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初中校园暴力防治探究11000字(论文)】_第1页
【德育视角下初中校园暴力防治探究11000字(论文)】_第2页
【德育视角下初中校园暴力防治探究11000字(论文)】_第3页
【德育视角下初中校园暴力防治探究11000字(论文)】_第4页
【德育视角下初中校园暴力防治探究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视角下初中校园暴力防治研究摘要:初中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初中学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甚至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基于调查问卷分析,本文将从学生个人的交往、心理、道德水平,家庭的教养方式,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社会网络环境与立法等方面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从预防和事后补救来分析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合力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其道德行为,有效防治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如何让德育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充分发挥作用,是本文探讨的关键所在。关键词:德育;校园暴力目录一、 初中校园暴力概述 3(一)初中校园暴力研究的必要性 3(二)校园暴力概念界定 3二、初中校园暴力的成因 4(一)学生个人 51.不良交往 52.厌学心理的产生 53.道德水平与法制观念不够 5(二)家庭因素 61.骄纵宠溺引起的任性骄横 62.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 63.“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观念 7(三)学校因素 71.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72.学校管理不善 73.师德师风建设存在欠缺 7(四)社会方面 81.社会德育资源利用率低 8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83.有关部门未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8三、初中校园暴力的防治 9(一)初中校园暴力的预防 91.家庭层面的预防 92.学校层面的预防 93.社会层面的预防 11(二)初中校园暴力的事后补救措施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初中校园暴力概述(一)初中校园暴力研究的必要性初中校园暴力的形式多样,有语言上的攻击辱骂、肢体上的冲突等等,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校园暴力,严重危害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1.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校园暴力的存在,不管对施暴者还是受暴者而言,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于施暴者而言,可能不仅仅满足于在学校欺负同学,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旦受到法律制裁,势必会影响学业乃至今后的人生;于受暴者而言,经常遭受言语、肢体上的欺凌,有些恶性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者甚至会将对受暴者的欺辱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严重侵害了受暴者的人格尊严,使受暴者承担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2.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初中校园本应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地方,但是校园暴力的存在,必然会打破原本的教学计划,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既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也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影响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校园暴力产生,会使得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降低,使大众与学校产生信任危机。3.影响家庭正常生活初中校园暴力的发生后,不止是学校处理,还需要家长的配合,耽误家长的工作时间。而且对施暴一方的家长而言,不但会受到各方的舆论压力,还有可能面临经济上的损失;对于受暴一方而言,家长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带孩子走出校园暴力的阴影,孩子遭到欺辱,不止对孩子,也会对家长产生心理影响。4.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初中学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若学生的暴力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正,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就不会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不但不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但是初中校园暴力却成为学校教育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初中校园暴力进行有效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德育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正视初中校园暴力,使初中生提高自身修养,自觉约束自己,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秩序展开等。(二)校园暴力概念界定提到校园暴力,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比比皆是,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大多数新闻报道在描述暴力事件时,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把重点放在了对事件后果的过分渲染上,这样往往导致人们会从极端犯罪来定义暴力,将暴力理解为用刀等工具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校园暴力亦是如此。但若仅仅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对学校师生造成的生命或身体上的侵害是片面的,过于狭隘。根据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般有三种关于校园暴力的界定模式。第一种是以“校园”为中心的界定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强调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地点以校园为中心,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学校内部的暴力攻击行为,行为人主要是青少年学生”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78.。第二种是以“师生”为中心的界定模式,汪宇峰认为“校园暴力是指侵犯学校师生人身、财产等权利的强暴行为”汪宇峰.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1999,(4):29-32.。第三种是综合性的界定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及其周边、以师生为受暴者的暴力行为,例如张旺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师生)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78.汪宇峰.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1999,(4):29-32.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2,(11):44-49.根据上述概念界定,笔者认为在界定校园暴力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校园暴力主体,二是校园暴力对象,三是校园暴力范围,四是校园暴力结果。校园暴力的主体,也就是施暴者,只要有可能实施暴力行为的人员都应该包括进去,包括教师、学生、校外分子等,由此可将校园暴力划分为学生之间的暴力冲突、师生之间的暴力冲突、校外分子与师生之间的暴力冲突。校园暴力的对象也就是受暴者,不应只将学生包括在内,教师也极有可能成为受暴者,比如2008年朔州市第二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因不满班主任的严格管理而将班主任残忍杀害,在此事件中,教师便成为了受暴一方。校园暴力的范围,也就是校园暴力的发生的场所,我认为不应将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局限于校园内,校园周边往往成为校外分子对师生侵害的场所,比较常见的如早就辍学的某些社会青年在校园外拦截学生勒索钱财等。校园暴力的结果,也就是受暴者收到了何种伤害,一般认为,校园暴力可对受暴者造成身体上的损伤、财物的损失以及心理上的伤害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及其周边,行为人对在校师生实施并使其身体、心理、财物造成损害的行为。二、初中校园暴力的成因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认识能力、是非观等还未完全成熟。初中是义务教育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期,然而为使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学校及家长施加给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及道德教育,学生逆反心理被激发。学校管理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的种种习气也都深刻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从校园暴力成因分类来看,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都会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产生影响。(一)学生个人在初中校园暴力事件中,学生极易成为施暴者和受暴者,主要原因在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会趋于成熟,但事实上初中学生仍处于成长阶段,自我控制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极易受到外界影响。1.不良交往任何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人的社会化就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对初中学生而言,正当有益的交往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而不良交往则会起到消极影响。在本次问卷中,对“学校是否存在‘校园老大’等人物”一题的回答中,“有”为20.63%、“不知道有些算不算”为34.92%、“没听过”为22.22%,明确表示“没有”的回答仅为22.22%。在初中校园中,经常会出现“校园老大”一类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典型特点是学生成绩差、不服从管教、经常性欺负其他同学,普通学生甚至会崇拜这部分人,渴望与其交友成为所谓的“兄弟”,久而久之,会出现以“校园老大”为中心的学生团体,这种不良交往不但会使当事人思想扭曲,而且会威胁到其他学生的安全。此外,有些初中学生还会结交不良社会成员,也就是所谓的“酒肉朋友”,长期与这些人交往,会使初中学生心理扭曲,模仿他们的暴力行为。初中男女交往不当也是不良交往的重要形式,这也是诱发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例如,2016年济南历城区某中学初二女生因跟同班男生多说了几句话,就被该男生的女友扇了耳光。2.厌学心理的产生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尾声,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长期处于学业压力之下,为了升学而不得不学习。在2001年6月,世界儿童发展组织通过对各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做了调查并列出了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压力:作业压力、升学压力、家长压力、同学竞争压力等等,其中关于学习、升学压力在初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黄婷婷.社会工作介入在校生升学压力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7.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力环境下,会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出现逃学等行为。一旦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会将自己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其他事情上,看小说、打游戏等等,甚至会向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靠拢,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校园暴力的校外分子,往往就是早早辍学的学生,他们对学校及周边环境熟悉,经常“蹲点”向在校学生勒索钱财等,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黄婷婷.社会工作介入在校生升学压力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7.3.道德水平与法制观念不够在本次问卷中,对“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事件,你会如何做”一题的回答中,“与自己无关,漠不关心,快速离开”为25.4%、“围观”为22.22%,“上前劝阻”为7.94%、“及时报告给老师或报警”为36.51%、“看到有认识的同学就一起参加”为7.94%。由此回答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行正义之举,道德感不强,而且在现实中,实施校园暴力的学生大多数是非观念不强、道德水准低,另外这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漠,完全漠视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对“您认为恶性校园暴力事件,比如受暴者身体造成了一定伤害,是否已经触犯法律”一题的回答中,“触犯法律”为61.9%、“只是学生之间的打架,只触犯学校管理条例,并未触犯法律”为9.52%、“不清楚”为28.57%,大多数学生缺少法律常识,不止施暴者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后果严重性,受暴者也往往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初中学生性格差异大,有些学生冲动易怒,在受到校园暴力后会选择以牙还牙打击报复,使自己从受暴者成为施暴者,而有些学生自卑敏感,在受到校园暴力后选择忍气吞声默默忍受,这也增加了被二次伤害的可能性。总之,若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得不到提高,必将使得校园暴力在初中校园愈演愈烈。(二)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性作用”刘谦,冯跃生,龙曲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的文化机理初探——基于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活动的田野观察[J].教育研究,刘谦,冯跃生,龙曲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的文化机理初探——基于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活动的田野观察[J].教育研究,2012,(7):22-28.1.骄纵宠溺引起的任性骄横“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干涉和保护要多。”张文新.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57-60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多为独生子女,张文新.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57-602.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很多家长在将孩子送入学校后就将一切推给老师,认为管教学生完全是老师的责任,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对“如果您的孩子被欺凌,您会怎么做”以及“如果您的孩子欺凌他人,您会怎么做”的回答中,家长选择“让老师解决”这一选项分别达到了80%和40%,而对“每周和您的孩子谈话几次”一题的回答中,选择“0次”的高达20%,可见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也因此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错误,这部分学生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管教,放任成性,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气,道德败坏,在校园暴力中成为施暴一方。当然若学生成为受暴者,也极可能与父母缺乏沟通而不愿告知父母,长此以往,将严重威胁学生身心健康。3.“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观念长期以来,“不打不成器”的观念一直影响着许多家长,他们将子女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认为打骂孩子是自己的权利。在对“您是否体罚过孩子”一题的回答中,“从来没有”为33.33%、“偶尔体罚”为61.9%、“经常体罚”为4.76%。家长把棍棒教育当做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是错误的,动辄对孩子打骂,不仅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初中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若家长经常使用暴力,也会激发孩子叛逆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模仿家长,把武力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暴力行为,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会使用暴力解决矛盾。(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初中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校园暴力最容易发生的场所,初中校园暴力的产生与学校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师师德等方面的欠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大多数时候,我们往往把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当做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初中是义务教育最后一个阶段,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味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尤其是道德教育,例如集体主义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另外,初中学校并未重视德育课程,初中的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有些学校只要求读读背背即可,没有发挥该课程的德育效果,更有例如淄博某县2016级初中生甚至未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除了对德育相关课程的开设,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仅仅强调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能打架,没有真正的开展一些以反对校园暴力为主体的活动。2.学校管理不善首先,初中学校针对校园暴力的校规校纪落实不到位。若学校管理不严,学生无纪律意识,就会容易助长校园暴力;若学校管理过严,也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服从管教。其次,部分学校缺少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使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您是否了解心理咨询室所在位置”一题的回答中,“不了解”达到了22.22%,这不管是对校园暴力发生前的预防,还是对发生后学生的心理疏导,提出了很大的考验。3.师德师风建设存在欠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模仿性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但是有些教师甚至自己会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具体表现为体罚学生或言语辱骂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但是部分教师仍将体罚当做一种教育手段,而不认为这也是校园暴力。在对“您认为教师体罚学生属于校园暴力范畴吗”一题的回答中,38.1%的教师认为“不属于,初衷是为了孩子”。教师体罚学生一方面会使学生心理受挫,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学生模仿教师,出现暴力行为。(四)社会方面社会德育资源丰富,但是这些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使得不良价值观念腐蚀初中学生的思想,尤其是网络的迅速发展,不良风气传播速度加快,加之法律法规不完善,给初中校园暴力防治工作带来了负担。1.社会德育资源利用率低社会的德育资源丰富,但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例如,收看新闻联播是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途径,但作为发展中的初中学生很难静心收看,有些地方也没有建设博物馆、科技馆等,而且社会针对青少年的社会公益活动比较少,学生课外实践机会少,情操得不到陶冶,道德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另外对于社会上的暴力犯罪案件学生也很难有了解途径。社会德育的缺失,也会使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几率增加。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学生接触到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一些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渗透进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抬头,“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对不良思想侵蚀的免疫力较弱,容易走向事物的反面”,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79-182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79-1823.有关部门未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刑法规定,14岁以下无任何刑事责任,14-16岁具有相对刑事责任,16岁以上才完全具有刑事责任,加之我国的立法并没有对校园暴力作出具体系统的法律规定,这就降低了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例如在2017年漳州赤湖镇某初中几名女生对同班另一名女生肆意殴打欺辱并拍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影响非常恶劣,但处理结果也仅仅是由学校对几名涉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向受害女生道歉,警方也只是呼吁市民不要再转发相关视频,并未采取有效法律措施,这也就使得法律对十几岁的初中学生威慑力并不大。三、初中校园暴力的防治不管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当重视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初中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加以引导,于施暴者而言,可能会走上犯罪的歧途;于受害者而言,身体和心灵都会收到摧残,成为人生的阴影。因此,防治校园暴力必须成为初等中学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对于初中校园暴力的防治,重在预防,在校园暴力发生之前,应当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有效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校园暴力在初中校园普遍存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避免,因此在校园暴力发生后也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一)初中校园暴力的预防1.家庭层面的预防家庭是初中学生接受德育的第一场所,所谓家庭德育,就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言传身教,通过沟通、提高自身修养等方式,在学生身上施加德育影响,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使学生远离校园暴力。(1)家长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家长与学生之间不应该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家长一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对孩子的想法不管不顾,造成的后果只能是家庭关系上的疏离。因此,家长应该多与孩子像朋友一样谈话,不仅仅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多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等,只有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归属感,孩子才会乐意在遇到困惑时和家长倾诉,家长也能通过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孩子有效应对各种困扰。(2)家长必修提高自身修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自身道德修养好,才能对孩子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了,也就能够有效远离各种诱惑,远离校园暴力。(3)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教育方式当今家庭教育方式各异,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将孩子视为掌中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各种要求都予以满足,这样易使孩子养成娇蛮霸道的性格,在学校与同学交往中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也有的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后就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对孩子的成长不管不问;更有一部分家长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理念,动辄对孩子打骂。上述三种教育方式都成为了校园暴力事件的促进因素,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对孩子关爱不无度、批评有底线,承担起作为家长的责任,拒绝家校责任推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2.学校层面的预防学校是初中学生接受德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主阵地,学校必须明确“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加强学校管理,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等,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1)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追求,是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其最终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鞠凤悦.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德育教育研究[J].教育界,2021,(07):76-77.鞠凤悦.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德育教育研究[J].教育界,2021,(07):76-77.(2)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①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点,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关心热爱班集体、与同学互帮互助,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现在的初中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可以经常性的开展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摒弃极端个人主义想法。学生热爱集体,能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自然会减少学生间的矛盾,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②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年青一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社会公德教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担负起学生公德教育的重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经常性的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每月开展“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养成善良真诚、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远离自私虚伪、崇拜暴力的品性。③法制观念教育。无规矩不方圆,法制观念淡薄也是造成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德育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对于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要突出法制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向学生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使学生逐渐养成权利和义务意识;其次要开展普法活动,除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可以邀请当地公安、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进校作普法报告,可以结合当地的典型恶性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警示教育,从而增强学生远离校园暴力的自觉性。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参与校园暴力甚至会触犯法律,当自己受到校园暴力时,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3)加强学校管理,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安全至关重要,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中学并未采取专业的安保措施,安保人员基本为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学校应当按照一定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专业的安保人员如退役军人等,并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其成为学校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有效管控外来人员的进入,当危险来临时,也能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另外,学校内的学生是校园暴力的主要人员,必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学校也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起到一定警示作用。学校的制度不能被束之高阁,当学生违反条例时必须加以落实,但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教育学生,不能仅仅为了惩罚而惩罚。(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推进,教师体罚学生现象也在逐步减少,但是体罚学生现象仍然存在,对学生的体罚会直接危害身体,也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更会让学生群起效仿,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杜绝体罚学生现象。进行教师招聘时,必须严格考察,选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教师到一线任教,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合理使用惩戒权而非使用暴力手段惩罚学生。对于体罚学生的教师学校要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可以由有关部门取消其教师资格,并且学校要经常性的开展师德评价,奖优惩劣。3.社会层面的预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就需要充分挖掘社会的德育资源,并通过整治社会环境、加强立法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校园暴力。(1)挖掘社会德育资源政府部门必须要重视社会德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各种教育基地向初中学生免费开放,一些社会暴力犯罪案件的审判给学生提供旁听机会,另外还可以通过漫画等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传播时政新闻,使学生了解国家大事,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从而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远离校园暴力。(1)整治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制定网络安全标准,加强网络监管,严厉打击色情暴力等网络信息的传播,营造安全有利的网络环境。同时应大力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等限其远离学校200米,减少初中学生接触网游等的机会。(2)加强立法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比较高,绝大多数的初中校园暴力都在刑事责任以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法律的威慑力没有发挥出来,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比如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明确对校园暴力的处罚细则等。(二)初中校园暴力的事后补救措施初中校园暴力的防治不仅在预防,尽管不希望看到校园暴力的发生,但一旦发生,也必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首先,校园暴力发生时,作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检查伤情,严重者及时送至医院进行救治。教师应当安抚学生情绪,待学生情绪稳定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责任,及时报告学校上级领导,并积极与施暴者和受暴者的家长进行沟通。学校不能因惧怕社会舆论而掩盖真相草草解决,应当做好对施暴学生和受暴学生的教育跟进工作,尤其要了解受暴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充分利用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