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基础巩固(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以上相识,明太祖实行了A.废行省,设三司B.废除宰相制度,并严令子孙恒久不许设立宰相C.皇帝干脆领导六部D.建立内阁【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太祖认为宰相的存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政局稳定。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基于以上相识,明太祖废除了秦以来始终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恒久不许设立宰相,故选B;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C项表述是废除宰相制度产生的影响,D项表述是明成祖实行的措施,均解除。2.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接受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驾驭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复原【答案】C【解析】明朝内阁的设立加强了皇权,故A项错误;内阁只具备建议权而不驾驭决策权,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明代中枢权力运行有序,故C项正确;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相权再也没有复原,故D项错误。3.据说,有四人在夜里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谩骂大宦官魏忠贤,另外三人不敢出声。那个人还未骂完,东厂番子就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居处,马上将谩骂魏忠贤的人处寸磔之刑,其余三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造成魏忠贤等人为所欲为的根本缘由是A.皇权至上的制度B.皇帝昏庸无能C.废除宰相D.监察措施不到位【答案】A【解析】明代时期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附着物,故选A项,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解除;C、D两项不是宦官专权的根本缘由,均解除。4.右图是郑和航海路途图。郑和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沟通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答案】A【解析】由“郑和下西洋”的图文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沟通,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故选A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郑和没有到达欧美,郑和远航是宣扬国威的和平外交活动,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解除。5.某一电影主题曲:“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其反映的历史事务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岳飞抗金【答案】B【解析】从材料“倭奴”可知,这一事务与日本有关,是指明朝戚继光抗倭,故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和“杀尽倭奴”无关,故A项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和“杀尽倭奴”无关,故C项错误;岳飞抗金与“杀尽倭奴”无关,故D项错误。6.明朝后期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将荷兰称为“红毛夷”,并且记载:“红毛夷自古不通中国,亦不知其国何名,其地在何所……当此夷初至内地,海上官军素不习见,且状貌服饰非始终诸岛全部,亦未晓其技能,辄以平日所持火器遥攻之。彼姑以舟中所贮相酬答,第见青烟一缕,此即应手糜烂,无声迹可寻。缓缓扬帆去,不折一镞,而官军死者已无算。海上惊怖,以其须发通赤,遂呼为红毛夷云……自此夷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依据材料可知A.荷兰的火器制造技术起源于中国B.荷兰的火器制造技术已经明显领先于中国C.荷兰凭借其火器战胜了葡萄牙D.荷兰凭借其火器战胜了西班牙【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第见青烟一缕,此即应手糜烂,无声迹可寻。缓缓扬帆去,不折一镞,而官军死者已无算”、“自此夷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可知荷兰的火器制造技术已明显领先于中国,B项表述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表述都与材料无关,均解除。7.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慢慢形成鞑靼、瓦刺两大集团。为防卫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逼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化内地,包围北京。……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复原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据此可知,明朝时期与蒙古族的关系不包括A.防卫B.斗争C.和平交往D.共同抗拒外敌入侵【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重修长城是防卫,瓦刺、鞑靼两度南下是斗争,和议、贸易是和平交往,A、B、C三项表述都符合题文主旨,都不符合题意,均解除;D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符合题意,故选D。8.明成祖永乐年间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心对边疆的管理C.变更了中心行政体制D.不利于中心对地方的管辖【答案】B【解析】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地方军政机构,它的设立加强了中心对边疆的管理,故B项正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不是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中心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没有变更中心行政体制,故C项错误;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D项错误。9.明朝皇帝崇祯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哀叹女儿“汝何故生于帝王家!”并亲自将其砍杀,然后逃亡煤山,自缢而死。出现这一幕的背景是A.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政权B.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C.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D.大顺政权农夫军攻占北京【答案】D【解析】努尔哈赤于1616年称汗建立大金政权,解除A项;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解除B项;清军入关后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逐步歼灭南明残余势力,解除C项;1644年,农夫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故D项正确。二、拓展提升(单选3个,每个5分;材料解析题2个,13题18分,14题22分)10.(2024北京文综,15,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高校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起先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依据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驾驭票拟权力,但仍需听从君权【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所示,内阁首辅迫于皇帝的压力不得不遵旨重新拟票,这说明明代内阁高校士驾驭票拟权力,但仍需听从君权,故D项正确。当时内阁拥有票拟权,在确定程度上参决政事,故A项错误;明成祖时内阁高校士就起先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决策,故B项错误。明代内阁高校士仅有票拟权而无批红权,故C项错误。11.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闻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沟通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视察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政府组织的一次远洋航行,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看作中国传闻中的神兽——“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本质上说明白明朝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材料既未反映海禁政策,也没有反映传统观念的更新,且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C、D两项错误。12.《明会典》记载:“西番,古吐番地。元时为郡县,洪武初因其旧职。于是乌思藏番僧有阐教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统化番民。又有护教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凡七王,俱赐银印,令比岁或间岁朝贡。”这反映的是明朝A.对西藏僧俗首领实行的进京朝贡模式B.对奴儿干都司所实行的定期巡察规制C.对乌思藏复原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关系D.对蒙古基层首领定制了进京朝贡模式【答案】A【解析】“乌思藏”是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称呼,据此解除B、D两项。“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护教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是明廷封授给西藏地区僧俗首领的称号,“令比岁或间岁朝贡”指进京朝贡模式,故A项正确;“复原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关系”材料未体现,解除C项。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方抗衡,不前不后),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材料二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材料三臣于徐少师阶处……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撞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国榷》(1)结合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4分)。“朝廷总之”的精确含义是什么(2分)?(2)谈谈你对史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6分)。(3)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2分)?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4分)?【答案】(1)理由: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4分)含义:皇帝总揽大权。(2分)(2)理解:丞相的权力对皇权有确定的制约作用,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确定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6分)(3)出现:明成祖时出现。(2分)缘由: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生怕不符帝意。(4分)【解析】第(1)小题第一小问,理由,依据题文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概括作答即可;其次小问,含义,依据题文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作答即可。第(2)小题,理解,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皇权无人可以制约,从今君主专制慢慢走向极端,政治黑暗,结合这些学问作答即可。第(3)小题第一小问,时间,依据所学学问作答即可;其次小问,缘由,依据题文信息“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概括作答即可。14.(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主动抗御倭寇(注:14世纪初,日本诸侯割据,相互攻战。在斗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从事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史称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招募义乌农夫和矿工,训练新军。他治军有方,训练严格。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次年率6000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今兴化),斩级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摘编自《明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倭寇猖獗的背景(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戚继光成功抗倭的缘由(15分)。【答案】(1)日本内乱,不法分子骚扰我国沿海地区(4分);明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