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读写结合-体现人物心情方法运用的课例研修_第1页
《社戏》读写结合-体现人物心情方法运用的课例研修_第2页
《社戏》读写结合-体现人物心情方法运用的课例研修_第3页
《社戏》读写结合-体现人物心情方法运用的课例研修_第4页
《社戏》读写结合-体现人物心情方法运用的课例研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戏》读写结合——体现人物心一、研修背景课例研修是2015年于洪区开展“研训一体”活动时所学习的上海青浦区的教学经验。区校派教师去上海学习,并把学习的成果在区内做汇报展示,旨在通过学习,教师能在理解掌握课例研修的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把这样优秀的教学经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优化课堂设计,以提升教学质量,以点带面,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通过听成果汇报,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认知,又去上海青浦听取了相关的报告并深入学校去参与听评课活动,这使我对课例研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今年有幸加入段老师的语文工作室,真正付诸实践,开始进行读写结合的课例研修。《社戏》是我的第一次尝试。二、教学设计的形成在2月9日,段老师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研修报告和上海青浦区关景双所著《静听教师成长的脚步声》一书,我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了课例研修,为读写结合课堂模式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范例。第一次尝试用读写结合模式上课,我开始研读教材,解读文本,了解八下语文六个单元内容,提炼能够借鉴的写作方法,先考虑的是一、五单元,第五单元游记,我们所教的学生分析上没有什么难度,但因很少出游所以在写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聚焦在某一处景物描写上,初一时我们已练过,第一单元设计中体现我心情变化的方法,除了直接写心情外也有景物描写,于是我选择《社戏》一文教学,通过揣摩文中语句,体会我的心情,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并提炼出方法,运用此方法来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平时看学生的作文,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很少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而本课的教学,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想要在45分钟课堂上完成品读、提炼到写作,我需先带领学生熟读并了解这篇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本节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有几点纠结之处。一是如何导入?文中最能体现心情变化的情节就是看戏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课堂教学也就可以由此来入手进行,波折和转机是要学生来找还是教师直接说。二是分析能体现作者心情语句的时候是学生自己找还是老师给出语句,学生通过分析提炼出写法。三是练笔写什么?这也是让我思虑最多的一个点。我先决定由视频介绍社戏导入,学生阅读六到十段概括三次波折,三次转机展开教学,语句由学生自己找,练笔时写某一片段如一次核酸检测、运动会等。第一稿教学设计完成,实践之后发现,写作时间不够,课堂上只读了佳音这一名学生的小文,学生在课堂上没能很好地交流所写片段,也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写完,练笔要求让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会把所学运用于写作中。我开始修改并完成第二稿,将重点放在方法的细化上,上课时由学生自己找语句改为我给出语句学生直接品析,分析景物描写时,细化到从哪些方面写,如颜色、气味和声响,用了哪些技巧来写如运用感官、修辞等,这样学生在练笔时,如果用景物描写就有了一定的依托和参照。再次实践后发现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我所教学生的学情来说重在写,在学生写作时,我给予构思和方法上的指导以完成教学目标,重在如何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写,写什么,怎样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所写内容运用哪种方法来写的,引导学生构思,按照写作提纲进行练笔,练笔内容也多了一个选择:写童年趣事,着重写心情。由此,课堂导入部分也改成了交流分享童年趣事,第三稿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设计《社戏》读写结合之——体现人物心情方法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体现作者在看戏前后心情变化的方法。2.读写结合,运用提炼的写法练笔,写出自己在某种情境下的心情。3.品析揣摩语句,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教学重点:学会在品读中揣摩分析人物心情,并提炼出所运用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悟中写,运用想象、动词、景物描写等方法写出某种情境下人物的心情。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学情分析:《社戏》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第一篇文章,学习本单元主要是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对于从不同角度来品味语言,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从中提炼出方法并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派代表简要发言。导入语:童年充满着童真童趣,可以“偷采白莲回”,也可以“意欲捕鸣蝉”。可以“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可“忙趁东风放纸鸢”,可“学垂纶”“追黄蝶”,也可与伙伴们一起去看戏,看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段难忘的童年趣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入这段回忆中,去感受这段美好的童年生活。新授(一)读中悟1.文中的我去看这场社戏可谓一波三折,在看戏前有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读6—10段概括出来。三次波折:(1)叫不到船(2)不准和别人去(3)外祖母担心三次转机:(1)八叔公的船回来了(2)伙伴与我同去(3)双喜写包票2.在波折与转机中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揣摩下列语句品析。前2句教师引导分析提炼方法,后4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1)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2)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心情:沮丧、难过方法:展开想象反常举动(3)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4)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5)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6)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心情:愉快、急切方法:准确动词景物烘托运用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对比夸张小结作者在回忆童年趣事时,着重写出了当时的心情。除了直接写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间接地体现。内容心情写法看戏前波折沮丧难过展开想象反常举动去看戏转机急切愉快准确动词景物烘托对比夸张(二)悟中写1.练笔内容要求内容:(1)描述你在某一情境下的心情(如参加比赛、看电影、运动会、参加核酸检测……)(2)把课前交流的童年趣事写下来,着重写心情。要求:任选一内容进行练笔,字数100字左右。运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进行写作。练笔指导内容(写什么)心情(如何)写法(怎么写)学生结合所写内容,填写表格,完成练笔。3.展示交流学生朗读作品,师生点评。作业将小练笔修改整理并誊写到作文本上。根据情况,可作适当的补充拓展丰富其内容。结束语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品童心童趣,体快乐童年。也让我们学会将情感倾注于笔端,留住生活中的难忘瞬间,让那时的心情永远定格,再回味时别是一番情趣在心头。板书设计:社戏鲁迅童真童趣心情写法沮丧、难过展开想象反常举动愉快、急切准确动词景物烘托对比夸张我又设计了本课的观察点:观察点解读针对本节教学设计预设了五个观察点:分组观课分组观察点观察点解读细化小组一1.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备课环节,看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夫,立足于提升学生的阅读、作文素养。准确、明确、适切地设计文本目标,课堂才能教得有数,学之有得。教学目标贯彻落实:(1)目标1的贯彻:学习《社戏》体现人物心情方法的落实是否科学化(抓住课堂中的实例来评价)(2)目标2的贯彻:运用想象、动词、景物描写等方法写出某种情境下人物的心情。落实得是否科学化(抓住课堂中的某一个实例来评价)(3)目标3的贯彻:品析揣摩语句,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落实得是否科学化(抓住课堂中的某一个实例来评价)(4)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是否到位:用课堂实例来评价。(5)作品展示是否达成教学目标。2.教师语言的优美化。上课环节,看教师学科教学的素养,教学语言严谨、教学术语规范、语言组织精当,语言表达优美。教师的教学语言为目标服务,教师提问指向明确,理答方式科学。教师对学生正确灵活,鼓励性的理答,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理答方式:(1)无反应:频次:(2)简单肯定:频次:(3)简单否定:频次:(4)重复学生的回答:频次:(5)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频次:(6)鼓励与表扬:频次:(7)启发式的否定:频次:(8)追问:频次:(9)转问:频次:(统计数据,抓住课堂实例来评价总结)3.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学习中既要关注学生主体意识,更要提升教师主导作用,师生应该有全面的互动,师生应通过相互合作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这个互动模式同时也应该包括学生与学生。(1)照顾学生主体意识(落实的教学目标):(2)提升教师主导作用(落实的教学目标)(3)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学目标)(4)学生与学生合作(完成的教学目标)小组二4.课堂环节的层次化。上课环节,看教师设计操作的智慧,教学环节层层对应目标、达成目标,才是有效的设计;教学方法服务于目标,才是有效的操作。(一)、读中悟①落实的是哪一项教学目标:②用时多少分钟:③达成的效果(用课堂实例评价)④用的教学方法:(二)悟中写①落实的是哪一项教学目标:②用时多少分钟:③达成的效果(用课堂实例评价)④用的教学方法:(三)评价①落实的是哪一项教学目标:②用时多少分钟:③达成的效果(用课堂实例评价)④用的教学方法:(4)课件和板书设计是否体现层次化5.作业设计的合理化。作业环节,看语文魅力和师生兴趣,作业的目的一是要巩固目标,串联知识;,二是要拓展语文,延伸兴趣。布置要清楚,要求要明确。(1)作业内容:(2)巩固本课时的哪一个教学目标:(3)串联本课的哪一个知识点;(4)课外拓展延伸的是什么:三、课堂实践在课前学生先组内交流,每人能够忆起的童年趣事。上课铃响后,每组派代表上前把组内的几件趣事简要的说出来。师小结:童年充满着童真童趣,可以“偷采白莲回”,也可以“意欲捕鸣蝉”;可以“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可“忙趁东风放纸鸢”;可“学垂纶”“追黄蝶”,也可看社戏。老师指出这是鲁迅先生的一段难忘的童年趣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过这段回忆,去感受这段美好的生活,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教学过程先从三次波折,三次转机入手,进而引出作者的心情变化,教师出示语句学生朗读,品析语句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心情,前2句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所运用的方法,后4句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先解决小组在讨论中有争议的、没有分析透彻的句子进行指导,然后由学生讲解其他语句,在分析景物描写时可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分析得深入些,分析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来写的,学生把结果写到黑板上。教师把所有分析的结果以表格形式进行小结。接着提出练笔内容和要求,学生按小结表格填写内容,构思好后进行写作,课上有4名同学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从写了什么、心情如何、用了哪些方法来进行评析。作业就是将小练笔修改整理并誊写到作文本上。根据情况,可作适当的补充拓展丰富其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品析语句的时候,动词和景物描写分析得很好,在课堂练笔的时候发现学生的积累还是不够,没事可写,没话可说,优美语句积累得少,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的要点,遇到好的文章、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就要引领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课堂上老师若给出些例文,这样有参照,有引领,课堂效果会更好。四、课例反思不管课前如何预设,在课后再次回顾时总是有所缺憾的,这种缺憾总结出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促进我不断的成长进步。1.多次的磨课反思,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久远的事儿了,而此次的课例研修让我好似回到十几年前,重燃了我教学的热情,指明了我专研的目标与方向,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一直都是我们的老大难问题,我也想过很多办法,但从未做过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此次课例研修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2.通过实践懂得了课例研修的流程,尤其是观察点的设立,这是在平时课堂中很少会去思考的点。但仍需多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有理论的支撑,才能更好的融会贯通。3.课前目标的设定很重要,老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精确解读文本,要精准了解学情,学生会的或通过小组讨论能解决的,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