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一主张()A.标志着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C.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D.奠定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2.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3.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的国旗不得不与敌对政权的国旗展开竞争。如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的国旗图案是竖条的,德国和俄国的国旗图案则是横条的。近代欧洲诸国的国旗()A.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需要B.凸显了各国民族特色C.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4.如表是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时间协约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7年10月《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49年8月《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1950年11月《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1951年7月《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事务C.国际社会的法制化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5.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6.1549年,法国人文主义团体——“七星诗社”形成,入社的诗人们抵制拉丁语以及用拉丁语创造的各种作品,断言法语也可以像拉丁语一样,表达任何学术知识和人类的思想。“七星诗社”的形成对法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削弱了国内的封建教俗势力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C.促进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7.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材料最能说明()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8.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普遍存在这种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种观念()A.来源于宗教思想对个性的束缚 B.体现出人民对封建领主的忠诚C.不利于该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 D.反映了民族意识萌发王权加强9.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1530—1596)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主张()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 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 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10.1917年,苏俄在《和平法令》中提出:“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苏俄政府此举()A.巩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有利于维护二战后的和平C.为国际法开辟了新发展阶段 D.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形成11.在《英国历史评论》杂志担任过主编的约翰·罗伯茨曾说:“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他们形成民族关系或民族性。”这里提到的就是民族国家的形成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A.国家政治与经济一体性 B.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C.生活区域与文化一体性 D.政治生活与经济一体性12.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综合题13.民族主义是近现代欧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1814年9月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维也纳和约就这样结束了在法国革命后接踵而来的遍及欧洲的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大动乱局面。然而甚至会议中最保守的外交家也承认,革命活动和革命遗产不会从欧洲文化或历史中真正地消失。……一些著名的革命事件也有助于传播人权、政治参与,民主政府和经济组织工作的一些新观念。——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和民主发展的角度,指出17到19世纪西欧王朝国家的历史命运。(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重构的角度解释“革命活动和革命遗产不会从欧洲文化或历史中消失”的原因。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一主张()A.标志着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C.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D.奠定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君主应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故选D项;维也纳体系标志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对民族语言的重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排除C项。2.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以及“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说明罗斯福和斯大林都认为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非常重要,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联合国作用的发挥,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而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排除C项;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在本质上是世界大国主导国际事务,这不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排除D项。3.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的国旗不得不与敌对政权的国旗展开竞争。如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的国旗图案是竖条的,德国和俄国的国旗图案则是横条的。近代欧洲诸国的国旗()A.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需要B.凸显了各国民族特色C.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解析:据材料“大多数国家的国旗不得不与敌对政权的国旗展开竞争”,可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使欧洲国家的民族意识增强,国旗图案的差异也形成了竞争关系,故选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族意识的觉醒使欧洲国家的国旗图案也存在竞争关系,而不是为了凸显本民族特色,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西方国旗图案的差异性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而不是艺术美感影响的结果,排除C项;近代西方国旗图案的竞争关系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而近代西方民族意识的觉醒产生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排除D项。4.如表是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时间协约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7年10月《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49年8月《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1950年11月《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1951年7月《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事务C.国际社会的法制化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中的协定公约涉及货币、关税、平民保护、人权自由等等,这体现用制定协约,即法律的形式加强管理,即国际社会的法制化,故选C项;材料并未强调国与国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关于货币、关税、平民保护等内容制定国际协约来加强管理,无法体现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事务,排除B项;材料不仅包括货币、关税,还包括政治上难民保护、平民保护和人权与自由等,排除D项。5.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解析:题干内容中的“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保持克制和寻求共识,故选B项;题干内容中的“(大国)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说明其特点并不是“利益优先”,排除A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而在该内容中,并没有体现出“集体安全、欧洲均势”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说明维也纳体系并不具有“强权政治”的特点,排除D项。6.1549年,法国人文主义团体——“七星诗社”形成,入社的诗人们抵制拉丁语以及用拉丁语创造的各种作品,断言法语也可以像拉丁语一样,表达任何学术知识和人类的思想。“七星诗社”的形成对法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削弱了国内的封建教俗势力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C.促进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解析:“抵制拉丁语以及用拉丁语创造的各种作品,断言法语也可以像拉丁语一样,表达任何学术知识和人类的思想”可以看出他们主张用民族的文化来取代外来的文化,是民族主义的表现,故选C项;“抵制拉丁语以及用拉丁语创造的各种作品,断言法语也可以像拉丁语一样,表达任何学术知识和人类的思想”强调用民族的文化,很可能还得借助本国的封建王权,它不会削弱封建王权,排除A项;“抵制拉丁语以及用拉丁语创造的各种作品”他们的对象是拉丁文化,而不是宗教文化,排除B项;“1549年,法国人文主义团体——‘七星诗社’形成,入社的诗人们抵制拉丁语以及用拉丁语创造的各种作品”可以看出,此时正值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弱小,从内容来看,主要是提倡民族文化,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封建王权的加强,排除D项。7.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材料最能说明()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解析:“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可见不同的民族国家开始有了自己的信仰,说明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增强,故选D项;“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不同的语言的《圣经》更多体现对本民族的认同,因为无法知道其中体现的教义,不能判断是否继续进行宗教改革,排除A项;不同民族语言的宗教并不反对天主教,而是强化了天主教,排除B项;“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此时的德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权国家,不能证明是王权的需求,排除C项。8.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普遍存在这种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种观念()A.来源于宗教思想对个性的束缚 B.体现出人民对封建领主的忠诚C.不利于该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 D.反映了民族意识萌发王权加强【解析】根据材料“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可知,中古时期西欧人民普遍缺少国家和民族意识,这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C项。9.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1530—1596)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主张()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 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 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解析】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主张“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故D项正确;资产阶级主张民主,而博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该主张的实施效果,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重商主义思想,排除C项。10.1917年,苏俄在《和平法令》中提出:“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苏俄政府此举()A.巩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有利于维护二战后的和平C.为国际法开辟了新发展阶段 D.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故选C项。11.在《英国历史评论》杂志担任过主编的约翰·罗伯茨曾说:“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他们形成民族关系或民族性。”这里提到的就是民族国家的形成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A.国家政治与经济一体性 B.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C.生活区域与文化一体性 D.政治生活与经济一体性【解析】材料“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反映出国家的独立主权,材料“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他们形成民族关系或民族性”则体现了民族认同。因此,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国家主权和民族一体性,故B项正确。12.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解析】帝国主义列强宣称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又提出各种“保留条件”,就是准备随时找借口不履行《非战公约》,体现出《非战公约》的虚伪性,故B项正确。二、综合题13.民族主义是近现代欧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