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高二年级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内服”就是王畿对商王的侍候,外服就是王畿外对商王的侍候。内外服制度应当这样来下定义:“商王对内服王畿实行干脆统治与对外服(畿外附属国)实行间接统治相结合的行政制度”。据此可知,商朝“内外服”制度的实施()A.加强了商王对地方的有效限制 B.推动了商朝国家机构发展完善C.实现了商王权力从分散到集权 D.促进了商朝文化的沟通和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内外服制度下,“内服”和“外服”都是对商王的侍候,商王对内服实行干脆统治,对外服实行间接统治,有利于加强商朝与周边部落的联系,所以,商朝“内外服”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商朝文化的沟通和认同,D项正确;据材料,商王对王畿外的附属国实行间接统治,所以,不能加强商王对地方的有效限制,解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家机构的内容,解除B项;据材料“对外服(畿外附属国)实行间接统治”可知,商王对王畿外的附属国的限制有限,没有实现商王的集权,解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需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帮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分封制规定,诸侯王在封国内享有军政大权,周王命人掌管诸侯国的军事,反映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D项正确;朝觐周王、向周王缴纳贡赋属于诸侯的义务,要求诸侯尽义务不属于对诸侯权力的侵夺和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解除A项、C项;周王派遣官员帮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也即承认诸侯国君有营建都城的权利,赐予帮助算不上侵扰诸侯王的权力和干预诸侯国内政,解除B项。故选D项。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阅历了夏商两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心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三种模式。此学者的划分标准是()A.中心与地方的关系 B.社会性质的变迁C.君主专制是否确立 D.官僚政治的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联邦式、分封制及中心集权均强调的是中心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项正确;材料与社会性质、君主专制及官僚政治的说法无关,解除BCD项。故选A项。4.“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别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帮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更的实质是()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依据材料“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帮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及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外朝御史的权力渐渐被中朝的尚书所夺取,提高了尚书的地位,这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心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的信息,不符合题意,解除A项;“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只是表象,不是本质,解除B项;材料与原始民主遗风无关,选项表述错误,解除C项。故选D项。5.田氏代齐后,齐国成为凌驾于周王室之上、与秦国分庭抗礼的王国。到汉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汉高祖此举旨在()A.解除旧贵族对政权的威逼 B.强化对少数民族的管理C.促进关中地区的人口流淌 D.实现对编户的有效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战国(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汉朝政府将齐、楚大族迁到关中地区,起到了增加关中人口和加强对旧贵族势力限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心集权,A项正确;齐、楚大族不属于少数民族,解除B项;汉高祖此举增加了关中人口,但主要目的是解除旧贵族对政权的威逼,解除C项;汉高祖此举旨在解除旧贵族对政权的威逼,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D项。故选A项。6.阅读“明清内阁比较表”,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清代()项目明朝清朝品级以高校士为正五品顺治朝定内阁高校士为正二品,雍正定高校士为正一品下设机构下设两房:制敕房、诰敕房下设十余个处理文本的二级机构: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副本房、批本处等①内阁决策效率明显提升②中枢权力制衡机制趋于成熟③内阁的权限远高于明代④内阁照旧是重要的中枢机构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①依据材料“明清内阁比较表”可知,内阁只有票拟权,决策权驾驭在皇帝手中,错误,符合题意;②“中枢权力制衡机制”不合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枢机构未形成制衡机制,错误,符合题意;③“远高于明代”不合史实,清代军机处协商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错误,符合题意;④材料提及相比于明朝,清朝高校士品级更高,下设机构增加到十余个,可知清代内阁在中枢机构的作用仍很重要,正确,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解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7.下图是唐初行政区划调整图,据图可知()A.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 B.强化了地方基层治理C.完善了唐代中心集权制度 D.重视加强对边疆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初(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唐高祖时期各道的管辖范围相对较大,多以山川河流为界,唐太宗时期道的数量增加,各道的管辖区域变小,有利于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加强了中心集权,从而完善了唐代中心集权制度,C项正确;据所学,经济重心起先南移是在安史之乱后,时间与材料不符,解除A项;古代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材料是行政区划调整,不属于地方基层治理,解除B项;据材料,行政区划调整是在全国范围进行,不是针对边疆,解除D项。故选C项。8.某学者认为,古代希腊人是最擅长享受“闲暇”的民族。当时的闲暇生活丰富多彩,包括集会、宴饮、节日庆典、观看戏剧等活动。这些公共活动的参与使公民不仅享受了闲暇,还体现了自身价值。该学者意在说明,古希腊的“闲暇”活动()A.有助于提升城邦公民参政意识 B.满意了广袤公民的文化需求C.利于激发城邦居民参政主动性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古代希腊。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公共活动的参与使公民不仅享受了闲暇,还体现了自身价值”等并结合所学学问,古希腊的“闲暇”活动有助于提升城邦公民参政意识,A项正确;B项表述中,“满意了”的说法确定,且与材料及史实不符,解除B项;C项表述中的“居民”与材料所述“公民”二者不符合,解除C项;材料没有相关民主政治社会基础扩大的信息,解除D项。故选A项。9.在古代雅典城邦,当公民大会探讨公共事务时,发言的人依据各人年龄依次轮番;但凡是被发觉具有下列事实之一者,可能被剥夺在会议中发言的资格:非地主、非法结婚者、怠忽人子之职责者、违反公共道德者、躲避兵役者、临阵脱逃者、欠税或对政府负有其他债务者。这说明雅典()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民主政治有助于提升公民素养C.公民参政议政特别活跃 D.城邦世风日下与公民道德沦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非地主、非法结婚者、怠忽人子之职责者、违反公共道德者、躲避兵役者、临阵脱逃者、欠税或对政府负有其他债务者”可知,在古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下,公民大会上探讨、确定城邦的公共事务,一些人会因为道德素养水平较低被剥夺发言资格者,反映了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素养的提升,B项正确;参与公民大会被剥夺发言资格者,部分是依据法律为标准的,说明政治生活具备确定的法制基础,解除A项;C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不能在公民大会上探讨公共事务时发表个人看法,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公民道德沦丧,D项与材料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10.约公元前500年,罗马起先成为独立城邦。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后来君主政体被废除,贵族成为社会统治者。从前由国王驾驭的帝权这时转到两名执政官手中;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当;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以下结论合理的是()A.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 B.罗马共和国的权力结构是三权分立C.罗马阅历了从帝国到共和国的演化 D.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约公元前500年,罗马起先成为独立城邦。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后来君主政体被废除,贵族成为社会统治者。从前由国王驾驭的帝权这时转到两名执政官手中;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当;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可知,罗马城邦,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后由贵族团体出身的执政官和元老院进行统治,说明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D项正确;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A项;罗马共和国的权力结构是三权分立,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B项;罗马阅历了从帝国到共和国的演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C项。故选D项。11.中古法国的三级会议没有确定召开日期及频率,召开与否由国王依据自己的须要而定。它往往是在国王须要征收新税或须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古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①适应了强化王权的须要②标记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③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④奠定了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古时期(法国)。据本题材料“召开与否由国王依据自己的须要而定。它往往是在国王须要征收新税或须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会议是依据国王须要、国王征税及处理重大问题而召开,因此市盈率强化王权须要,①正确;依据材料“它往往是在国王须要征收新税时才召开“分析可知,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③正确,A项正确;中古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记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时期,②说法错误,解除B项;此时期确立了法国等级君主制,并非奠定了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④说法错误,解除C项;中古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记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时期,②说法错误,解除D项。故选A项。12.近代英国的政治权力曾出现了两次“转移”:国家权力从世袭国王向“国民”代表——议会转移、后来权力又从世袭上院转移到“民选”的下院。材料说明()A.英国政治权力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 B.渐进性保守性是英国政治的显明特点C.英国是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国家 D.历史传统深刻影响英国政治发展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国家权力从世袭国王向‘国民’代表——议会转移、后来权力又从世袭上院转移到‘民选’的下院”可知,英国政治权力从国王转移到“国民”代表议会、从世袭贵族上院转移到“民选”下院,这个过程体现了政治权力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主下移,保守性与渐进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B项;英国是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国家,说法过于确定,解除C项;材料不涉及历史传统对英国政治的深刻影响,解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是一幅历史地图,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事务、时间流变反映在具象的平面上。下列标题最为贴切的是()A.《民国初年形式上统一与实质分裂》 B.《民国初年共和与帝制斗争历程》C.《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状况》 D.《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材料中有国民党、民主党、共和党等并且国民党占据了国会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宋教仁被刺杀,可知这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D项正确;材料中宋教仁被刺杀后还是袁世凯当政,不能看出民国初年形式上统一与实质分裂,解除A项;材料中重点体现的是政党政治,不是共和和帝制的斗争,解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状况,解除C项。故选D项。14.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共有682个,其中政治团体就有312个,政党政治的前景起先显现.但是,政党太多也难以实践政党政治,所谓“政党少则国事举,政党多则国事废”下列有关这一历史现象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政党随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而纷纷建立 B.政党之间为谋求议席而绽开激烈的竞争C.国民党通过“二次革命"组成责任内阁 D.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政党太多也难以实践政党政治”、“政党少则国事举,政党多则国事废”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民国初年,政党众多,但党派之间竞争激烈,对国家发展好处不大,B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立内阁,解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15.下图取材于1946年8月一幅名为《献地》的漫画,漫画中字为“开明地主自动献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漫画从侧面反映出()A.减租减息政策受到了地主欢迎 B.农业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C.解放区营造土地改革社会氛围 D.工农专政政权已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46年8月(中国)。据本题材料“1946年8月”,“开明地主自动献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激励地主献地,是为了营造土地改革社会氛围,从而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亿万农夫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实现“耕者有其田”,C项正确;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斗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解除B项;1931年1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夫主政权建立,解除D项。故选C项。16.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46名。11月,陕甘宁边区其次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选出9名常驻议员中有3名共产党员。依据地的这一举措()A.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D.改善了各阶层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边区政府的参议会中,共产党员占比三分之一,这是依据地实行的三三制原则,这有助于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C项正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珍贵探究与尝试,解除A项;这一举措属于民主建设内容,不属于军事行动,解除B项;D项错在“各阶层”,解除D项。故选C项。17.依据1953年《选举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在人口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选民登记工作,共有323809684名选民进行了登记,占进行选举地区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随后,在全国基层单位进行选举,参与投票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据此可知,1953年的选举()A.助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B.践行了人民民主原则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据材料“在全国基层单位进行选举,参与投票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可知1953年,我国开展基层选举是为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做打算,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中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层选举,并非基层群众自治,解除A项;到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解除C项;材料是人民代表制的实践,而非政治协商制度,解除D项。故选B项。18.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渐渐成为政坛中坚力气,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这一体制的确立()A.宣告贵族政治体制的结束 B.体现了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C.表明官僚政治发展的成熟 D.得益于分化事权措施的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表明,两宋时期文官政治或士大夫政治确立,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发展到宋朝已经相当完备、成熟,C项正确;贵族政治体制终结于唐代而非宋代,解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政治方面,与经济格局变动无关,解除B项;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末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更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亲密相关,与分化事权措施无关,解除D项。故选C项。19.“秦朝最高的监察官是御史大夫,他单独开府办事。在中心,他领导着御史中丞和侍御史,上督丞相,下察百官;在地方,他通过派往地方的监御史,监察地方行政官员。监御史由中心御史系统派生而来,也有特地的官署,称‘监府’,一般不隶属地方衙门”。这说明秦朝()A.创立巡察监察制度 B.监察体系相对独立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官僚政治起先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依据材料“他单独开府办事”、“监御史由中心御史系统派生而来,也有特地的官署”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朝建立了从中心到地方的的监察体系,这个体系独立于行政和军事机构之外,反映了监察体系相对独立,B项正确;秦朝的监察官员是固定的,没有创立巡察制度,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监察官员的位卑权重,解除C项;官僚政治起先形成是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解除D项。故选B项。20.秦统一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任官赐印制度。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任命朝廷大臣和地方小吏均是如此。秦朝《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公玺”必需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担当确定的刑罚责任。这反映出秦朝()A.官印赐予制度程序较完备B选官制度承袭了先秦模式C.为官之道必精通法家思想D.国家权力强化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的官员必需有国家颁发的官印,这是为官的凭证,这一措施加强了国家对官员的限制,彰显国家权力强化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了官印的重要性,没有说官印赐予的完整程序,解除A项;材料说的不是选官方式,而是国家对官员的限制,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印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为官之道必需精通法家思想,解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明代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但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流于形式化。……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终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反之必需照实申报,否则惩处;六科亦可依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状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终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张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限制着从中心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巧语花言、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张居正值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特别之三。同时,张居正又广泛增加人才,提拔拥护改革、政绩卓越的官员,委以重任,因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格,大胆任用人才。——摘自百度百科(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考成法”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立限考事,以事责人;赏罚分明;考核内容明白精确;考核体系周密健全;考核方法简洁易行,操作性强;考核结果好用权威。(2)作用:考成法健全了监督机制;通过整顿吏治和精简机构,提高了官吏的素养和行政效率;节约了政府的财政开支;提高了内阁的权威,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封建政权长治久安;为后世的廉政建设供应了借鉴。【解析】【详解】(1)本题依据材料一“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照实申报,否则惩处”,据材料二“严格限制着从中心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并结合所学学问即可从立限考事、赏罚分明、内容精确、体系周密、方法简洁、结果好用权威等方面概括“考成法”的特点。(2)本题依据材料二“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巧语花言、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格,大胆任用人才”并结合所学学问即可从健全监督机制、整顿吏治和精简机构、节约财政开支、加强中心集权、后世的廉政建设借鉴等方面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时期地方行政区的演化秦朝秦统一后起先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县制。初为36郡,后增至49郡。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晚期,原来的“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形成为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道作为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演化成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宋朝在州、县之上设路,路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置路、府、州、县等多级行政制度。明清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提取信息须源自材料且精确;围绕所提取信息阐述,逻辑严密,表达清晰。)【答案】举例

论题:县是中国古代最为稳定的地方行政区划。

阐述:春秋时期楚国起先设县,由此县正式成为地方以及行政区划,始终到明清时期。期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须要,地方行政变动较大,二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