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诗》,唐诗从曹寅开始成为曹家的家学。受此影响,曹雪芹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推上了顶峰。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的影响。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不过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小说更有多处化用晚唐诗句。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所说“蓼汀花溆”的“蓼汀”二字当从晚唐诗人罗邺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雁》)想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小说情节之中,如“史湘云醉眼芍药裀”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词》。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包含了传作者的诗学观念。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的诗论。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但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诗,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破唐诗藩篱的后世诗歌。(摘编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材料二: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杜甫,李白、苏东坡写的诗词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红楼梦》中的诗词又是了不起的。《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第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要介绍小说的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方法来总括小说里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非常巧妙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小说中的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写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其中写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漂泊亦人如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蒙蒙乱扑行人面”,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球”。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这些诗词配合了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来。而《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写出作者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开篇第一首诗词是《顽石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青埂峰下那块石头是当时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这个顽石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用,唯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贾宝玉追求的落空,正是曹雪芹对人生的失望。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处。B.《红楼梦》中人物的诗论以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所以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C.叶嘉莹认为《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水平比不了古代名家作品,但她并不否认其存在的价值。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中,以柳絮的随风飘落、无人珍惜,暗示了林黛玉的生活遭遇。2.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黛玉的《唐多令》是曹雪芹依照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而为其量身定制的,内容符合她的个性特点。B.盛唐诗句在《红楼梦》中直接引用最多,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C.叶嘉莹将《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类,认为其中真正好的是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情感的诗。D.两则材料均写到《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探究的方向各不相同,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小说第二十三回黛玉想起的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引自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B.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看作悼红轩(曹雪芹的书室名)的诗话”。C.小说第五十回探春在芦雪庵的联句“价高村酿熟”是化用了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句。D.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宝玉一起阅读《会真记》(《莺莺传》),“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4.叶嘉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读方法,对我们学习诗歌鉴赏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5.在《红楼梦》的诗词运用方面,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B3.D4.①鉴赏诗中的意象。叶嘉莹抓住意象“柳絮”赏析《唐多令》。②结合自身体验帮助理解诗句。在理解“一团团逐队成毬”意境时,叶嘉莹想到了自己大学时期见到的有关柳絮的情景。③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论世。理解诗句时,想到了林黛玉的身世。④从炼字或炼词的角度加以赏析。抓住“空缱绻”的“空”来分析句意和情感。5.①使《红楼梦》中的诗词引用恰到好处。②对诗词的使用能够信手拈来,不落俗套。③能够按照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个性写出不同的风格的作品。④能够写出表达自己真情感的诗词。〖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处”理解错误。由原文“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可知,作者并没有否定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只不过提到韦庄的《闺月》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B.“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错误。由原文“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可知,说法太绝对。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理解错误。由原文“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可知,这是叶嘉莹引用的苏东坡的词。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说法太武断。结合材料一第四段可知,原文只是说“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是说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并不能得出“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的结论。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D.“《会真记》(《莺莺传》)”和诗词没有任何关系。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结合“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可知,鉴赏诗歌,首先要鉴赏诗中的意象。结合“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毬’”可知,鉴赏诗歌,可结合自身体验帮助理解诗句。结合“‘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可知,鉴赏诗歌还需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论世。结合“‘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可知,鉴赏诗词还需从其用词上进行赏析,叶嘉莹从“空”字上,读出了柳絮漂泊无人怜的命运,恰似林黛玉的人生。【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的影响”,可知结合材料一“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红楼梦》中的诗词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结合材料一“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结合材料二“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他能够按照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个性写出不同的风格的作品。结合材料二“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他能借用诗词写出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活着(节选)余华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文本二:活着(节选)张先许绿伦[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福贵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福贵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熟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二喜(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福贵呱呱,呱呱!二喜您怎么了,肚子疼?福贵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二喜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福贵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二喜没娘的娃娃哭了!福贵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苦根的声音:“那天晚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二喜爹,别再伤心了。福贵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二喜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B.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求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俩夫妻情感深厚,也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C.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D.“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睛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表现淡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B.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C.两个文本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充分体现出小说和戏剧的表达追求。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8.结合文本一、二,请从语言和情节两方面概括分析剧本改编的特点。9.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答案〗6.D7.C8.(1)从语言看:

①剧本改编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基本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矛盾冲突。凤霞的死,以及她的死给家庭带来的伤痛,是通过福贵和二喜的对话体现出来的。

②同时也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有一些必须呈现的内容,可以通过舞台说明来体现,比如加入的苦根的声音,周围的环境等。而小说主要通过叙事性语言来讲述故事。(2)从情节来看:剧本改编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空间限制很大,故事集中在福贵和二喜拉着凤喜回家的路上这一时空范围内。而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从凤喜的死,持续到她入葬,空间上也从经历了医院—回家路上—凤喜家—富贵家—墓地的多次转变。9.①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②让“我”充当人生悲剧和不幸经历的讲述者,就是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件,情节上不仅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叙述上也没有任何隔阂,情节叙述可以流畅而没有阻挡。③让“我”充当故事经历者,让作者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借助“我”来实现情感的直接抒发,抒发福贵对于失去凤喜的痛苦,使情感的抒发没有任何阻挡。〖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对凤霞的死亡表现淡定”表述有误,根据文中“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可知,家珍内心应该明白凤霞出事了,只是她内心已经麻木,没有强烈的反应。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两个文本的语言都采用……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错误,文本一描写了自然环境,但是文本二包括舞台说明都没有自然环境的描写。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剧本情节和语言的能力。从语言看:剧本的人物语言主要是通过台词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如“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表现了二喜对凤霞深厚的感情,再比如“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等。因此,剧本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凤霞的死,以及她的死给家庭带来的伤痛,是通过福贵和二喜的对话体现出来的。另外,由“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灯光亮起”等句可知,剧本改编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而小说的人物语言多为叙事性语言,如“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从情节来看:由文本二可以看出,情节的发展全部在舞台上,“舞台一片漆黑”说明是夜晚,“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说明情节发生在白天,因此,剧本改编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空间限制很大。而小说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文本一可以看出,故事最初在医院,然后在回家的路上,然后在二喜家,最后在福贵家。【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叙述特色能力。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如“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等。由“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等句可知,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讲述“我”走后,凤霞大出血,讲述二喜背着凤霞回家,讲述家珍见到凤霞的痛苦情景,以“我”的亲身经历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情节的叙述没有任何阻挡。“我”不但讲述故事,而且“我”本是是故事的亲历者,“我”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饱受“活着”的煎熬,“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等句子抒情达意没有任何阻挡,写出了“我”失去亲人的痛苦。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段二:贞观七年,魏征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战?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御为良工。虽有疾,来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察,成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於石。太宗后常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选自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B.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C.所以虚已/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D.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驱,古人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B.豫游,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C.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十思”是这则奏章的主要内容,意在警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B.“十思”是与帝王治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魏征直言进谏,毫不避讳,他不但指出了问题,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内容丰富。C.魏征被封为郑国公后,以病为由请求辞去所任官职,只做个散官,但太子行为不检点,唐太宗想让其辅佐太子,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D.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亲自到他的灵柩前痛哭,还亲自给他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在石碑上,唐太宗很是怀念魏征,常在大臣面前提及他。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14.唐太宗语言很有艺术性,他善用比喻来说理传情,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10.A11.B12.C13.(1)慎重地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走了。(2)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适宜,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反悔的地方的缘故。14.①唐太宗把自己比作黄金,把魏征比作高明的冶炼工匠,以此来说明自己离不开魏征,魏征的劝谏有助于提升自己,并有力地说服了魏征不能辞官。

②唐太宗把历史和人比作镜子,时时刻刻敦促自己,表现出唐太宗的明君风范,“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一句,表现出唐太宗对魏征离世的伤心难耐。〖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我再次虚心征求意见,以便清醒头脑进行反省。你们直言劝谏了而我不采用,我愿承担责任;我需要采纳忠言而大家又不说,这个责任谁来承担?从今以后,大家都得竭尽忠诚。我如有对或不对的言行,你们要直言劝谏不要保留隐瞒。“虚己外求”“披迷内省”句子结构对仗,各自断开,排除CD;“自斯已后”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排除B。故选A。【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帝王春天出遇为‘豫’,秋天出巡为‘游’”错。帝王春天出巡应为“游”,秋天出巡应为“豫”。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但太子行为不检点,唐太宗想让其辅佐太子,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错,原文是“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寮,成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可见唐太宗拒绝魏征辞官的请求,并非想让其辅佐太子,而是想要“绝天下之望”。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庠序,学校;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后置句;颁,头发花白。(2)为,因为;度,考虑;故,缘故。【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语言描写的能力。①如魏征想要辞官,唐太宗说“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战?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御为良工。虽有疾,来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唐太宗把自己比作黄金,把魏征比作高明的冶炼工匠,以此来说明自己离不开魏征,魏征的劝谏有助于提升自己,并有力地说服了魏征不能辞官。②如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把历史和人比作镜子,时时刻刻敦促自己,表现出唐太宗的明君风范,“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一句,表现出唐太宗对魏征离世的伤心难耐。参考译文:文本一:做国君的,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要像江海居于百川之下;喜爱狩猎,就要想到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有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要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之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听从,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文本二:贞观七年,魏征替代王珪任侍中的官职,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病请求辞去所任的官职,只做个闲职散官。太宗说:“我把你从仇敌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枢机要的职务,你看到我不对的地方,从没有不劝谏的。你难道没看到黄金埋在矿里,有什么可贵的呢?若遇上高明的冶金工匠把它锻炼成器物,就会被人们当作宝贝。因此我把自己比作黄金,把你当作高明的冶炼工匠。你虽然有病,但还不算衰老,怎能想就此辞职呢?”魏征听了只好作罢。庶人李承乾在东宫做太子时,不讲品德不干好事;魏王李泰越来越得到宠爱,内外百官对李承乾是否还能做太子都有疑议。太宗听到后很厌恶,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今朝臣之中,忠诚正直谁都不如魏征,我派他做皇太子的师傅,用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贞观十七年,就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仍旧管门下省的政事。魏征陈述自己有病,太宗对他说:“太子是宗庙社稷的根本,一定要有好的师傅,所以挑选你这样中正无私之臣,作为太子的辅弼。我知道你有病,不妨躺在床上来教导太子。”魏征只得就职。过了几天,魏征去世。太宗亲自到他的灵柩前痛哭,追封他为司空,赐谥号文贞。太宗亲自给他撰写碑文,还亲笔书写在石碑上。太宗后来常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常保有这三面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犯过错。如今魏征去世,就失掉一面镜子了!”因而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经常指责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后,我虽有过错也没有人敢公开指出。难道我只在过去有错误,而今天全是正确的吗?所以我再次虚心征求意见,以便清醒头脑进行反省。你们直言劝谏了而我不采用,我愿承担责任;我需要采纳忠言而大家又不说,这个责任谁来承担?从今以后,大家都得竭尽忠诚。我如有对或不对的言行,你们要直言劝谏不要保留隐瞒。”(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苏轼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备注〗王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化用王维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其意而用之。B.下片前三句写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的情景,长安落英,故关飘絮,兵士列队相迎。C.词末借用王文度的典故描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用反问语气强化了表达的情感。D.全词以人物行为作为结构线,谱写了一首动人心弦的送别诗,发自肺腑,情真意切。16.词的开头写到“一曲阳关情几许”。确实如此,本词揭示了人世间多种美好珍贵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友情。“白马皂貂留不住”一句透露出作者对张元康离去的不舍;“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写张元康回望分手之处,不见孤城,只见霖雾,对词人留恋思念。二人友情真挚深厚。②亲情。“白马皂貂留不住”一句还写出了张氏孝顺父母,义无反顾,即使用“白马”,“皂貂”等贵重物品厚待,也“留不住”。“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用王文度借喻张元康,表现了张氏父子的深挚关系。父子亲情动人心弦。③乡情。“渐见靴刀迎夹路”,词人想象张元康到家时众多兵士带着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两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同乡之谊感人肺腑。〖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题材、等的能力。B.“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出现画面”错误,应该是作者想象张元康到家时的情景。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写张元唐要去前往秦川省亲,“白马皂貂留不住”写诗人想要留住友人,为此不惜献出白色骏马、黑貂制成的袍服,遗憾的是要离去的人挽留不住啊。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张元康离去的不舍。“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写回望分手的地方,因为天飘降霏霏的雾,看不见孤城。这两句想象中自己与对方分手后的景物,凤翔城将看不见了,所能见到的是“天霏雾”,所能留下的是天际的空旷,对词人的思念,颇有人去城空的孤寂感、悲伤感。表现张元康对词人留恋思念。由诗歌标题可知,此时张元康要回到家乡前去省亲,“白马皂貂留不住”写诗人想要留住友人,为此不惜献出白色骏马、黑貂制成的袍服,遗憾的是要离去的人挽留不住啊。从中可以看出张氏孝顺父母,义无反顾,这些贵重物品厚待,也“留不住”友人。“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运用典故,王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而文度当时已有儿女了。诗人想象张氏到家后,出现如“风流膝上王文度”似的或泪流满面,或相对无言的镜头。这是不同寻常的父子关系,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国传统人伦美的血统关系。表现了父子亲情。“渐见靴刀迎夹路”中,“渐见”众多兵士带着“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两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这个镜头与“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的美景相叠印,想象张元康到家时众多兵士带着靴刀”,像迎接归乡的高官,整齐地列在道路的两旁,用隆重的礼仪迎接。从中可以看出同乡之谊。(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无尽剥削和掠夺之上、秦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的新兴菜品。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但广阔的蓝海下,也有挑战的暗流。生活中,对预制菜的顾虑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食以安为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关系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一些产品质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诚信经营是市场主体起码的行业操守,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线下商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顾客。这些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侵害。由此看来,想要“香”飘久远,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毕竟,预制菜到底“香”不“香”,消费者最有发言权。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比比皆是②参差不齐③浑水摸鱼19.预制菜是一种新兴的菜品,其原材料经过洗、切、搭配、加工,然后以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就可食用。20.连用五个“需要……”句式,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强调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原文“例如:‘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怀疑……‘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可知,此处是说生活中,人们对预制菜也有很多顾虑。故可填“比比皆是”。“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第二空,根据原文“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可知,此处是说产品质量的水平不一,故可填“参差不齐”。“参差不齐”的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第三空,根据前文“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和后文“打着现炒幌子欺骗顾客”可知,此处是说很多商家趁混乱的时候捞一把,故可填“浑水摸鱼”。“浑水摸鱼”的意思是比喻趁混乱的时候捞一把。【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方法是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本句主干句是“预制菜是一种新兴的菜品”,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为了起强调作用,可以把“原材料经过洗、切、搭配、加工”单独成句,接着介绍包装保存的方式,即“以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然后介绍“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就可食用”,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需要……的……”的句式,五句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结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体现表达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结合“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可知,强调了预制菜行业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加强规范化引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是茶的故乡,①。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品茶之风仍然盛行,汉族还有以茶代礼、以茶会友的习俗,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中国的饮茶文化尤为注重②,当客人来访,可在征求客人意见后选用合适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泡茶前要认真清洗茶具。以茶敬客时,要注意茶叶的适当拼配。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要注意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随喝随添,使茶水水温适宜,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一杯茶水,凝聚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待客之道。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因而,中国人热衷于茶艺,不仅是喜爱茶的味道,③。21.下列子中的“风”和文中画横线的“风”含义相的一项是()A.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学习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B.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C.作家水运宪在长沙雨花区采风,用独特视角探寻雨花创新发展的文化价值。D.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B22.①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②泡茶与敬茶的礼仪(待客之道)

③更是享受饮茶过程中的乐趣〖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文中画线句的“风”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风气、习惯等。A.“风”是指消息,传闻。B.“风”意思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风气、习惯等。C.“风”是指与作家创作或研究有关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D.“风”是自然现象。故选B。【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推断前文是茶文化历史悠久的意思,故可填写“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第二空:依据“当客人来访”“泡茶前……”“以茶敬客时……”“一杯茶水,凝聚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待客之道”推断注重的是礼仪,是茶的待客之道,或者说具体是“泡茶”和“敬茶”的礼仪,故可填写“泡茶与敬茶的礼仪”或“待客之道”。第三空:依据“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以及后文关于饮茶过程乐趣的具体展开,推断不仅喜爱茶,更是把饮茶的过程当做文化和乐趣来对待,故可填写“更是享受饮茶过程中的乐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人民日报》在评论网上“新集体生活”时说: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材料二: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的。——培根上述材料能引发我们对“规则”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诗》,唐诗从曹寅开始成为曹家的家学。受此影响,曹雪芹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推上了顶峰。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的影响。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不过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小说更有多处化用晚唐诗句。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所说“蓼汀花溆”的“蓼汀”二字当从晚唐诗人罗邺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雁》)想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小说情节之中,如“史湘云醉眼芍药裀”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词》。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包含了传作者的诗学观念。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的诗论。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但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诗,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破唐诗藩篱的后世诗歌。(摘编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材料二: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杜甫,李白、苏东坡写的诗词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红楼梦》中的诗词又是了不起的。《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第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要介绍小说的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方法来总括小说里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非常巧妙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小说中的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写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其中写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漂泊亦人如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蒙蒙乱扑行人面”,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球”。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这些诗词配合了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来。而《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写出作者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开篇第一首诗词是《顽石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青埂峰下那块石头是当时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这个顽石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用,唯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贾宝玉追求的落空,正是曹雪芹对人生的失望。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处。B.《红楼梦》中人物的诗论以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所以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C.叶嘉莹认为《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水平比不了古代名家作品,但她并不否认其存在的价值。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中,以柳絮的随风飘落、无人珍惜,暗示了林黛玉的生活遭遇。2.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黛玉的《唐多令》是曹雪芹依照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而为其量身定制的,内容符合她的个性特点。B.盛唐诗句在《红楼梦》中直接引用最多,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C.叶嘉莹将《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类,认为其中真正好的是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情感的诗。D.两则材料均写到《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探究的方向各不相同,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小说第二十三回黛玉想起的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引自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B.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看作悼红轩(曹雪芹的书室名)的诗话”。C.小说第五十回探春在芦雪庵的联句“价高村酿熟”是化用了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句。D.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宝玉一起阅读《会真记》(《莺莺传》),“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4.叶嘉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读方法,对我们学习诗歌鉴赏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5.在《红楼梦》的诗词运用方面,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B3.D4.①鉴赏诗中的意象。叶嘉莹抓住意象“柳絮”赏析《唐多令》。②结合自身体验帮助理解诗句。在理解“一团团逐队成毬”意境时,叶嘉莹想到了自己大学时期见到的有关柳絮的情景。③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论世。理解诗句时,想到了林黛玉的身世。④从炼字或炼词的角度加以赏析。抓住“空缱绻”的“空”来分析句意和情感。5.①使《红楼梦》中的诗词引用恰到好处。②对诗词的使用能够信手拈来,不落俗套。③能够按照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个性写出不同的风格的作品。④能够写出表达自己真情感的诗词。〖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处”理解错误。由原文“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可知,作者并没有否定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只不过提到韦庄的《闺月》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B.“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错误。由原文“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可知,说法太绝对。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理解错误。由原文“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可知,这是叶嘉莹引用的苏东坡的词。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说法太武断。结合材料一第四段可知,原文只是说“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是说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并不能得出“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的结论。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D.“《会真记》(《莺莺传》)”和诗词没有任何关系。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结合“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可知,鉴赏诗歌,首先要鉴赏诗中的意象。结合“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毬’”可知,鉴赏诗歌,可结合自身体验帮助理解诗句。结合“‘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可知,鉴赏诗歌还需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论世。结合“‘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可知,鉴赏诗词还需从其用词上进行赏析,叶嘉莹从“空”字上,读出了柳絮漂泊无人怜的命运,恰似林黛玉的人生。【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的影响”,可知结合材料一“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红楼梦》中的诗词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结合材料一“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结合材料二“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他能够按照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个性写出不同的风格的作品。结合材料二“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他能借用诗词写出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活着(节选)余华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文本二:活着(节选)张先许绿伦[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福贵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福贵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熟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二喜(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福贵呱呱,呱呱!二喜您怎么了,肚子疼?福贵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二喜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福贵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二喜没娘的娃娃哭了!福贵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苦根的声音:“那天晚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二喜爹,别再伤心了。福贵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二喜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B.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求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俩夫妻情感深厚,也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C.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D.“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睛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表现淡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B.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C.两个文本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充分体现出小说和戏剧的表达追求。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8.结合文本一、二,请从语言和情节两方面概括分析剧本改编的特点。9.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答案〗6.D7.C8.(1)从语言看:

①剧本改编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基本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矛盾冲突。凤霞的死,以及她的死给家庭带来的伤痛,是通过福贵和二喜的对话体现出来的。

②同时也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有一些必须呈现的内容,可以通过舞台说明来体现,比如加入的苦根的声音,周围的环境等。而小说主要通过叙事性语言来讲述故事。(2)从情节来看:剧本改编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空间限制很大,故事集中在福贵和二喜拉着凤喜回家的路上这一时空范围内。而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从凤喜的死,持续到她入葬,空间上也从经历了医院—回家路上—凤喜家—富贵家—墓地的多次转变。9.①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②让“我”充当人生悲剧和不幸经历的讲述者,就是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件,情节上不仅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叙述上也没有任何隔阂,情节叙述可以流畅而没有阻挡。③让“我”充当故事经历者,让作者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借助“我”来实现情感的直接抒发,抒发福贵对于失去凤喜的痛苦,使情感的抒发没有任何阻挡。〖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对凤霞的死亡表现淡定”表述有误,根据文中“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可知,家珍内心应该明白凤霞出事了,只是她内心已经麻木,没有强烈的反应。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两个文本的语言都采用……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错误,文本一描写了自然环境,但是文本二包括舞台说明都没有自然环境的描写。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剧本情节和语言的能力。从语言看:剧本的人物语言主要是通过台词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如“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表现了二喜对凤霞深厚的感情,再比如“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等。因此,剧本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凤霞的死,以及她的死给家庭带来的伤痛,是通过福贵和二喜的对话体现出来的。另外,由“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灯光亮起”等句可知,剧本改编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而小说的人物语言多为叙事性语言,如“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从情节来看:由文本二可以看出,情节的发展全部在舞台上,“舞台一片漆黑”说明是夜晚,“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说明情节发生在白天,因此,剧本改编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空间限制很大。而小说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文本一可以看出,故事最初在医院,然后在回家的路上,然后在二喜家,最后在福贵家。【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叙述特色能力。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如“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