不均匀泡沫少、不均匀指标三:喷出液体的安全性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有少量剩余喷出的液体酸性或碱性较强【产品制作】(1)从指标一考虑,小组需要选择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经讨论,大家一致认定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比碳酸钠粉末效果好,其原因是。(2)泡沫灭火器产生的泡沫中含有水分,泡沫里的一个个“泡泡”也会帮助二氧化碳更好地“粘附”在燃烧物表面。请你解释发泡剂能提升灭火效果的原理。。(3)将含有5.3克溶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装入吸滤瓶,小试管中装入20克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按照指标三等级,通过计算说明该项目是否符合优秀标准。(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答案1.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选:A。2.解:A、红磷消耗完氧气,就不再燃烧,并不是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进入瓶中的水就越多,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气压下降,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使水面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故选项说法正确。D、集气瓶来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会使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3.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4.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最终剩余的液体是水,此时剩余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观察图像C符合变化过程。故选:C。5.解:灭火球滚入明火中,引线从球体中间引燃将两个半球分开,并引燃内部引爆物喷洒干粉,覆盖在燃烧物体表面,实现灭火,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A、用水扑灭自燃的汽车,利用的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错误。B、将山火蔓延路径上的树木砍掉,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C、将火场中的煤气罐转移到安全地带,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给精密仪器灭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利用的原理之一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故选:D。6.解:A、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是采用隔离可燃物来灭火,说法正确;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利用火柴燃烧产生的热量来提高酒精的温度至其着火点,说法错误;C、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不能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D、炉火越扇越旺是增大氧气的浓度,而不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说法错误。故选:A。7.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8.解: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生成物中氮气属于单质,故A说法错误;B、由水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C、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是N2O4,故C说法错误;D、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故D说法正确。故选:D。9.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A.该反应中氮气为单质,故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有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故错误;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读成: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故错误。故选:C。10.解:A、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说法错误;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分解反应,说法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但不能与所有物质反应,如与金不反应,说法错误;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因此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说法正确。故选:D。1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A+2B=2C+3D643x4.8g2.7gx=12故答案为:12。12.解:(1)装置图中用酒精灯加热,所以选择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试管口不放置棉花,加热时会使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以试管口放置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否则水会到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破裂;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13.解:图示装置在病人吸氧时,a管口与氧气钢瓶相连,b管口与病人鼻孔相连,该装置还能使病人吸入的氧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从而减弱吸氧时因气体干燥而带来的不适感。故答案为:a;水蒸气。14.解: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氮分子分成氮原子,然后在催化剂表面,每3个氢原子与1个氮原子构成一个氨分子,因此先后顺序应为③②④①;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答案为:②④;质量和化学性质。15.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2)由于红磷燃烧会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压强会变大,因此打开止水夹的操作是在t2时;故答案为:t2时;(3)分析图乙可知:燃烧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对气压的影响大于氧气减少对气压的影响;故答案为:大于。16.解:(1)如果没有冷却至室温,则集气瓶中压强较大,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减少,实验误差增大,所以实验中待到“合适时间”指得是冷却至室温。故答案为:冷却至室温;(2)由于甲是将燃烧后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会造成集气瓶中空气外逸,乙装置的红磷是直接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故主要原因是:甲装置空气有外逸,乙装置空气无外逸。故答案为:甲装置空气有外逸,乙装置空气无外逸;(3)木条燃烧会使空气外逸,木炭几乎无火焰不会造成空气外逸,所以小红的实验结果可以支持小明的观点。故答案为:木条燃烧会使空气外逸,木炭几乎无火焰不会造成空气外逸。17.解:(1)要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实验开始时先用气卿鼓入空气,同时点燃酒精灯②至硫燃烧,观察现象;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①,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现象;(2)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生成物是亚硫酸钠(Na2SO3)和水,所以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故答案为:(1)B;(2)2NaOH+SO2=Na2SO3+H2O;(3)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18.解:(1)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用燃着的木条试验二氧化碳的纯度是不可靠,CO2体积占40%以上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试验二氧化碳的纯度;(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3)根据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可以对二氧化碳的不助燃的性质作出反驳。故答案为:(1)不可靠,CO2体积占40%以上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试验二氧化碳的纯度;(2)2Mg+CO2C+2MgO;(3)二氧化碳的不助燃的性质。19.解:(1)用双氧水制取和收集氧气,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来收集,则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BC。(2)小组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滴。该同学认为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锰酸钾中不含氢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可能有水。(3)小组同学用收集的氧气完成铁丝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答案为:(1)BC;(2)高锰酸钾中不含氢元素;(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0.解:(1)燃烧需要氧气,因此需要对比实验,锥形瓶内有氧气时,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因此看到步骤2中白磷不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白磷燃烧,步骤4中气体换为氧气,此时就可以使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故明燃烧需要氧气;(2)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比氧气大,因此等体积的气体,二氧化碳质量大于氧气质量,白磷质量前后都不变,因此m1>m2,点燃白磷燃烧,吸收氧气,反应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m2=m3,由此可知m1>m2=m3。故答案为:(1)步骤2中未看到白磷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2)m1>m2=m3。21.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4KO2+2H2O=4_+3O2↑可知,反应前有4个钾原子,10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已知的有6个氧原子,则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KOH。(2)设制得96克氧气需要KO2的质量为x。4KO2+2H2O=4KOH+3O2↑28496x96gx=284g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的质量为:284g÷71%=400g。答: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的质量为400g。故答案为:(1)KOH;(2)400g。22.解:(1)由分析可得,5g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4g,则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故答案为:80%;(2)设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5g﹣4g10g×xx=7.3%答: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23.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4.8g﹣20.0g=4.8g。(2)设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14996x4.8gx=7.45g答: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7.45g。(3)氯酸钾的质量为:24.8g﹣0.3g=24.5g,氯酸钾中钾元素质量为:24.5g××100%=7.8g,则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质量分数为:×100%=39%。故答案为:(1)4.8;(2)7.45g;(3)39%。24.解:带电物体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浇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当液体、气体、带电物体发生火灾时,可以选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吸热,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可以用于灭火,如果无法离开火灾现场,室内温度较高的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因为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故答案为:带电物体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浇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当液体、气体、带电物体发生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