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A/31/wKhkGGZ9jrSACnv1AAIRRHmfftE499.jpg)
![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A/31/wKhkGGZ9jrSACnv1AAIRRHmfftE4992.jpg)
![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A/31/wKhkGGZ9jrSACnv1AAIRRHmfftE4993.jpg)
![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A/31/wKhkGGZ9jrSACnv1AAIRRHmfftE4994.jpg)
![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A/31/wKhkGGZ9jrSACnv1AAIRRHmfftE4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蓝鲸游戏探究怎样避免青少年自我伤害背景链接: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蓝鲸”游戏的参与者多为10-14岁的青少年。他们会被配置给一名“导师”,进群后,每天都要跟着这名“导师”做任务,包括凌晨4:20起床看恐怖片,静脉切割,半夜爬到屋顶,用剃刀在手上雕鲸鱼等,当病态的游戏进行到第50天,幕后“导师”就会命令玩家自杀。参与者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凡是参与的没有人能够活下来,已经有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了,而且这个游戏还在向世界扩张。这款游戏藉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2017年5月,蓝鲸发明者Philipp入狱,俄罗斯严打“蓝鲸”死亡游戏。2017年5月12日,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4家管理部门,腾讯、新浪微博、百度、搜狗、爱奇艺、360公司、快手和梨视频8家互联网站联合通报近期对“蓝鲸”的排查防治和处理。目前我国关于教唆他人自杀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法律解释,如何明确界定是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采取一定行动抵制死亡游戏的传播,更多地还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部分敏感条目:2.04:20起床,看恐怖电影;3.在胳膊上切出三道浅口;5.如果你准备好成为一头鲸鱼,就在腿上刻几个口子;8.在VK(俄罗斯社交网站)时间线上写“我是一头鲸鱼”;11.在手上刻出一头鲸鱼;12.看一整天的恐怖电影13.听组织者发给你的恐怖音乐;19.爬起重机;21.在Skype上和鲸鱼谈话;26.自己说出自己的死亡日期,并接受它;27.凌晨四点二十起床去铁路;28.不和任何人说话;29.宣誓自己是一头鲸鱼;因此,他们的脆弱的精神防线在精心策划的蓝鲸任务面前不堪一击,很快就沦为了游戏设计者的傀儡。英国心理咨询师协会、壹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王亚南说,蓝鲸游戏之所以能把人引入死亡,是因为在不断强化绝望、悲观的意识。“从心理学上讲,这个原理十分简单。其实它跟我们做心理咨询的方法十分相似,只是目的恰恰相反,我们是让人不断做积极、正向的事情,让人摆脱绝望;而蓝鲸游戏是不断做消极、负面的事情,把人引入深渊。”归纳一下来说,哪些孩子特别容易有自杀倾向?一类是抑郁、狂躁型的,死亡的本能的外向——攻击、侵略型,这类型的人是很容易走向极端的;自杀群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冲动型的,类似这样的群体是需要好好去引导的。这种性格的形成多半家庭有关。我们如果通过狂躁、通过攻击侵略性来表达我们的不满,来表达我们的情绪,那孩子多半会形成类似这样的一种处事方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受到刺激就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家庭的沟通方式和交往模式对有一定狂躁现象的孩子或者这种倾向的孩子来说,是万万要不得的。对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在完成一些分离化个体化的任务,在做一些有一定的叛逆性的成长,如果用言语刺激和冷暴力的方式去应对他的情绪,而不是以一种很好的很正面的沟通方式去应对的话,很容易产生一种很负面的情况。第二类是属于抑郁偏内向型的,即死亡本能的向内发展,这类人的表现是沉默寡言,不说话,走路不抬头,吃饭没什么胃口,睡眠质量不高,总是有失眠现象,有时候会说活着没意思、活着真累这种人。这种特别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会不断地让他死亡的本能有更多的外放,最终总有一天在某种情况的刺激下,会盖过他求生的本能,从而导致他选择一个不好的结果。数据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中国自杀率偏高,约为每年23人/10万,而世界其他地区平均自杀率仅为10人/10万。我国的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超过了车祸、疾病等。孩子自杀情况出现,包括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情况的出现,跟我们中国的整个环境和我们传统的内敛的教养方式有关系,比如说不要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对孩子更多的否定式的教育、压制的教育。所以在性格包括处事方式形成过程中,0-6岁是性格的形成关键期,6-12岁时性格的定型期。在这些期间我们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不恰当的沟通交往方式都是为可能造成的这种后果去埋下伏笔的。6岁以前的小朋友对于自己情绪疏导上本身还主要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的时候,不要对Ta做过多地限制,不要认为哭哭啼啼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就是没有骨气的表现,一味的指责Ta,压制Ta。再坚强再有成就的人都会有需要通过用哭诉或者眼泪的方式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情感。我们过早的阻止Ta或者过早让Ta形成这样的一种压力,反而对他们情绪的表达和发展是很不利的。人类是个很情绪化的动物,人和人之间的沟通,80%是情绪,20%才是内容。所以在情绪这件事情上,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孩子的情绪,过多地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去限制Ta,压制Ta自己的情绪,很有可能会导致Ta后面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倾向。因为长期的情绪得不到释放,长期积压到内心,就会让孩子过于内敛,过于自责等等这样的一种性格。情景案例1:沟通时,家长应该把80%的时间用于倾听孩子的诉说,20%的时间用于说教。但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在说教,却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情绪具有记忆性,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清理就会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或者在外遭受了什么挫折(比如在全班同学面前摔了一跤),当孩子回家后带着情绪说话时,那是孩子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时家长要善于做最好的听众,去理解与支持孩子。可以先用三五句话肯定他,比如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孩子有情绪时,要先帮他消除不良情绪,再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发泄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坚持对与错,而要了解孩子的真正动机,不要轻易下结论。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回忆当时的情况,此时家长的话不是越多越好,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情景案例2:如果孩子刚开始说:“我恨死某某老师了。”这时家长马上说:“怎么可以恨老师呢?肯定是你不对……”这样孩子就不会再说下去了,这就中断了沟通,家长的行为就不是建设性沟通,而是破坏性沟通。正确的做法是等他说完、发泄完后,再通过讲理引导他。当孩子发泄完情绪后,他的理智才回归本位,这时给他讲道理,他才听得进去。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老师扔粉笔头这个举动是不对,但你不能恨这个老师,更不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教的课,你想啊,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呢?第二,不要在孩子的生气的时候去选择离开,更不要把孩子单独去关禁闭。在Ta哭闹或者在Ta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不理他,但是我们一定不要离开Ta的视线,不要让Ta看不到你,找不到你,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到Ta自己有做错在表达情绪不满的时候,并没有因此被家长所抛弃,这样长大以后Ta会形成这样一种观点,Ta就不会因为自己的生气或者你的不开心一些别扭觉得你抛弃Ta了,不要Ta了,就不会因为报复自己或者报复父母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关禁闭易致儿童幽闭恐惧症,幽闭恐惧症是常见的恐惧症人群中的一种特殊症状,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害怕坐电梯、地铁或待在其他有很多人的封闭空间里,时刻担心自己会因此死亡。医院通常使用心理疗法治疗,但在需要的时候也会使用药物。专家指出,这种病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恶化,严重者出现自杀倾向。可以暂时把孩子隔离开来,让大人和孩子都暂时冷静下来,反省,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事后一定要和孩子沟通,让他明白为什么要受到惩罚,错误在哪,如何改正。当然不要指望孩子一次两次就改过。和孩子隔离的时候要确保安全以及无干扰,不能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才能帮助达到惩罚的效果。无非就是让孩子明白,你要清醒了。歇斯底里无济于事(其实全在家长的心智:如果处理不好,要么导致孩子畏惧权威,要么变得玩世不恭(皮厚)。孩子的心智的发展出发点就是生存需要,他会不断试探大人的底线,以求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安全最大化),所以要处理好尺度,关键是大人先要理智,不失控,才能与孩子斗志斗勇。第三,做一些肢体的接触。中国人比较内敛、含蓄,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会与他们有肢体上的沟通,如拥抱,大了会缺乏一些肢体上的接触。其实哪怕像是自己的哥们一样去拍拍肩膀,搂一搂,用力的给他一个拥抱,来一个欢快的碰拳礼。有肢体的接触,有力量的表现,那就会把你的情绪有更多的传递。那这样能形成一种更亲密的关系,能建立更好的沟通。如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拍拍他的头,再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肩膀上,注视他的眼睛,说:“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的。你知道你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吗?我们知道你能行的。”看起来不经意的动作,简单的话语,会给孩子送去温暖,送去力量。其实很多那些选择自杀的孩子,大部分是在沟通和交往能力上都有很多欠缺的。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想要和他聊天。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其实孩子们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边盯着别处,一边听他说话,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如握握手、摸摸头、搂搂肩等。通常情况下,对孩子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他们的情绪和他们的想法很难通过言语去表达,又很难通过肢体来跟别人形成一些比较亲密的关系,那么他们的情绪就是需要自己去压制的,这样的孩子越长大越孤单,越孤单越容易陷入到一些极端和牛角尖当中去,再加上生活上的一些挫折,或者学习上,或者自己在经历上的一些问题就容易走到一些极端里边去。这一点需要我们和孩子之间,就像我们听父母的唠叨一样。情绪的表达很多时候希望通过语言通过哭去释放,有时孩子很小的时候和我们开玩笑和我们唠叨很多东西的时候,希望得到你的回应,如果总是不回应,不和Ta交流,跟Ta说一些你好啰嗦好麻烦等等这样的话,其实对Ta语言发展、沟通发展都是很不利的。最后一点就是需要给孩子梦想,给Ta希望。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己很想做的事情,特别希望实现的目标,就会很容易陷入消极。有梦想的孩子就会有很多的追求,梦想就像是人生的导航灯,也是幸福的起源,也是每个人动力的源泉。就是我们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将来会活得更好,会有更多的成就,会有更多更开心的事情等等,这样我们多半都不会去选择消极的方式去应对。从小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今天为什么会有很多年轻的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手高性能跑车交易协议样本
- 2025年农产品供应链融资信贷协议
- 2025年企业合并与分立劳动关系转移协议
- 2025年个人借款合同担保协议规范文本
- 2025年策划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书格式
- 2025年康复中心策划工作人员协议书
- 2025年仓储管理与存货合同协议
- 2025年农村居民住房出售合同
- 2025年互联网企业兼职会计人员招聘协议
- 2025年企业租用私家车合同模板
- 电厂检修管理
- 《SPIN销售法课件》课件
- 机动车属性鉴定申请书
- 《机械制图》课程教案-任务四 滚动轴承的视图的绘制
-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
- 门店礼仪培训
- 2024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 AQ 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知识培训
- 第一届山东省职业能力大赛济南市选拔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技术工作文件(含样题)
- 尿毒症替代治疗
- 家族族谱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