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建立后,除在全国推广郡县制外,还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修驰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的上述举措()A.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 B.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C.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后,推广郡县制,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B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意在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并没有扩大国家的疆域规模,排除A项;缓和民族矛盾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各项措施的作用,排除C项;郡县制的推行促使官僚政治形成,不能完整概括材料诸多措施的共同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时期为商业借贷制定利率上限,禁止高利贷盘剥。汉成帝永始三年颁“还息与贷者必不可许”的诏书,免除已发生债务的利息。这说明政府()A.强化对经济的管控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商业借贷活动 D.严厉打击地方豪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西汉政府通过发布法令,限制高利贷盘剥,体现国家对经济的管控,A项正确;禁止高利贷盘剥是规范借贷活动、缓解百姓负担的积极举措,不能简单定义为“抑商”,且材料未提及政府在“重农”方面的举措,排除B项;材料中西汉政府只是通过限定利率、免除利息等方式管理商业借贷活动,并非禁止,排除C项;加强对商业借贷活动的管理主要是打击富商大贾,排除D项。故选A项。3.如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它所反映的书法形式()A.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 B.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D.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根据材料“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及所学可知,《古诗四帖》属狂草作品,其特点是较过去更为狂放,整体气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急风骤雨,所以在草书发展史上是新突破。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由此可见,它反映的书写气象具有突出灵动写意的特征,B项正确;书法中有一个重要的用笔方法,强调藏而不露、含蓄内敛,即“藏锋”!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个自然的回锋动作,即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浑圆,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藏锋尤其在篆书、隶书和楷书中经常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行书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排除C项;楷书强调文字谨严整饬,排除D项。故选B项。4.北宋建立之初,统治者曾屡次下令改变旧俗中不符合儒家原则的地方,强调“原人伦者,莫大于孝慈,正家道者,无先乎敦睦”。在此后几百年间,又屡屡下令推广儒家经典中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仪式。这表明宋代()A.三教合一的局面被打破 B.社会需要推动了儒学创新C.礼治秩序开始了平民化 D.儒学社会影响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结合材料“改变旧俗中不符合儒家原则的地方”“在此后几百年间,又屡屡下令推广儒家经典中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仪式。”可知,宋代重视儒学,儒学的影响在不断加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三教合一,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统治者重视儒学,儒学的影响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的创新,材料体现的是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儒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说明统治者借助儒学加强统治,并非强调礼治秩序的平民化,排除C项。故选D项。5.明代文言公案小说作品能将公案与世情、爱情有机结合起来,在鞭笞封建官府草菅人命、兵痞衙役为非作歹、下层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丑恶现实的同时,也热情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和善良忠贞、仗义助人、勇于牺牲的美德。这反映了()A.文学教化功能增强 B.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C.世俗文学开始兴起 D.封建专制的束缚松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将公案与世情、爱情有机结合起来”“丑恶现实”“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和善良忠贞”可知,明代的文言公案小说反对封建束缚,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适应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B项正确;文学的作用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C项错在开始,早在宋代世俗文学已经兴起,排除C项;明朝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梁启超1896年所编《西学书目表》。据此推断,梁启超此时主张()上卷:“西学”诸书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下卷:“杂类”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等5类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全面了解学习西方C.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D.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等信息可知,梁启超所编书目涉及类别众多,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科技都包含在内,这体现了其想要全面了解西方的主张,B项正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梁启超提倡学习西方不代表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排除C项;梁启超属于改良派,实现民主共和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1900年到1936年,中国的进口商品品类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生活用品占比从90%逐步下降到55%,而与生产建设相关的商品则大幅增加。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D.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经济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0年到193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其中生活用品占比从90%逐步下降到55%,而与生产建设相关的商品则大幅增加”可知,1900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的生活用品减少,而生产建设的商品大幅增加,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这有助于增加民众对国内生活用品的消费量,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一战期间(1914至1918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与题干时间段及主旨不符,排除B项;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领域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较落后,并未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经济特征(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8.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 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 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答案〗B〖解析〗根据“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强调劳动者要有权益的意识,维护劳动阶层的利益,说明新文化运动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A项;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9.孙中山曾以“世界大同”来表达自己的最高社会理想,其在解释“民生主义”时说,“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据此可知,孙中山的民生观()A.受到西方民族观念的影响 B.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C.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深谙民生问题的艰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关键信息“孙中山”“大同世界”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根据“以‘世界大同’来表达自己的最高社会理想”“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可知,孙中山将其民生主义与孔子的“大同世界”联系在一起,说明其民生观深受传统文化影响,C项正确;材料强调“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将民权观与民生观相统一,并未体现民族观念,排除A项;根据材料“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体现了民权,但无法得出社会主义的性质的结论,也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阐释了民生主义的内涵,并没有艰巨性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C项。10.1927年4月中旬,毛泽东受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他积极重建工农自卫军,组织秘密训练,计划武装“上山”,“准备长期奋斗”。同年7月底,他起草的《关于湖南暴动的大纲》,表述了其“上山”思想的具体内涵,被中共中央采纳。毛泽东的上述革命活动()A.推动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 B.奠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的基础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促进了国民革命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得出主要结论:1927年4月到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毛泽东依靠工农“上山”革命的主张和实践对此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斗争过程中,排除C项;1927年7月,国民革命宣告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11.淮海战役时,山东柳行村的20名妇女在15天碾米4500斤,她们高喊“碾出小米送前方,打倒老蒋保安康”的口号,积极支援前线作战。这表明()A.军民一体打倒专制统治 B.根据地实现了男女平等C.农业生产取得重大进步 D.华北率先展开战略决战〖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妇女在淮海战役期间,生产积极性高涨“20名妇女在15天碾米4500斤”,喊出“碾出小米送前方,打倒老蒋保安康”说明军民一心进行反抗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反动独裁,A项正确;这是解放战争期间,不是根据地,并且材料并没有提到男女平等,排除B项;材料体现人民群众支持解放战争,没有提到农业生产取得重大进步,排除C项;率先展开战略决战的是辽沈战役,不是淮海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12.毛泽东在接见印度、缅甸、印尼等国领导人时表示:中国方面对华侨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要求华侨遵守居留国的法律,不要参加居留国国内的非法活动,要搞好同居留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中国不会输出革命。这反映了新中国()A.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工作 B.注重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关系C.倡导不干涉别国的内政 D.重视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要求华侨遵守居留国的法律,不要参加居留国国内的非法活动,要搞好同居留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可知,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干涉别国内政的理念,C项正确;“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工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华侨遵守居留国法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型区域合作关系的内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信息,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 B.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C.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78年至1984年的中国农村。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可知,1978至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镇职工收入的信息,无法得出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信息,未涉及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4.1992~2022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15艘神舟飞船,先后将16名航天员、26人次顺利送人太空。2022年,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由此可见,我国()A现代科技创新居世界前列 B.航天理论取得重大突破C.已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D.国防建设倚重航天技术〖答案〗C〖解析〗1992年以来,我国航天事业获得空前发展,从载人航天、到空间站建设,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C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无法证明我国现代科技创新居于世界前列,排除A项;材料信息显示的是航天实践,排除B项;我国的航天技术主要是民用而非军用,而且无法看出国防建设倚重航天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15.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自己就是中心,整个世界都只集中在他身上,因为他的自我认识就是对神的认识。而且,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理解他自己的,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必须照着这样去理解他们自己。这说明苏格拉底()A.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B.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C.注重探索自然规律 D.坚持民主政治的规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希腊)。据材料“每个人自己就是中心,整个世界都只集中在他身上,因为他的自我认识就是对神的认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并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这说明苏格拉底具有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B项;苏格拉底主张人是世界的中心,说明他关注社会,而不是探索自然规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规则,排除D项。故选A项。16.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 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据材料“二位陛下即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可知,哥伦布奉命去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道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探索新的航路,未体现传统商路,也未涉及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排除A、C项;仅由“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得不出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D项。故选B项。17.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A.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形成C.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欧洲。据材料“德文《圣经》广泛传播”“瑞典语《圣经》……丹麦语《圣经》……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得出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宗教改革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未提及反对天主教会权威和推动思想解放,无法得出摆脱宗教观念束缚和促进精神自由,排除A项、C项;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排除B项。故选D项。18.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执政时期(1760~1820年),国王仍保有个人选择大臣的权力。一些比较重要的国家职务、教会职务和军事职务的任命仍集中于国王及其亲信手中。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仍处于权力中心地位B.光荣革命成果遭到了侵蚀C.资产阶级的力量较为弱小D.代议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掌握一定的权力,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亟需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的局限性而非成果受到了侵蚀,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民主政治仍需完善,C项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9.法国大革命前,音乐家们受雇于宫廷、教会、城市和剧院,按雇主的要求为特定的目的和场合写音乐。法国大革命后,音乐家们则紧随贝多芬走上“自由”音乐家的道路,音乐家的地位从奴仆一跃为时代的先导。这一变化说明,法国音乐()A.具有民族主义的风格特征 B.蕴含挣脱束缚的时代精神C.朝着技艺高超的方向发展 D.逐步向更广泛的群体普及〖答案〗B〖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后,音乐家们则紧随贝多芬走上‘自由’音乐家的道路,音乐家的地位从奴仆一跃为时代的先导。”可知音乐家不再是封建贵族的附庸,走向自由创作道路,说明法国音乐蕴含挣脱束缚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民族主义风格,体现的是深刻的民族情感,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音乐挣脱贵族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音乐家们追求高超技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音乐家们走向自由,没有提到面向的群体,排除D项。故选B项。20.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的文学主流。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作为研究现实的手段,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美()A.充满对战争和危机的恐惧 B.打破了罗马教会精神独裁C.积极追寻自由的理想世界 D.社会弊端和矛盾尖锐复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40年代的欧美。根据材料“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的文学主流。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作为研究现实的手段,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可知,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重视描写客观真实,让文学表现现实生活,说明此时期的欧美社会弊端和矛盾尖锐复杂,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客观反映现实生活,而非充满对战争和危机的恐惧,以及积极追寻自由的理想世界,排除A项和C项;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教会精神独裁,排除B项。故选D项。21.自伽利略时代以来,时间和空间是各自独立的绝对存在的观念开始建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这一革命性的论断()A.解决了全部宇宙学难题 B.淘汰了经典力学理论C.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推动了原子弹的发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概念改变了前人对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固有认识,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项正确;“解决了全部宇宙学难题”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并非淘汰了经典力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强调这一论断推动了原子弹的发明,而是这一论断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排除D项。故选C项。22.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 D.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26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可知,反映出苏联的工业建设深受农业发展状况的影响,说明苏联的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C项正确;“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表述有误,此时苏联仍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此时苏联还未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苏联经济封锁的信息,其次材料反映了苏联仍然在出口粮食,与经济封锁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3.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对苏联、东欧的出口管制》文件,要求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的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此文件说明()A.美苏争霸局面愈演愈烈 B.东西德国的建立激化美苏矛盾C.美苏之间冷战对抗加剧 D.两极格局形成加剧了阵营对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7年的世界。根据材料“1947年12月17日,……要求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的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及所学可知,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即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材料中美国进一步采取对苏联等东欧国家物资的出口限制,这说明美苏冷战在不断加剧,C项正确;“美苏争霸局面愈演愈烈”与史实不符,美苏争霸的过程具有对抗和缓和的特征,排除A项;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美苏矛盾加速了德国的分裂,排除B项;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后,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自从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近年来,“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也纷纷出现,人工智能正在融入金融、医疗、教育、农业、零售等各行各业。这表明人工智能()A.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困局 B.深刻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C.削弱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加剧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答案〗B〖解析〗材料中人工智能正在融入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说明人工智能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D项;人工智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并非削弱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C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2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29、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以后,经学日趋昌盛,太学中的经学博士就是专治一经的经师,他们以诠释儒家经典为终身职业,皓首穷经,搞章句之学。两汉博士通过荐举、征召等途径可任太傅少傅、刺史太守、奉常议郎等官职。经学博士是汉代官方确认的学术权威,在以经治国、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负责经学的研究与传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明代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通过追求高级的道德哲学状态,重构政治哲学实践。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为改变王学末流的弊端,破解国破家亡的历史遗憾,重回实学研究,要求经世致用。明清实学跳出了理学道德性命的范围,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社会的一切方面。19世纪“今文经学派”中的龚自珍、魏源,为了挽救时局,分别提出“改制更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具有鲜明时代价值的实践指向。——摘编自汪四红《论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和马克思“实践观”的互融相通》材料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回归传统经世致用观。他宣扬以学术经国济世,致力于民众历史教育和边疆史地研究,主张以史为鉴和以史明智。同时,他根据时代要求对经世致用论作了发展,突出史学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的作用,指出史学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形式上,他不再限于传统学术研究和史学著述,而是以现代学会和报刊从事宣传,通过撰写新历史教科书和各类通俗历史读物传播历史知识。——摘编自徐国利《民国时期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转向及与经世致用观的离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经学与明清经学的异同。(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对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及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世致用思想的价值。〖答案〗(1)同: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异:汉代经学:与选官密切结合;专注研究儒家经典,学术性强。明清经学:注重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研究范围扩大,实践性强。(2)发展:使史学研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现代媒介向大众传播历史知识。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民众缺乏现代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顾颉刚本人的爱国情怀。(3)价值:强调研究学问要关注现实,强调学问和实践的结合,推动了学术发展;体现出知识分子“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中蕴含的实践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价值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比较类材料分析题。同:根据材料一“以诠释儒家经典为终身职业”、材料二“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可知相同点是都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异:根据材料一“皓首穷经,搞章句之学”可知汉代经学专注研究儒家经典,学术性强;根据材料一“两汉博士通过荐举、征召等途径可任太傅少傅、刺史太守、奉常议郎等官职”可知与选官密切结合。根据材料二“重回实学研究,要求经世致用”可知,明清经学注重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根据材料二“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社会的一切方面……鲜明时代价值的实践指向”可以得出,研究范围扩大,实践性强。【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发展:根据材料“顾颉刚回归传统经世致用观。他宣扬以学术经国济世”可知他使史学研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根据材料“突出史学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的作用,指出史学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可以得出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材料“以现代学会和报刊从事宣传,通过撰写新历史教科书和各类通俗历史读物传播历史知识”可知其利用现代媒介向大众传播历史知识。原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国共内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材料“突出史学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的作用,指出史学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从侧面反映,需要进一步增强民众现代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根据材料“致力于民众历史教育和边疆史地研究……传播历史知识”可以得出顾颉刚本人的爱国情怀。【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经世致用倡导学术研究要关注现实,通过解释古代典籍来阐发社会政治见解,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以增进国家治理能力,实现民生安定、社会改良,强调研究学问要关注现实,学问和实践的结合,推动了学术发展;其强调知识的政治价值和知识分子的现实担当,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效用、专注务实的思想特点,体现出知识分子“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思想对于当代人文精神和道德体系的建构仍有重要价值,经世致用思想中蕴含的实践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价值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中人们的各种观念在交锋与消融中渐渐蜕变。中世纪的西欧,人们所有的理想是基督徒式的清规戒律和清心寡欲,在很大程度上鄙薄尘世烦恼;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那种强烈地珍惜尘世幸福和快乐生活的兴趣逐步显现。中世纪的那种在枯燥的基督教义上盛行的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的观念受到挑战;而正当合理享受则备受推崇,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以前,人们尊重的是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式的孤独生活,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却大力推动抛头露面、广泛交际的上流社会生活,倾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开放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种种进步的社会观念说明:西欧社会已经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社会迈进。——摘编自肖杰《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生观变化》材料二:在启蒙思想家看来,理性是一种“自然的光亮”,他们就是要用这种理性之光去启迪人类,使之从中世纪神学的非理性的迷梦中醒悟过来。不仅如此,“启蒙”还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平等的精神主要表现在;自然法、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和权力制约说、财产自由,思想自由与个人主义等。美国独立战争也把自由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摘编自郑晓宇、李顺金《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迈进”在人生观方面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意义。以美国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在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上的体现。〖答案〗(1)表现:反对禁欲主义,重视人性;反对清修,追求财富和现世幸福;反对悲观,主张乐观的生活态度;反对隐居,开放、进取,重视知识和文明开化。(2)意义:打破宗教神学的枷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对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体现:独立后的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分权制衡的思想。〖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涉及到的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时期的西欧。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欧,人们所有的理想是基督徒式的清规戒律和清心寡欲”、“中世纪盛行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那种强烈地珍惜尘世幸福和快乐生活的兴趣逐步显现”、“正当合理享受则备受推崇,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可以得出,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清修,重视人性,追求财富和现世幸福;根据材料“以前,人们尊重的是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式的孤独生活,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却大力推动抛头露面、广泛交际的上流社会生活,倾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开放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可以得出,反对悲观,主张乐观的生活态度,反对隐居,开放、进取,重视知识和文明开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涉及到的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时期的西欧。意义:根据材料“使之从中世纪神学的非理性的迷梦中醒悟过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打破宗教神学的枷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根据材料“启蒙还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反对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也把自由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体现:美国独立后制定的1787年宪法是根据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三者之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社会形态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三是社会结构转型,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均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摘自孙凤《70年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向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转型”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变革之中。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渐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目标,有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进入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结构逐渐建立起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知识分子的崛起,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的逐渐普及,是社会流动性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贫富差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家庭结构、分工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这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历了一场社会转型,这些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短文撰写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需要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撰写论文,属于对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根据材料中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类型的划分可以得出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变革之中。根据材料中“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形态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社会结构转型,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均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等概念解释,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诸如依法治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化等内容,表述成文。最后对整个短文进行总结,得出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历了一场社会转型,这些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8、29、30三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68年,明治天皇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改革,在军事方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1870年,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的山县友朋提出军事改革要“内足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1873年1月,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建立近代军制。新征集的义务兵按法国陆军模式加以训练,使用新式枪炮和近代西方的军事编制。19世纪80年代后,又设立各种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新式军队称为“皇军”,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1878年,日本颁布的“军人训诫”,并且以“武士道”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仿照西方建立军制;强化军队效忠天皇的思想;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2)影响:促进日本军事的近代化;增强日本综合国力,巩固了天皇的统治,摆脱民族危机;推动日本走向对外侵略的道路。〖解析〗(1)特点:根据“在军事方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可得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根据“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的山县友朋提出军事改革要……”“使用新式枪炮和近代西方的军事编制。”可得出仿照西方建立军制;根据“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可得出强化军队效忠天皇的思想;根据“1878年,日本颁布的’军人训诫‘,并且以’武士道‘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可得出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2)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促进日本军事的近代化、增强日本综合国力,巩固了天皇的统治,摆脱民族危机、推动日本走向对外侵略的道路等方面概括。29.【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99年3月至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阿族的“人权”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中北约使用的几乎全是新近研制或改进的高技术武器,如上千架的“第四代”战机,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内的55艘舰艇和50多颗北约军事卫星及美国全球卫星系统,采用了空、地、海、天、磁五维作战,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非接触性,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科索沃战争不仅给南斯拉夫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摘编自秦思《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索沃战争所反映出的现代局部战争新形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1)新形态:持续时间短;高科技主导;战争成本高;无接触式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性强;对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大。(2)影响: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使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保护人权”为借口对南联盟的空袭,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刺激了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为重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给未来世界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涉及到的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战争时间仅有78天,可知持续时间短;根据材料“战争中北约使用的几乎全是新近研制或改进的高技术武器”可知高科技主导;根据材料“上千架的第四代战机,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内的55艘舰艇和50多颗北约军事卫星及美国全球卫星系统,采用了空、地、海、天、磁五维作战”可知战争成本高;根据材料“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非接触性”可以得出无接触式战争;根据材料“科索沃战争不仅给南斯拉夫造成巨大的损失”可知对经济的破坏性强;根据材料“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可以得出,对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大。【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涉及到的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并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根据材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阿族的人权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侵略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高于主权,人权的国际保护应和主权国家相统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开创了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践踏别国主权的恶劣先例;根据材料“科索沃战争不仅给南斯拉夫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和单极化的斗争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诉诸武力越来越可能成为美国建立单极格局的主要手段,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频出的主要根源;刺激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为重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及北约为推行霸权主义,谋求军事实力的绝对优势,将会继续加大军备投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希望尽快得到高技术武器,以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利益,这种武器竞赛的循环发展,给未来世界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30.【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梅文鼎(1633-1721)是清初著名的数学家、历算家和天文学家。文鼎为学勤奋,广阅博览使他汲取了古籍中丰富的营养,40岁时写成他的第一部数学著作《方程论》,阐发中国古算中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纠正了一些传世的错误之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随着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潮流兴起,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文鼎科学、客观地对待中西科学文化交流,对中西之学采取去伪存真、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天文算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著有《测器考》、《自鸣钟说》等。在中国科学史上,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摘编自《明末清初中外科技交流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编著数学、历法以及天文学著作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梅文鼎学术研究成果的意义。〖答案〗(1)条件:清初社会渐趋稳定;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个人的科学精神和长期努力。(2)意义:提出了学术研究的新方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复兴;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由材料“梅文鼎(1633-1721)是清初著名的数学家、历算家和天文学家。”及所学可得出清初社会渐趋稳定;由材料“文鼎为学勤奋,广阅博览使他汲取了古籍中丰富的营养,40岁时写成他的第一部数学著作《方程论》,阐发中国古算中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纠正了一些传世的错误之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及所学可得出个人的科学精神和长期努力;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由材料“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文鼎科学、客观地对待中西科学文化交流,对中西之学采取去伪存真、兼收并蓄的态度”可得出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由材料“阐发中国古算中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纠正了一些传世的错误之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可得出提出了学术研究的新方法;由材料“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可得出推动了传统学术的复兴;由材料“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可得出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所学可得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建立后,除在全国推广郡县制外,还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修驰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的上述举措()A.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 B.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C.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后,推广郡县制,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B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意在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并没有扩大国家的疆域规模,排除A项;缓和民族矛盾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各项措施的作用,排除C项;郡县制的推行促使官僚政治形成,不能完整概括材料诸多措施的共同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时期为商业借贷制定利率上限,禁止高利贷盘剥。汉成帝永始三年颁“还息与贷者必不可许”的诏书,免除已发生债务的利息。这说明政府()A.强化对经济的管控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商业借贷活动 D.严厉打击地方豪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西汉政府通过发布法令,限制高利贷盘剥,体现国家对经济的管控,A项正确;禁止高利贷盘剥是规范借贷活动、缓解百姓负担的积极举措,不能简单定义为“抑商”,且材料未提及政府在“重农”方面的举措,排除B项;材料中西汉政府只是通过限定利率、免除利息等方式管理商业借贷活动,并非禁止,排除C项;加强对商业借贷活动的管理主要是打击富商大贾,排除D项。故选A项。3.如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它所反映的书法形式()A.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 B.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D.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根据材料“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及所学可知,《古诗四帖》属狂草作品,其特点是较过去更为狂放,整体气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急风骤雨,所以在草书发展史上是新突破。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由此可见,它反映的书写气象具有突出灵动写意的特征,B项正确;书法中有一个重要的用笔方法,强调藏而不露、含蓄内敛,即“藏锋”!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个自然的回锋动作,即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浑圆,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藏锋尤其在篆书、隶书和楷书中经常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行书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排除C项;楷书强调文字谨严整饬,排除D项。故选B项。4.北宋建立之初,统治者曾屡次下令改变旧俗中不符合儒家原则的地方,强调“原人伦者,莫大于孝慈,正家道者,无先乎敦睦”。在此后几百年间,又屡屡下令推广儒家经典中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仪式。这表明宋代()A.三教合一的局面被打破 B.社会需要推动了儒学创新C.礼治秩序开始了平民化 D.儒学社会影响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结合材料“改变旧俗中不符合儒家原则的地方”“在此后几百年间,又屡屡下令推广儒家经典中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仪式。”可知,宋代重视儒学,儒学的影响在不断加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三教合一,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统治者重视儒学,儒学的影响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的创新,材料体现的是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儒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说明统治者借助儒学加强统治,并非强调礼治秩序的平民化,排除C项。故选D项。5.明代文言公案小说作品能将公案与世情、爱情有机结合起来,在鞭笞封建官府草菅人命、兵痞衙役为非作歹、下层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丑恶现实的同时,也热情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和善良忠贞、仗义助人、勇于牺牲的美德。这反映了()A.文学教化功能增强 B.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C.世俗文学开始兴起 D.封建专制的束缚松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将公案与世情、爱情有机结合起来”“丑恶现实”“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和善良忠贞”可知,明代的文言公案小说反对封建束缚,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适应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B项正确;文学的作用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C项错在开始,早在宋代世俗文学已经兴起,排除C项;明朝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梁启超1896年所编《西学书目表》。据此推断,梁启超此时主张()上卷:“西学”诸书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下卷:“杂类”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等5类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全面了解学习西方C.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D.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等信息可知,梁启超所编书目涉及类别众多,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科技都包含在内,这体现了其想要全面了解西方的主张,B项正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梁启超提倡学习西方不代表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排除C项;梁启超属于改良派,实现民主共和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1900年到1936年,中国的进口商品品类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生活用品占比从90%逐步下降到55%,而与生产建设相关的商品则大幅增加。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D.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经济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0年到193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其中生活用品占比从90%逐步下降到55%,而与生产建设相关的商品则大幅增加”可知,1900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的生活用品减少,而生产建设的商品大幅增加,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这有助于增加民众对国内生活用品的消费量,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一战期间(1914至1918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与题干时间段及主旨不符,排除B项;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领域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较落后,并未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经济特征(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8.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 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 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答案〗B〖解析〗根据“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强调劳动者要有权益的意识,维护劳动阶层的利益,说明新文化运动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A项;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9.孙中山曾以“世界大同”来表达自己的最高社会理想,其在解释“民生主义”时说,“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据此可知,孙中山的民生观()A.受到西方民族观念的影响 B.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C.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深谙民生问题的艰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关键信息“孙中山”“大同世界”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根据“以‘世界大同’来表达自己的最高社会理想”“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可知,孙中山将其民生主义与孔子的“大同世界”联系在一起,说明其民生观深受传统文化影响,C项正确;材料强调“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将民权观与民生观相统一,并未体现民族观念,排除A项;根据材料“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体现了民权,但无法得出社会主义的性质的结论,也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阐释了民生主义的内涵,并没有艰巨性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C项。10.1927年4月中旬,毛泽东受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他积极重建工农自卫军,组织秘密训练,计划武装“上山”,“准备长期奋斗”。同年7月底,他起草的《关于湖南暴动的大纲》,表述了其“上山”思想的具体内涵,被中共中央采纳。毛泽东的上述革命活动()A.推动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 B.奠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的基础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促进了国民革命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得出主要结论:1927年4月到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毛泽东依靠工农“上山”革命的主张和实践对此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斗争过程中,排除C项;1927年7月,国民革命宣告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11.淮海战役时,山东柳行村的20名妇女在15天碾米4500斤,她们高喊“碾出小米送前方,打倒老蒋保安康”的口号,积极支援前线作战。这表明()A.军民一体打倒专制统治 B.根据地实现了男女平等C.农业生产取得重大进步 D.华北率先展开战略决战〖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妇女在淮海战役期间,生产积极性高涨“20名妇女在15天碾米4500斤”,喊出“碾出小米送前方,打倒老蒋保安康”说明军民一心进行反抗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反动独裁,A项正确;这是解放战争期间,不是根据地,并且材料并没有提到男女平等,排除B项;材料体现人民群众支持解放战争,没有提到农业生产取得重大进步,排除C项;率先展开战略决战的是辽沈战役,不是淮海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12.毛泽东在接见印度、缅甸、印尼等国领导人时表示:中国方面对华侨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要求华侨遵守居留国的法律,不要参加居留国国内的非法活动,要搞好同居留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中国不会输出革命。这反映了新中国()A.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工作 B.注重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关系C.倡导不干涉别国的内政 D.重视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要求华侨遵守居留国的法律,不要参加居留国国内的非法活动,要搞好同居留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可知,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干涉别国内政的理念,C项正确;“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工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华侨遵守居留国法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型区域合作关系的内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信息,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 B.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C.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78年至1984年的中国农村。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可知,1978至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镇职工收入的信息,无法得出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信息,未涉及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4.1992~2022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15艘神舟飞船,先后将16名航天员、26人次顺利送人太空。2022年,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由此可见,我国()A现代科技创新居世界前列 B.航天理论取得重大突破C.已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D.国防建设倚重航天技术〖答案〗C〖解析〗1992年以来,我国航天事业获得空前发展,从载人航天、到空间站建设,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C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无法证明我国现代科技创新居于世界前列,排除A项;材料信息显示的是航天实践,排除B项;我国的航天技术主要是民用而非军用,而且无法看出国防建设倚重航天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15.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自己就是中心,整个世界都只集中在他身上,因为他的自我认识就是对神的认识。而且,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理解他自己的,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必须照着这样去理解他们自己。这说明苏格拉底()A.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B.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C.注重探索自然规律 D.坚持民主政治的规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希腊)。据材料“每个人自己就是中心,整个世界都只集中在他身上,因为他的自我认识就是对神的认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并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这说明苏格拉底具有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B项;苏格拉底主张人是世界的中心,说明他关注社会,而不是探索自然规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规则,排除D项。故选A项。16.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 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据材料“二位陛下即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可知,哥伦布奉命去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道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探索新的航路,未体现传统商路,也未涉及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排除A、C项;仅由“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得不出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D项。故选B项。17.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A.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形成C.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欧洲。据材料“德文《圣经》广泛传播”“瑞典语《圣经》……丹麦语《圣经》……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得出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宗教改革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未提及反对天主教会权威和推动思想解放,无法得出摆脱宗教观念束缚和促进精神自由,排除A项、C项;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排除B项。故选D项。18.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执政时期(1760~1820年),国王仍保有个人选择大臣的权力。一些比较重要的国家职务、教会职务和军事职务的任命仍集中于国王及其亲信手中。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仍处于权力中心地位B.光荣革命成果遭到了侵蚀C.资产阶级的力量较为弱小D.代议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掌握一定的权力,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亟需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的局限性而非成果受到了侵蚀,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民主政治仍需完善,C项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9.法国大革命前,音乐家们受雇于宫廷、教会、城市和剧院,按雇主的要求为特定的目的和场合写音乐。法国大革命后,音乐家们则紧随贝多芬走上“自由”音乐家的道路,音乐家的地位从奴仆一跃为时代的先导。这一变化说明,法国音乐()A.具有民族主义的风格特征 B.蕴含挣脱束缚的时代精神C.朝着技艺高超的方向发展 D.逐步向更广泛的群体普及〖答案〗B〖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后,音乐家们则紧随贝多芬走上‘自由’音乐家的道路,音乐家的地位从奴仆一跃为时代的先导。”可知音乐家不再是封建贵族的附庸,走向自由创作道路,说明法国音乐蕴含挣脱束缚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民族主义风格,体现的是深刻的民族情感,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音乐挣脱贵族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音乐家们追求高超技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音乐家们走向自由,没有提到面向的群体,排除D项。故选B项。20.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的文学主流。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作为研究现实的手段,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美()A.充满对战争和危机的恐惧 B.打破了罗马教会精神独裁C.积极追寻自由的理想世界 D.社会弊端和矛盾尖锐复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40年代的欧美。根据材料“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的文学主流。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作为研究现实的手段,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可知,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重视描写客观真实,让文学表现现实生活,说明此时期的欧美社会弊端和矛盾尖锐复杂,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客观反映现实生活,而非充满对战争和危机的恐惧,以及积极追寻自由的理想世界,排除A项和C项;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教会精神独裁,排除B项。故选D项。21.自伽利略时代以来,时间和空间是各自独立的绝对存在的观念开始建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这一革命性的论断()A.解决了全部宇宙学难题 B.淘汰了经典力学理论C.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推动了原子弹的发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概念改变了前人对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固有认识,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项正确;“解决了全部宇宙学难题”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并非淘汰了经典力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强调这一论断推动了原子弹的发明,而是这一论断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排除D项。故选C项。22.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 D.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