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有丝分裂以一次分裂开始时作为一个细胞周期的起点C.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D.同一细胞可能以不同方式进行分裂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可能导致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发生改变B.细胞产生的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C.病毒侵染细胞并不断增殖导致细胞被动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细胞寿命的长短与其分裂能力呈正相关3.下图是某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该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顺序为⑤①③②④C.中心粒复制发生在间期,而染色体复制和加倍发生在后期D.图③细胞所在时期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最佳选择4.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高等植物细胞,细胞内某时期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核DNA分子数(c)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

)A.中心体的复制B.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5.图甲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的各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的柱状图(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G1、G2时期,细胞中有蛋白质的合成B.图乙中核DNA含量介于2C~4C之间的细胞,处在图甲中的S期C.图乙中核DNA含量为4C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D.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图乙中核DNA含量为4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6.下列关于“①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②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①在能看到约50个细胞的视野中,统计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可以比较各时期的时长B.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装片制作流程都要经历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四个过程C.实验①和实验②中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目的都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D.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根尖解离不充分会导致细胞重叠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B.细胞衰老后细胞的体积会增大C.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没有分化,不具有全能性8.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B.细胞癌变后细胞间黏着性增强C.致癌病毒能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癌变后的细胞会变成球形9.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时细胞中核DNA数目不会发生变化C.1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也随之分离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10.孟德尔对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叙述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A.杂种F1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和比例都相同D.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1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下列杂交组合及结果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

)A.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两种性状B.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亲本性状C.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D.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与亲本都不相同的性状12.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圆粒基因(Y)与皱粒基因(y)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Yy的圆粒种子植株,让其自交一代后,选取F1中所有圆粒种子在自然状态下种植,则子二代中性状分离比为(

)A.全为圆粒B.圆粒:皱粒=1:1C.圆粒:皱粒=3:1D.圆粒:皱粒=5:11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B)对绿皮基因(b)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A)存在时,基因B和b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其后代表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A.3种,6:1:1 B.4种,4:2:1:1 C.2种,1:3 D.3种,3:3:214.下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10号个体的家族无该病病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该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差不大C.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D.12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15.基因型为AaBbDd的某植物个体的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个体产生基因型为abd的配子的概率为1/8B.该个体自交所得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的比例为1/16C.该个体自交所得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的比例为1/16D.该个体测交所得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的比例为1/4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4个着丝点B.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C.隐性非芦花雌鸡与显性芦花雄鸡杂交,可根据羽色判断幼鸡的性别D.等位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17.某二倍体雌性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将此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放入含15N原料的培养液中离体培养,下图为该细胞某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中基因a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B.图示细胞处于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图示细胞之后的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D.最终产生的卵细胞中每个核DNA的两条链上都含有15N18.下列关于生物学经典科学实验及相关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摩尔根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致病情况,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③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已经不具有活性B.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活菌都能使小鼠死亡C.图示实验过程证明存在一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D.从鼠5体内分离出活菌在培养基上培养,只会产生粗糙菌落20.已知某DNA分子中,C占全部碱基总数的17%,其中一条链中的A与G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7%和16%,则在它的互补链中,A与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A.37%,16% B.29%,18% C.16.5%,17% D.33%,17%21.下图为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S、N、O都位于细胞质中B.基因R、S、N、O上的碱基种类是不同的C.黄身基因R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因此染色体是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载体22.一只雄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从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雄鼠与野生型雌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雄鼠的突变为(

)A.X染色上的隐性突变 B.Y染色上的显性突变C.常染色上的隐性突变 D.常染色上的显性突变23.图1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图2表示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是相同的B.图1中①是翻译的模板,⑥是核糖体,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的C.图2中⑦是转录的模板链,⑧⑨⑩⑪表示正在合成的4条肽链D.图2中每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翻译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2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B.HIV的核酸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就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25.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线状DNA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SFV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ASFV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C.ASFV在增殖时需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D.ASFV的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26.将含有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I和II),离心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代细菌DNA分子中两条链分别含14N和15NB.预测II代细菌再繁殖一代,DNA离心结果是1/4中,3/4轻C.亲代→I代→II代的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细菌继续繁殖,会再次出现双链都为15N的DNA分子27.2020年8月,施一公院士团队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获奖项目为“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如图所示在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转录、剪接和翻译的过程,剪接体主要由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使RNA前体通过剪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B.若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差错,不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C.剪接体结构的揭晓对研究由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疾病的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D.信使RNA前体被剪接体剪接后,其嘌呤和嘧啶的比例不变28.将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间期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均被标记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D.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29.研究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人体细胞内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某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血红蛋白基因发生了改变B.碱基类似物、X射线以及某些病毒等能引发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可能会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所以对生物而言是有害无利的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30.下图中A、B、C表示的是物质,1~5表示的是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有1、3、4B.人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物质B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C.基因能通过控制物质C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T2噬菌体能在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发生1、2、3、4过程31.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多倍体植株营养物质的种类往往会增加C.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D.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3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能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C.二倍体的所有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个以上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且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B.没有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C.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就是遗传病D.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猫叫综合征患儿的出生34.油菜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和g决定,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高秆基因,B基因与G基因在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应,且基因数量越多植株越高。将一个B基因拼接到基因型为Gg的油菜的染色体上且该B基因在植株中能够成功表达,培育出下图所示5种转基因油菜。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5种转基因油菜株高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5种转基因油菜的株高都相等C.甲自交,子代株高有4种类型D.乙自交子代的株高类型在丙自交子代中占1/435.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基因①、②、③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当人体衰老时,酶②的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C.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体细胞缺少酶②D.基因①、②均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36.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的患病概率为1%,患者由于缺少分解半乳糖的某种酶,不能分解乳汁中的半乳糖,严重时会导致腹水、肝功能衰竭和出血。下表是某一女性患者的家系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大伯母亲舅舅正常患者正常正常患者正常正常患者A.新生儿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B.调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该女性的大伯与一个半乳糖血症基因携带者结婚,生出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概率为1/8D.由家系调查结果可知,禁止近亲结婚后代就不会患该遗传病37.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橙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下列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A.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B.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C.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D.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黑色花粉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138.某基因型为Aa的闭花受粉植株,产生的含A基因的花粉中,有1/4是致死的。在自然状态下,该植株产生的子代中,AA、Aa、aa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7:4 B.4:7:3 C.2:5:3 D.4:5:139.某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中,当基因t纯合时可使雄性反转为雌性,而雌性没有该现象。一对正常亲本杂交的子代中雌、雄性比为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t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父本一定能产生含基因T的配子C.若子代雌雄之比为5:3,则亲本均为杂合子D.若基因t位于Z、W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雌性最多有4种基因型40.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有19h、24h和29h三种,分别由基因A1、A2和A3控制,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未知,且都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用一只羽化时间为19h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为24h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及比例为19h:24h:29h=1:2:1,且羽化时间为24h的果蝇都是雌性,其余都是雄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A1、A2和A3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为A2>A1>A3C.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相关的基因型有6种D.F1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羽化时间为19h的果蝇占5/16二、综合题41.某研究者用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性腺为材料进行显微观察实验,并绘制了以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细胞中有_____个染色体组,乙所示细胞中有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2)若对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则能观察到图甲、乙、丙当中的图_____。(3)该研究者绘制该器官中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如图丁,④→⑤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处于阶段_____(填图中标号)的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4)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睾丸中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基因和性染色体可能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①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一条X染色体②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Y染色体③两个基因A,两条Y染色体④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X染色体(5)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仅因为配子形成过程中一次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Y的精子,则该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是_____;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42.下图为与果蝇遗传物质相关的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②表示的某一物质在果蝇体细胞某一分裂时期会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则②是_____。(2)图③DNA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_____相连。(3)⑤中碱基序列的中文名称自上而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4)细胞中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④处氢键发生断裂,此过程需要的条件是_____和ATP。若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T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_____。(5)对果蝇基因组进行分析(参照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求),应测定果蝇_____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4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的如肠道病毒71(EV71)型。该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能感染其他人。据专家介绍,感染上述病毒发病的病人康复后会具备相应的免疫力,但仍可能被其他病毒感染。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1)图中EV71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RNA除具有组成子代病毒的成分外,还具有的两个功能是_____。(2)图中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_____,参与过程③的RNA有_____种;图中过程①、②需要的原料是_____。(3)图中符合中心法则的过程包括_____(填图中标号);若该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_____个。Ⅱ.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4)上图所示基因片段转录时,以_____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____个氨基酸。44.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乙两种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且乙病属于伴性遗传病,图2为Ⅲ-11与Ⅲ-15(图1未表示)的配子及后代形成的过程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病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_____。(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性遗传病。(3)Ⅲ-11的基因型是_____,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_____。(4)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5)Ⅲ-11与Ⅲ-15生育后代,卵细胞a与精子e受精,生了一个患两种病的Ⅳ-16个体,该个体基因型是_____;若卵细胞a与精子c受精,发育出的个体基因型是_____,表现型是_____。45.果蝇的翅型(长翅、残翅、和小翅)由位于Ⅰ、Ⅱ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眼色的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科学家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亲代F1组合一纯合长翅果蝇×纯合残翅果蝇(AAbb)全为残翅果蝇组合二纯合长翅果蝇×纯合残翅果蝇全为小翅果蝇组合三纯合小翅果蝇×纯合长翅果蝇全为小翅果蝇(1)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符合的遗传定律是_____。(2)在上述杂交组合中,纯合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让杂交组合二中F1的小翅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其中小翅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3)几种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的性别及育性分别为:含XXY性染色体的果蝇为雌性且可育;含XO性染色体的果蝇为雄性且不育;含XXX性染色体的果蝇无法存活;含OY性染色体果蝇无法存活。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推测该白眼雄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未分离;第三种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方案:_____。结果预测:①若_____,则是环境改变引起的;②若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的;③若_____,则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解析】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而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但这三种增殖方式中均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造成细胞内染色体含量减少一半,A正确;B、有丝分裂以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作为一个细胞周期的起点,B错误;C、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C正确;D、同一细胞可能进行不同的分裂方式,例如精原细胞会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正确。故选B。2.D【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A、细胞分化可能导致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发生改变,如在红细胞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而其他细胞中多为主动运输,A正确;B、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产生的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C、病毒侵染细胞并不断增殖导致细胞被动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C正确;D、细胞寿命的长短与其能否分裂之间没有关系,如心肌细胞寿命长,但是却不能分裂,D错误。故选D。3.C【解析】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这时候,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所以叫做赤道板。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清楚。A、该细胞过程图②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由图①是有丝分裂前期,②是有丝分裂后期,③是有丝分裂中期,④是有丝分裂后期,⑤是有丝分裂间期,所以排列顺序是是⑤①③②④,B正确;C、染色体复制在间期,加倍在后期,C错误;D、③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清楚,D正确。故选C。4.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数、c是核DNA分子数,且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2:2,说明此细胞可能出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或有丝分裂中期。A、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A错误;B、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B正确;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C错误;D、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D错误。故选B。5.D【解析】分析甲图:甲图图表示一个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见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分析乙图:乙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其中DNA含量为2C时,该细胞处于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DNA含量为2C~4C时,该细胞处于S期;DNA含量为4C时,该细胞处于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A、分裂间期会在G1、G2期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S期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B、由图甲可知,S期细胞中DNA含量由2C变为4C,B正确;C、DNA含量为4C时,该细胞处于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只有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C正确;D、由于DNA合成抑制剂会抑制DNA复制过程,所以2C的细胞会增多,4C的细胞会减少,D错误。故选D。6.C【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装片制作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根需要低温诱导培养一段时间,在解离之前需用卡诺氏液固定根尖,其它制片步骤基本相同。A、实验①在能看到约50个细胞的视野中,统计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可以比较各时期的时长(某时期的细胞数量越多,相应时期的时间越长),A正确;B、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装片制作流程都要经历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四个过程,只不过②在解离之前需用卡诺氏液固定根尖,B正确;C、实验②中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目的除了配制解离液以外,还有洗去卡诺氏液的作用,C错误;D、解离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开,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根尖解离不充分会导致细胞重叠,D正确。故选C。7.C【解析】1、细胞分化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2、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免疫系统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而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细胞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A错误;B、细胞衰老后细胞的体积会变小,B错误;C、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调亡完成的,C正确;D、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由于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所有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C。8.C【解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不死:能无限增殖。(2)变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多为球形)。(3)扩散: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2、细胞癌变:往往是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1)内因: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引起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2)外因:致癌因子的影响,致癌因子有物理、化学、生物致癌因子。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导致肿瘤恶性增长,A错误;B、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错误;C、致癌病毒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基因有关的核苷酸序列,通过对人的细胞感染,将其癌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C正确;D、癌变后的细胞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多为球形,D错误;故选C。9.D【解析】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A、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B、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不会导致核DNA数目加倍,B正确;C、着丝点分裂时,1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也随这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C正确;D、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故选D。10.D【解析】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杂种F1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是杂交实验结果,不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B、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他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说法,B错误;C、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雄配子数量大于雌配子数量,C错误;D、孟德尔假说认为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正确。故选D。11.C【解析】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为显性性状;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性状为隐性性状。A、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两种性状,比如测交实验,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B、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亲本性状,比如纯合子亲本,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C、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C正确;D、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与亲本都不相同的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故选C。12.D【解析】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圆粒基因(Y)与皱粒基因(y)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自交)。基因型为Yy的圆粒种子植株,让其自交一代后,F1基因型为YY:Yy:yy=1:2:1。选取F1中所有圆粒种子(1/3YY、2/3Yy)在自然状态下种植(自交),则子二代中性状分离比为圆粒:皱粒=(1/3×1+2/3×3/4):(2/3×1/4)=5:1。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A【解析】已知黄皮基因B对绿皮基因b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A存在时,基因B和b都不能表达,故A表现为白色,aaB-表现为黄皮,aabb表现为绿皮。分析题意,A表现为白色,aaB-表现为黄皮,aabb表现为绿皮基因型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为A-:aa=3:1,Bb:bb=1:1,则子代的表现型有白色(A-Bb+A-bb):黄皮aaBb:绿皮aabb=6:1:1。故选A。14.C【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1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个正常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性,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A、由以上分析可知,1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个正常的女儿,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男女发病率相同,B正确;C、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7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8号的基因型为Aa,因此7号与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是2/3×1/4=1/6,C错误;D、9号的基因型为Aa,10号个体的家族无该病病史,即其基因型为AA,因此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C。15.B【解析】由图可知: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与D/d或者B/b与D/d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此题中可利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A、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为:1/4ABD、1/4ABd、1/4abD和1/4abd,A错误;B、该个体自交所得的子代中,AABBdd的比例=1/4×1/4=1/16,B正确;C、该个体自交所得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的比例=1/4×1/2=1/8,C错误;D、该个体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Bd的配子,测交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子代,D错误。故选B。16.B【解析】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基因。A、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2个着丝点,A错误;B、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C、隐性非芦花雌鸡与显性芦花雄鸡杂交,若显性芦花雄鸡为显性纯合子,后代全为显性芦花,无法根据羽色判断幼鸡的性别,C错误;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17.C【解析】图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未分裂,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由题意某二倍体高等动物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故该细胞中的基因a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不会是交叉互换,A错误;B、图示细胞处于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错误;C、据图可知,该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随后的分裂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D、根据染色体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可知,将卵原细胞放入含15N原料的培养液中离体培养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中每个核DNA的一条链上含有15N,D错误。故选C。18.D【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摩尔根并没有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B错误;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19.C【解析】分析题图:图中为格里菲斯实验过程,该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过程③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仍具有活性,A错误;B、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活菌包括R型细菌和S型细菌,其中只有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C、过程②和④表明存在一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C正确;D、从鼠5体内分离出活菌为S型细菌,因此在培养基上培养会产生光滑菌落,D错误。故选C。20.B【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C=T+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配对,则C=G=17%,A=T=50%﹣17%=33%。其中一条链中的A与G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7%和16%,即A1=37%、G1=1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A=(A1+A2)÷2,计算可得A2=29%,同理,G2=18%,B正确。故选B。21.C【解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基因R、S、N、O都位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只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这些基因都位于细胞核中,A错误;B、基因R、S、N、O上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C、G、T四种碱基,B错误;C、果蝇的遗传物质是DNA,故其黄身基因R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C正确;D、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但染色体不是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载体,如线粒体DNA、叶绿体DNA也是基因的载体,D错误。故选C。22.D【解析】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由“一只雄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即aa→Aa;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能为显性突变(XaY→XAY)或隐性突变(XAY→XaY)。A、若发生的是X染色上的隐性突变,则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XaY,与野生型雌鼠(XAXA)杂交,F1的雌、雄鼠应全为野生型,与题意不符,A错误;B、若发生的是Y染色上的显性突变,则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XYA,与野生型雌鼠XX杂交,F1的雄鼠全为突变型,与题意不符,B错误;CD、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由“一只雄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一条常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的隐性突变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即aa→Aa,C错误,D正确。故选D。23.C【解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真核细胞中翻译过程,其中①是mRNA,②③④⑤是多肽链,⑥是核糖体;图2中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表示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其中⑦是DNA,⑧⑨⑩⑪是mRNA。A、据分析可知,图1中②③④⑤是在同一mRNA上翻译的多肽链,因此它们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是相同的,A正确;B、图1中①是翻译的模板mRNA,⑥是核糖体,根据多肽链长度确定核糖体沿mRNA移动的方向是右向左的,B正确;C、图2中⑦是DNA,是转录的模板链,⑧⑨⑩⑪表示mRNA,是翻译的模板,C错误;D、图2中每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根据mRNA的合成方向确定翻译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D正确。故选C。24.B【解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A、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A错误;B、HIV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通过逆转录过程,以此RNA为模板合成DNA,B正确;C、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C错误;D、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且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转录形成的RNA不同,D错误。故选B。25.B【解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如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A、ASFV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染色体,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ASFV的遗传物质是DNA,故ASFV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B正确;C、ASFV在增殖时需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和酶,模板由ASFV自身提供,C错误;D、ASFV的线状DNA分子中,在分子中间的每个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基团,而最末端有1个脱氧核糖只连接1个磷酸基团,D错误。故选B。26.D【解析】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A、根据半保留复制,细菌DNA分子中两条链分别含14N和15N,A正确;B、II代细菌再繁殖一代,有1/4的大肠杆菌含有亲代链,DNA离心结果是1/4中,3/4轻,B正确;C、亲代→I代→II代的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正确;D、细菌继续繁殖,不会出现双链都为15N的DNA分子,D错误。故选D。27.D【解析】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转录,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信使RNA的过程;②表示剪接体对信使RNA前体进行剪接;③表示翻译过程。A、剪接体将信使RNA前体进行剪切拼接后,形成的信使RNA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用于翻译,A正确;B、在真核细胞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若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则会导致形成的信使RNA与正常的信使RNA不一样,但不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C、剪接体结构的揭晓,为揭示与剪接体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因此对研究由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疾病的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C正确;D、信使RNA前体为单链结构,信使RNA前体被剪接体剪接后得到的信使RNA的长度发生了改变,其嘌呤和嘧啶的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D。28.D【解析】将洋葱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标记、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分子上不含有放射性,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条染色单体上,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形成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分别进入两个细胞。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正确;B、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正确;C、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正确;D、完成2个细胞周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每个细胞中的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少是0,最多是全部都含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D。29.C【解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血红蛋白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从而引起血红蛋白异常,出现症状,A正确;B、诱发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化学因素碱基类似物、X射线以及某些病毒等能引发基因突变,B正确;C、基因突变可能会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但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所处的环境,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环境只是诱导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30.C【解析】题图分析:A表示DNA,B表示RNA,C表示蛋白质,4表示DNA复制,1表示转录,2表示逆转录,3表示翻译,5表示RNA复制。A、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分裂,不能发生DNA复制过程,A错误;B、人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物质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错误;C、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C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D、T2噬菌体是DNA病毒,在大肠杆菌的细胞中不会发生2逆转录过程,D错误。故选C。31.B【解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指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或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A正确;B、多倍体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但营养物质的种类不变,B错误;C、三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联会紊乱,一般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C正确;D、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D正确。故选B。32.B【解析】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3、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后代可能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取决于单倍体植株中的染色体组数,A错误;B、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B正确;C、二倍体的正常精细胞或卵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而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错误;D、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来诱导多倍体,D错误。故选B。33.D【解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A、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和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特点,A错误;B、没有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可能是传染病,C错误;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猫叫综合征患儿的出生,D正确。故选D。34.D【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5种转基因油菜中,甲的B基因位于G/g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故株高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另4种的B基因都位于G/g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上,株高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B、丙中,B基因插入G基因内部,G基因被破坏,故其只有一个具有增高效应的显性基因,另4种都有两个具有增高效应的显性基因,故5种转基因油菜的株高不是都相等,B错误;C、甲自交,子代株高有5种类型(4个显性基因(例BBGG)、3个显性基因(例BBGg)、2个显性基因(例BBgg)、1个显性基因(例Bgg)、没有显性基因(例gg)),C错误;D、乙自交子代都具有两个增高基因,丙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表示为BB:Bg:gg=1:2:1,可见乙自交子代的株高类型在丙自交子代中占1/4,D正确。故选D。35.C【解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人体细胞中的细胞核基因相同,因此基因①②③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A正确;B、当人体衰老时,酶②(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B正确;C、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体细胞缺少酶①,C错误;D、基因①、②均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③说明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C。36.C【解析】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2、分析表格,外祖父和外祖母正常,而舅舅患病,由此可以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又由于祖母患病,大伯正常,则可排除伴性遗传,因此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改变由A、a控制。A、患儿不能分解乳汁中的半乳糖,因此新生儿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A错误;B、调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错误;C、祖母患病为aa,则该女孩的大伯基因型是Aa,与一个半乳糖血症基因携带者(Aa)结婚,生出半乳糖血症(aa)的女儿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D、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禁止近亲结婚,后代也可能患该遗传病,只是降低了患该遗传病的概率,D错误。故选C。37.D【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的过程。A、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F1的基因组成为Ww,则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因为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复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移向了两个细胞,这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B、观察F1未成熟花粉时,染色单体已经形成,不同的荧光点荧光都是两个,如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B正确;C、基因分离定律形成的配子中糯性和非糯性的花粉的比例为1:1,故理论上蓝黑色花粉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C正确;D、依据题干可知,F1的基因组成为Ww,F2所有植株中非糯性(W_):糯性(ww)=3:1,但F2所有植株产生的成熟花粉W:w的比例是1:1,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黑色花粉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D错误。故选D。38.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含A基因的花粉中,有1/4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3:4。根据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含A基因的花粉中,有1/4是致死的,因此Aa自交时,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比例为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4/7a、3/7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1/2×3/7=3/14,Aa的比例为1/2×4/7+1/2×3/7=7/14,aa的比例为1/2×4/7=4/14。因此,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3:7:4,A正确。故选A。39.D【解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是类型一般是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的,有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是ZW型,有的是XY型,ZW型性别决定的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XY型性别决定的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A、一对正常亲本杂交的子代出现了性反转,导致雌、雄个体数量比为3:1,说明子代有1/2的tt雄性会性反转为雌性,当父本为Tt,母本为tt是符合要求,即基因t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当基因t纯合时可使雄性反转为雌性,则雄性一定含基因T的配子,B正确;C、当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亲本均为杂合子(Tt),雄性中有1/4的tt个体性反转为雌性,导致子代雌雄之比为5:3,C正确;D、若基因t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雌性的基因型为ZTWT、ZTWt、ZtWT、ZtWt、ZtZt,最多为5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D。40.C【解析】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有19h、24h和29h三种,分别由基因A1、A2和A3控制。“一只羽化时间为19h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为24h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及比例为19h:24h:29h=l:2:1,且羽化时间为24h的果蝇都是雌性,其余都是雄性”,在F1中雌性和雄性的性状与性别有关,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由F1雄性有XA1Y和XA3Y两种类型可知,亲代雌性为XA1XA3,亲代雌性羽化时间为19h,说明由A1、A3的显隐性关系是A1>A3。F1雌性羽化时间为24h,基因型为XA2X-,说明亲代雄性为XA2Y。F1雌性基因型为XA1XA2、XA2XA3,F1雌性羽化时间为24h,说明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是A2>A1,A2>A3。综上所述,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为A2>A1>A3。A、基因A1、A2和A3是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基因,属于复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据分析可知,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为A2>A1>A3,B正确;C、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A1、A2和A3位于X染色体,则雌性的基因型有6种,雄性的基因型有3种,共9种基因型,C错误;D、亲代雌性为XA1XA3,雄性为XA2Y,F1雌性为1/2XA1XA2、1/2XA2XA3,其配子比例为1/4XA1、1/2XA2、1/4XA3。F1雄性为1/2XA1Y、1/2XA3Y,其配子比例为1/4XA1、1/4XA3、1/2Y。故F1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羽化时间为19h的果蝇(XA1XA1、XA1XA3、XA1Y)=1/4×1/4+1/4×1/4×2+1/4×1/2=5/16,D正确。故选C。41.(1)

4

8(2)甲、乙、丙(3)

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

①②③(4)①③④(5)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Y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

AXb、AXb、a【解析】分析图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乙: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丁:丁图为染色体数目变化图,①②③为有丝分裂,④⑤⑥为减数分裂。(1)图中甲所示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乙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既能进行减数分裂,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对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则能观察到图甲、乙、丙。(3)图丁④→⑤阶段染色体含量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图乙中①②③是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4)①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于基因B位于X染色体,当着丝点没有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1条X染色体,①正确;②由于基因B位于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故不能同时含有两个基因B,两条Y染色体,②错误;③由于A与a分离,X与Y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条Y染色体,③正确;④由于基因B位于X染色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X染色体,④正确。故选①③④。(5)一个精原细胞基因组成为AaXbY,仅因为配子形成过程中一次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Y的精子,则该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Y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Xb、AXb、a。42.(1)染色质(2)-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3)

胸腺嘧啶

腺嘌呤

胞嘧啶(4)

解旋酶

15(a/2-m)(5)5【解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⑤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氢键、碱基。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1)②染色质在分裂前期会高度螺旋化,缩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