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方学者推想,农业出现于距今大约1万年至1.2万年间的两河流域,而后向东传入中国。1990年头,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联合探讨发觉,江西省仙人洞等遗址的居民,在距今1.6万年前已经以采集野生稻为主要粮食,至晚在距今九千年前定居的稻作农业已经起先。据此可知A.科学探讨可以更新历史相识B.中国先民与外部地区没有沟通C.水稻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植物D.原始农业最早出现在中国南方2.“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同之世在物质享受上可能远不及后世,但其却恒久地存续于中国人的记忆之中。这反映了A.人们对志向社会的追求B.阶级社会是历史的倒退C.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D.儒家思想反对物质享乐3.秦汉时期,贵族沦落,庶人上升,他们都被登记于户籍。在最高统治者来看,这些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没有等级之分,这便是齐民。“齐民”的出现A.实现了各阶级的同等B.促使了户籍制度的瓦解C.调和了各种社会冲突D.保证了国家的财税来源4.裂瓣纹是典型的西亚风格纹饰,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各地(图1)战国至汉代墓葬中发觉多个裂瓣纹银盒、铜盒(图2)。据此,下列推断合理的是图1图2A.此类器物主要在北方运用B.此类器物可能由海路传入C.此类器物主要用作陪葬品 D.当时银器的运用还没有普及5.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地的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宠爱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鹊衣装回鹊马”的景象。这说明唐代中后期A.社会生活开放多元B.官营丝织业占主导C.民族融合出现高潮D.中外沟通全面深化6.辽国境内存在两个生产方式迥异的族群,一个“耕稼以食,城郭为家”,一个“渔猎以食,车马为家”。为此,辽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A.猛安谋克制B.南北面官制C.四等人制D.三长制7.蔡襄在《茶录》中记录了宋人的饮茶方式,先将茶叶碾成粉末,调制成茶膏,再缓缓注入沸水,并要制造丰富的泡沫(图3),同时观赏泡沫的形态与光泽。由此可见,当时A.将审美融入物质生活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奢侈之风C.士大夫引领社会风尚D.茶道起先形成了完整的流程图3宋代点茶喫茶法流程简图8.忽必烈下令颁行的《万年历》,由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编制;元朝太医院下设的广惠司,由叙利亚人爱薛创建;阿拉伯人为修建元大都也作出了贡献。这反映出A.西亚学者掌控元朝的文化事业B.中国传统科技遭外来挑战C.元朝政府与四大汗国关系亲密D.蒙古西征推动了文化沟通9.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撤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状况比较严峻10.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李贽认为《藏书》A.是应对科举的参考书B.利于辅佐君主治理天下C.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D.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地位11.1840年头,广州郊区、顺德县大良、南海县平洲和大沥、番禺县沙湾、揭阳县棉湖等地的农夫起先利用水牛挤奶,并将牛奶供应广州。促使这一状况出现的是A.广东各地自然经济解体B.广州辟为通商口岸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长途贸易发展快速12.表1为某一时期中共党员构成统计表表1广东区北方区上海区湖南区工人42.68%63.7%84.32%46.9%农夫30.14%2.4%14.4%学问分子及其它27.4%33.8%15.3%11.75%资料来源:中心档案馆《中共中心文件选集》第2册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1919年B.1926年C.1933年D.1944年13.在1964-1980年期间,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共审批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也搬迁了东部的一些企业,部分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藏”。这一决策产生的主要缘由是A.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考虑B.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愿望C.克服经济体制弊端的须要D.中国面临比较恶劣的国际环境14.希腊神话传闻和英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海上探险、拓殖、远征、寻宝的内容。这些传闻和故事A.标记人文思想已经产生B.成为希腊先民海上活动的实录C.反映出希腊工商业发达D.是希腊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15.美国历史上有一种“处女地假说”,它认为在白人到来之前,北美是一片尚未被人类定居的纯粹的荒野。这一假说A.揭示了北美发展的客观现实

B.确定了印第安人对环境的疼惜C.为殖民掠夺供应了理论基础

D.导致欧洲殖民者在北美的争夺16.在第八个五年支配期间,苏联将消费品的增长率定得比重工业高。在第十个五年支配中,又以前所未有的看法明确了工业品的质量问题。这说明此时苏联A.承认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失败B.改革已经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政府特别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集权管理模式导致工人消极怠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逐鹿中原”说的是距今两千年前秦汉之际的事,后来成为争夺天下的代名词。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至少可以上溯至距今5000年以前。“逐鹿”行动至少在距今4400年以后约五百年的时间里,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图4)。图4——据许宏《何以中国》整理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作为当时人们观念中的经济重心、财宝重心,反复出现在该时期人们的谈论、书信、文集甚至奏折等文字中。这个作为明清财宝中心的“江南”,当时也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之江南,事实上是指“五府”,即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基本上都在太湖周边;广义上的江南还包括杭州府、镇江府、应天府(也就是江宁府)和直隶的太仓州。这时的“五府”或“八府一州”,成为明清时期人们公认的财宝中心,有明清王朝经济“江南腹心”之称。——据黄纯艳、包诗卿主编《江南史十八讲》整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分析中原长期成为“逐鹿”之地的缘由。(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概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3)中原与江南的沟通共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1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2分)材料一东周之地(洛阳),久陷贼(安史叛军)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注:郭子仪是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材料二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注:该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结合以上两个材料,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9.有学者在探讨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状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境况起先改善。但始终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变更。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化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最终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依据材料,概括13—19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化状况,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演化的缘由。20.中国历代学问分子有着属于各自时代的精神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表2无锡4位乡村秀才的科名之路与废科举后的境遇丁鹏振16岁负笈入城,19岁中县试;废科举后肄业于南菁书院,时同窗都留学日本,其因家庭因素遂在小学任教员、校长以及乡议会议长等职。蒋标少时研求数理化等新学。后风气渐开,以算学、汽学两科中生员。废科举前任高小算学教习、小学校长,后任荣巷女学教员。入民国,以经商为主。俞霖23岁中生员,后设馆授徒为业;1905年肄业于南菁高等学堂,归乡设改良私塾。入民国,任乡董、县立实业学校教员。俞家振21岁中生员,1907年肄业于江湾桑蚕学校、苏州政法学堂,任无锡自治筹备参议员。入民国,任县议事会议员、省立育蚕试验分所所长、县公署第四科科长等职。——据蒋标等《锡金游庠同人自述汇刊》整理材料二1949年12月,教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化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教化必需为国家建设服务;教化应着重为工农大众服务。1951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扬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提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化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1951年9月,周恩来向参与京津两市高校老师学习会的3000余名老师作了专题报告,要求学问分子“从民族立场进一步到人民立场、更进一步到工人阶级立场”,要为人民服务。1951年10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全会上特别指出:“学问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其次卷(1949-1978)(1)依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废除后中国江南乡村士子的择业倾向,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其时代背景。(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培育学问分子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这种培育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参考答案1—10:AADBABADAC11—16:BBDDCB17.(1)缘由:农耕经济发达;战略位置重要;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多元文化并存(碰撞与交融)。(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2)影响:促进了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旺盛;成为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地。(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3)说明:中原人口南迁,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财宝通过运输河等方式运到中原地区,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每点2分,答出两地区相互影响,给4分)18.示例:文史互证可以确认安史之乱造成严峻破坏。材料一是正史,反映了安史之乱造成的严峻破坏。但因为其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对安史之乱破坏的记录可能有夸大之词。材料二是杜甫创作的诗歌,其记录的安史之乱的破坏虽有艺术创作的成分,但因为他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创作的诗歌中也包含了较多的真实状况。(而且杜甫的诗带有显明的现实主义风格,被称为“诗史”,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另外,杜甫虽然也站在唐朝统治者的立场,但他与下层民众有更多的接触,能更真实记录安史之乱带给民众的苦难。正史与文学作品相互印证,可见文献中安史之乱造成的严峻破坏是可信的。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利于看到更真实的历史。(论题2分;阐述过程8分,能分别阐述两个材料的视角价值及局限,并能分析两类材料的关系;论证逻辑清楚2分)19.13—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亚洲(中国、印度)处于中心地位。(2分)此时,欧洲处于中世界,政治分裂,神学限制人们思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落后于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亚洲的中国、印度社会较稳定,封建经济出现旺盛局面,为欧洲供应了大量商品,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中心地位。(4分)16—18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未有根本改观。(2分)此时,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解放了思想,新航路开拓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欧洲经济的整体水平仍难以在短期内超越亚洲。(2分)19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中心地位,亚洲被边缘化。(2分)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